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穿越之享受似锦年华 > 第二十六章 往事

第二十六章 往事

书名:穿越之享受似锦年华 作者:被窝赏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02 15:42:17

沈妙莲如何在家庙不死心地折腾,郑祺琰自然也知道了,他一边翻阅着公孙无忌给他抄录的锦潼写的三十六计,一边回首往事。

泰和九年,蛰伏多年养精蓄锐的摄政王反,改国号“沛”,自立贤德皇,于渭南起兵,一路势如破竹。

北境老毛子虎视眈眈,靖北侯率二子全力抵抗,无力回京护驾。西平侯率十万兵迂回婉转,与摄政王周旋,却几乎屡战屡败。

彼时上京一片人心惶惶,各路势力借机相互倾轧。老建安侯被人揭发与摄政王过从甚密,圣主下令抄家,侯府数百人全部锒铛入狱。

郑祺琰直到半月后才得知此事,他身上流着的是郑家的血,郑家有难,他虽是庶子,家族将他自幼养在虎贲山学习武艺,也不算薄待于他,他自然有责任维护郑家。

于是郑祺琰请示恩师后,率虎贲山三百武艺高强的子弟,歃血为盟,准备勤师护驾。

郑祺琰与公孙无忌订下一个被后来人称为“断子绝孙缺德计”的计策:三百人携千余骑日夜奔袭,绕道渭南,杀进摄政王的皇宫。烧杀抢掠一番,生擒摄政王宠妃儿女数十,又一路将他们从渭南拉到上京,要挟已经兵临上京城下的摄政王。

一路奔波,几十个养尊处优的宠妾儿子死了十来个,缺大德的公孙无忌悠哉悠哉地带着两个车夫,把十几具尸体亲自送到摄政王军营中,美其名曰人死为大,将死者送还摄政王入土为安,生者继续受苦,替摄政王赎谋反之罪。而同样五行缺德的郑祺琰将剩下的三十几人质跪绑于上京城外,以作羞辱。

摄政王大怒,欲杀公孙无忌。

公孙无忌神色自若:“老夫天煞孤星,妻小皆亡,如今死便死了,无啥可惜。难不成摄政王羡慕老夫,想学老夫孓然一身,孤独终老?”

摄政王情知若此时杀公孙老儿,郑祺琰必定又杀他几个妻妾儿女出气,无可奈何之下,只怒得一剑劈了桌子。

他身边仅剩两个成年儿子随军,还有十来个儿子被郑祺琰生擒,其中更有他素来看重且重点培养的三个儿子,要他舍弃,他做不到!而舍弃这快到手的花花江山,别说他做不到,他两个随军征战的儿子也不允许。

权衡利弊后,只得表面装作厚待公孙无忌。摄政王打算暂时先与公孙老儿虚与委蛇,稳住他后边的郑祺琰,再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救下他看中的三子。

却不料公孙无忌里应外合,策反摄政王两个儿子。两个儿子怕摄政王为了救其他兄弟心软,当天晚上便出兵偷袭。

郑祺琰以摄政王家人做饵,引他两个儿子入埋伏却不自知,还得意洋洋地将所有人质尽皆屠杀。结果被郑祺琰暗埋下的死士引发炸药,死伤过半,又被埋伏四周的弓箭手一波箭雨射杀,十不存一。

西平侯则率三万精锐,趁着摄政王两个儿子率兵偷袭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偷袭摄政王大营。

摄政王众将在公孙无忌的迷惑下,毫无预防,不过一夜疏忽,兵临城下的二十万大军分崩离析,摄政王十几个儿子死个一干二净。

离胜利仅差一步,功亏一篑,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如此奇耻大辱如何能忍!

仓皇败走的摄政王躲回渭南,整理残军准备东山再起,他对郑祺琰这王八犊子恨之入骨,恨不得生啖其肉。

破船还有三斤钉,摄政王经营多年,各地埋有不少暗线,知道郑祺琰在虎贲山有家室,于是派了一队人马潜藏虎贲山,四下寻找,准备以牙还牙,暗杀郑祺琰家人。

不料郑祺琰早有准备,长子郑榆由沈德业兄弟护送到上京,偏偏沈妙兰有孕不便长途奔波,只能由她妹妹沈妙莲亲自照顾,藏在虎贲山附近。

留在虎贲山的沈家两个媳妇和几个幼子,皆被酷刑逼问而死。沈氏双亲为救两个女儿和外孙,抱着自己的亲孙子引开摄政王部分追兵,皆命丧刀下。

沈氏姐妹东躲西藏,疲于奔命,沈妙兰终于支持不下,早产生下一女后血崩而亡。

沈妙莲一个年方十四的少女,独自带个襁褓婴儿,躲过层层追兵,终于来到上京。两人皆奄奄一息,差点就没救过来。

而摄政王埋在上京的暗哨几次出手,欲将郑榆郑枬灭口,沈家两兄弟沈德业沈常禄为救郑榆,皆重伤而亡。

沈氏满门忠心护主,唯留下沈妙莲这个幼女,还不说当初沈妙莲为了救出郑枬,几乎丧命。这么大的恩情,郑祺琰时刻铭记于心,所以沈妙莲纵然有什么过分行为,郑祺琰一般都不计较。

郑祺琰一开始本打算,沈家只剩一介孤女,不如将沈妙莲独自立个女户,招赘男子上门,这样起码为沈家留一条根下来。

无奈郑枬只认沈妙莲,若是离开她一时半刻便嚎哭不止。郑枬一个刚出生早产弱子,陪着沈妙莲奔波近千里路还能活下来,已是奇迹。郑祺琰心伤沈妙兰难产而亡,对这个幼女更是疼爱,生怕郑枬有个三长两短,只能委托沈妙莲好生照顾郑枬。

后来郑祺琰凭借战功,洗刷了建安侯府的冤屈。可惜建安侯满门在狱中几乎死个一干二净,只剩下已然残废的三子郑祺烁,圣主为示恩宠,恢复建安侯爵位,归还家产,破例让已然残疾的郑祺烁袭爵建安侯。

为保建安侯后继有人,甄老夫人做主将郑祺琰的庶长子郑榆过继到郑祺烁名下,为建安侯世子。郑祺琰知道郑榆如果还跟着他,就只能是个庶子,无权继承他的爵位,所以并未反对。

郑祺琰自己被封为平宁侯,开府另住。为了方便沈妙莲照顾郑枬,只能让沈妙莲暂时顶了她姐姐的名头,对外称她为郑枬生母,平宁侯府贵妾。但其实这么多年来,郑祺琰碰都没有碰沈妙莲一下,他琢磨着等郑枬长大一些,便按照原计划,帮沈妙莲在上京独自立个女户,招赘上门。

起初沈妙莲也一心一意照顾郑枬,并无它想,就等郑枬大一些,她便出府去。可在平宁侯府,满眼皆是富贵,人心哪里经得起诱惑,渐渐变得面目全非。

沈妙莲贪心渐起,她知道自己长得颇似她的姐姐,费尽心机想亲近郑祺琰,可是却从未成功过一次。沈妙莲以为郑祺琰对她沈家愧疚太过,所以不想让她屈居为妾,便痴心妄想着平宁侯侯夫人之位。

圣主多疑,建安侯府平宁侯府风头过盛,郑祺烁残废之身,不但袭爵建安侯,还负责盐务这块人人眼红的大肥肉。郑祺琰为了低调,只娶了满门清流人家,翰林院一个六品编撰的普通京官嫡女蓝氏为正妻。

郑祺琰回首往事,也颇多感叹。沈妙莲对他有心思,他如何不知?只不过郑枬对沈妙莲依赖无比,他终究下不去手硬将沈妙莲迁去府外,总想着等郑枬再大一些,再作计较。却不承想拖着拖着,沈妙莲越是为所欲为起来。

唉,自己只顾着在外边汲汲经营,疏忽府里,害得蓝氏枉丢了性命。幸亏锦潼撑得起来,打压惩治了沈妙莲,又将平宁侯府打点得井井有条。如今也只能趁着这个事情,将沈妙莲关在家庙好好敲打一番,若她悔悟,那便既往不咎,帮她招赘个男人上门。若她依旧不悔改,那只好让她去与沈家人团圆了。

郑榆如今为建安侯世子,年纪轻轻就颇有才名。郑枬有锦潼的教导,又去左家家塾学习,将来找个如意郎君也是举手之劳。兄妹俩都有沈家一半血脉,沈家一家子在天之灵,铁定能够体谅他。

——————

岁月消逝,沈妙莲早不是当初那天真少女。她自幼便跟在姐姐身边,少女春心初动的时候,也曾暗暗爱恋郑祺琰。只不过那时候郑祺琰不过是个生母早亡的庶子,在虎贲山学艺,日常就他们沈家人照顾着,并不显得如何大富大贵,所以沈妙莲的爱慕就仅仅就是爱慕。

她父母又与她说起,将来让郑祺琰将她抬成民籍,帮忙找户富贵人家,三书六礼,十二台嫁妆,风光将她嫁出去。沈妙莲想做正头娘子,才不想象她姐姐那样,当一个侯门不受宠的庶子外室,没名没分的。

所以顶着姐姐名字为妾的沈妙莲,起初并没有过多的心思,只想着帮姐姐带大郑枬,然后自己便出府。

可是渐渐的,她便舍不得这富贵泼天的侯府生活了。甄老夫人年长,又住在建安侯府,对平宁侯郑祺琰只是语言上颇多关心,甚少伸手到平宁侯府里边来。所以虽然沈妙莲做事颇多出格之处,看在沈家满门的面子上,也没人真和她计较,如此也滋养了沈妙莲的野心。

沈妙莲不知道自己算是幸运的,做事越发过分。

蓝氏性格绵软,久入平宁侯府无子更是心虚,沈妙莲轻而易举便将她拿捏在手,更害了她的性命。

沈妙莲想着再将锦潼除掉,把平宁侯克妻的名声传出去,接下来郑祺琰想再求娶名门贵女,难度只会越高。然后她再想办法勾得郑祺琰与她有肌肤之亲,平宁侯夫人之位,唾手可得。

明明一切都是按照计划行事,可怎么结果居然变成这样?屡屡失败的沈妙莲躺在思过斋反思究竟哪里出了纰漏?

她以为自己所做一切神不知鬼不觉的,可她毕竟家奴出身,自幼便随家人跟在郑祺琰身边。她是家中幼女,上边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对她很是疼爱,压根就不存在什么勾心斗角。

沈家一家子就伺候郑祺琰这个一心学习武艺兵法的糙爷们,人口简单,小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的,哪里比得过甄老夫人这些扛过大风大浪的有眼光有心计?她自以为滴水不漏的一切,说到底连班门弄斧都算不上。

所以当锦潼大刀阔斧,将沈妙莲这个侯府烂疮毫不客气挖出来,甄老夫人只会顺水推舟帮上一把。而郑祺琰为了平宁侯的将来,帮锦潼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再去包庇沈妙莲。

百思不得其解的沈妙莲,倒还算看得清自己的处境,心不甘情不愿地暂时低调下来,等郑祺琰归来后再做打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