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大秦:始皇嫡子,诸天升级成神 > 第一九二章 尊,千古一帝,始皇帝!

“说。”

嬴政目光落在了姚贾的身上。

“启奏大王。”

“郡县制,施行起来太过复杂,也难有前人经验,一旦施行,或有纰漏,分封制有很大的弊端,于我大秦未来国本不稳。”

“故而。”

“臣苦思冥想,想到了一个有利于我大秦国本,利国利民,更可定天下的分封之策。”

“于大秦而言,分封外臣,当代或者两三代或许会对大秦忠诚,但是随着时间过去,诸侯后世子孙或会谋逆作乱,逆大秦国本。”

“但如若将分封制改变,不分封外臣,而是分封大王的诸公子,以诸公子为诸侯,分封而镇天下,如此天下诸侯就是大王血脉,一代,二代,就算数代之后,大王又何须担心诸侯反叛?”姚贾一脸正色,带着几分骄傲的启奏道。

这个分封诸公子的设想是王绾临死前最后为扶苏的一次出谋划策,如果成了,也算全了扶苏的一场真心,如若不成,损失也不大。

而且王绾也料到了此法扶苏就算不实施,姚贾也会抢着去做。

无论如何,扶苏都不会有事。

在听到姚贾的启奏后。

朝堂上有些朝臣目光之中也露出了期盼之色。

如果是这样,或许也是他们的一个机会。

但。

他们没有看到,嬴政的脸色已经变冷了。

“分封诸子就可避免反叛,避免大秦颠覆?”

“姚贾。”

“你,还真是聪明过头了。”

嬴政冷冷喝道。

“大王,臣之策,一切为了大秦。”姚贾慌忙辩解道,他自然也能够听出嬴政话里的不悦。

“你以为孤的那些儿子都是圣人?没有野心,没有七情六欲?”

“昨日胡亥之事,难道你瞎了眼?”

嬴政冷冷道。

“这…这…”

被这一呵斥,姚贾的脸色变了,十分慌张。

“无能无知。”

“你当真是枉为朝堂重臣。”

“即日起,你无需再在廷尉了。”

“去北地为一方郡守吧。”

嬴政凝视着姚贾,当即下诏。

听到这话。

姚贾脸色变得苍白。

在朝堂之上,他在廷尉李斯手下为副,虽然未曾入九卿,但也算得上是一方大吏,爵位也不低,可是一旦发配北地为一个郡守,这相当于直接被贬到了苦寒之地了。

而且对于他而言,只怕毕生都没有机会再入咸阳了。

“孤,再说最后一次。”

“分封制,亡国根本。”

“孤,绝不会允许此制祸我大秦。”

“任何人再敢提,杀。”

嬴政冷厉的扫了大殿朝臣一眼,最后告诫了一句。

他不想再被这坏了心情了。

他想要的是大秦传承万世,传承不朽,可不是区区的数百年。

分封制如若实施,哪怕那些儿子,若干年后,难道他们就不会反叛?他们与外臣诸侯又有何不同?

而且。

他们一旦起兵,或许也不会有不臣之名,因为他们都是王族宗室。

听到嬴政的话,扶苏表情没有任何波澜,在得到王绾这最后的一道死前书信后,扶苏就知道自己的父王不会同意。

自己父王可不是那种被操纵的君王。

“继续议事。”

没有理会姚贾的落寞,嬴政开口道。

“启奏大王。”

“如今太子已立,国本已定,太子就将于今日搬至东宫,掌监国之权,辅佐大王处置朝政,但王绾已经辞官,我大秦相邦之位空缺,还需有一能臣担任相邦之位,辅佐大王与太子掌国,执行政令。”尉缭捧着朝笏,大声启奏道。

此话一落。

朝堂上的许多臣子都是带着一种期待的目光,特别是文臣,对于这相邦之位,他们又如何不想,这可是文臣的最顶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至于王绾。

朝堂上的人几乎全部都知道了他的下场了。

他在家中自尽身亡,全族则是离开了咸阳,未来他王家也将永远的离开大秦的朝堂,不得归来的机会。

而王绾为何会自尽?

这对于朝堂群臣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告诫。

如若是背后没有当今大王的推动,那是绝无可能的。

王绾之死,也是告诫了整个朝堂,再加上昨日反叛谋逆的清理,对于朝堂的震慑更大。

“相邦之位。”

“孤,早有人选了。”

听到尉缭的启奏,嬴政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等这一天。

嬴政已经等了许久了。

昔日对自己仲父的亏欠,如今也终于可以偿还几分了。

“昔日天下扬名的吕不韦归来,不知朝堂群臣会有何感想?”

站在这阶梯上,赵玄目光扫视着群臣,心底暗笑。

吕不韦的能力。

毋容置疑。

有他为相邦辅政,绝对比王强,这一个偌大的大秦,强盛的大秦,与昔日吕不韦为相时也功不可没,他毕生都投入到了大秦之中,如今重为相,当付出全力。

“宣两位爱卿上殿。”

嬴政一挥手,威声道。

“大王有诏。”

“宣吕不韦。”

“宣鬼谷子。”

“入殿觐见。”

曹宁大声喊道。

此话一落。

朝堂上,许多朝臣的脸色都是随之一变。

“吕不韦?昔日我大秦的相邦?”

“传言之中,他不是被大王赐死了吗?”

“传言竟然是假的?吕不韦竟然还活着?”

“吕相,还健在?”

“可这么多年,吕相在何处?”

听到吕不韦的名字,朝堂上果然掀起了一种波澜来。

不过于现在的朝堂而言,过去了数十载,吕不韦的名字虽然已经不在朝堂流传,但坊间有关于吕不韦的传说却是不断,而且在朝堂上还有昔日吕不韦的许多门客。

最出彩的莫过于廷尉李斯。

应声。

两个显得十分中气十足的老者缓步走到了大殿之中。

一个吕不韦。

一个鬼谷子。

皆是声望极高的人物,如今两者齐聚,可谓是极为难得。

“老臣吕不韦。”

“老臣鬼谷子。”

“参见大王,参见太子。”

两人入殿后,躬身对着嬴政和赵玄一拜。

“两位爱卿平身。”

嬴政微微一笑,立刻道。

“谢大王。”

两人齐声应道。

此刻。

对于吕不韦而言。

重临朝堂,心中也是有着万丈澎湃激情。

“相邦之位空缺。”

“今日。”

“孤敕封文信侯吕不韦为我大秦相邦,辅佐孤与太子掌大秦政务,诸卿可有异议?”

嬴政环视朝堂,威声道。

如今时刻。

所有人都明白吕不韦的出现就是嬴政安排的,相邦之位也必然是早就定下了,没有愚蠢的人会去触霉头。

再而。

凭吕不韦的能力与资历,谁人敢反对?

昔日吕不韦为相时,王绾也不过是朝中的一个小吏罢了。

朝堂上的群臣无不在吕不韦之下。

“臣等附议。”

满朝文武齐声道。

“仲父。”

“你可愿重担这相邦重任,辅佐孤与太子?”

嬴政凝视着吕不韦,笑着道。

“老臣吕不韦,自入秦之始,命已经是大秦的,如今老臣能够在残生还能重回大秦朝堂效力,此乃老臣荣幸,老臣于此立誓,必全力辅佐大王与太子,振兴大秦,强盛大秦,稳定大秦。”

“直至老臣死。”

吕不韦带着郑重,躬身对着嬴政与赵玄一拜。

“好。”

嬴政脸上露出笑容:“孤有仲父归于朝堂,大秦必稳定天下。”

“鬼谷爱卿,有大才,闻名于天下,太子于年前邀请鬼谷爱卿入咸阳,自不可浪费鬼谷爱卿大才。”

“今,敕封鬼谷爱卿为太子太傅,为孤孙儿赵旭之师,不知鬼谷爱卿可愿?”

嬴政笑着问道。

“不敢欺瞒大王。”

“自从入咸阳以来,老臣就一直居于秦武君府,嗣子也早就给老臣行了拜师礼,能够教导嗣子,此乃老臣荣幸。”鬼谷子抚须笑着道。

“如此,正好。”

嬴政大笑着说道。

“当初太子邀请鬼谷子入秦,原来是为了这目的、”

“当初太子还未公布身份时,竟就布局了。”

“大王和太子的心思太可怕了。”

看着鬼谷子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太子太傅,名义上是太傅,却是教导当今的嗣子,这既让赵玄获得了声望,又让嗣子得到了良师教导,当真是一举两得。

这让朝堂上的群臣都不由得暗惊。

“大秦有两位爱卿,孤之荣幸,大秦荣幸。”

“有两位爱卿之力,大秦必在短时间内安定。”嬴政又出声褒奖道。

可想而知。

对于吕不韦和鬼谷子入朝堂,嬴政又多么高兴。

“父王。”

“儿臣有一事启奏。”

赵玄转过身,拱手对着嬴政道。

“玄儿,你有何奏?”

嬴政微笑着道。

“如今中原已定,炎黄一统,如若单单是以王为尊,那已经不符合父王的身份了。”

“中原之主,炎黄之主,岂是王能够尊之?”

“昔日六国皆有王,千古以来列国之君皆为王,如今父王开创千秋万古之功业,超越千古之君王,如若再以王为尊称,岂能彰显父王之功绩。”赵玄笑了笑,说道。

此话一落。

满朝臣子也都是纷纷点头赞同。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天下归一,大秦既天下,大王之功超越千古君王,自当凌驾于王之上。”

“大王尊称,理当有所改变。”

群臣纷纷开口道,非常赞同。

“玄儿,你觉得父王该以何为称?”嬴政笑着问道。

“此事,不妨问问我大秦诸卿。”

赵玄笑了笑,看着朝堂群臣道。

他也想看看,有了自己的存在,历史上对始皇帝的尊称会不会有所改变。

千古一帝,秦始皇。

“启奏大王。”

“老臣倒是有一个想法。”

吕不韦笑了笑,开口道。

“仲父请说。”

嬴政立刻道。

“自我炎黄存在依赖,自部落分离,再有诸侯鼎立,夏商周,名义上为一统,可是却从未一统,诸侯鼎立分存,大王扫灭**,统御天下,这可是超越了三皇,功过了五帝。”

“老臣以为。”

“大王可尊称于皇帝。”

“集三皇合五帝之称。”

“乃是我炎黄千古以来第一个皇帝,千古第一帝。”吕不韦笑着说道。

此话一落。

群臣都不由得被吕不韦所提的尊称惊到了。

“超越三皇,功过五帝。”

“皇帝?”

“这…这当真是无比霸气。”

“皇帝之称,也唯有大王才能够配得上。”

“毕竟千古以来,炎黄从未真正凝一,但是却在大王手中实现了一统。”

“皇帝之尊,唯有大王配得上。”

“臣附议……”

朝堂上的群臣都体会到了“皇帝”二字蕴含的霸气,所有人都带着一种敬畏道。

“皇帝…”

听到这个尊称,嬴政双眼也涌现了一种激动,炙热。

在这个尊称出来后。

让嬴政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似乎,这个尊称就是天生属于他的。

在历史上。

也正是如此。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所以采用了三皇之中的“皇”,五帝之中的“帝”组成了“皇帝”的尊称。

也是属于大秦始皇帝的由来,第一个皇帝,千古第一帝。

“好一个皇帝。”

“好一个千古第一帝。”

“这个称呼,孤,收下了。”

“自此以后。”

“孤就是大秦的皇帝,炎黄的皇帝,千古以来第一个皇帝。”

嬴政站起来,双手展开,带着无穷的霸气宣布道。

“父王为皇帝,那就是第一为始,便尊始皇帝。”赵玄又笑着开口道。

“好一个始皇帝。”

“孤为始皇帝,玄儿你便是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皇太子,未来大秦的二世皇帝。”嬴政大笑着说道。

“额。”

虽然嬴政说出这话是对自己的强烈认同,但是听到那二世皇帝的称呼,赵玄却是有些欲哭无泪。

因为历史上的原因。

因为那傻缺胡亥。

这二世皇帝似乎就不是一个好的名头。

“孤既为皇帝,始皇帝。”

“那“孤王”之称就不再适合。”

嬴政此刻也陷入了一种思索之中,满朝文武目光汇聚,随而,目光一凛,带着一种始皇帝的霸气:“从今以后,孤就以政为称,以孤的名字为称,不,就叫“朕”。”

“自今日起,朕为始皇帝。”

“玄儿你是朕的嫡长子,更是大秦的皇太子,从今以后,你就以孤而称。”

嬴政霸气的宣布道。

“果然。”

“因为我的出现,这种历史的轨迹并没有变化。”

赵玄心底一笑。

有这种霸气绝伦的老爹,赵玄心底也是有些自豪。

古往今来,又有谁不想做一个二代呢?

嬴政的话音一落。

满朝文武全部站起来,捧着朝笏对着嬴政一拜,齐声高呼道:“臣等参见始皇帝,臣等参见皇太子。”

“哈哈哈。”

“好。”

嬴政大笑了起来,十分的激动。

“始皇帝之称,千古一帝,当昭告天下,以宣始皇帝的霸气,我大秦开创千古之绝,以此名,可定我大秦乾坤。”鬼谷子大声启奏道。

“准奏。”

“朕统帅大秦开创一统盛世,但为朕扫灭**,统御炎黄的乃是朕的儿子。”

“朕始皇帝之名,还有朕玄儿的功绩,将载入史册,当昭告天下。”

“让天下子民皆知。”

嬴政自无不允。

千古一帝,始皇帝。

他要让千古流传。

自己儿子所开创的战果,扫**之功,嬴政更要让千古流传,万世不朽。

嬴政要让天下人知道,让后世子孙知道,他嬴政不仅是千古始皇帝,开创一统,他的儿子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始皇帝圣明。”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

至于史册记载,这也根本无需嬴政去担心。

这如今这一时代。

史官并非人人都能做,能做史官的都是不惧死的人,他们官职世代传承,对于君王的功绩,对于君王的过失,他们都会载入史册之中。

毕竟。

现在还没有到后世的那篡改历史,史官惧死的时代。

“启奏父皇。”

“如今炎黄凝一,六国之地当施行郡县制。”

“此乃定国第一环。”

“除此外,还有一事需要施行,唯有此施行,我大秦方可迎来真正一统,炎黄才能真正凝一,不会再有分裂之苦。”赵玄一脸严肃的道。

“玄儿。”

“你说。”

嬴政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从尊为始皇帝的兴奋回过神来。

“我炎黄列国分离近千载,彼此之间,文字不一,度量不一,习俗不一,钱币不一,这些都是有着近千载的分割,如若不将这些凝一,我大秦就无法真正掌控中原,无法真正将炎黄一统。”

“不做到这些,天下炎黄一族将永远无法真正归一。”赵玄一脸严肃的道。

此话一落。

嬴政眉头微皱,听到自己儿子的话,一下子将他从一统的欣喜之中回神了。

“的确。”

“我炎黄一族,中原大地分割太久了,列国习俗不同,文字不同,钱币不同,度量衡不同,哪怕是现在,我大秦子民也无法真正相连在一起,未曾真正凝一。”

“这些不处置,大秦便不是真正的一统。”嬴政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

“想要做到真正的大秦一统。”

“唯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

“如此,方可保我大秦万世无忧。”赵玄又严肃的开口道。

此话一落。

满朝皆惊。

全部都带着敬畏之色的看着赵玄。

如果说一开始赵玄的启奏是用的白话所言,那么是十八个字就是大秦一统的真正关键。

“太子大才。”

“老臣钦佩。”

吕不韦和鬼谷子相视一眼,都是带着钦佩之色的道。

而朝臣们也纷纷回过神来。

纷纷向着赵玄一拜:“太子大才,臣等敬佩。”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好一个十八字,好一个我大秦一统之关键。”

“若是真正做到了这些,我大秦当真可以昌盛万世,千秋不衰。”

“就算千载,万载之后,我大秦真的覆灭了,但我炎黄一族会永远凝一,再无分割之苦。”嬴政也面带震撼的道。

自己儿子所言,真的宛若晴天霹雳,声音震耳欲聋。

“我儿赵玄。”

“帝王之才。”

“朕有玄儿,苍天庇之。”嬴政兴奋的大笑道。

“启奏大王。”

“太子殿下所言极有道理,但是我炎黄天下分割这么多年,这些关键根本不是一时间半会能够改变的,而且一旦真正改变,所涉及的太多,恐怕会引起天下之变。”

冯劫站起来,略带忧色的道。

许多朝臣也是纷纷点头。

这些传承于千古的文化,文字,又岂会是轻易间能够改变的。

“启奏父王。”

“儿臣以为。”

“皇兄所言,可徐徐图之。”

“可先给予天下子民施行恩德仁政,逐渐将列国习俗以我大秦律代之,于六国贵胄施以恩德,感化其心,并且可在六国亡国贵胄之中挑选人才,任用之。”

“如此假以时日,数载之内,必可见成效。”

扶苏站起来,大声启奏道。

他于治理天下的理念始终是以仁义治之。

他深学儒道,以仁义感化天下万民,感化那些亡国贵胄,必得其效。

听到扶苏的话。

嬴政眉头一皱。

赵玄的眉头也是微皱。

“这扶苏,当真是无言以对了。”

赵玄心底有些无奈的想到。

如今时刻,六国余孽潜藏于暗中,天下民心未曾归附,他却要施行仁政,而那所谓的仁义仁政,却是给天下的六国余孽网开一面,让他们能够重见天日,在这国策下,或许那些人会假意的臣服大秦,但是在暗中绝对不会顺从大秦,而是静待时机。

至于在他们之中挑选人才为大秦效力,那更是在自掘坟墓,挖大秦的根基。

只待大秦有任何衰弱,他们将会立刻反戈一击。

此乃大祸。

“扶苏。”

“这就是你所想的治国之道?”

赵玄凝视着扶苏,缓缓开口道。

“以仁政治天下,必求仁得仁,恩德于天下,万民归心。”扶苏坦荡的看着赵玄回道。

“如若孤杀了你的父母,你会如何?”赵玄忽然开口问道。

此话一落。

朝堂群臣也纷纷色变,诧异的看着赵玄。

“皇兄何出此言?”

“臣弟的父亲也是皇兄父亲,皇兄谈何会如此?”扶苏诧异道。

“好。”

“孤再给你一个假设。”

“如果一个刺客将你的父母杀了,你会如何?”赵玄又换了一种说法。

“自当杀之以报仇。”扶苏立刻回道。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可不是虚的,这几乎是不可原谅的,不死不休。

扶苏虽然固执,但也不会开口闭口选择原谅他们。

“于那些六国余孽而言,凡是躲藏起来的,皆对我大秦有杀父之仇,杀母之恨,更有灭国灭族之殇。”

“你觉得他们会真心臣服我大秦?忘记了这不死不休的国仇家恨?”赵玄凝视着扶苏道。

“这…”

听这一问,扶苏却不知如何回答了。

“扶苏。”

“你天性仁厚不假,也深受儒家教义熏陶,你想要大秦施展仁政对天下,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如今并非一个安宁和平的盛世。”

“我大秦亡了六国,于六国百姓而言,只要给予他们恩德,他们或许会感恩,但是对于那些六国的权贵而言,他们对我大秦的恨不亚于杀父之仇,根本不可能释怀,对他们施仁政,给予他们恩待,便是在给我大秦掘墓挖坟,葬送我大秦国祚。”

“孤可以准确告诉你。”

“你的想法一旦实施,便是给了那六国余孽喘息恢复的机会,他们会假意臣服我大秦,暗中却会继续培养势力,反我大秦,只待我大秦衰弱,他们就会举兵造反。”

“这些恨意深种,不可能释怀。”

“孤今日告诉你。”

“乱世用重典。”

“乱世重武德。”

“秦虽一统,但还并不是真正的安宁和平盛世,如今中原炎黄还未真正凝一,六国余孽潜伏于暗中,如若不用重典治之,必乱。”

“至于仁政,于天下万民而言,可施,但于那些贵胄而言,不可施。”

“在这天下间,在我大秦疆域内,数千万子民,并非你所想就可施,可为就可展。”

“国策关系数千万子民,更关系我大秦国祚,牵一发儿引动全身。”

“作为孤的弟弟,我大秦的王族公子,孤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些根本。”

赵玄带着一种教导的语气对着扶苏说道。

扶苏。

本性仁厚纯良,虽然没有做王的能力,但也可以作为一个施展朝政的能臣。

当然。

赵玄如此温和教导,也是相当于在告诉整个朝堂,他作为大秦皇太子并非狠辣无情,昔日争夺太子之位的扶苏他尚且可以容忍,对于曾经那些参与党争的朝臣同样也可以,但前提也是为大秦尽忠。

听到赵玄的话。

扶苏沉默了,脸上都是带着一种深思熟虑,显然他将赵玄的话全部听到了耳中了。

一会后。

扶苏躬身对着赵玄一拜:“臣弟,多谢皇兄教导,这一切,都是臣弟想太多,太过自以为是了,现在的大秦,的确不适合仁政。”

听到扶苏的话。

朝堂上,许多朝臣都是带着一种讶异之色。

哪怕是高位上的嬴政也是一样。

扶苏的性格都为他人所知。

固执,迂腐。

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油盐不进,除了当初淳于越和王绾的话以外,扶苏都难以被说动。

可今天。

这固执的扶苏竟然被赵玄给说通了,而且还心悦诚服的认错。

“还是玄儿识大体,并没有直接呵斥扶苏,反而是给他点破了,这样也足可见玄儿的胸襟,可让百官臣服。”嬴政笑了笑,非常的欣慰。

“你能够明白就好。”

“记住。”

“你身为孤的弟弟,皇族公子,理当为大秦尽力。”

“国事朝政,乃至于天下之事都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好好学吧。”

“孤期待你以后能够成为孤的左膀右臂。”赵玄对着扶苏一笑,宽慰道。

听到赵玄这话。

扶苏脸上也涌现了一种激动,期待。

“多谢皇兄教导。”

“臣弟一定不会让皇兄失望。”扶苏郑重的向着赵玄一拜,整个脸上都是一种心悦诚服。

直到这一刻。

扶苏也明白了自己的皇兄并非是在军事上有着超越天下人的能力,在治国处政方面也丝毫不差,能够看到满朝文武都看不到的弊端。

“玄儿。”

“你说的车同轨书同文,这些必须要归一。”

“朕的大秦不仅仅要在疆域上一统,更要在习俗,文字,乃至于全族一统。”

“接下来如何施行,你有何想法?”嬴政问道。

不是自己儿子点破,嬴政还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些未曾一统的弊端,或许还要许久才能够将这些提上日程,但是经过赵玄一提,嬴政自然是想要尽快施行了。

“触发隐藏任务。”

“大秦炎黄彻底一统,完成大一统之举,奖励《国运之魂》,铸运朝,凝气运,凝神兽之关键。”

就在嬴政话音一落,系统提示声在赵玄耳边响起。

“太好了。”

“国运之魂,这可是运朝关键,若是没有这个,我直接立运朝还有可能失败,但得到了这个,立大秦运朝就十拿九稳了。”赵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回过神来。

“这些需要逐步实施,首先就是文字一统。”

“单单是以我大秦的字自然不可,当以我大秦还有六国文字创出另一种皆可识的字。”

“此事,需要能臣去办。”赵玄目光在朝堂上审视了一圈,带着深意。

顿时间。

文臣一列,立刻就有众臣站了出来:“臣愿请命创字。”

李斯,冯去疾,韩非他们都站了出来。

“此事。”

“就交给李斯去办。”

“孤给你足够的时间,给你足够的人力,你以最快速度创造文字,记住,必须契合我炎黄七国曾经的文字,神似其形,通俗易懂。”赵玄直接指定了李斯。

在历史上。

也正是由李斯为主开创了小篆,才实行了一统文字。

“太子殿下。”

“文字为先,但还有其他需要提前筹办。”

“车同轨,书同文,度量衡…这些都需要能臣去办。”

“臣愿请命。”

赵玄所提出来的治国之策都足可让群臣动容,如若办成了,对于大秦,对于炎黄的意义重大,哪怕是未来的千秋万世,参与了其中的朝臣都会青史留名,试问他们又有谁不期盼?

……

------题外话------

PS:求月票,求推荐票,么么哒。八千字送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