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637章 说南洋吕宋,望西北边墩

第637章 说南洋吕宋,望西北边墩

书名: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作者:灵灵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5 21:14:05

郝光明道:“荷兰东印度公司虽然是一家公司,但却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参股的,实际和大明糖业公司差不多,是受到其国家一定掌控的。

东蕃岛作为荷兰人在东亚的重要殖民地,你们大明还要他们割地赔款,事情这么大,恐怕不是该公司巴达维亚总部能做得了主的。

不论其向公司总部禀报,还是让其国家过问,都需要将消息传回荷兰本土。

荷兰距离南太平洋有万里之遥,这一来一去,再加上荷兰本土决策者思考、商议的时间,怕是得一两年后才能有结果。”

“这么久啊?”朱媺娖听了柳眉微蹙,不禁道:“我都恨不得帮荷兰人安装上电报了。”

郝光明笑道:“就算有电报,节省了信息传递时间,这种国家对弈级别的谈判也不是短时间内能搞定的,你还是有点耐心。

反正如今东蕃岛刚收回,进行最基础的发展建设恐怕都要几年。

大明水师换船、换装也不完全,现在要去大洋上与欧洲人较量,还是有点早了。”

说到这里,朱媺娖忽然记起郝光明曾提过一嘴的某件事,于是问:“相公,我记得你说过,欧洲殖民者中最残暴的便是西班牙人、其次英国人。

还说在我们明朝,西班牙便在吕宋三次屠杀我神州海外百姓。以现在的时间点看,屠华事件都已经发生了吗?”

作为一个明末历史爱好者,这种耻辱的、重点的资料郝光明是大概记得的,都不需要上网查找资料。

他闻言道:“第一次是发生再1603年,西班牙人一次性屠杀了2.5万华人。

第二次发生在1639年,西班牙人一次性屠杀了2.1万华人。

至于第三次,按照后世历史发展,将发生在1662年,死于西班牙人屠刀下的又有2.5万华人。

当时,郑成功在得知屠华事件后非常激愤,原本准备领军远征菲律宾的,可惜还未出师就病死了。”

郑成功被评价为民族英雄是有原因的,不仅是因为他从荷兰人手中收回了东蕃岛,还因为他浓烈、执着的爱国情怀。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郑成功年轻时多半是个愤青。

他虽然是郑芝龙这个海贼王的儿子,但从小就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后来更是在南京国子监学习,相当于现代的大学生、研究生。

还拜了钱谦益为师——钱谦益能成为当时的文宗,在弘光朝投靠阮大成及后来降清之前,名声还是很可以的,教导学生肯定也以忠君爱国及儒家思想为主。

所以,不论郑成功个人能力如何,几次出世北征的结果如何,其爱国情怀都不应该被质疑。

朱媺娖听完郝光明的话,不禁语气坚定地道:“这个时空,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西班牙人第三次屠杀我大明百姓的!”

说起来,朱媺娖对吕宋岛马尼拉三次屠华事件的具体时间记不清楚,却对当初听郝光明给出的一份历史资料印象深刻。

西班牙人在第一次屠华之后,听说了大明的强大,害怕得罪明国,引起贸易封锁乃至战争,就向大明朝廷送去一封解释的信件。

直到一年多后,才收到大明的一封回信。

该信件中如此道:“海外争斗,未知祸首。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戈。又商贾弃家游海,压冬不回,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兵之反以劳师。”

有些粗陋的历史文章中,直接将这段话当成万历皇帝的亲自回复。

虽然朱媺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还是既羞愧又气愤。

根据郝光明的解释,当时西班牙人的信应该是传到了福建官府,然后由福建官员将该事赚禀给朝廷知晓。

至于西班牙人的信件,多半是不会被送过去的。毕竟当时其只是以西班牙吕宋殖民地总督的身份,而非西班牙国家乃至国王。

所以只配对接大明的地方官府。

根据《明神宗实录》中的说法,当时万历皇帝得知此事后的态度是:“吕宋,也着严加晓谕:勿听奸徒扇惑,扰害商民。”

之所以这么回复,是因为西班牙人在解释的信件中说,有华人传谣,说吕宋岛上有能长金子的树,大明已经得知这件事,要发兵远征吕宋,开疆辟土。

西班牙人迫于无奈,恐慌之下,才对当地大明百姓进行屠杀。

马尼拉第一次屠华事件中,华人几乎死绝,这种由西班牙殖民者传出的一面之词,当然是不足信的。

至于那段视海外华人为商民、弃民两重低贱身份的回复,其实是时任福建巡抚徐学聚给的福建官府回复。

并且那段官方回复前面其实还有一句——“皇帝以吕宋久相商贾,不殊吾民,不忍加诛。”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皇帝认为,吕宋是我大明百姓经常去经商的地方,所以那里的百姓和我大明百姓也没多大区别,也是我大明人。

这样看来,大明朝廷、官府虽然认为吕宋的海外华人是商贾、弃民,但说到底还是认同其大明百姓身份的,对西班牙人也隐有警告之意。

不过,大明针对西班牙人第一次屠华事件的整体回复、应对,仍是让已经深受现代思想影响的朱媺娖感到心寒。

所以,她已经暗下决心,决不允许西班牙人在吕宋第三次屠华,同时也要扭转朝廷上下视海外经商、闯荡之人为弃民的观点。

不过这件事并非短时间内能办到的,也需要一定的契机···

时间来到昭武三年九月。

秋高草黄马正肥。

甘肃,镇夷所长城三十几里外,毛目头墩。

这算是明军目前在镇夷所北边设立的最远的一个边墩。

大明为了提防敌人的入侵,在边境各地设置墩台,以传烽火狼烟。

所谓墩台,指的便是土墩、烽火台。

一般是三里一墩,五里一台,若是紧要之地,甚至会一里一墩。墩在边墙(长城)之内称为火路墩,在边墙之外则称之为边墩。

正常而言,每墩会驻守五到七名将士守卫。若遇大股敌人来袭,便需要点燃烽火、狼烟,传递敌情,然后再视情况向烽火台,或者更上级的边堡撤退。

毛目头墩因位于张掖河(弱水)一分流点,地理位置还算紧要,故墩建立的稍大,在李过等人驻军于甘肃后,更是以一什将士轮流驻守此边墩。

为了便于观望敌情,墩都是用土垒起来的高台,然后于高台之上建造小型堡垒。

如毛目头墩,墩台便有三丈之高,台上堡垒更是高达四丈。

里面的设置主要有烽燧、厨房、宿舍、兵甲房、弹药房等基础设施。

以前明军将士凡来此轮戍,三月一换。自李过等大明新军接手后,则换成了每月一换防。

如此之外,守卫墩台的边军将士装备、武器等也都更换一新,伙食质量也比之前提高了很多。

张二全是甘肃卫所军户出身,十年前他大哥随甘肃一位参将到陕西平定农民军,陷于战阵,还不到十八岁的张二全便弟承兄业,成为了甘肃边军之一。

今年开春,李过等新军来到甘肃省,接管边防,并由募兵司、军训司的人对以前的甘肃官军进行遴选、整编、集训,张二全成功通过了所有考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甘肃省卫戍军。

为啥说光荣呢?

因为在新军中,即便是最底层的卫戍军待遇也是以前张二全连想都不敢想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