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贞观大闲人 > 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

第九百五十章 人生七苦

书名:贞观大闲人 作者:贼眉鼠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20:05:45

李泰发现今天是倒霉的一天,或者说,最近每一天都很倒霉,今日尤甚。

夺嫡失势,昔日仇家上门,没头没脑气得他半死,最后居然责怪没买他家的酒……

李泰在犹豫,要不要叫禁卫进来,把这家伙轰出去,落了翅的凤凰那也是凤凰,怎能把自己当成鸡?

李素坐在矮桌旁,自顾饮了一口酒,咂摸咂摸嘴,道:“魏王殿下,来者是客,你多少也该招呼一下,比如叫人上点下酒菜什么的,虽然当不成太子,皇子的风度涵养可不能丢啊……”

李泰冷冷道:“你到底来我府上做什么?不说我可真让人送客了,本王纵然不是太子,也是堂堂的天家皇子,不容你在我府上如此放肆。”

叹了口气,李素搁下酒壶,道:“殿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今日是来与你交朋友的。”

李泰一愣:“交朋友?”

接着李泰哈哈大笑:“本王落到如此境地,居然还有人主动跑来与我交朋友,这个人是不是有病?”

李素没笑,只是深深地盯着他:“我没病,病的是你。”

李泰冷笑:“我能吃能睡,哪来的病?”

李素叹道:“你当然能吃,不过吃得太多了……当然,我说的病,不是你的胖,而是你的心病。”

李泰眉梢一挑,神情依旧冷峻:“我有何心病?”

李素悠悠道:“佛云众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殿下,你的苦属于求不得,当初拥有的,如今已失去,当初害怕的,如今不得不面对,当初想要的,如今注定得不到,殿下,这便是你的苦,饮酒,嗑药,**放荡,你用堕落的方式来减轻你心里的苦,可惜,没有用。”

李泰神情怔忪,喃喃道:“求不得,求不得……”

李素笑道:“人生七苦,其实归根结底,不过一个贪字,当**主宰了你的理智,往往便不惜一切要得到,一旦事实违了自己的心意,人便崩溃了,殿下,你已在崩溃的边缘,所以,我今日来了。”

李泰回过神来,表情又变得冰冷起来:“成王败寇而已,你说再多有什么用?本王用不着你来劝解安慰!”

李素叹道:“你现在的样子,真像一个不懂事的熊孩子,让人好想抽你……”

李泰冷笑:“你可以试试。”

“肉太厚,抽不动……”李素摇摇头,接着道:“殿下,这些年你我亦敌亦友,不过总的来说,我与你之间并无解不开的仇恨,当初我拒绝你的招揽,决定辅佐晋王,这是我个人的选择,你管不着我,也怪不着我,除了这些恩怨,我们至少曾经是朋友,我此刻坐在这里,费尽心思劝解安慰你,这是朋友之义,殿下就算听不进我的话,至少该对我以礼相待吧?”

李泰毕竟是熟读圣贤书的皇子,自幼便接受天家良好的教养,于是李泰犹豫了一下,面带不甘地哼了一声,还是直起身正式地朝李素行了一礼。

李素也郑重地朝他回了一礼。

李泰行完礼,神情依旧带着几分怨气,冷冷道:“礼数我尽到了,但是不告而登门是为恶客,李县公,恕本王不便招待,请回吧。”

李素眨眨眼:“殿下大醉刚醒,想不想出去走走?”

“不想。”

“殿下莫急着拒绝,我今日登门还有一个目的,想邀请殿下城外会猎,还请殿下看在朋友的面子上,勉为其难答应我吧。”

李泰冷冷道:“本王没心情会猎。”

李素叹道:“既如此,就请殿下恕我无礼了,殿下上次听过那个疯狂水池管理员的故事,今日我还有一个变态老农的故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话没说完,李泰大怒:“闭嘴!走,会猎去!”

…………

会猎是大唐纨绔子弟的特色保留节目,长安城内纨绔子弟数百,隔三岔五便呼朋引伴,一群人骑着快马招摇出城,城外找个山林或是平原打猎。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生态环境还是特别好的,长安城外荒野山林随处可见猎物,从野兔到梅花鹿,还有毒蛇,狼,猛虎,黑熊等等,这些野生动物成了纨绔子弟们杀戮取乐的对象,当然,每当纨绔子弟们出城狩猎时,最倒霉的不仅仅是那些野生动物们,还有城郊的农田,一群人加上部曲随从,大约一两百人在平原上策马狂奔,遇到心性冷酷的纨绔,便直接从农田上疾驰而过,农户们一整年的收成算是泡了汤。

李素并不喜欢狩猎,主要是因为自己很懒,能躺着绝不坐着,狩猎这种需要体力的活动,李素是拒绝的。

今日李素破了例,领着魏王李泰和各自的部曲,二人一行数十人出了城。

李泰本质上跟李素差不多,大家都是不愿动弹的人,不同的是,李素是因为懒,而李泰,却是因为胖。

胖子出行很不方便,尤其是一个三百来斤的胖子,找一匹能承受得起他的马儿都很难。

李泰骑的马仍是东征时李世民赏赐给他的,看起来非常的健壮,不过李素也发现这匹马偶有马蹄打颤的现象,不由同情地看了那匹可怜的马儿一眼。

这匹马上辈子一定造了很大的孽,杀人放火的那种,否则今生不会倒这么大的霉,不仅沦为畜道,还被一个三百斤的球状人类骑在身上。

出城往西,众人策马走在乡道上,没过多久,李泰忽然不满地道:“这不是去太平村的路么?李子正,你到底想做什么?”

李素笑道:“不去太平村,我带你找个没去过的地方。”

李泰哼了一声,抬头看了看天色,已是午时,于是冷冷道:“随便去哪里,不过我可告诉你,傍晚之前我必须要回城的。”

“知道啦知道啦,若不能按时回城,我便造个抛石机,把你空投到城里,让你准时准点出现在魏王府这片深沉的热土上,死活不论,放心。”李素敷衍地道。

李泰:“…………”

好气啊,气得想杀人……

奔行到一个岔路口,李素指了指方向,一行人走上了另一条乡道,与太平村方向背道而驰。

又走了小半个时辰后,李素忽然勒马停下,身后的部曲随从们纷纷下马。

李泰骑在马上没动,缓缓环视一圈后,冷冷道:“不是说出城会猎吗?此处是何地?”

李素笑道:“骑了两个时辰的马,殿下何不下马休息片刻?这里名叫贤陇村,与太平村相距数十里,村外有一片山林,稍停咱们可在那里狩猎。”

李泰只好下马,四下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无可否认,这个村庄很贫瘠,放眼四周全是低矮的土砖房,村庄农户不多,大抵只有百来户,老人妇孺和孩子比较多,反倒是青壮年特别少,老人们佝偻着腰,布满沧桑的脸上带着几许麻木,孩子们衣不蔽体,很多孩子光着半边屁股,蹲在长满荒草的土地上,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地打量着李素一行人。

贫苦低迷的气息,充斥在这个村庄的空气里,李泰打量过后,眉头紧紧皱起。

他不喜欢这里,感觉很压抑,人世间的贫苦似乎全部聚集在这里,村里每个人的脸上都能发现一种苟延残喘的气质,活得很艰难,但不得不拼命的活着。

李泰是所有皇子里读圣贤书最多的人,说善良倒也谈不上,不过好歹也算是一丝天良未泯,见这个村庄贫瘠艰困的情景,李泰肥肥的脸上露出一丝恻隐之色。

“此地离长安城不过百里,为何竟如此贫瘠?泾阳县令在做什么?治下子民的日子过得如此艰难,为何他不闻不问?”李泰语含怒气。

李素怜悯地看了村民们一眼,叹道:“并非泾阳县令失职,而是实在无计可施,除了每年拨粮赈济,他也想不到别的办法了。”

“殿下仔细看看,这个村庄与别处有何不同?或者说,殿下有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

李泰仔细扫视了一圈,眼中渐渐露出疑惑之色:“看出来了,村里为何不见青壮?全是老人妇孺和孩子,青壮呢?”

李素叹道:“村里的青壮……有的战死了,有的传染了瘟疫病死了,还有的被征去徭役,三五年不可回,所以,这个村庄才会变成这副样子。”

李泰睁大了眼睛:“战死?村里究竟有多少人当了府兵?”

“百来人吧,大唐的府兵大多是世袭的,老兵卸甲归田,儿子继续顶上去,殿下难道没发现,村里许多老人有很多残疾吗?他们都是百战归来的老兵,数十年前跟随将军们南征北战,他们很幸运的活下来了,尽管缺胳膊少腿,毕竟还是活下来了,大唐从立国到如今,著名的几场大战里,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些老人,都是大唐的英雄,英雄老去,后代们继承了他们府兵的身份,继续征战四方……”

李泰动容,叹道:“为国征战,荡平四海,报效家国君上之志可嘉。”

李素含笑看了他一眼,悠悠道:“殿下,你给别人强行加戏,有没有征求他们的同意?”

李泰一愣:“何出此言?”

李素却没回答,朝四周扫视一圈后,李素笑道:“既然在此歇息,不如我领你在庄子里四处走走?”

李泰点点头,眼前看到的这一幕幕,令他忽然对这个村庄产生了好奇,同时,心底深处不由自主冒出一些疑问,这些疑问正在叩击着心中看似坚硬的外壳,心中长久形成的壁垒,似乎慢慢裂开了缝隙。

李素的神情很平淡,领着李泰慢慢走进庄子,在李素的带领下,一行人走得很随意,没有任何目的性。

李泰留心观察着这个村庄的一切,越看越心惊。

“贫瘠”二字似乎已不足以形容这座村庄的破败程度,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眼来形容的话,似乎“绝望”二字更合适。

老人们神情麻木,似乎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等待并不遥远的死亡,或者说,他们更希望死亡早一日来临,好让他们得到解脱。

妇女们大多是中年,简单的粗布钗裙,一根枯木枝桠将头发随意地挽成髻固定住,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妆容打扮,她们沉默地操持着农活,家里没有了男人,她们默默地扛起了养家的重任,她们已完全代替了男人的角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生活对她们来说,似乎是一场炼狱里的修行,从她们的脸上完全看不出对生活的热爱,只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同样沉重的忙碌,肩上永远承受着原本不该由她们承受的重任。

或许,只有孩子们那一张张困苦迷茫的脸上偶尔闪过的天真无邪,才算是这个贫瘠村庄里唯一的一抹阳光。

李素一行人边走边看,李泰的神情越来越沉重,最后终于停下了脚步,忍不住道:“难道当地官府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吗?”

李素沉重地一叹,道:“以前官府除了赈济粮食,基本没什么可做了,去年东征前,东阳公主特意去了一趟雍州刺史府,向刺史提议将这个村庄迁移出去,老人妇孺和孩子全部迁往相对富足的村庄,与他们混居一处,鼓励妇女们再嫁,老人们则由村里的青壮们轮流照顾,如此,勉强算是为他们找了一条活路吧。”

李泰喃喃叹道:“怎么会这样?大唐竟还有如此凄惨贫苦的百姓,而且他们离国都长安仅仅百里地,大唐……不该有这么惨的百姓啊,这些年父皇和朝臣们不都说大唐已是盛世么?”

李素摇头道:“不过是粉饰太平之辞而已,如今的大唐,离真正的盛世还有不小的距离,大部分的百姓仍是贫苦的,他们仍在为温饱而发愁,可惜,眼前的这些人,朝堂里的诸公却看不见。”

李泰望向他:“你是如何发现的?”

“我也是偶然才发现这个地方,去年与东阳公主外出踏青,东阳说想重新看看当年被叛将阿史那结社率劫持的那个破败的道观,因为那是我救了她的地方,于是无意中路过这个村庄……”

说着李素苦笑道:“说到底,我也是朝堂诸公之一,只顾自己安享富贵太平,却没想过我的富贵日子之外,还有这么多的百姓仍在为生存而挣扎,若非我和东阳无意中发现,恐怕这个地方仍是不为人知的人间地狱,这是我的过错。”

李泰目光闪动:“所以,你今日所说的会猎,真正的目的是要我来看看这些贫苦的百姓?”

李素摇头,道:“现在,我可以回答你刚才提的那个问题了,殿下,你刚才说村里战死的那些青壮们报效家国君上之志可嘉,这话我不敢苟同,他们都是普通的百姓,若说报国之心,或许有一点点,但他们更在乎的,是活下去,以及如何让自己和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这些战死的或活着的人,他们大多没读过书,并不懂得圣贤说的那些大义气节,战死也好,苟延残喘也好,其实目的只是为了活下去……”

“生于斯世,能活下去已经很不容易了,谈什么志气大义?全是胡扯罢了,只有真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才谈得上报效家国的志向,参加府兵是因为朝廷征召,战死沙场是因为军令如山,忧国忧民这种事,大概只有我们这些不事生产的闲人才会考虑。”

李泰若有所思,许久之后,道:“你今日带我来这里,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些道理?”

李素淡淡道:“我只是想让殿下亲眼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真正尝尽这七种苦的人,是他们,而不是你,他们尝尽了人生的苦,却仍不得不活下去,就算做不到活得更好,至少也要勉强维持这种吃不饱又饿不死的现状……”

“殿下,你所经历的,不过是求不得,无非是争不到太子而已,你便在府中自甘堕落,邀醉嗑药,好像天塌下来了一般,跟眼前这些人比一比,你受的苦算得什么?”

李泰沉默片刻,道:“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天家贵胄,生来便应高他们一等……”

李素冷笑:“这话听得让我真想抽你,你一没有为大唐征服过一寸土地,二没有为百姓谋得一丝福祉,你凭什么就比别人高一等?就连你父皇都说过水亦载舟,水亦覆舟,他对天下子民的态度是敬畏且谦逊的。而你,从出生到现在,不生产不种田,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反而要穷苦百姓的赋税来养活你,你把自己活成了一只吸取民脂民膏的蛀虫,然后你告诉我你生来比别人高一等?肉多了,脸皮也厚得理所当然了?”

李泰的脸顿时涨红了,李素的这番话可谓词锋犀利,毫不留情,而且,李泰完全无法反驳。

李素盯着眼前这张肥脸,缓缓道:“殿下,我出身便是农户,当初我的境况比这些百姓们好不到哪里去,十年过去,我已是大唐权贵,可我一日不敢忘本,你是天家贵胄,天生高贵,且熟读圣贤书,那么我告诉你,真正有着良好教养的贵胄,绝不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就算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也不会说出来,这一点,你做得很差,这也是当初我决定辅佐晋王,而不愿辅佐你的原因之一。”

免费小说,无弹窗小说网,tx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