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 第657章 茶摊看报骂小人,戍边将士真英雄!

“此辈真小人也!”

有人将桌子拍得砰的一声,茶水都溅了起来,愤愤说了一句。

却并非唐大陶,而是茶摊的另一名青年士子。

唐大陶看过去,果然瞧见这人手中也拿着一份《大明报》在看,于是便与其攀谈起来。

“在下达州唐大陶,兄台可是为甘肃卫戍军牺牲将士遭人质疑之事感到气愤?”

青年士子身材中等,偏瘦削,闻言起身拱手道:“在下嘉兴朱彝尊。刚看完这期大明报特刊的头篇文章,一时愤慨,让朋友见笑了。”

唐大陶起了聊性,干脆坐到朱彝尊这桌来。

他道:“这有什么见笑的,正如这篇《我的什长我的什》里所说,那些质疑牺牲将士之人,多半是以己度人,乃贪生怕死、不知忠义、不负责任的小人,就该骂!”

“对,此辈确实该骂。”朱彝尊跟着点头,随即又有些羞愧地道:“说实话,以前我看质疑牺牲将士的报刊有不少,因不了解北方将士戍边之事,也曾对此事有些许怀疑。

今日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那些牺牲将士虽都是普通人,却知忠义,知道当兵的责任,并不怕戍边的困苦与牺牲。

可恨那些人竟然因自己品性低劣,而质疑边疆将士,岂不是如报刊上所言,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唐大陶听了并没有鄙视朱彝尊,而是道:“朱兄倒是实诚,去年部分民间报刊不断刊登质疑牺牲将士的文章时,我又何尝不曾疑惑?

好在大明报派出记者团到甘肃实地采访,还有天子所赐照相机,让我们能了解道事情的真相,不再为那些小人的文章所误导。”

说着,唐大陶就翻到后面的文章——这些文章他之前翻看时大概扫了眼,已经知道其所讲主要内容是什么。

此时便指着其中一篇名为《甘肃镇夷所牺牲卫戍军将士无一投降之实证》的文章说起来。

“朱兄且看这篇文章,上面列举了大明报接着采访的多位瓦剌俘虏证词。

不仅证明了那些戍边将士确实无一投降,还说明了当时虏骑之众,战斗之激烈,以及牺牲将士之英勇。”

朱彝尊将他买的报刊反倒那一页看,果然恰见这样一篇瓦剌俘虏的证词——

‘千户派出五十个侦骑趁着风沙起时去偷袭离长城最远的毛目头墩,本以为能够得手,却不想最终只有十来人逃了回来,还都吓破了胆。

千户给了这十来人一顿鞭子,然后便亲领上千骑兵攻打毛目头墩。

我们有十门从俄国人手中购买的火炮,还有上百人的火枪队,因此所有人都以为这将会是一场很轻松的战斗。

毛目头墩的明军能以十个人打得五十侦骑大败,确实厉害。但面对上千骑兵,他们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乖乖投降。

大约是看明军墩子险固,千户并没有上来就派我们强攻,而是先让人用汉话去喊降。

我们瓦剌人素来敬重勇士,这个墩子的十个人能击败五十侦骑,那就是勇士。

为了能招降他们,千户甚至开出分给他们牧场和每人十帐牧民的条件,给那个明军什长更是开出了三十帐牧民的待遇。

我当时听了真的是既羡慕又嫉妒,恨不得自己就是那墩子里的明军,立即同意下来。

换源app】

因为我跟随千户征战多年,成为一名光荣的骑兵,目前也只不过有七帐牧民供养而已。

他们加起来有上百帐牧民,已经算是个小贵族了。我想千户要么是想骗他们投降,如果不是欺骗,那么千户大人的心里一定在滴血。

然而让我意外和难以理解的是,这个墩子的明军竟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有的人冲我们大骂,还有人大笑着说,就算把千户的位置让给他,他也不稀罕要。

千户因此大怒,下令勐攻,于是先让炮手操纵火炮,对着墩子一顿轰,打得里面明军仿佛消失了一样。

随即就让数百骑已经冲过去射箭,用人群淹没墩子。

幸运的是,我并不在派遣之列。我看这数百人冲过去后,消失的明军忽然从墩墙上冒出来,扔下一个个黑乎乎的东西,随即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

我们的人因为太多太密集,一下子就被炸得死伤近百人!

又有人在墙头用虎蹲炮趁着混乱的机会连轰两炮,网一般的散弹又夺取了十好几人的性命。

我们的第一轮进攻就这样被墩子里几个明军挡住了,不得不匆匆撤回来。

千户更怒,让火炮再轰,要轰破墩墙。

大约打了上百发炮弹,千户实在心疼炮弹和火药,又见墩子垮塌了一个小缺口,这才让停下来,然后再下令骑兵勐攻。

而且这一次,千户还用了个聪明的办法,让骑兵以稀疏的阵型,绕着墩子射箭,诱使明军投掷那种能爆炸的东西。

同时又派兵要从小缺口攻进去,并给将士们开出了奖赏激励。

就这样,又牺牲了上百人,这个小小的墩子终于被我们攻破了,墩子里的九个明军也全部被我们击杀。

但却没有一个人感到开心,因为死的人太多了,明军的善战、顽强也吓到了很多人。

包括我在内,都在想,如果明军都这么厉害,我们这次去明国打草谷真是一件好事吗?

草原上,经常有狼到牧场偷吃羊不成,却反被牧民打死剥皮吃肉的事发生,我想我们不会成为偷不到羊的狼吧?’

证词后面,写这片文章的记者李道赢又列出了所有被采访俘虏的名字。并表明,这些俘虏目前都在镇夷所做苦役赎罪。

如果谁怀疑这些证词的真伪,完全可以去镇夷所寻访提供证词的瓦拉俘虏。

看到这里,朱彝尊便道:“这大明报既然不怕他人去寻那些瓦剌俘虏,那这些证词多半就是真的了。

真是没想到,那些卫戍军将士竟然如此英勇,依着一个小小的墩子,以不足十人面对上千虏骑,死战不降。

而且之前面对瓦剌千户提出的招降条件无动于衷,为忠义,为职责,为百姓,死亦不怕。

如果说那些质疑他们的人是真小人,那么他们便是真英雄!”

“朱兄说得好!”唐大陶不禁拍了下手掌,赞同道:“这些牺牲将士,就是真英雄!”

接着,两人继续看这篇文章,发现李道赢又提供了那一百多名牺牲将士的身份信息。

然后在文中说,这一百多名英烈,或有家属,或无家属,但都是大明有根之人。

如果谁还怀疑他们牺牲之事的真伪,也可以去他们的家乡求证。

在文章的结尾,李道赢又道:那些对牺牲将士妄自揣度、质疑的人,或许认为北疆之事遥远,与他们无关。

却不知,正是因为有这些将士日日夜夜守卫在北疆边墙外一个个墩台中,才可以提防北虏南下,才可以让神州大地百姓安居。

此辈竟然质疑保护他们的人,岂非连知恩图报都做不到?与禽兽何异?

“说得好,那些小人就是禽兽!”朱彝尊看着,再次拍桌出声。

唐大陶则道:“我看那些人连禽兽都不如——有些禽兽亦知感恩、报恩,他们却不知,说他们和禽兽无异,简直是侮辱了禽兽!”

两人用各自的方式骂了那些质疑牺牲将士之人一会儿,才继续看后面的文章。

其中一篇由助理记者杜杏所写的不足千字的短文引起了两人的兴趣。

却是这篇文章中提到,记者团准备离开甘肃镇夷所时,碰到了奉天子之命到和硕特部问责后返回的使者队伍。

但这支使者队伍却缺少了主使黄宗羲,以及三名随行护卫的禁卫军将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