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 第一百八十九章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当鹿山观神玉奇妙的力量透过陆景神念,落在陆景元神上。

陆景低头看向手中泛黄的古籍,仍然有一条条心绪流转而来,显现在他脑海中。

一幕幕景象就好像是幻影,道道流逝,令陆景目不暇接。

他看到……

有人弯弓射日,向天借元,射穿一处天楼。

有人踏着古剑,向天借元,瞬间八万丈,冲破规则束缚,冲入天关。

也有人坐在山巅上,静静饮酒,酒过半旬,不过张口一吐,一颗剑丸腾空而起,光耀十三个州府。

这向天借元的法门,比起广寒印还要珍贵不知多少。

与此同时,借由鹿山观神玉,陆景清楚地发现自己腰间的呼风刀、唤雨剑,竟然各自流转出一丝难以察觉的神秘气息,涌入那泛黄古籍。

“呼风刀、唤雨剑,乃是仙人之兵,其中又藏着天地权柄……如今以神秘气息沟通这本来历同样神秘的古籍……”

“若无呼风刀、唤雨剑,就算我有鹿山观神玉,只怕也无法察觉【广寒印】古籍中,隐藏着的【向天借元】法门。”

陆景眼中若有所思。

他低下头,看着腰间呼风唤雨两件宝物。

“鹿山观神玉就无法完全看透呼风刀、唤雨剑,可是借由这两件仙人之兵,却让我有这等大收获。”

“这向天借元,很有可能是趋吉避凶命格之外,我最大的机缘之一……”

陆景来到这一座世界,一直以来许多机缘都是借由趋吉避凶命格所获。

而这向天借元的机缘,却并不曾依靠趋吉避凶这一道炽金命格。

一旁的裴音归看着陆景的神色,也已经明白这广寒印古籍中所隐藏着的神通,必然极为珍贵。

否则以陆景清淡的性子,又怎会这般郑重?

“天下诸事各有各的缘法。”

裴音归眼神落在广寒印古籍上,脸上难得露出些笑意:“若非我将这古籍拿给先生看,我也定然无法知晓这古籍中,竟然还藏着这么一道压胜广寒印的神通。”

她眼眸发亮,心中思绪重重……

广寒印已经是威能绝胜的玄功,裴音归若能习得此法,凭借她一身修为,战力也将更上一层楼,距离裴音归的目标更近许多。

向天借元的法门既然比起广寒印还要更加强横,那么……

齐国那一处如若吞骨巨兽一般,匍匐在横山下的宫殿,以及其中的王座,也就不再那般可怖。

那殿宇中的白骨、血河,终有一日会碎于她的广寒宫下。

“陆景先生,还请你通习二法,若有所得,也请先生教我。”

裴音归并不迟疑,坦然道:“广寒印古籍虽然是我交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找出了其中更加玄妙的法门。

先生倒也不必拘束,这样一来也就不曾欠我什么,横竖不过各取所需。”

陆景看了裴音归一眼,同样坦然点头,并不装模作样。

“好……便如同裴姑娘所言,天下之事各有各的缘法,这番缘法对于我与你而言,都可算是莫大的造化。

既如此,陆景也就欣然受之,我将研习【广寒印】、【向天借元】,等我小有所成,就俱都传授给裴姑娘。”

陆景说到这里,又低头思索一番,继续道:“这几日,我也会批注这古籍,裴小姐也可尽力参悟,二人一同参悟再交流所得,总要胜过孤身一人参研此法。”

诸多缘法堆积,便是一场场人生。

早在许久之前,裴音归就在犹豫是否要将这古籍示于陆景之前,而随着时日发展……

裴音归对于陆景的了解也越发深厚,也逐渐明白陆景为人,这才有了今日的事。

而其中隐藏的缘法自然也深厚无比。

“饺子好了……”

青玥温婉的声音传来,热气腾腾的饺子出了锅。

除夕团圆饭,若无饺子,总觉得缺了什么。

所以当饺子上桌,当所有人都围坐在主屋前,徐无鬼安抚着一个望着饺子流泪的孩子。

濯耀罗手里捧着一枚发出微光的夜明珠,坐在陆景肩头。

青玥挽起袖管,又兴冲冲给众人倒了自己调制的花茶。

裴音归吃着点心,没来有想起自己的母妃。

即便身在冷宫中,每年年关母妃都会亲自为她包饺子。

只是后来,母妃见多了人头,见多了冷宫中以鲜血浇灌的花朵,逐渐有些精神恍惚。

裴音归想起母妃来,总是记起那位有倾国倾城之姿的女子,躺坐在摇椅上,抬头望着繁星与月,眼中却既无生机,也无丝毫希望怎么样。

她总是喃喃自语:“人之一生,何至于此?”

人之一生,何至于此?

都已然是王妃之尊,都终究逃不脱疯癫而死的命运。

“自从母妃死后,第一次在年关吃到饺子。”

裴音归心中这般想着。

一旁的青玥弯起眉眼,询问裴音归:“裴小姐,我知你是齐国来的,特意在里面加了些翠竹香。”

裴音归同样笑着,对青玥道:“很好吃。”

虞七襄有些闷闷不乐,却依然笑着对青玥道:“我们那里逢年过节也总吃饺子,只是最近半载我离了家,却也已经许久不曾吃到饺子了。”

青玥仔细看着虞七襄的眉眼,轻咦一声,大约是从虞七襄的脸上看出了些身份端倪。

陆景问虞七襄:“重安三州离中原有些距离,那里……也吃饺子吗?”

虞七襄回答道:“重安三州原本是荒芜之地,后来大伏先辈前去开荒,带了许多百姓,又经过一百六十年经营,才有了如今人口千万的边境州府。

所以哪怕是边境之地,仍然有许多中原风俗。”

虞七襄说到这里,脸上的笑容也变得有些不自然,她叹了口气,继续道:“只是啊……重安三州有些习惯也和这边不一样。

就比如重安三州这几十年来死了太多人,以往家中有人故去,总要穿白衣,燃白灯。

可是从数十年前开始,满城皆有白衣白灯,显得颇为萧瑟,颇为悲凄。

于是有些百姓家中一旦有人战死,就开始燃红灯,剪窗花。

希望战死的儿郎来世能够有燃红灯、贴窗花,迎接喜事的时候。”

陆景沉默下来。

几个孩子不懂虞七襄的话,睁着眼睛瞧着他。

青玥、裴音归、含采姑娘一时之间也不知说些什么。

北秦崛起数十年,重安三州始终以血扛之,他是北秦通往中原之地的大门,这大门有无数战士的血肉尸骨铸造而成,厚重、坚不可摧。

陆景看着虞七襄低头吃饺子,抬眼之间不由望向远处的太玄宫。

那里坐着一位盖世的帝王,大伏无论是修行者,又或者是诸多朝臣将军提起他,必会提及一个“圣”字。

崇天帝登临帝位许多年,灭去了周遭七国,将西域三十六国收入囊中。

天下诸多异宝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流入太玄京。

乃至在修行一道上,崇天帝也有着压世之姿。

可是……大伏四甲子之下,积累下来的隐患太多,中原富饶之地与四野贫瘠之地差距太大,又有天灾连连,妖魔暗中作乱。

等等诸多原因,再加上北秦的崛起,让这座强盛国度以往积累下来的问题,都在此时爆发。

于是……也就有了“太玄京中酒成河,肉成林,明珠可铸一片月;太玄京外血成海,骨铺路,尸体埋入无边谷”这等的民谣。

这民谣虽然夸大了些,但终究可以反映出如今大伏的难处。

就连观棋先生都曾经提及崇天帝,话语里虽然隐含着一些沉重的东西,隐约有些许不认同,可却也曾提起崇天帝似乎在谋划着些什么。

只是……

陆景思绪及此,目光又落在虞七襄身上。

虞七襄乃是重安王之女,重安王全盛之时曾经为大伏立下汗马功劳,哪怕他现在已经气血枯竭,天下群雄也同样敬他如当世武神。

他曾是天下武道魁首,现在只剩残躯,也可震慑天下。

而他麾下诸多将士,以躯体血肉扛住北秦战车,让这一座天下不至于生灵涂炭。

沉重的压力被他们扛在身上。

而现在……就如那日百里清风所言,崇天帝以重安王这等功臣之女作饵,想要让百里清风与太冲龙君一同入玄都。

而虞七襄也要理所当然的给大伏龙属一个交代。

“不论崇天帝谋划着什么,重安王是有功将士,以他女儿作为诱饵,未免太过寡义。”

陆景心中这般想着,旋即又想到端坐于帝座上的君王,又有几人不寡义?

“至于北阙海龙宫……若是真如王妃所言,那条垂死的老龙想要以生灵血肉为自己延寿,尸骨堆满龙宫,也许就该杀。”

陆景心中这般想着,又拿起筷子给虞七襄夹了一块鱼。

“希望重安三州年年有余。”陆景笑着对虞七襄道。

虞七襄抬眼望着陆景,由衷一笑,深深点了点头。

除夕夜,月穷岁尽,除旧迎新,在此之前,却先要团圆,对于虞七襄而言……能在除夕夜里与母亲的朋友吃上一顿饺子,能够在风雨凌身的如今,寻到这么一处百花盛放的小院,自然也是最好。

“只是……母亲竟然还有这般年轻的朋友。”

在虞七襄胡思乱想中,新的一年到来了。

而夜深人静的后半夜,陆景却还在主屋中修行。

“既然已有广寒印、向天借元这等奇异的玄功、神通,明黄级别的参透命格,已经无法满足修行所需。”

明黄级别的参透命格想要升级到璨绿命格,需要八百道命格元气。

陆景现在的命格元气升级参透命格已经足够,甚至还多出二百有余。

只是之前,明黄级别的参透命格始终够用,陆景也是将这些命格元气攒着,希望能够早日提升神武天才命格。

可是现在既有所需,陆景自然不会再犹豫。

那炽金命格周遭,一道道白光合为一体,落入参透命格中。

【吞融八百命格元气,明黄命格参透,蜕变为璨绿命格,悟道人。】

【悟道人:璨绿命格,天生修行者,身具慧眼,天下玄功、神通轻易便可得其真,仔细修行可轻易得其精髓。】

“【悟道人】……”

陆景眼中似乎闪着一道氤氲光芒,变得更加深邃许多。

他脑海里,向天借法数不胜数的印决、咒言,行气血、神念之法都轻而易举的浮现出来。

悟道人命格瞬息间触发。

与此同时,得了这等神异命格的陆景不由看向呼风刀、唤雨剑。

这两件蕴含天地权柄的仙人之兵中,流转而来的气魄不断震动……

其中气息流转之法,竟然与那向天借元之法暗合。

“这是否意味着,这向天借元神通,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暂且借助天地权柄?”

陆景心念闪动,嘴角露出些许笑容来。

“我能借这呼风刀、唤雨剑中的气息流转,来参悟这向天借元神通,这倒是意外之喜。”

悟道人命格下,陆景对于这向天借元神通已有眉目。

再加上呼风刀、唤雨剑,更是大大缩短了陆景修行此法的速度。

“还有引风、召雨两种神通也会有所进境,到了那时我才算是真正踏入神火,以神火之能御敌,战力还可更盛。”

“登上高处,即便不曾获得趋吉避凶命格中的机缘,也会有这天地间的机缘前来寻伱。”

——

几日时光转瞬即逝。

陆景和魏惊蛰并肩站在麒麟街上。

麒麟街以街口两只石麒麟得名,据说这两只石麒麟乃是开国太宗亲自雕出,用于祭奠早年死在农地上的太祖。

事实上,大伏太祖不过一介农夫,太宗修为大成,击败陈霸先问鼎天下,建立大伏朝。

后来太宗登上帝位,便将自己已经故去的父亲追封庙号,为大伏太祖,以表追念。

所以……大伏实际上是太宗开国。

“这里便是那一处善堂,我已经和其中值守的官吏说了,往后你就入这善堂中,行督查之事。”

陆景抬眼望着这一处原本是官宦府邸,空置已久,又被改成孩童善堂的所在。

魏惊蛰今日难得穿了一身长衣,他躯体越发健壮,手中却捧着几本典籍,向陆景行礼。

这善堂乃是京尹府连同其他诸多机构一同建立。

陆景在某种意义上,是这处善堂的真正缔造者,随着善堂越发完善,陆景的声名也越发响亮。

所以就如钟于柏之前与陆景提及的那般,因为太玄京百姓的呼声,早在善堂建立之初,陆景对于这善堂就有督察之权,钟于柏也早就和陆景说过,让陆景找一个可靠的人,入善堂监督,以免再度发生许白焰那等事。

而魏惊蛰正是陆景选中的【督知吏】。

“这善堂由大伏诸多府邸出资,又有朝廷管理,我举荐你前去,是担任善堂中督知吏,这并非官职,却可算朝廷吏员,又履的是督查之责,月俸也有十二两银子,平日里在善堂中你也有时间读书。”

陆景这般说着,目光望向大门洞开,可见其中孩童玩闹的善堂。

“而这也不过是临时的善堂,这条麒麟街尽头正在修建可容纳数千孩童的所在。

到了那时,太玄京中也会少许多流浪的孩儿。”

魏惊蛰也看着这善堂,眼中也满是惊喜。

他是马夫出身,儿时也曾受冻挨饿,也明白哪怕是繁华的太玄京也有流离失所的孩子。

自己入这善堂中,也是行良善之事。

惊喜之后,魏惊蛰却不知又想到了什么,感慨道:“如果天下各道府各城中,都有这样的善堂,也许能救活很多人。”

此时,善堂中有些孩子,也远远看到了陆景。

这些日子来,陆景和青玥也经常去善堂。

炎序皇子交给陆景的束脩还剩下许多,陆陆续续为这些孩子,添置了许多东西。

这些孩子中,自然有识得陆景的人,也知道陆景是一位书楼先生,隐约间也有人说陆景是他们的恩人。

所以即便隔着遥远的距离,有些孩子看到陆景也总是远远朝陆景行礼,有些更小的尚且不曾学礼仪,就朝着陆景远远招手。

陆景脸上带笑,也朝他们摆手。

魏惊蛰看到这善堂中的陈设,看到这些孩子们身上的衣着,又摇了摇头。

“兴办善堂,需要大量钱财,而且并无产出。

城里的金银尚且不够官府用度支出,再加上这大伏有的是贪官污吏,又有谁会主动办起这善堂?”

就如魏惊蛰所言。

这一座善堂之所以能够办得这么顺利,也是那些曾经与许白焰有所牵连的玄都大府出资,里面也许真的有良善之辈,但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洗去身上的罪责,所以才愿意慷慨解囊。

“大伏太大,太玄京统率大伏三十六道,未免有无法顾及的地方,希望往后能更好些吧。”

魏惊蛰这般说着。

陆景赞许的看了魏惊蛰一眼,又看到魏惊蛰手中拿着的第一本书就是甲子史册。

“读史可以明智,我知道你已经踏上修行道路,还有不小的机缘。

可心中如果没有志向,如果没有明天下的学问,一身武道被蛮力驱策,总归是落了下乘,所以你借着闲暇之时,还要时时读书。”

魏惊蛰再度向陆景行礼,他年岁与陆景相差无几,向陆景行礼时却依旧持弟子礼仪。

经过几次接触,经过陆景在太玄京中的事迹,在魏惊蛰心里,陆景早已不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而是一位德行配其位的书楼先生。

“陆景先生确实有读书人的风骨。”

魏惊蛰仍然站在麒麟街上,看着陆景远去,只觉得先生背影如若一杆长枪,也许终有一日,这杆长枪会擎天立地,散发出星辰一般璀璨的光芒。

而陆景正朝着南国公府而去,好几日不曾见过南风眠,二人也不曾一起饮酒,陆景就有些按耐不住肚中的酒虫,也想着见一见自己这位大哥。

正在此时。

陆景脚步忽然变缓,他抬起头来看向天空。

却见天空中,一团云雾游移而来,其中仿佛还夹杂着闪烁的雷火。

陆景武道大阳、元神神火同时震动,仿佛感知到了那云雾中散发出来的威势。

就好像其中藏着一头……庞然而又凶戮的巨兽。

“是一条龙。”

陆景一身白衣随风而动,他握着腰间呼风刀,眯着眼睛望向天空。

当云雾流动,陆景的刹那间看到一双龙眸正低头注视着他,其中无波无澜,也没有丝毫感情,就仿佛是真正的上位龙属,在注视着凡俗。

“这条龙比起北阙沐、敖九疑还要更强,龙属威压也极为强盛,血脉想来更加厚重。”

陆景心中这般想着,却只是轻轻摇头,任然迈步朝南国公府走去。

就好像这条真龙身上,能令天下生灵慑服的真龙威压无法影响到他分毫。

而那对龙目冷光凛凛,又望向远处……那里是养鹿街、空山巷所在。

这几日,百里清风尚未出宫,虞七襄就住在陆景的小院里。

正在和濯耀罗、徐无鬼,一同雕刻着一块石头的虞七襄似有所觉,她也抬起头,眼中毫无惧色。

可紧接着,虞七襄又看到小小的濯耀罗,看到肩上站着濯耀罗的徐无鬼。

“陆景、青玥……”

虞七襄眼里忽然有些怕了。

“玄微这条小龙来了,太冲老龙肯定已经在路上,若是连累到……”

虞七襄忧心忡忡。

天上的云雾终究消散了。

而在太玄宫,竹中阙,正值七皇子会客之时。

一位脖颈之上长满黑色龙鳞,两根鹿角足有一尺长短的真龙龙属,正坐而饮茶。

七皇子重瞳一如既往的平静,对眼前这个龙子道:“玄微太子,你已来了太玄京,为何不见太冲龙君的踪迹?”

玄微太子道:“太冲龙君去了落龙城,去见烛龙,至多十日就会来临太玄京。”

七皇子听到烛龙二字,平静眼眸中闪过一丝异色。

而那玄微太子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开口道:“我见了太玄京第二位白衣。”

七皇子眼中露出探寻之色。

玄微太子轻动鹿角,眼中突然闪过些狂热来:“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

我曾见过他负剑而来,神术、白鹿一同出鞘,一剑如日、一剑如月……

这等剑道魁首都已不着白衣,那天下……”

“又有谁能配得上一袭白衣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