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执律前来,问一问齐国太子

对于许多大伏百姓而言,太玄京中多了一件值得传颂的佳话。

年少的小景先生,斩获了殿前试三试魁首,榜文被贴在许多街头,一身大伏圣君亲自所赐的白衣以及腰间呼风唤雨两把刀剑,也为众人所称道。

当崇天帝亲自颁下天诏,令陆景有执律权柄,之后便是饮宴,便如同科举之后的饮宴一般,优胜者可入太乾殿中,与群臣饮宴。

而其余众多参与殿前试的人,也可在另外一座宫阙中参加宴会。

这些人乃是由许多天下名士举荐,敢于参加殿前试,身上自然有几分才能,而这一番饮宴,也是多给这些人一次机会。

只是此次与往次的殿前试有所不同,参加元神、武道二试的,绝大多数都是太子、七皇子一脉的年少天才。

正因如此,许多参试者并不曾参加之后的宴会。

而陆景在太乾殿中的宴会,也并无什么新奇,只是有许多文官武将前来与他说话,崇天帝甚至不曾在宴会上久留,仅仅待了一刻钟,就带着姜白石一同离去。

崇天帝走了,李观龙、褚国公乃至一众七皇子一脉的大臣,也不曾多留,也同样转身离去。

而留在宴会上的文官武将,对于陆景颇为热情,因为陆景才华有目共睹,如今也有了佩剑白衣之权。

许多人看到他,往往会想起上一任白衣,深觉往后的陆景即便比不上他,也自然会有一番不同的成就。

所以他们与陆景说话,语气中往往带着感叹。

宴会足足持续了一个时辰,陆景坐而饮宴,不急不躁。

沐浴更衣之后换上的白衣,乃是大伏太玄宫衣造精心缝制,除却合身之外,对襟、衣领、袖口都有一种特殊的线条缝出许多纹路。

平日里,寻常光线下,无法看到这些纹路,可是当天上的阳光映照在陆景身上,这些纹路就会泛起银色来,让人越发觉得华贵。

虽然走了许多人,可是宴会同样热闹,还有许多熟悉的面孔。

比如盛如舟、钟于柏、赵子墨……

钟于柏就坐在陆景身旁,他脸上带着平和的笑意,看着陆景问道「殿前试三试魁首,自有朝廷的大恩泽,再加上你这一身圣君特意赐下的白衣,有配刀剑上朝的恩泽。

明日之后,你还可以递上奏折,朝廷还会解决你平日生活上的许多问题。

陆景,没想到短短数月,你不仅走出了困住你的牢笼,甚至得了这等的权柄。」

钟于柏语气里但是感叹,手中拿着一杯宫中名酒,与陆景饮酒。

陆景听到钟于柏的夸赞,只是向钟于柏行礼∶「没有于柏先生,陆景也许无法离开陆府,成为书楼先生。」

钟于柏微微摆手,他低头看着陆景配在腰间的呼风唤雨,道「我总觉得这呼风唤雨两把从阳劫海中为大柱国所获的宝物,还有些特别的隐秘……我并不懂刀道,只是这把唤雨剑寒芒闪动之际,云雾流转,其中所隐含的一重重神秘气息,我看不真切,但是确实存在。」

钟于柏同样是剑道大家,他的元神剑道同样名动天下,否则北秦攻伐安槐国之时,身在书楼的钟于柏又如何敢孤身下楼,拿起染血长剑,回归故国。

更不敢独身坐镇安槐国国都,甚至安槐国国破家亡之后,他尚且还可以活命,这本身就证明钟于柏的修为,也已然达到一种极高的境界。

钟于柏脸上带笑「你的声名必将很快传遍天下,很多天下闻名的大修,也许会为了你专程前来太玄京。」

「早知道我以前就该多坚持一番,那时你入了书楼,观棋先生点你为书楼先生,我心中对于书楼颇为感激,又因你当时不过是十六岁少年,以为观棋先生自

会收你为徒。

如今想起来,时至如今,你并非是他人的弟子,你只是一位书楼先生,尚且不曾拜师,自然可以成为他人弟子。」

陆景听到钟于柏所言,低头思索一番,正要开口询问。

钟于柏却朝陆景轻轻摆手,又笑道「等等数月,却已称得上时过境迁。

那时你刚刚炼神,甚至不曾元神日照,我自然可以收你为徒,可是现在……你距离神火却只有一步之遥,化真境界之下,也许是广阔天下已经无人是你对手。

我再想收你为徒,当你老师……其实已经不够资格。」

钟于柏说到此处,脸中颇有些郑重之色∶「陆景,天下广阔,但是真正在修行一道上俯视天下者,其实并不算多。

大雷音寺人间大佛、真武山主、道宗百里清风、东王观两位道长、烂陀寺般严密帝、平等乡补天大将军,中央龙宫那位龙君……

这些人于这天下而言,才是几座国度以外,真正的强者,他日你若能见到他们,也许会有其他不凡的机缘。」

二人饮酒,钟于柏也讲了许多天下之事,陆景则是认真听着。

酒过三巡,又劝走了几位其余大人,陆景和盛如舟行礼道别,和钟于柏一同走出太玄宫。

此时已然是夜晚。

「于柏先生,年关将近,你也独身一人,不如除夕夜里,来陆景院中,一同吃一个团圆饭?」

陆景邀请钟于柏,钟于柏却朝他一下,摇头道∶「明日我就要出发,前往西北道。」

陆景有些意外,皱眉∶「何至于如此仓促?」

钟于柏脸上带笑,眼中却还有些迫不及待「西北道距离北秦不远,自有许多北秦修士蒙混而来,作乱其中,甚至策反许多妖魔。

我前往西北道,与楚神愁一同坐镇西北,也可杀几个北秦修士,也总好过终日待在太玄京中,看那些兵部卷宗。」

钟于柏说到此处,探手之间,手中却多了一把剑。

正是那一把君父名剑,安槐国君赐钟于柏君父剑,钟于柏始终将这把剑带在身上。

「我曾以君父杀君父,如今却可以用这把剑多杀几个北秦修士,甚至往后,也可用这把剑杀几个北秦的将军。

只有如此,我心中才可更轻松些。」

陆景自然知晓钟于柏用这一把君父剑杀了安槐国君,钟于柏这一生因此而饱受煎熬,现在有了机会,能够消解心中的煎熬,自然是一件好事。

于是陆景向钟于柏道贺。

「陆景,如今你已然执律,可是……你并无官身,其实仔细想来,你不过孤身一人。

刑部、大理寺会承认你的权柄,但却不会出手助你,许多事,你万勿冲动,腰间刀剑虽然可斩不平,可是终究要顾念自身,君子不可迂腐,不可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

到了钟于柏府邸门口,钟于柏语重心长,与陆景说话。

陆景只是平静笑着,应答下来。

钟于柏入了府中,陆景抬头看着天空,却见此刻的夜晚,静谧而又寒冷。

天上没有星月,寒夜漆黑,也不曾有多少光亮。

而陆景则转过身去,一动不动看着身后的黑暗所在。

大约过去几息时间,那黑暗中却走出一位体格高大的年轻人。

那年轻人身身穿一身短打粗布衣服,面容坚毅,走到近前,向陆景行礼∶「惊蛰拜见陆景先生。」

陆景上下看了魏惊蛰一眼,眼中多了几分惊讶,但却也并不多言,只是继续前行。

魏惊蛰就跟在陆景身后,二人就这般走在黑夜中。

「魏惊蛰见先生与那位

大人并肩而行,所以才不曾上前打扰。」

魏惊蛰道∶「先生,许久不见,你可曾安好?」

这位年轻人颇知礼数,陆景却饶有兴致地看了他一眼,笑道∶「其实并不算太过久远,不过区区三个月而已,短短三个月,你却练出了一身好气魄,身上气血昂扬,甚至气血流转间,我甚至可以感觉到一道初惊蛰龙蛇的武道精神,这……很是难得。」

魏惊蛰对于陆景极为恭敬,认真回答道∶「先生,我颇有些机遇,因此而踏入武道一途,如今苦练许多日,终有所获。」

「不论如何,还要谢过先生,若非当初先生相助,惊蛰如今只怕成为了一具枯骨,又何言修行二字?」

陆景和魏惊蛰行走在街上,魏惊蛰却发现,陆景却好像并非要前往养鹿街,反而朝西街走去。

而他也并不多问,只是跟在陆景身旁,道∶「先生,今日我读了三千言,其中却有许多事不解,还望先生为我解惑。」

魏惊蛰言语中带着请教,再度站定,向陆景行礼。

陆景微微颔首。

魏惊蛰问道∶「今日,我早已通读先生文章上百次,可我心中却始终觉得,人既然贵于妖魔鬼神,贵于水火,甚至贵于天上的渺渺仙人….

可这天下,凡人性命其实贱如牲畜,我父亲一生养马,最终死在马蹄之下,对于许多大人而言,一介奴仆,死了便是死了,奴仆的性命尚且不如一条马来都贵重。」

「而我这许多日,都在诸泰河码头做脚夫,也见过许多从其他道府,前来京城活命的百姓。

自此知许多所在民不聊生,许多人因为一餐饱饭而丢失性命,甚至有边关之人为了躲避战乱,一路跋山涉水,前来太玄京。

他们出发时甚至有数百上千人,然而到了太玄京,也就只活下来几人。」

「人贵于天下万物……可是繁华太玄京的贵人们,为何不愿低下头去,看一看凡俗之民?」

魏惊蛰低着头,轻声道来,语气充满疑惑。「贵人们的性命,自然要比我等贱民重要许多,他们可端坐于繁华之地,享受我大伏繁盛。

可与此同时,他们之所以为贵,是因为这天下有无数的贱民们,将他们托举于高处,他们踩着贱民们的头颅,一步步攀上云端。

既然如此……他们为何不愿低头看一看人间,为何不愿出些力量,救一救天下之民?」

魏惊蛰说到这里,长出一口气∶「天下之人自然有贵贱之分,许多凡俗之民也并无什么非分之求,只不过想要活命而已。」

陆景听到魏惊蛰话语,神色平静,说道∶「大伏困顿,并非一朝成之。

河东河北世家林立,田产无数,不知多少百姓沦为佃户,世世代代为世家种田耕地,只为求一顿温饱。

西、北之地,战乱连连,十三道中,无数百姓家中壮年劳力都因为与北秦的争战,死于非命,虽为保家卫国,可他们终究也是大伏百姓,这些道府中的人命,其实要比大伏繁华之地的人命,还要轻贱许多,说没了,也就没有了。

甚至……五方龙宫中,有龙王食人,妖魔作祟之下,偏远之地的百姓们,不得不敬献童男童女,保下更多人性命。

离开大伏,北秦暂且不语,举国上下,已然变为征战的燃料。

乃至有恶孽之国,真正位居云端的人物,却以砍头剥皮为乐……」

陆景娓娓道来,魏惊蛰就跟在他身后,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世间之事,难以得绝对的平等,在我看来,平等乡的理念,其实并不可取。

可人之性命,却终究十分重要,不可被当作野草,不可被当做蝼蚁。」

「人贵于天地万物,性命自然也同等贵重,可是在这天地土壤间,尚且有许多人不这般认为。」

「他们只看到了人贵于万物,却将文章中的人,仅仅看作自身,看着同样位居云端者。

而那些在尘埃中挣扎的百姓,已然被许多人遗忘。

陆景说至此处,转头看向魏惊蛰,道∶「这就是世间的无奈,无人可以轻易改变。

想要令这世道变得好些,一篇文章、几个人,并不足够,你心中有了不解,可以你的力量也无法改变什么,即便此时的我,在这浩瀚的洪流中,不过只是小小的浪花,你……可明白?」

魏惊蛰沉默良久,这才回答道∶「天下之事,自然不是一个小民能够改变的。」

……

二人正一边低声交谈,一边行走在街上。而距离他们不远处。

百里清风坐在黄鬃马上,虞七襄依然牵马前行。

二人一马距离陆景和魏惊蛰不过十余丈距离。

可不知为何,就连陆景都不曾发觉他们的存在,百里清风和虞七襄静静的听着陆景与魏惊蛰交谈。

虞七襄思索良久,忽然道∶「这陆景先生说的倒是颇有道理……在大伏许多繁盛之地人们的眼中,重安三州的子民性命,似乎确实不太重要。

重安三州拦住北秦,不知死了多少人。

可天下繁华之处依然繁华,重安三州逐年破败,青壮儿郎也不知死了多少。」

百里清风白发垂落,望着前方陆景的背影,眯着眼睛道∶「便如他所言,大伏困顿由来已久,大伏崇天帝登上帝位,许多事略有缓和。

比如在这太玄京中,崇天帝任由书楼有教无类教化京中百姓,太玄京中的规矩,也逐渐变得开明,世家儒教的影响力逐渐消退,力量也逐渐被削弱。

可是……仙人俯视之下,大伏崇天帝气魄惊人,想要毕其功于一役,做出了许多取舍,反而牺牲了许多人。

姜白石心有执念,想要铸造一面棋盘,让天上落凡的仙人,尽数落入他的棋局中,化为饲养天地的养料。

平等乡补天大将军,想着以自己手中禅杖,粗暴而又直接的凿出一片平等天地。

……在这般大势之下,一两个人的力量,就如水花一般,顷刻间消失,生不出什么波澜。」

「在这样的大世之下,原本那些贵人们,反而变得越发高高在上,几乎不可被触犯……而这也是我这许多年来,从不曾前来太玄京的原因。」

百里清风洒脱的眼神里,多出一些厌恶来「这些人们太过看重大势,一举一动总要顾虑许多,许多权势之人即便犯了错事,受到惩处也不痛不痒。

正因如此,我只喜欢着太玄京中的酒,却不喜欢其中的人们。」

虞七襄静静听着,又走出许多距离,终于按捺不下心中的疑惑,问道∶「宗主,你让我跟着这陆景,究竟是想要做什么?」

百里清风正要回答。

却见前方的陆景和魏惊蛰终于停下脚步。

而他们所在的位置,却是一座豪奢府邸之前。

这豪奢府邸,看起来颇为厚重古朴,占地极广,门口又有四位守卫,身穿不同于大伏制式的铠甲,按刀而立。

陆景身穿白衣,俊美面容上无悲无喜,抬头看着这座府邸。

「横山府?」

魏惊蛰颇有些疑惑,如今时间并不早了,陆景为何要前来此处?

「我曾经梦到过一处算得上极好的世界,这也是那三千言的来处。」

陆景对于身后魏惊蛰,似乎也带了些信任,望着眼前横山府,解释道∶「我梦中的天地,比这残破的

世界还要好上许多,人们称不上大富大贵,可终究活的有些许尊严,终究不缺一顿饱饭。

我见惯了梦中的天地,再看此间天地中的魑魅魍魉,心中便尤为厌恶,总觉得既然来了这世间一遭,总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否则,见过梦中天地的人,反而变为了束发穿袍的古人,这不失为一种退步。」

陆景这般说着。

魏惊蛰去似懂非懂,不知陆景口中见过梦中天地的人,古人……这些话语,究竟代表着什么。

二人隔着一条街,看着衡山府。

陆景道「你可曾听过齐国太子之名?」

魏惊蛰点了点头∶「码头上有许多人提起,据说是一位暴虐无端,嗜血疯癫之辈。」

陆景一手按住腰间的呼风刀,回答道∶「确实如此,我看过许多游记记载,也和齐国太子见过几面。

暴虐无端、嗜血疯癫还不足以形容他。

可这样的人,却堂而皇之居住于大伏最中央之地,最可气的是,他身上还担负着大伏、齐国两国子民的安乐,他若有闪失,对于两国边境子民而言,必然是一桩天大的劫难。

你看,天下很多事,就是这等无奈。」

魏惊蛰神色也变得颇为冷漠,看着远处的横山府「齐国太子那般暴虐,据说在齐国国都中,经常砍头剥皮,现在到了我大伏,应当有些许收敛。」

陆景笑了笑,眼中却并无丝毫笑意∶「此事倒也还是未知,但我……却有了些额外的收获。」

魏惊蛰仔细倾听。

陆景道∶「齐国太子麾下有两位极为出名的修士,一位名叫枭骨,另外一位则是叫枭冥。

我之所以知道他们的名姓,是因为有一位书楼先生出访齐国高夏书院,归来之后写了一本齐国游记。

其中便记载了这两位修士的名字,他们养育鬼火,以齐国所谓奴民的性命,养育鬼火,化作自身养料,以此破境。」

「据说死在他们手下的奴民,也许已过万人,磊磊白骨,无数血肉都被鬼火吞噬。」

「这些奴民多数来源于周遭的国度,乃是被齐***伍劫掠而来,最终死于他们手中。」

「万……万人?」魏惊蛰微微张嘴,一时之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远处的百里清风、虞七襄并不明白陆景想要做些什么,可却也同样皱眉。

「先生,所以你来这横山府中,是为了……」魏惊蛰惊疑一阵,开口询问。

陆景道∶「因为我发现,那两位强者中,名为枭骨的第七境修士,就在这横山府中。」

魏惊蛰眼神怔然,不明白陆景就算是发现了枭骨,又能如何?

枭骨乃是齐国臣民,跟随齐国太子前来大伏,即便杀人无算,和陆景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先生想要为那些死去的人们讨一个公道?」魏惊蛰低声发问。

陆景转过头来,认认真真看了他一眼,摇头道∶「如今这世道,人们大多独善其身,为他人讨还公道这样的事,说出来难免要引人发笑……可是,我确实为那枭骨而来。」

陆景话语至此,脸上的笑意渐浓∶「说来也巧,这枭骨……与我有仇。

那些齐国奴民的性命,自然与我这个大伏人没有关系。」

「我不过只是执律前来,问一问齐国太子,他麾下枭骨,为何要以种魔之术害大伏殿前优胜者。」

-WAP.-到进行查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