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贞观大闲人 > 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

第五百八十五章 平息民怨

书名:贞观大闲人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05:45

一声令下,几个呼吸间,李家部曲干脆利落地执行了李素的命令,一个照面之下便打断了汉子的腿,然后将他抬出人群。( 、花‘’小‘说’)

直到双腿已断,整个人腾空而起,汉子这才感觉到双腿钻心的疼痛,于是扯开嗓子杀猪似的嘶嚎起来。

从出手到拿下,部曲们势如闪电,直到那汉子被抬出人群,百姓们仍懵然不知究竟。

汉子三十多岁年纪,长得很普通很平凡,看起来就像随处可见的农户,脸上布满了沧桑和落魄,夹杂在人群丝毫不见特别之处。

李治站在李素身旁,睁大眼睛呆怔地看着这一幕,对李素的断然果决犹未反应过来,和所有的百姓一样懵然地注视着如杀猪般惨嚎的汉子。

“子正兄,这,是不是……”李治迟疑地道。

李素扭过头,温和地笑道:“殿下觉得我拿错了人?”

李治犹豫了一下,道:“会不会看错了?治观此人似乎……是个本分老实的农户,咱们若拿错了人,事情可就大了。”

李素笑着摇摇头,也未作解释,他相信自家部曲手下的耳力和眼力,抓起来一审便知究竟。

其实不管拿没拿错人,事情已经闹大了。

见有人无缘无故拿了百姓中的一人,围观的百姓们顿时喧嚣吵闹起来,人群里的骚动变化也越来越大。

李素皱了皱眉,转头朝身后的付善言眼神示意了一下,付善言会意,往前站了几步,厉声暴喝道:“肃静”

人群被这平地一声大吼吓得一静,付善言目光含煞。冷冷地扫视了一圈,这才凛然道:“我等从长安而来,隶属长安右武卫。奉皇帝陛下旨意,着陛下嫡子晋王殿下以及泾阳县侯出巡晋地。这是我们的腰牌,尔等先看清楚!”

说着付善言从怀地掏出一面刻着虎头獠牙的象牙腰牌,缓缓地朝百姓们周示一圈。

百姓人群愈发安静了,每个人脸上露出敬畏之色。

这个年代再开明,毕竟也是阶级森严的年代,百姓骨子里天生对朝廷和官员带着敬畏和惧意,付善言及时亮出身份,实在是恰到时机。

见人群愈发安静下来。付善言点点头,道:“既然都看清楚了,本将再说第二件事,这次奉旨出巡,晋王殿下和泾阳县侯代表朝廷和陛下,意在安抚赈济父老乡亲,朝廷户部拨付的赈济粮草已经上路,不出三日必至晋州!大家可以信不过本地刺史,但你们不能不信陛下的亲儿子!诸位父老只须安心等待,不日便有赈济粮草到来。(. 好看的小说陛下远在长安,仍忧心受灾百姓,只求各位父老与朝廷同心同德。共度危厄,大家心气拧成一股绳,安心听从官府调遣和安排,晋王殿下和李县侯可以保证,绝不饿死一位百姓!”

话音落,人群渐渐又开始骚动起来,每个人脸上露出狐疑之色,似在权衡这番话的真假。

付善言扭头瞥了一眼那位被敲断了腿,躺在地上直哼哼的中年汉子。然后回过头大声道:“本将再说第三件事……”

指着那名汉子,付善言的语气忽然变得严厉起来:“大家看见了。我们刚才把此人拿下,为何要拿下他?大灾当前。正是朝廷和百姓父老上下一心共度危厄之时,此人却藏于人群中故意挑拨官民,离间朝廷与百姓,煽动蛊惑父老对抗朝廷,拿尔等之生死以作个人之阶石,居心叵测,所图不轨,若不拿下此人,任由他挑拨尔等与官府对抗,甚至煽动大家造朝廷的反,各位父老试想,他达到了目的,尔等性命何在?”

人群顿时又安静下来。

李素站在不远处,不由轻轻颔首。

这个付善言,平日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一旦讲起道理来,却是有理有据有节,虽不知他个人统兵韬略能力如何,但仅看他此刻表现,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由此看来,李世民对李治身边的随驾人选还是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的。

无论朝廷还是百姓,这个年代信服是道理,只要道理讲出来真正能让人心服,大家便能够接受。

付善言一番话后,人群已停止了骚动,每个人的脸上或许仍带着几许狐疑,但刚才那种愤怒和怨恨的表情却已渐渐消逝。

皇帝陛下派出了亲儿子出巡安抚赈济,户部的粮草马上就到晋州,拿下居心不良的煽动蛊惑者,这些事情做下来,百姓们对朝廷还有什么不满呢?朝廷和皇帝陛下已经把该做的都做了。

人群被付善言一席话安抚下来后,李素这才上前,扬声道:“我便是泾阳县侯,旁边这位是晋王殿下,当今陛下嫡子,刚才这位将军没说错,户部拨付的粮草已在路上,三日内必至晋州,各位父老且安心等三日,我保证绝不让大家饿肚子,现在,晋州刺史府的上下官吏和差役,以及本地府卫屯营马上集结,采集树木和稻草,召集城中所有工匠,于城外平地搭建棚帐,用于百姓父老居住,这三日的粮草,由官府负责给百姓筹集,每到饭时定点放饭,父老自来取用。”

不得不说,李素的这番话更有效果。

他知道这个时候的百姓最关心的是什么,无非赈济粮食而已,所以一上来他便直奔主题,非常详细地把赈济粮食问题掰开揉碎了说清楚。

如果说百姓们心中对朝廷还有些许不满的话,李素这番话后,大家最后一丝疑虑终于完全打消了。

是啊,只要不饿肚子,别的事情还重要么?

对一个普通百姓来说,谁当皇帝,用什么手段当皇帝,雪灾到底是不是天谴……这些大事小节加起来,哪里比得上实实在在填进肚里的粮食?

******************************************************************

李素下令以后,百姓的情绪安抚下来了,那位姓余的刺史上前走到李素等人面前。

乌福拿出了证明身份的腰牌以及圣旨文书,余刺史认真查验过后。递还给乌福,然后领着十来名官吏朝李治李素二人行礼。

李素命方老五等人将拿下的那名汉子押入晋州城内大牢仔细审问,然后示意余刺史领路进城。

在余刺史的带领下。一行人入城,走进城内的刺史府。

直到宾主在刺史府前堂坐定。余刺史挥退不相关的人后,这才擦了擦脑门的汗,发出几声苦笑。

李治这时像个小大人似的挺直了腰,缓缓问道:“余刺史,晋州如今景况如何?”

余刺史苦笑道:“景况如何,想必今日晋王殿下都看到了,从去岁入冬后,晋州连降大雪。积雪盈尺,人畜不能行,直到开春播种时节,晋州城外十数万亩田地仍有积雪未化,土地被冻得又干又硬,完全断了生机,根本无法播种,眼看春播时节已过,气候也不见好转,百姓们终于绝望。于是从五日前开始,百姓们便携家带口离乡逃难,有的地方甚至是整个村落整个庄子一同离乡。下官每日守在城门外的大道上,苦苦哀求百姓们不要离开,可是收效甚微,仍有大部分百姓逃出了晋州……”

说着余刺史脸上浮现愧疚心痛之色,眼中很快蓄满了泪水,泣道:“原本去年的年景就不大好,百姓家里并未存下多少余粮,如今带着一家子往长安走,那点存粮能耗得几日?就算一路啃着树皮草根撑到了长安。难道长安便有他们的活路了么?下官苦劝多日,差点给他们跪下。可百姓们就是不听……就是不听啊!”

看着余刺史的泪水一颗一颗滴落,李素心情也十分沉重。

他相信余刺史是好官。也相信晋州的官府已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灾时期,粮食才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粮食,做再多的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的。

“余刺史,不知晋州境内如今百姓所余几何,官仓粮草所余几何,百姓伤亡几何,治下是否太平,有没有乱民滋事,诸如此类的情况,请余刺史详细告之。”李素缓缓地道。

余刺史吸了吸鼻子,擦了一把眼泪,深呼吸平复了一下情绪后,才哽咽道:“昨日辖下各县令派人递来了消息,如今晋州四野村郭百姓纷纷离乡逃难,真正留在晋州本地的,大概只有十之三四,总数约莫在三万人左右,其中聚集在城外的,大约六千余人,余者有的进了深山采集野菇或打猎,有的则不知所踪,无从知晓,至于官仓粮食,下官刚才说过,去岁年景并不好,官仓粮食去年中秋时押送了大部入充长安国库,剩下的旧米陈黍约四百余石,如若赈济百姓,这点粮食顶多只够百姓们吃十天,而且没有三省批文,下官也万万不敢打开官仓放粮……”

李素迅速扭头,与李治对视一眼,随即李治点点头,李素重重一挥手:“先开官仓赈济百姓,稳住百姓人心,度过这个难关再说,万事有晋王殿下担待便是。”

李治在一旁飞快点头。

余刺史犹豫了一下,然后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笑道:“若晋王殿下首肯,下官就不愁了,晋州百姓人心可定矣……再说,三日后户部便有赈灾粮草至,下官还担心什么?这就命人搭建棚帐,绝不让百姓挨饿受冻……”

话没说完,李素阴沉着脸瞥了他一眼,幽幽地道:“谁告诉你,三日后户部有赈灾粮草至?”

余刺史一呆,接着额头流下冷汗,脸色也迅速发白了,指着堂外廊下如木桩般伫立不动的付善言,结结巴巴地道:“刚才不是这位,这位将军,说……说……”

李素叹道:“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你要不要这么天真烂漫?余刺史,你跟这位将军很熟吗?”

****************************************************

ps:今晚就一更了,明天要陪老婆做b超,今晚早点睡……(未完待续。)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