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 第一百八十四章 剑心种子、七尺玉具与怒目佛陀

竹爆惊春,竞喧填,夜起千门箫鼓。除夕日,不过清早,太玄京中家家户户就已经燃起爆竹,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大伏诸多道府,天官节以及春节,俱都是最为重要的节日。

辞旧迎新对于太玄京中的百姓而言,总有许多美好的寓意,除却燃放爆竹,许多百姓还会悬挂彩灯、换上辞旧迎新的对联,夜里难免要吃一顿团圆的年关饭,彻彻底底跨越旧年。

一大清早。

盛姿与陆景就已经骑马出了太玄京。原本昨日陆景小院里也请了盛姿,只是盛姿昨天陪苏照时、安庆郡主一同去了东王观,不曾赶上小聚。

直至宁蔷、陆漪既然走后半个时辰,她才前来空山巷,陆景原想请她来院中坐坐。

盛姿却想和陆景一同逛一逛将近年关的太玄京。

二人漫步于诸泰河畔,相聊许久,盛姿又提及明日清早要去一趟大昭寺,要为朝堂上的父亲以及在外的兄长祈福。

而陆景很早之前,就想要去大昭寺看一看自己的叔父陆重山。

所以便有了今日清早之约。

盛姿骑着一匹白马,那白马看起来颇为矫健,眼中虽然并无神采,但奔跑起来,浑身气血沸腾,骨骼肌肉十分刚硬,是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

这匹白马,自然是陆景之前见过的名马素踵。

而陆景身躯之下,则是盛姿从次辅府上带出的另外一匹马。

这一匹马毛发漆黑,身姿矫健,身躯中蕴含的气血,虽然远远不如素踵,但也并非是寻常的马,称一句良马绝不过分。

陆景其实从未骑过马。

可修为已到了大阳境界,对于自身躯体的掌控,对于平衡的把握都已经强出太多。

而那匹黑色良马也早已被训练的极好,当陆景骑上马儿,体内气血笼罩那黑马,黑马也变得越发温顺.

一匹黑马、一匹白马,配上一身白衣、一身红装,奔行在前往大昭寺的道路上,倒也算是一种美景。

除夕之日,前往大昭寺的太玄京百姓并不算少。

大伏佛法中,未来弥勒佛诞生于今日,所以天下的寺庙也会庆祝年关。

许多信佛的寻常百姓,也自然乐于在今日前往寺庙,为来年求一个安稳。

陆景也不曾想过盛姿竟然信佛。「我小时候颇为顽皮,总是要求大我几岁的兄长带我去城外的大昭寺、东王观以及几座有名的书院。

那时看到许多人拜佛、修道、读书,少女心性,总是有样学样。

现在已然成年,父亲身在朝堂,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

我兄长久在江湖,想要修出一身武道,想要以武道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

我帮不到他们什么,索性就去大昭寺、东王观,多为他们祈祈福。

万一真的有无所不能的佛陀,真的有东王公,也许也可护持他们。」

盛姿颇为洒脱,一头长发及腰,头发末端被他随意束起,身上的红装乃是一袭八答晕春锦长衣,配上碧霞云纹霞披,又淡施胭脂,配上唇红,显得美艳中又带了几分英气。

她直言自己并不是太过信佛,也不知何为道法自然,反正昨日已经去过东王观,除夕夜的团圆饭又是在夜晚,白日无事,就去拜一拜大昭寺的大藏佛。

若能换得佛陀、东王庇佑,自然最好。

陆景听到盛姿这般坦然的回答,脸上笑意依然。

这位次辅大人家的千金小姐,虽然有时候在他面前,会有些婉约柔和。

可绝大多数时候,盛姿依然是英气中带着洒然,比起玄都其他大家闺秀而言,自有一番不同。

大昭寺所在的大昭山距离太玄京并不遥远。

仅仅不过只有十二里的距离。正因如此,二人走的也并不匆忙,两匹马并排而行,缓缓行走在官道上。

官道上也并不是他们二人,时常见到许多轿子来来往往,也能看到很多少爷小姐前往大昭寺祈福。

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儒生,除了书楼弟子之外,尚且有国子监以及玄都其他书院的学生。

而这些学生俱都识得陆景。

早在许久之前,陆景草字字帖就已经风靡玄都,又是一位在士子眼中地位崇高的二层楼书楼先生。

而不过几日之前,李观龙三弟李雨师派人袭杀陆景,却被陆景这位早已负盛名的修行天骄,执剑追杀,最终死在舞龙街上。

这件事引起了轰动,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杀了人之后的陆景坦然走入太玄宫中,参加殿前试,得了三试优胜,大伏不知多少人称他为少年魁首。

朝堂上,就连少柱国李观龙都因为惜才,请求圣君以大伏律法恩赦陆景…….这些事在大府子弟耳中,虽然并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一路行来,总有许多人看到陆景,就要下轿、下马,向陆景行礼。

陆景总是微笑点头回礼。

一旁的盛姿看着身旁的陆景,总觉得有些恍惚。

「还记得不久以前,你还在烈阳之下,于假山流水之间读书。

如今不过半载,你却已然成为了大伏少年魁首,大伏各道府,很快也会知你名姓。」

盛姿望着陆景的侧脸,俊逸面容配上一双明亮而又深邃的眼眸,时而闪烁出沉静的神采……

她一路看陆景变得越发出彩,这一张脸也看了许久,理当不觉有多新鲜,可时至如今,她依然会因为陆景的面容,乃至他自身独特的气质而感到惊艳。

两人两马,上了大昭山。

走在山间的微风中,盛姿忽然极为庆幸起来。

「幸亏昨日与陆景说提起大昭寺之行,否则也就错过了这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山上的美景。」

大昭山景象确实极美。

并不算多么高耸的山岳上,只有云雾云绕。

远处未化的白雪,配上独立于其中的松柏也更美了些。

重岩叠嶂、群峰矗立也自有一种巍峨在此。

整座大昭山其实都是一处寺庙。溪水流淌,烟波浩渺,谷下有谷,称得上名山胜川。

二人悠闲漫步于山中。

就连陆景都觉得此刻的光景分外美好。

可是……

同在大昭山另一处山峰上的南禾雨,低头望着远远骑马登山而来的陆景和盛姿,看到二人谈笑风生,心中没来由对于今日前来大昭寺多了些后悔。

她身旁是南停归义子南月象。南月象一如既往,身穿一袭黑衣,面色木然,看起来便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

其实,是南月象发现陆景和盛姿二人的,南禾雨听到南月象开口,才低下头去,隔着极远的距离,望向林荫道。

不知为何,哪怕到了如今,南禾雨对于见到陆景这件事,心中还是颇有些……惧怕。

总觉得因为昔日许多事,让陆景受了许多委屈,而自己在这件事里不曾起到什么作用,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还成为了加害者。

而现在……陆景越来越出彩,也足以证明从一开始,他就是被埋没的明珠,这也让南禾雨越发不知该如何面对陆景。

「身在泥尘,却能够奋力破土而出,化作参天大树,扎根于这天地间的种子,确实值得敬佩。」

南月象也同样低头望着陆景,眼中有着清晰可见的

敬佩。

他与陆景并无多少交集,距离陆景最近的一次,大约是在京尹府中庭之上,那时的陆景展露华光,脱去血脉枷锁,得以自由。

而在这之后,这一位实际上打理着南国公府诸多产业的义子,才逐渐知晓陆景为了脱去陆府樊笼,所做出的努力。

而在此之后,陆景端坐在书楼翰墨书院中,一边教书,一边一步步铸造出一片盛名。

陷于枷锁者,又如何不佩服配刀骑马而行的少年?

南禾雨也察觉到南月象眼中的赞许,她犹豫片刻,又转头看向身后,询问道「爷爷,还不曾出来吗?」

今日,南禾雨、南月象之所以前来大昭寺,是陪南老国公一同来看他的亡妻。

南老国公并不信佛之所以屡次前来大昭寺,是因为大昭寺释怒主持是他的好友。

可国公夫人生前却吃斋念佛已久,希望能够消弭老国公杀戮罪责。

而她死后,南老国公也就依照她生前遗言,将她葬在了这大昭山上。

除夕年关之日,按照大伏的风俗,百姓们并不会上坟悼念,只是南老国公哪怕是寻常的日子,都会来此一遭,在这并不如何华丽的墓葬前说一说话。

今日,南禾雨、南月象便是陪南老国公前来。

「刚进去不久,可能还需些时间。」南月象这般回答,又转过头来,认真看了看南禾雨,摇头道∶「禾雨,人在天地间,许多事不由自己掌控,过往的事其实不必太过在意。」

南月象说得认真,于是南禾雨也很是认真的点头。

她指尖轻动,一缕风雨剑气萦绕在其中,闪烁清辉。

隐约间,那风雨剑气比起以往,变得锋锐而又细密了许多,剑光闪动间虚空都因此而生出细小的涟漪。

仔细看去,那风雨剑气中元气夹杂着一种独特的神火,颇为不凡。南禾雨的剑道....有所精进。

「陆景先生曾经说过,气性有缺其实不算什么,天下间又如何会有完美无缺者?

各人下各雪,各有各的隐晦与皎洁,人无完美,有缺的气性也可修剑意。」

南禾雨此时此刻,依然低头注视着行走在山道上的二人。

她只想那位身穿红衣的女子,正是盛次辅大人家的小姐,乃是太玄京中颇具美名的盛姿。

红装妍丽,配上白马更显得英姿飒爽。

而她身旁白衣的陆景却越发神玉如骨。

「二人……倒是颇为相配。」南禾雨心中没来由生出这样一种念想,继而变得有些烦闷起来。

天空也有些阴郁,显得阴沉沉的。南禾雨浑然未觉自己的心绪是会有些变化,她只是侧过头来,低头看了看腰间的千秀水。

千秀水碧蓝色的剑柄上,也有几道风雨缠绕。

「往后不可优柔寡断,既有决断就要奋力前行,便如同陆景先生一般。

可以往已然发生的事情,既然无法彻底忘怀,又何须太过执着于忘怀?

记在心里,养成一场风雨,就算是我气性有缺,也可自成我道。」

南禾雨心中这般想着。

腰间的千秀水似乎感应到远处陆景前来,竟然开始微微额动。

「你也觉得陆景先生的话有道理?」

南禾雨轻抚剑柄,恰在此时,盛姿和陆景已然下马,门口的接引僧牵走二人的马,他们并肩而行,入了大昭寺山门。

陆景还是一如既往面色平静,眼神却并不冰冷,反而显得温厚,清风吹拂之下白衣飘动,让南禾雨想起自己亲眼见到的诸多事。

她想起陆景站在京尹府中庭之中,轻声问「谁规定招人厌嫌

的庶子、赘婿,不可败那高不可攀的国公府公子?」

想起陆景站在獬豸瑞兽头颅上,向太玄宫乃至整座太玄京言明心中之志。

想起陆景道出那一句野夫怒遇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继而斩下那不曾被人理解的一剑。

也想起舞龙街,想起殿前试,想起那呼风唤雨两把刀剑。

南禾雨思绪重重,忽然觉得…….「今日既然能在大昭寺中巧遇,也算是有几分缘法,倒也不必……太过刻意的躲避。」

南禾雨想到这里,心中骤然放松了许多,对一旁的南月象道∶「兄长,我在山下等你们。」

南月象颔首应答。

南禾雨朝山下走了几步,猛然间又想起之前那婚约一事,想起曾经送她剑心种子,有恩于她,又倾心于她的禹星岛师兄,她再度犹豫起来。

「师兄送我剑心种子,那剑心种子中开出一颗羽化剑心,助我剑道大盛。

而我也赠他七尺玉具,此恩已还。」「可一路走来,师兄在我修行道路上,你多次助我,师傅也……」

南禾雨突然想起自己老师,对于自己和师兄的期许,重重思绪又让她心中生乱……

足足几息时间之后。

南禾雨眸光微动,神色放松下来。她朝前踏出几步……一道元气化作清风拂面而过,然后与面色顿变……腰间的千秀水也悄然消失。

就连身上的气质,眉宇中闪烁的神采都变得大有不同。

此时的南禾雨,再度变为那个相貌平平的绫雀。

化身绫雀,南禾雨似乎也轻松了太多,步伐轻快之间,朝着山峰下而去。

而另一座山峰上。

大昭寺佛子,年轻的神秀和尚正身穿一生黄色僧衣,脖颈之间带着一串佛珠,这双手合十,低头注视着山峰之下。

他身旁还站着一位僧人,那僧人**上身,身上篆刻着许多梵文,密密麻麻看起来颇为神秘。

若元神修士一眼看去,便可知这些梵文中竟然还夹杂着诸多**裸的杀意。

这位僧人正是曾经在舞龙街上拦住陆景的烂陀寺佛子莲厄。

两位佛子并肩而立,目光却都落在远处。

这座山峰对面,就是高约二十八丈的大藏佛雕,佛陀端坐作宝瓶印,气派恢弘,周身上下也有雾气萦绕,显得越发庄严。

而大藏佛雕之下,即便是冬日,小溪流水之前,仍然有一位中年青衫儒生仔细读着佛经。

他眼神平和,一语不发,偶尔还会抬头看一眼身后的大藏佛雕,除此之外像是一位全新皈依佛门的佛门俗家弟子,只顾低头诵念佛经。

莲厄皱着眉,眼神轻动间,一种杀戮气息从中弥漫出来。

他修持怒目佛陀之相,想要以杀止恶,想要化身刑责之佛,此时此刻,他望着大藏佛雕脚下诵读佛经的陆重山,眼中竟然有杀念涌动。

一旁的神秀和尚愁眉苦脸瞥了一眼莲厄,无奈道「莲厄师兄,这里是大昭寺,是佛门清静之地,不可行杀戮之事。」

莲厄依然望着陆重山,目不转睛道∶「既然是清静之地,既然不可行杀戮之事,为何大藏佛雕之下,竟然有魔气涌动,似乎要养出一尊空前的大魔来?」

神秀着眼于陆重山,道「重山施主有佛慧,也有一颗赤心,天下诸法他一目便通,却因为过往之事,走出了些邪道。

他读万千佛法,却不读佛法真意,可佛法真意都在他心中,有朝一日他去了心中执念,也许这天地间又会生出一尊人间大佛,一尊般严密帝。」

人间大佛乃是天下人对于大雷音寺主持的尊称。

般严密帝这是烂陀寺

主持,是当今世上最为接近真正佛陀者。

莲厄听到大昭寺佛子对于大藏佛雕之下,读佛法、修魔念的青衣儒生,评价这般高,不由皱起眉头。

他转过头来,看着神秀和尚道「天下诸多恶念,非怒目业火不得洗净,非死生之隔不得改念。

神秀佛子……若是眼前之人一步化做大魔,魔头恶念化为浩劫,带起天下诸魔为惑人间,又该如何?」

莲厄和尚说到这里,摇头道∶「魔不可生于天地,魔便是魔,想要洗尽心中诸恶化为佛陀,几无可能。

大昭寺是天下间,除了大雷音寺、烂陀寺之外的佛法盛地,若养出一头为祸人间的大魔,该如何?若是这为祸人间的大魔最终不曾像神秀佛子所言这般,身化佛陀,又该如何?」

莲厄和尚语气冲冲,似乎是在质问神秀。

神秀却并不恼怒,清秀的面容随意一笑,对眼前烂陀寺佛子道「眼前重山施主既然可以心有魔念,而十年不曾入魔,遍观佛法,十年间不曾遁入佛门。

即便以佛法成魔,化身为一尊佛魔,他除去心中执念之后,自然也可再复清明。」

莲厄冷哼一声,道「入魔易,想要化去魔念,却太过于艰难……

我修持怒目佛陀之道,要以佛法业火燃遍天下诸恶,除非此人放下魔念,否则便该受到刑责,与其令他成魔,还不如死在大昭寺中。」

神秀和尚叹了一口气,道「师兄,天下之恶不可以一念断之,即便是佛陀也要观世人之心,才可知世人善恶。

怒目佛陀虽掌刑责,却从不会妄自杀生。」

莲厄和尚眼神闪动,他思索一番,朝着神秀和尚行礼,道「我佛自有慈悲,我犯下八戒中的无杀生之戒,自然会身入无间之狱,自受杀生之责,抹去我一生业障,才可褪去凡身,化为佛陀。

我既然心中有念,要以杀止魔......如今见了将要成魔的人,自然要多看一看。」

他说到这里,不再理会身旁的神秀和尚,而是大步朝山下陆重山而去。

陆重山面无表情,低头看着桌案上的空明经。

潺潺流水、风拂过树干、翻动树叶等等诸多美好的声音,似乎都被他隔绝开来。

不同于以往,他眼里的僵硬麻木倒是少了许多。

桌案上除了经书之外,还有一阙词,这是陆景曾写给他的「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一阙词在许多时候都让陆重山能够泄去心中思念,让他重归清明。

陆重山原本低头读着佛经,忽然间有一阵脚步声传来。

他抬头看去,却看到莲厄和尚正站在一块巨石上,远远望着他。

二人目光碰撞,莲厄和尚正要开口。陆重山却望着莲厄和尚道「《法句经》有言众生皆畏死,无不惧刀杖,以己度他情,勿杀勿行杖。

大师,怒目佛陀之业火燃遍天下,可善恶之人却并非佛陀界定,而以天下人所行区分。

否则,怒目佛陀也就变为了以佛陀之法,行自身杀戮之念的恶佛。」

莲厄和尚神色不改,摇头道「施主,我修持怒目佛陀之法,也知怒目佛陀怒目观世,可见天下一切善恶之行。

恶孽丛生之下,需要一位观天下善恶的苦行者,佛陀之目,就是这位苦行者之目。

你既修心中杀念,自然不知何为善恶。」

陆重山依然坐在大藏佛雕下,眼神如常,轻声问道「你又怎么知晓……佛陀在借你之目,看天下世人?」

莲厄和尚沉默片刻,神色却依然坚定,沉声道「若我不信怒目佛陀,又如何能清天下之魔?」

陆重山浑不在意,道「那么在大

师眼中,我是人,还是魔?」

莲厄和尚迈步走出数步,低头看了一眼陆重山桌案上那一本空明经。

仅仅须臾之间……

却只见莲厄和尚神色怔然,继而身上有一股股杀念丛生。

他抬头望向陆重山,怒目间颇有威严佛陀之相!

「陆重山……你已彻底坠入魔道,往前一步,就是为祸天下的大魔!」

陆重山问道「我读的是佛法,修的是心中执念,要以佛法肃清海上一处不洁。

既如此,我又如何成了大魔?」

莲厄和尚再也不答,身上杀念越发旺盛…

而此时,绫雀正走到大佛之下,她眼见这般景象,突然想起上次前来,悼念国公夫人,南风眠曾经告诉她,这位青山读书人是陆景的叔父,也是陆府唯一一位疼惜陆景的长辈。

于是……绫雀心念顿生,抬手之间风雨不显,却有一道潮水剑气正在酝酿……

正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道声音∶「莲厄大师,有人行恶,不过作状祈求,你便觉得他已经放下屠刀。」

「有人端坐佛陀下,终日诵读佛经,你又觉得他行了大恶事,该杀……」

「你口中那佛陀观天下世人的眼睛,就是你自身揣测?」

正要出手杀人的莲厄和尚,皱起眉头转过头来。

却见陆景远远站在一处沙石上,按着腰间呼风刀,冷眼注视着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