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家兄朱由校 > 第六百三十章 竞争伙伴

第六百三十章 竞争伙伴

书名:家兄朱由校 作者:北城二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5-20 04:02:04

“面食面食!好吃的面食嘞!”

“刚出炉的热馍馍,柔软好吃的紧嘞!”

“走走瞧瞧,给娃娃买几个玩具不是坏事”

“客官……”

四川,作为后世的西南大后方,它在明代的作用也是如此。

作为四川的省会,成都府成都城占着成都八百里平原,不管时代如何更迭,它的经济依旧是大明较好的城池之一。

尽管由于天启年间移民,疆域拓展,导致其经济更迭、并成为了王朝疆域的腹地,但它依旧承担着支援西北、乌斯藏等地百姓粮食的重要责任。

农民种粮食、官府买粮食……

这样的一种简单经济结构让四川百姓受益,成都府的农民一旦有了银子,想到的也自然是在成都消费,让成都变得更为繁华。

朱由校和朱由检在李邦华的带领下,在成都城内穿梭,感受着成都百姓的生活。

站在城楼上,朱由校和朱由检向下眺望,看到的是街巷中稀稀疏疏的人流。

相比较宋代的成都城,元代的成都城实际遭受了许多破坏,这其中尤其以人口为主。

这个时期,整个四川的人口遭受屠戮,城池被随意推倒,传统汉文化一度消弭于四川。

元朝灭宋前,由于蜀中承平日久,人口骤增至一千六百余万,同样因为承平已久,所以四川各地的城池防务根本无人过问。

因此,当蒙古军即将深入蜀境时,川西平原的防务之松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号称成都“外蔽”的绵州(绵阳),由于长期城池不修,导致“颓墉坏堑,若有若无,三尺之童牧可挑而逾”。

号称“东西之冲”的怀安军,当地防御工事也不复修葺,以至于“岁月既久,渐以颓塌”,“人皆可逾”。

至于号称“西南大都会”、四川制置司驻节的成都城,原本无险可守,城防部署薄弱,在端平三年蒙古兵临城下之时,城内所管之军,总数不过七百,其城郭楼堞形同虚设,由此可见一斑。

宋元战争中,成都城是蒙古军最先攻取的目标,早被焚毁一空。

虽然南宋四川制置使陈隆之曾经于淳祜元年,在成都、汉州旧城的基础上“复立其城”,但很快又遭破陷。

鉴于在蒙古铁骑的冲击面前,川西平原无险可守,南宋不得不放弃包括成都在内的平原郡邑,设在成都的军政机构也相继搬迁到金堂云顶山上筑城据守。

在成都城被宋军放弃十余年后,当地基本依旧成为废墟,而蒙古军队直至于十二年后才进驻成都平原,重新修葺宋军废弃的成都城的“楼堞皇堑”,由此奠定了有元一代蒙古统治成都的城防基础。

不过,在之后的拉锯战中,蒙古人也认为成都平原更适合养马放牧,因此对成都城的建设往往只在意内城,而无意外城。

这样的局面,直到洪武四年明夏政权被大明覆灭,曹国公李文忠奉明太祖之入蜀抚绥军民,修筑成都新城才宣布结束。

从明初洪武年间增筑成都外城开始,成都城历过多次浚修,分别是洪武二十二年、宣德、嘉靖三次浚修。

因此,尽管成都城内的百姓换了一遍又一遍,但成都城依旧保留了明初的原始风味。

成都城内,那四座高耸的城楼上插有一面大旗,在月城的空间,各绘有一座小庙。

东门是五显庙、南门是关王庙、西门是温帅庙、北门是玄坛庙。

朱由检他们此刻站在北门玄坛庙的上方,站在这里可以将成都城一览无余的尽收眼底,而在这其中,最显赫的是居于城中心位置的一圈府宅。

“那里是哪里?怎么占据了那么大片位置?”

看着那占成都近三分之一的建筑群,朱由校皱眉抬手,指着那片建筑群询问李邦华。

对此,李邦华有些犹豫,但片刻后也老实作揖回答道:

“万岁,那是是蜀藩王居住的蜀王府,那里是一座城中之城。”

“在它四周的建筑则是若干郡王府第,其中属南川郡王府、庆符郡王府、德阳郡王府、太平郡王府、富顺郡王府等郡王府面积最大。”

“……”听到李邦华的话,朱由校老脸一红,属实没有想到蜀王府一系藩郡王居然占据了成都城那么大的面积。

由于蜀王眼下依旧迁移印度厮当就藩,因此眼下的这些藩王府,郡王府都是内廷派人来管理,支出不小。

“这蜀王府和郡王府,眼下留作何用?”

朱由校询问李邦华,李邦华闻声作揖答道:

“府中物件早已经被诸位王爷搬走,眼下留下的只是一座空宫,因此现在是百姓们游玩之处。”

“只需一文钱,百姓们就可以游走其中,不过基本只限于主要的宫室,一些偏僻的宫室还是被人锁起来的。”

“蜀王府苑每年岁入不下二千两银子,收入基本也都被当地衙门和内廷的官员用作修葺保养宫室的费用。”

“据臣所知,这是齐王殿下的主意,国朝各地王府基本也是如此,每年岁入都不是一笔小数目。”

“是吗,弟弟?”听到李邦华的话,朱由校好奇转头看向了朱由检。

“是臣弟的想法。”朱由检微微颔首,并交代道:

“这些事情以前是交给王安去办的,去岁国朝天下诸藩王府作为别苑供百姓闲逛,岁入七万余两银子,基本填补了王府保养费用的大半。”

“王安走后,这事情交给了若愚,皇兄回去后可以问问若愚。”

朱由检解释着,朱由校听后也点了点头,表示这主意不错,并不再纠结蜀王府的事情,而是指着蜀王府不远处的大片建筑询问道:

“那边又是什么地方?”

“回万岁……”李邦华作揖回答:“那边是整个四川及成都府、成都县、华阳县的官署。”

李邦华这话一经说出,朱由校就很在意的往那个方向打量了一下。

官署是历代统治者发号施令之所,对于控制城市关系极大。透过对历史时期衙署建筑格局与布局的分析,可以折射出当时州县政治体制的演变和城市发展的趋势。

在李邦华的解释下,朱由校也渐渐明白了各个官署的位置。

四川承宣布政使布政司在成都城西北隅五担山的南麓,四川提刑按察使司和西军都督府在东门内正街。

这三个主要衙门周围依附着许多下属衙门,仔细算来,成都城二十六万人口中,有近三万便是官员、衙役、士卒,其中有一半人马是西军都督府的官员。

这样的发展有些畸形,但却令人无可奈何。

对于军事上,朱由校有自己的见解,虽然不如朱由检,但也能感觉到西军都督府继续放置在成都有些不妥,因此他偏过头去询问朱由检:

“弟弟,这西军都督府,是否需要搬迁了?”

“自然,我准备将其搬迁前往安西行省安西城,将北军都督府搬往北庭行省北庭城,南军都督府则是搬迁前往云南昆明,东军都督府保持在沉阳。”

朱由检说出自己的安排,其中将西军都督府搬迁前往安西(尹犁)也是出自他自己的考虑。

首先现在的安西城只有百姓不到六万,如果搬迁西军都督府前去,单单官员就能让安西人口数量增加到九万,算上他们的家卷,恐怕能突破十五万。

安西城如果有十五万人口,那开发整个尹犁河谷就容易许多了。

至于南军从广州搬迁到昆明,他也是有自己考量的。

南军都督府最开始放在广州,是因为从这个地方不管是直接支援交趾还是旧港、南州,这地方都比较容易,可以乘船渡海。

不过,随着麓川行省、底马撒府、孟加拉府的相继收复,南军都督府需要驰援的地方就遥远了许多。

加上现在旧港、南州两个行省的汉家人口依旧达到了当地人口的六成以上,基本不会爆发大的民族叛乱,因此麓川、交趾、底马撒、孟加拉等地反倒是成了最容易爆发民族叛乱的地方。

如果说将西军都督府安置在安西是为了巩固大明在西域南疆以及河中地区的统治,防备波斯,将北军都督府放置在北庭是为了巩固岭北和西域北疆,以及防备沙俄的话,那南军都督府放在昆明就是为了防备莫卧儿和印度厮当的诸藩。

眼下昆明才是大明西南的交通枢纽,首先它位置居高临下,其次就是它有直通四川、麓川、交趾这三个大明粮仓的铁路,未来还可能会修通贵州、广西、暹罗的铁路,这就代表了它将是大明在西南的重中之重。

从昆明前往麓川最西端的孟加拉地区只需要三天,前往交趾最南端的占婆只需要两天。

如果要前往旧港和南州,也可以花费六个时辰前往交趾的交趾港,乘船十日抵达旧港,二十日抵达南州。

除了这些,南军都督府设立在这里也是有内部原因的,那就是防备麓川和交趾的九百多万少民作乱,同时威慑人口合计有一千万的暹罗、南掌、甘孛智三国。

一个民族问题捆绑了大明朝二百六十余年,而往后的日子里,它还是将继续捆绑大明朝。

除了民族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正在捆绑大明,那就是宗教问题。

就好似眼下的成都一般,在朱由检和朱由校在李邦华带领下绕着成都行走的时候,他们也注意到了成都城内的一些公共建筑十分显眼。

在成都城内,一些宗教性质十分显着的建筑众多,其中包括昭觉寺、大慈寺、金像寺、青羊宫、真武宫、重阳观、宝光寺、白云庵等七十二座佛寺道观。

除了这些,还有供奉俗神的建筑,诸如城皇庙、火神庙、关王庙、温帅庙、玄坛庙、老鬼庙、八蜡庙等二十六座庙宇。

最后,成都城内还有祭祀圣贤的庙祠,例如禹王庙、诸葛祠、武侯祠、射洪祠、乡贤名宦祠、六贤祠、赵公祠、乔公祠、大儒祠、潜溪祠、文昌祠等等。

《三国演义》的爆火从明初就开始,不过三国的许多故事却从东晋开始就流传,其中威名最胜的便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与成都渊源颇深,原本他的武侯祠只是汉昭烈庙西侧的一个普通祭祀祠,不过明洪武二十四年蜀献王朱椿对武侯祠和汉昭烈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和整合。

他在废除原在汉昭烈庙西侧的武侯祠的同时,又将诸葛亮像移入汉昭烈庙内刘备像东侧,将关羽、张飞像排列于西,以此将庙、祠合并。

到了后来,四川的官吏将北地王刘谌、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和镇守关口格斗而死的傅佥也陪祀庙内。

诸葛亮的成名不是偶然,哪怕到了天启年间,作为皇帝的朱由校也在走到汉昭烈庙的时候停下了脚步。

他带着随行官员一起走进了汉昭烈庙,对汉昭烈帝刘备,朱由校并不感兴趣,或许他认为刘备的功绩比不了自己。

但到了诸葛亮面前的时候,他却指着诸葛亮说道:

“弟弟对我,如孔明对后主……”

“万岁!”

听到朱由校的话,李邦华忍不住小声提醒,因为朱由校这样的比喻就好像是把自己比喻成了后主刘禅一样。

不过对此,朱由校却哈哈笑道:

“只是可惜,孔明只能帮助刘家父子三分天下,弟弟却能助我开创盛世,古今若论名臣贤王,弟弟当属第一。”

说着,朱由校对朱由检放轻语气:“孔明辅左刘氏父子二十七载,弟弟辅左我不过二十三载,还需勤勉。”

“……”

一时间,四下无人发言,因为谁都能听出来,皇帝在挽留齐王。

对于皇帝的挽留,不管是守旧派的李邦华等人,还是齐王府陆文昭等人,他们的心纷纷悬在了嗓子眼上。

他们都害怕齐王一时心软,答应了下来。

“霸业已成,便是孔明也应该归居南阳耕种了。”

朱由检的回答,让朱由校眼中的精光一瞬间收敛,四周官员更是纷纷松了一口气。

“去蜀王府休息吧……”

朱由校似乎来了脾气,不准备再看成都的景色,而是转身让李邦华带路。

李邦华见状,连忙上前带路,而守旧派的诸多官员也纷纷跟上。

到最后,汉昭烈庙内仅剩下了朱由检、陆文昭,以及十来名锦衣卫。

“殿下……”

陆文昭想要上前说些什么,不过朱由检却澹然的走上前,从香柜里抽出长香,对汉昭烈庙的主人刘备点燃长香,毕恭毕敬行礼后,这才退出了汉昭烈庙。

他并没有自恋到认为自己可以比拟刘备、诸葛亮,因为活人不与死人比。

活人能说死人,只是仗着死人不会说话罢了。

他朱由检不管是出身还是背景,又或者是经历,都比二人领先太多,能完成如此伟业,也不过是仗着自己穿越而来的经历罢了。

带着这种想法,朱由检走出了汉昭烈庙,来到了汉昭烈庙背后的锦里长街上。

作为诸葛亮时期就已经出名的长街,锦里的名气没有随着原住民离去而没落,反而愈发出名了起来。

况且,当初朱由检安排四川百姓迁移时,也并未迁走所有四川百姓,因此成都还是有原住民居住的。

不过让朱由检没有想到的时候,在他走进锦里的时候,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传统的明代建筑,而是一座具有西亚风格的清*寺。

“这是怎么回事?”

朱由检回头看向陆文昭,显然他没想到成都居然都有这些存在。

对此,陆文昭也只能作揖道:“殿下,四川的色目人有很多,前元屠川后,军中随军征战的色目人大多都被留下。”

“他们有的留戍成都,有的从政任职,还有的经商贸易往来成都。”

“此外,元末诸多军阀围剿色目人,而国朝平定天下后,由于河西和陕西色目人过多,因此不得已迁移了大部分前往江南和四川、湖广等地。”

“太祖高皇帝责令他们不得违反《大明律》后,也便没有再管他们。”

“眼下虽然还有这等寺庙,但实际上他们与汉人已经无异。”

再陆文昭的解释下,朱由检微微颔首,不由得对朱元章曾经制定的律法感到由衷钦佩。

如果明清皇帝都能连续的使用朱元章对民族的政策和态度,那恐怕许多民族问题都将消弭。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大明律里,关于少民的政策,稍后备份送往我休息的地方,我筛选过后,命人在齐国执行。”

“是!”听见朱由检的话,陆文昭老老实实的作揖回应,不过在回应结束后,他又抬头小心翼翼的试探询问道:

“殿下,夏长史的奏疏,您还没有批回呢。”

“眼下您又惹得万岁不高兴,恐怕想要抽调二十万教习有些困难。”

陆文昭聊起了齐国的事情,朱由检闻言也略微皱了皱眉,随后才道:

“哥哥只是一时生气,休息一会儿便好了。”

“抽调教习的事情可以早早准备,不可能一次性抽调二十万教习。”

“这么做不下于迁移百万人口前往齐国,所以只能一步步的来。”

“齐国人口不足,四夷馆学习的学子也不过数千人,让夏允彝派两千懂得南方少民语言的官员前来大明,大明四夷馆有学子十数万,哪怕只有部分人对此感兴趣,也够加强我齐国对南方统治了。”

“另外……”

朱由检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上了自己的马车,马车向着蜀王府开去,同时朱由检也从自己熟悉的书架上拿出了齐国的地图。

他在地图上涂涂画画,片刻之后将地图递出来:

“将齐国设为三都二十五府,在原来京兆、京畿、中都三京,金山、高密、安陵、平陵、成山、河间、宁海、文登、靖海九府的基础上增设十三府。”

“原来的海阳府裁撤,新设平阳府,增设高唐、东阳、曲阜、卫丘、陶丘、重丘、楚丘、株林、昌衍、曲池、琅琊、无终。”

“从天津船厂迁移熟练的三千战列舰船工前往齐国,并在京兆、京畿、安陵、文登、平阳等五府分别修建齐国五大船厂。”

“此外,招募顺天、应天两大兵工厂六百熟练工匠及其家人前往齐国,在京兆府筹备西京兵工厂。”

“从顺天府学、应天府学等两大府学招募学子、教习及其家人前往齐国。”

“再告诉夏允彝,接管弗朗基人留下的矿场后,立即组织开工,大明急需诸多金银,齐国急需人口,双方各取所需,人钱两交。”

“拖拉机的购买不能停,如果银两不够就找大明银行借贷,我需要在天启二十四年抵达齐国时,看到齐国耕地突破四千万亩,齐国人口突破两千万。”

朱由检一开口,便从大明输送了许多物资给齐国。

尽管齐国会用银子来购买,但世界上有银子的不只是齐国,还有许多国家都有银子。

那些国家即便有银子,却也根本花不出去,有银子也买不到技术。

齐国的工业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从天启十二年开发,到天启十五年第一批工业区成功投产,现在的齐国已经开始第四批工业区的建设了,而第四批工业区也将在天启二十四年全部投产。

齐国自己的工业区,已经能年产五万多台拖拉机,算上大明支援的,齐国每年产出、获得的拖拉机能增加三百万亩耕地。

如果再加上之前已经生产出来的二十余万拖拉机,那齐国每年能开垦五百余万亩耕地。

以眼下的速度,只要工人足够的情况下,齐国完全可以在天启二十四年完成四千万亩耕地的壮举。

朱由检知道自己在创造一个有能力挑战大明宗主国权威的藩国,但他更知道一件事。

大明如果没有强敌,那它自己也会停滞不前。

齐国和大明,不仅仅在未来是竞争关系,也是合作关系。

两国的资源,足够他们各自和平百年,乃至二百年。

他们真正需要关心,是那些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的其它国家。

齐国的崛起,最少在未来百年来说,对大明都不是一个坏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