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605章 卞玉京看新戏

第605章 卞玉京看新戏

书名: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5 21:14:0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转眼到了昭武三年正月。

初八以后,官府各衙门都已开衙,至于商铺、酒楼、茶肆等,很多过年都没关门儿。

正月中下旬这段时间,百姓们比较闲,又处在过年的气氛中没有完全脱离出来,正是街市最为繁华热闹的时候。

上午,卞玉京正在小院里看报。

并非大明报,而是其他报刊。

以前她几乎只看大明报,因为其他野报基本就是抄大明报的内容,没什么新鲜文章,即便有,真假对错也不可知,没有阅读的意义。

但自从朝廷整顿报业,民间报刊不仅变得规范起来,自身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在这种情况下,各类报刊上较好的白话文章也纷纷涌现。

卞玉京作为语文老师,很清楚白话文是将来文学发展的趋势,至少是朝廷所倡导的,所以她很注重自身白话文素养的提升。

可惜目前大明除了一些白话文,就只有报刊上有白话文章了。

平时在学校教书,她的时间只够阅读大明报、京报等少数报刊,如今放寒假,才有时间阅读其他的报刊。

“近日,宁沪铁路姑丹段终于落成,即将开通试运行。”

“我江南第一条铁路即将部分开通,提前运行!”

她连看了好几份报纸,上面都有关于姑丹段铁路即将开通的新闻报道。

所谓姑丹段铁路,指的是太平府府治姑熟,既采石矶,至镇江府府治丹徒的铁路。

去年卞玉京虽然在《大明报》的照片上看到了火车运行的样子,但那毕竟只是照片。想到如今能亲眼见识铁路、火车,甚至在不久的将来还有机会乘坐,她也是满怀期待。

“阿姐,艺术团的戏班到我们街道附近搭台演新戏了,免费的呢,我们也过去看看吧?”卞玉楼走进来有些雀跃地道。

“是吗?那我换身衣服再去。”

说完,卞玉京进了屋里。

朝廷的艺术团,卞玉京去年就早有耳闻,据说是专门编演新戏宣传朝廷政策的。

去年刚出来时,一直在随宣传队下乡,最后更是长时间在南直隶其他州府搞宣传。故卞玉京虽然听到不少说艺术团新戏好看的,却从来没看过。

后来朝廷在南京城建立了一座剧院,百姓可购票前往观看。

谁知想要观看的人巨多,以至于一票难求。卞玉京虽然昔日有不少人脉关系,却不想因小事求人,所以一直就没去过剧院。

今日艺术团的人既然来免费演出,她当然要去看看新戏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到屋中,卞玉京将身上的内衣换了成了老式的肚兜,这才换上一身女式儒服。

虽然已经穿戴有两个多月了,可卞玉京每次看到这据说是当今陛下参照“仙界”女子衣着设计的内衣时,仍不禁脸色羞红。

因为这内衣所展现的女性身体轮廓美,与大明女子所习惯的含蓄美完全不同。若不是说日常穿一穿这内衣有助于保养女子身体,恐怕都没有女子会穿。

事实上,即便现在,和南京内衣厂的卫生巾、底裤等产品比起来,这款替代肚兜的内衣销量也相当小。

卞玉京是出于对天子的信任,以及对朝廷的支持,才选择买一些回来和妹妹穿的。

但也只敢放假居家时穿,若到外面,必然要换回肚兜的···

出门后,卞家姐妹俩很快就来到了戏台附近。

这是附近的一片相对较为开阔的地方,平时有不少人在此摆摊。如今在这片地中央出现了一座临时搭建的戏台。

戏还没开演,但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还有不少巡警在维持秩序。

趁着人还不算太多,卞家姐妹找到了一个距离戏台几十步的地方,耐心等着。

这中间,听到一些人的议论,两人才知道来此免费演出的是艺术团下的新人戏班。

原来,大明艺术团下面有不少个戏班,其中较有名气的自然是那些去年就开始演新戏的戏班,据说其中几个红角儿名头已经和民间一些有名的戏班红角儿不相上下了。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至于新人戏班,顾名思义,演戏的基本都是新人,演技也必定不如那些“老人”纯熟、好看。

虽然这么说,但周围百姓对接下来的演出仍旧充满期待——别管新人、老人来演,他们都是头一回看,都觉得新鲜。

卞玉京等了大约半个小时,一声罗响,新戏终于开演了···

在卞家姐妹所住街道附近的这次免费演出,一共三场戏,都是政治宣传的样板新戏。

第一场叫做《田税改革:大田村百姓苦尽甘来乐开怀》。

讲的是大明田税改革落实前后,大田村百姓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的变化。

这大田村的田地,原本是大明开国时均分给本地百姓的。

但后来其中一家姓黄的人家做生意发了财,就开始趁着其他村民在灾年青黄不接时低价买卖其土地。

再后来,黄家偶尔出现一两位秀才,甚至举人,官面上有了依仗,又有了部分免税特权,一些村民图小便宜更是主动将田地赠送给黄家,只求为其佃户。

最后,大田村数万亩良田便都成了黄家的。

刚开始,黄家对同村佃户还算不错,可到后面就越来越苛刻、狠毒了,甚至以不再租给田地为要挟,欺男霸女,收取的租子更几乎高达七成。

大田村虽然土地肥沃,可除了黄家外的大多数村民一直都活在饥饿之中,生死边缘。

就这,黄家还因为修桥铺路以及饥年相应朝廷号召赈济乡亲,被十里八乡称为黄大善人。

事实上,铺路修桥那都是为了方便他们黄家人出入,役使的也是本村百姓,黄家并没有出几个钱。

赈灾也只是做两天表面功夫——明明家中粮仓里的粮食都要烂掉了,却跟村民们说他家也没粮食了。

在经历过崇祯后几年的天灾磨难后,昭武皇帝登基,百姓的好日子终于来了。

田税改革,清丈专员下乡,与地主黄家展开了斗智斗勇。

村民因为被黄家欺骗,对清丈专员先是不信任、敌视,最后因为清丈专员的种种友好行为而感动,改变了态度,渐渐站到了清丈专员这边,和他们一起对付黄家。

最终,清丈专员不仅丈量清楚了大田村的土地,更取得了黄家欺压百姓乃至犯罪的一系列证据。

于是不仅黄家通过各种非法手段霸占的土地被归还给老百姓,就连其通过正当手段购买的土地也被朝廷没收,变为官田,重新租给百姓耕种。

官田租子只有三成,昭武皇帝定下来的田税很低,即便是上田,每亩也只需交半石田税。

再加上清丈专员队伍在清田的同时,顺带推广了昭武皇帝带来的优良粮种,又带领百姓疏通了沟渠,当年秋天,大田村百姓可以说家家户户都获得了大丰收,粮食都从谷仓中溢了出来。

最后一幕,便是大田村百姓,欢欢喜喜杀猪准备过大年,一副全村乐开怀的喜庆场面。

虽然看戏的都是城市居民,其中有过种田经历的很少,但因为这出新戏铺垫足够,演得也很真实,让很多百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甚至化身其中的神奇感觉。

中间看到大田村百姓被大地主黄世仁欺骗,跟清丈专员作对,不少百姓气得直骂人,有的骂黄世仁,有的干脆骂村民愚蠢。

待看到黄世仁为了对付清丈专员,准备用美女诱惑陷害时,很多人都捏一把汗。

不过,见清丈专员经过好心村民提醒,并没有中圈套,反而将计就计拿住黄世仁把柄,观众便不禁高兴欢呼,夸赞那个提醒专员的村民。

等看到最后,大田村百姓都分得了田地,又获得了大丰收,粮食吃不完,一副乐开怀的场面,观众们也都满脸开心的笑容···

卞玉京出自官宦家庭,之后有沦落风尘,对农村百姓生活本来没有任何同感的。

可是看了这出戏,她却跟其他人一样被带动了情绪。

等到最后恍然醒悟时,她不禁暗道:这就是朝廷艺术团的新戏吗?可真是厉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