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 > 第三百五十章 我自大雷音寺,为先生铸剑而来

安弱鹿腰间三尺长剑上满是豁口,浑然不似一把能够斩铁料的宝剑。

唯独那剑鞘上的文字显得厚重大气,好像是大家所提。

他就配着这样一柄剑,一路从安息道逐风府来了太玄京。

如果旁人知晓这样一位弱书生在这样祸匪横行的世道横越万里,自安息道入太玄京,只怕会觉得不可思议。

可实际上,安弱鹿接到了重安三州的信,仅仅只是赶了半月的路。

他神色平和,眉心有一颗红痣,行囊中还带着一把戒尺,他在逐风府是一位私塾先生。

曾经还在安息道闹出了一件极大的事。

“隐姓埋名成了富家员外府上的私塾先生,谁料那人家的小姐回乡途中,被贼人掳上山去,仅仅一夜便已尸骨不存。

于是这安弱鹿挖出了自己深埋于院中的斩铁宝剑,独自上了匪山。

一夜之间,那山上三百余名山匪都死在了他剑下,这件事情传遍了天下,天下人皆知逐风府的安弱鹿是一位大隐于市的强横剑客。

可极少有人知道,过往三十余年间,一口气铸造两柄一品名剑的铸剑师,与他乃是同一人。”

季渊之与李慎下着象棋。

钟于柏手中那一白一黑两枚剑丸就好像是两枚围棋棋子,在他手中碰撞出声。

而那黑衣的汉子眼中满是好奇。

“消息已经传开了,这陆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竟然能去一趟章吴道,他也确实是个能舍能得的人物。

鹿潭中诞生的神枪……即便是仙人都要觊觎,却被他轻易送给了虞东神。”

钟于柏嘴角带笑:“我早知陆景气性,那一杆神枪配虞东神也不算埋没了他。

虞东神借助鹿潭银枪,登临天人之境,不久之前重安三州上空风起云涌,雷霆遍布。

之后第三日,虞东神就已登上城墙,看北秦军伍退去,由此可见虞东神已经度过了第一重雷劫,铸就了真正的天府。

少年人的大气,往往能令这天下生出新气象。”

李慎前推“车”,吃掉了季渊之的“马”,脸上露出一些得意来,目光依然紧盯着棋盘说道:“重安王府向来知恩图报。

且不提三百骑虎武卒与那石岱青。

单单是这安弱鹿来京为陆景铸剑也算是不菲的回报。

只是不知这安弱鹿太久不曾铸剑,铸剑的技艺是否还如以前?”

季渊之也埋头看着棋盘,不知他是否看到李慎脸上的笑容,不过只是提炮越山,吃掉了前探的象,又将了李慎的军。

李慎顿时笑不出来了。

趁着他思虑的功夫,季渊之抬头看向天空,只觉天上的风云越发厚重。

“西楼将临,水云君要亲自清算凡间之人褫夺呼风唤雨权柄的罪责。

陆景如今虽然看似春风得意,但实际上却仍然担负着莫大的危机。

只剑若成,也许能令陆景多出几分通过劫难的把握。

但只是不知……这把剑是否来得及。”

季渊之熟读百家典籍,乃是当世有名的大儒,见识不凡。

他这般开口,一旁的钟于柏眉头一皱:“造出一把好剑,有时甚至需要数十年。

只可惜天上西楼留给陆景与安弱鹿的时间却并不多。”

钟于柏话音刚落。

那黑衣汉子却轻咳一声,道:“倒也好办,我自炀谷得来一株烈火。

我原本想要用它踏入大龙象境,只可惜前路茫茫,我修行的道路却似乎已经走到极境。

既然是极境,这株烈火即便对我有益也只怕有限,与其浪费了这样的宝物,不如……”

伏无道并未说完。

正在苦思冥想解局之法的李慎听到伏无道的话,却骤然间抬起头来。

他身躯前探,仔细问道:“无道兄口中得自虞渊的烈火难道是……”

钟于柏、季渊之眼神亦有变化,这一座院落变得寂静起来。

被李慎称之为无道兄的黑衣汉子伸出两根手指,自虚空中轻轻一捻。

“紫火……”钟于柏语气中带着感叹。

季渊之眯着眼睛注视着眼前这位黑衣汉子。

“无道兄可要想清楚了,陆景终究是我大伏之臣,是我大伏国公。

无道兄舍得这一株紫火,赠陆景紫火铸剑,可以无道兄的身份,往后若有变故。

紫火铸造出来的宝剑,只怕会成为无道兄身前拦路的天堑。”

季渊之说出这番话,李慎明显极为惊讶,旋即又有些后怕起来:“季先生……这番话可不能随意乱说?”

季渊之却明显不怕,只摇头说道:“圣君有大气魄,除去那天地棋局与我心念相悖之外。

他仍然是我心中可吞天下的君王。

你们以为……伏无道与钟于柏一同入太玄京,圣君、朝廷便不知?”

“太玄京中百花绽放,理念丛生,圣君并非不知,不过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正因如此,我才敢让黎夏国的太子太师长居我府中。

也正因如此,站在好友的位置上,我仍然要提醒无道兄,陆景是我大伏国公。”

季渊之话里话外,都证明这位黑衣的汉子似乎与大伏有深仇大恨。

李慎与钟于柏俱都沉默。

李慎不知在想些什么。

钟于柏与陆景亲近,自然希望伏无道这一株虞渊紫火,能用来为陆景铸剑。

可他身在西北道一年多的时间,与伏无道也有了极深的交情。

伏无道与他志趣相投,又都是亡国之臣,对于这天下的看法也如出一辙。

乃至天上西楼将落人间,以伏无道的身份,以及几次三番行刺崇天帝的过往,却还敢来太玄京,伺机相助陆景……

这等的豪情也令钟于柏敬佩。

可季渊之所言也是实情,陆景终究是大伏的景国公,伏无道心怀复国的志向,总要多一些顾虑。

于是钟于柏也如李慎一般沉默,并未相劝。

反倒是黑衣的伏无道听到季渊之的话,只是摇了摇头。

“并非陆景这样的少年人才可大气,我已经迟暮,却也敬佩陆景这样的少年。

索性也不去多想,便赠他一株紫火又能如何?”

“况且……我听了陆景在河中道所为,也看了他斩龙檄文,看了他所立下的万民碑。

入了太玄京,他恰好又递上奏折,敢为人所不为怒斥太冲龙君。

这样的人物对这太玄京来说,其实也算格格不入。”

季渊之、李慎、钟于柏俱都明白过来。

他们看着伏无道脸上若有似无的笑容,明白伏无道是在行一桩大赌。

“哪怕陆景与太玄京格格不入,可是有了剑甲商旻的前车之鉴,他想要离开太玄京只怕并不容易。”季渊之站起身来,转身走入东堂。

当他再度归返这小亭中,手里却多了一根白骨。

“我之所以写下那一句送神万骑还青山,其实是因为这百鬼地山的神鬼。”

季渊之摊开手掌,端详着手中那根白骨。

李慎与钟于柏不知季渊之手中之物究竟是什么。

伏无道却猛然皱眉,他上前一步,魁梧的躯体便如同一座山一样压向瘦小年老的季渊之。

“这是阎罗指骨?”伏无道询问。

季渊之声音缓慢:“有了虞渊紫火,再加上安弱鹿手中的斩铁剑,我珍藏一生的阎罗指骨,也算是有了去处。”

伏无道似乎极为惊讶,足足沉默了七八息时间,旋即道:“如此一来,就算是那安弱鹿技艺有缺,又或者他不愿铸剑。

有了紫火,有了阎罗指骨,有了太冲龙君龙骨,再加上陆景晋升国公时,崇天帝赐下的东土山精、天禄火种,再不济也能铸造一柄媲美屠仙黑金的宝剑。

屠仙黑金终究是崇天帝的剑,而这柄新剑锻造之时却与陆景神念、气血相融,是为他量身铸造。

陆景持剑,威能与屠仙黑金不可同日而语。”

“仔细想来,灵潮之后这天下间就没有诞生过传天下的名剑了。”

……

陆景站在大昭山,那巨大的佛陀雕像直入云端,云雾缭绕间佛气荡漾,令人心生崇敬。

山下小溪边,陆重山依然盘坐在佛陀之前,诵读着佛家典籍。

陆漪站在陆景身旁,也望着陆重山,眼神颇有些落寞。

“不知父亲何日愿意归府,这些日子我常来看他,却发现他越发虔诚了,每日苦读典籍甚至到了无眠无休的地步。

三哥你看他的身子,越发孱弱,面色越发苍白,再这样下去,只怕……”

陆漪比起大约两年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

她头上多了几根素雅的簪子,原本的两条马尾也变作少女发髻,就连开朗的性格也有了变化,变得有些内敛。

“你离了陆府是一件好事。”

陆漪看着自己的父亲诵读经文,口中在与陆景说话:“那座府邸就好像死了一般,平日里毫无人气。

老太君老了,眼神不好使,旁人与她说话,她也往往听不见。

有时听不到了,便会大发脾气,除去锦葵大姑娘,旁的丫鬟甚至不敢靠她太近。”

“陆琼兄长死活不愿意读书,总想着云游天下,大老爷不管事,钟夫人百般与他生气却无济于事,再加上大老爷短短一年时间纳了十二房妾室,生下了九位孩童。

钟夫人倒是把自己的身子气坏了,前几日听春慧与我房里的丫鬟私语,据说钟夫人每夜吐血,大伯也不去看她一眼。”

“宁蔷姐姐不愿成婚,老太君又与她发怒,好好一座衣食不愁的府上总是闹得鸡飞狗跳。

景三哥,幸亏伱早日离了府。”

陆漪蹙着眉,实在不知道陆府为何会变成现在这般的模样。

当她转过头,却又发现陆景正仔细看着她。

“景三哥,你怎么了?”陆漪疑惑询问。

“你跟我来。”陆景唤了陆漪一声,下了大昭山,去了南殿。

南殿前,有人种了些山菇,还未到收成的时节。

澄慧正在为这些山姑施肥,臭气熏天。

神秀和尚却逃得极远,扯着嗓子指挥澄慧。

直至陆景与陆漪走来。

清秀腼腆的澄慧察觉到自己身上臭气熏天,不由脸红起来。

“陆景先生。”神秀和尚就好像是得育故人,老远便招呼陆景,旋即又转过头,对于一间茅草屋大喊,“菩萨师兄,且快出来,你之前还曾与我提起的陆景先生来了。”

“方丈?”陆景与陆漪俱都有些诧异。

却见那茅草屋中,走出一位身材矮小,面容也称不上出彩的和尚。

那和尚瞧见陆景,脸上顿时露出笑容来。

“大雷音寺方丈和尚,见过景国公。”

那和尚双掌合十,向着陆景行礼。

也许是见到陆景眼中的疑惑,那方丈和尚又补上一句:“方丈之时和尚的法号,并非身份?”

“还有这样的法号?”

陆景还会说什么,一旁的陆漪却颇为诧异:“那大雷音寺弟子称呼起来岂不是乱了?

你是方丈,大雷音寺住持也是方丈。”

“大雷音寺主持已然是佛陀,并非方丈二字能够称呼。”方丈和尚眯着眼睛,笑呵呵间看了陆漪一眼,竟然又仔细叮嘱说道:“这位女施主,家宅中可种了什么树?”

陆景闻言,挑了挑眉。

陆漪回答说道:“家中各色树木都有,不知大师说的是哪一棵?”

方丈和尚摸了摸头上的戒疤,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却又不愿多说,只叮嘱陆漪说道:“平日里房中时时燃起一株梵香烛,对施主睡眠有益。”

陆漪点头,却并未将这句话当一回事。

“陆景先生难得来寻我,不知所为何事?”神秀和尚身着白色的僧袍,清秀的脸上堆满笑意。

陆漪有些鄙夷。

这和尚,倒是太过谄媚了些。

“我来寻神秀大师借一借笔墨纸砚,身上只有笔,墨与纸俱都用完了。”陆景这般开口,心中却有些惊讶。

河中道一别,不过几月时间。

这神秀和尚竟然又破了一个境界。

可他几次前来大昭寺,却从没有见过他修炼,就好像神秀和尚的修为不需修炼也可进境。

神秀和尚转身回了茅草屋,找来笔墨纸砚,又搬来桌案。

“陆景先生,你要写字?”方丈和尚笑得和善可亲,探过脑袋来:“我在大雷音寺时就听香客们说过,天下草书独有陆景。

此次我专程前来太玄京寻陆景先生,竟没想到还能见陆景先生写字?”

“专程来寻陆景先生?”神秀和尚顿时有些恼怒:“方丈师兄来时不是说过,你此来太玄京是专程寻我叙旧?”

方丈和尚呵呵一笑:“寻陆景先生、神秀师弟其实都是专程。”

陆景提笔正要写字。

陆漪代他问道:“大师,你来寻我景三哥做甚?”

方丈和尚笑得越发灿烂:“我自大雷音寺为陆景先生铸剑而来。”

(本章完)

ap.99xs.inf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