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 第311章 小楼一夜听风雨

第311章 小楼一夜听风雨

书名:大宋处心积虑十六年,方知是水浒 作者:紫色之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6-11 01:17:23

全都傻了!

一殿的呆若木鸡,满堂的木雕泥塑!

只有急促的呼吸声,剧烈的心跳声,还有灯花“噼啪”地烧响声。

赵柽看着道君皇帝,腼腆笑道:“官家,此曲如何?”

道君皇帝不说话。

赵柽又走到王黼蔡攸白时中的桌前:“三位大人,这曲怎么样?”

三个人也都不说话,额头隐隐汗水渗出。

赵柽再走到周邦彦众词家面前:“周大家,此曲如何?可不下于词?可与词平坐?”

周邦彦喉头发出“咕噜,咕噜”响动,亦不说话,此刻他似要比刚才憔悴许多,就是胡须也仿佛更白。

赵柽重新走回道君皇帝前方:“官家!”

道君皇帝面无表情,嘴唇动了动,还是不说话。

说甚么?说二哥儿你这曲填得实在太好?说你这曲风流第一,无可比拟?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不得几回闻?

但凡说一个字,就是在抽自家的嘴巴!

还不如一言不发!

赵柽顿觉无趣,他轻叹口气,行了一礼道:“官家,既然官家没有意见,周大家也没有要说的,那臣……就告退了!”

道君皇帝依旧不出声,所有人都没动静。

赵柽转过身慢悠悠向外走去,经过蔡攸桌前,伸手抓起只桃子“咔嚓”啃了一口,蔡攸低眉垂目,只当做没有瞧见。

赵柽出殿,扬长而去。

直至他走出极远,都要出了宫城,群玉殿里,依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这一夜东京城轰动。

秦王赵柽为曲正名。

孤身入皇城,一人战群家,五秋开曲路。

东京所有正店青楼,这一夜无不唱曲,彻夜狂欢。

其中犹以樊楼最为热闹,竟然拿到了秦王于皇宫的压轴之作,震压全场的曲子,南吕一枝花·普天下郎君领袖。

这曲一经樊楼唱出,便是四处人等齐齐向这里聚集,哪怕樊楼地大,却也人满为患,过道楼梯,角落间隙,全被挤得满满。

这一曲,居然反复吟唱至天明,人且不愿散去。

自此夜之后,东京许多文人开始学曲填曲,街头巷尾,百姓民家,皆有曲声,每当此时,人们脸上都露出愉悦笑容。

随着时间的流逝,东京曲事,渐渐传遍八方,甚至四夷番邦都有传扬。

曲,已和词并列于世,平起平坐。

而赵柽也被士林称为兴曲当世,世之曲宗……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愈发萧瑟,已经到了秋末季节。

梧桐树的叶子一片片枯黄掉落,仿佛在昭示着节气即将变幻,又一岁将走到末里。

这一天光景还好,阳光懒懒地斜射了一天,没有甚么秋风,外面还余着一丝温曦的暖意。

傍晚吃过饭后,赵柽信步出了门外,绕着府邸走了一大圈后,来到后宅的月亮门前。

他瞧了一眼里面,王府后宅萧疏清冷,除了那座二层小楼的院落,别处全无人气。

他默默站了一会儿,随后向小楼走去。

这时夕阳已有些清冷,但光芒依旧灿烂,金黄余晖刺眼。

进了院子,他就看到两个人正在花圃处忙碌着。

小娘穿了身素色罗裙,正在花圃里采摘花籽,斜阳光芒洒在她的脸颊上,分外的好看端庄。

赵柽瞅着她,只见她认真的,仔细的,将那些花籽采摘好,然后锦儿在旁边撑起一只小布袋,她小心翼翼地把花籽放进去。

布袋儿有几只,彼此颜色相异,并非新缝制,看起来已经用过些年景,每只盛装着不同种类。

黄色的放菊籽,白色的装蔷薇,粉色的盛芍药。

赵柽背手慢慢走过去,两人发现他来急忙起身见礼。

小娘有些局促,自从上次赵柽去过小楼二楼后,她一想起就有些惊慌,有些不知所措,以往虽也想念他,却总没有像现在这般惶乱,不但脸红,就是身子也微微发热。

低下头,依旧瞅不见鞋尖。

她能感觉到赵柽的眼神在打量着她,在游移着,最后落在阻住她目光的地方,一动不动起来。

她立刻感觉心跳加速,转身道:“我去给王爷煮茶。”

赵柽摇了摇头,转眼看向逐渐黯淡下去的夕阳,道:“去楼内坐坐吧。”

小娘身形一滞,道:“王爷请。”

锦儿在旁道:“花籽已经采得差不多,不如王爷和娘子坐着说话,奴家去煮茶就好。”

赵柽点头道:“甚好,锦儿记得水不要太老。”

锦儿称是,拎着花籽袋子先一步回了楼内。

赵柽和小娘并肩走去,他轻叹道:“是晚秋了,又一年将过。”

小娘抬头看他:“王爷,我……读到王爷的曲子了。”

赵柽摇头:“随手作的,不值一提。”

小娘鼓起勇气:“是真的好,可惜我不会丝竹曲乐,不然唱给王爷听,我只会摆弄些花草,还有点心之类……”

她越说声音越小,最后已经是听不到。

赵柽笑道:“却不须唱,有点心吃就好,没谁能样样都懂,你的花草种得好,看着赏心悦目,这就是擅长的,何必想些旁的呢?”

小娘重新低下头道:“我……觉得伱会喜欢。”

赵柽不说话,两人走进楼中,赵柽里堂坐了,小娘去打水清洗采摘时沾染的土尘。

赵柽看着她纤弱的身影,又望向窗外即将落下的斜阳,微微思想。

意难平,就是意难平啊!

在梁山众人来往的轨迹之中,所遭所遇,几乎没有一个好女人。

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贾氏、顾大嫂、孙二娘……

包括扈三娘都是,在知道家人惨死,庄子被李逵和顾大嫂屠掉后,却一副身心麻木,最后从身于贼,置血海深仇于不顾。

扈三娘不如琼英,但琼英却是那种心狠手辣、巧言多变的性子,两人各走极端。

唯有小娘,出身良家,门户端正,但有处家之仪,从无越轨之礼,外柔内刚,从无失处。

但却遭遇高衙内步步紧逼,林冲休书抛弃。

那个豹头坏眼,是真的无奈隐忍满腹心机也好!还是情商低下思想单纯也罢!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这世上看待人看待事看待物,从来都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自古以来从未变过,哪怕后世亦是如此。

这时候大抵朱松的儿子还没出生,女子哪怕委屈受辱,也没有那些条条框框,礼法教条去压迫,不会选择自尽离世。

那其实是几十年后,才开始的事情。

可小娘还是选择了三尺白绫,长绸似雪,芳魂飞天。

或许有些人觉得三贞九烈,一死了之最好。

但,凭什么要和那些女子一般下场?

凭什么?

凭什么好人要和坏人一个下场?

意难平啊,意不平!

那我就不让你死!不让你受辱!不让你遭遇这些事!

岳庙前,我既然见了心喜,你被休后,孑然一身,无依无靠,孤苦无依,依旧被逼迫,那我便救你,将你带进府中,将你置于身边。

时光轮转,日月如梭,或可改你那颗向死之心。

你若喜欢,那我便纳你!

赵柽静静地想着,这时锦儿送来了茶,给他倒上。

他望了眼外面:“贞娘呢?”

锦儿道:“娘子换了衣裙,在给王爷作点心。”

赵柽道:“过来说话多好,刚在外面忙完,又要忙着做甚么点心?”

锦儿道:“娘子说王爷喜欢,就要做给王爷。”

赵柽喝了口茶,这时窗外阴黯下来,原来太阳还没有彻底落山,但天上却开始乌云聚集,堂内也变得有些暗淡。

锦儿忙道:“王爷,我去点灯。”

赵柽放下茶杯走到窗前,只见外面刮起了凉风,顺着窗口吹了进来,带着丝丝的水气,不知道哪里已经起了雨。

他皱了皱眉,刚想要关窗,天上忽然一道扭曲的金色光线亮起,照耀得外面突然明亮,却又只是瞬间,便愈加黑暗了。

锦儿端着两只带纱罩的宫灯过来,赵柽道:“再去点两只蜡烛吧。”

锦儿小跑着去找烛台,就这时外面天上不停地发出沉闷的“轰隆”声,初时并不大,但随后一声炸雷“咔嚓嚓”响起,震得小楼都跟着晃了一晃。

东厨内传来惊呼,接着仿佛有什么东西掉在地上,跌出了脆响。

赵柽向东厨走去,只见小娘正脸色发白地站在那里,地上一盘蜜糖已经泼洒,盛放蜜糖的碟子摔得粉碎。

小娘看到他来,咬了咬唇,低下头去。

赵柽笑着向前走,小娘慌忙道:“王爷莫过来,我把这些收拾了,免得扎……”

没等她说完,赵柽一把将她拉进怀中,然后横抱了起来。

“锦儿,去把二楼的灯点上。”赵柽对外面道。

“王爷,你……”小娘被他横抱怀内,觉得心脏都要跳了出来,羞涩难当,想要努力挣扎,却不料赵柽这时探下头去。

“唔……”

片刻后,锦儿脚步声响起:“王爷,灯都点着了……啊!”

赵柽看着门外满脸通红的小丫头,抱着小娘过去:“外面下雨了,本王……今晚不走了!”

小娘在赵柽怀里,身子轻颤,把脸向里埋着,动也不敢动一下。

“王爷……不走最好。”锦儿定了定神儿,露出一丝喜色:“奴婢这就去拴门。”

赵柽抱着小娘往楼上去,二楼已经点起了两盏宫灯,还有两只红烛,灯影摇摇曳曳,照在墙壁之上仿佛一幅水墨画卷。

外面这时已经下起了雨,雨打窗棂,叮咚作响,似乎正在奏着一首美妙的乐曲,在这个晚秋的夜晚格外悦耳动听。

赵柽将小娘轻轻放在榻上,小娘紧闭双目,身子微抖,她内心之中无比紧张。

屋内亮着灯,外面天上很黑,在这个雨水连绵的夜晚,没有月亮。

不知过了许久,房内灯烛将尽,窗外雨水渐息。

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晨曦初放,天光已是渐亮。

赵柽迷迷糊糊间睁开双眼。

小娘蜷在他臂弯,长长的睫毛忽闪着,似是早就醒了,却一动都不敢动。

脸上犹带着昨夜因痛楚留下的泪痕,表情中有几许安宁和素静。

赵柽起了身,看了眼那榻上的一抹嫣红,微微沉思片刻,轻声道:“贞娘,我走了。”

小娘不敢回答,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赵柽出了卧房,下楼回去前方,随后他叫辆马车,径直向宫城而去。

他要和郑皇后说这件事,要纳小娘入门,给她名分。

然后去找道君皇帝要诰命。

是的,先要诰命,然后进门。

违不违制他不管。

不能让小娘顶个侧室的名号嫁入王府就是。

坐在马车之上,他闭目沉思,虽然有些事情想不通,但亦不好现在就问,待以后再问询小娘也是不晚。

进皇城之后直奔正阳宫,今日郑娘娘这边来了不少人,王贵妃、乔贵妃、韦氏等都在,正聊天说话。

如今郑娘娘年岁大了,也不喜再去玩马球之类的戏耍,多是叫人聊天,或者下下棋,弹唱些曲子。

见赵柽进来,郑娘娘笑道:“今大早就听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果然我儿到来,可这般急促,莫非果真是有喜事?”

王贵妃、乔贵妃等一起道:“不是二哥儿看上谁家小娘,过来求圣人说和吧?”

赵柽见过礼后,瞅了瞅众人,都是熟识的,乔贵妃那边多瞧几眼,这位别看相貌美艳,却是个大嘴巴,整天叽叽喳喳,东边长西边短,要她得知的事情,不消半天,满宫城内都会知晓。

不过赵柽也不怕人说,光明正大娶亲,又有何不好说?

便把小娘的事情道了一遍,郑娘娘闻言喜道:“这也是好,虽然未娶正妃,但纳了侧室也不至于后宅荒芜,倒是件喜事。”

众人也都纷纷道喜,都言要准备礼物,赵柽谢过之后,便与郑娘娘请辞,去找道君皇帝。

这时早朝已下,去了延福宫,在昆玉殿远处,就听道君皇帝于里面唱道:“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赵柽不由嘴角抽了抽,止住脚步,怕现在过去折了道君皇帝脸面。

他在外面等候,待里面唱尽了兴,片刻没有声音,这才走过去让小宦官通报。

随后他进入昆玉殿,只见道君皇帝正一脸严肃,端坐在御书案后,手上还执了支笔,似乎刚写过字一般,浑然不像之前唱了曲儿。

赵柽摸了摸下巴,也是无语,见过礼后,便把打算娶亲和讨要诰命的事情说了一遍。

道君皇帝点头:“此事朕允了,不过朕倒是好奇,二哥儿怎地就想通,又不知是哪家女儿?”

赵柽看他八卦,便将小娘出身说了一遍,大宋皇室一般来讲除了首娶的正妻外,其余小门小户居多,倒不算甚么出格。

道君皇帝想想道:“朕记起此事了,原来是当年的勾当,没想到二哥儿倒是认真。”

赵柽礼道:“多谢爹爹成全。”

道君皇帝忽然道:“你那南吕一枝花填得风流,却原来只是曲中的风流。”

赵柽眨眨眼:“孩儿……自是没有爹爹风流倜傥。”

道君皇帝点了点头:“如此说来,那普天下郎君领袖……”

赵柽忙道:“自是爹爹实至名归。”

道君皇帝摸了摸胡子,笑道:“如此甚好,甚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