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朱元璋穿越崇祯 > 第18章 群臣的态度

第18章 群臣的态度

书名:朱元璋穿越崇祯 作者:风醉天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11 21:43:36

申湛然经过刚才的事后,知朱元璋才智高绝,深谋远虑,因此态度更加谨慎。

他思索了一会,才缓缓地道:“第二件事则是援兵,李大人选择援兵的方向是对的,不过手段却尚需商榷。”

“因为朝廷围剿了十来年的叛军,不仅让叛军变得更狡猾,也让一些将领做大,成了一方的霸主,若要他们听命,光一道严旨恐怕还不够。”

“臣觉得应针对他们各人的弱点,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迅速进京勤王。”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那你且说说他们有什么弱点,又该如何处置?”

申湛然又思考了一会,道:“臣听闻宁远总兵吴三桂贪而好色,不妨在严旨中许以虚爵。”

“并将他已经控制的山海关等地都封给他,同时在他爱妾陈圆圆身上做点文章,定能让他星夜赶来。”

“而左良玉则是贪婪而胆小,而且手下多是匪兵投降,陛下不妨再严旨中封他一些虚爵,同时再封他手下五虎以爵位,这样纵使他不愿意,他手下的人也必然会催着他前行。”

“最后则是凤阳总督马士英,此人名义上虽统帅着高杰、黄得功等人,其实却无力驾驭。”

“倒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素有忠孝之名,高杰等人对他也十分敬佩,陛下不妨下旨让他统帅援兵,应会比马士英更有效......”

朱元璋见他对朝中将帅了若指掌,心中也是一惊。

不过他并未表露出来,而是又试探道:“叛军已经占领了山西,而刘芳亮已围困保定,又安排任继荣,马重禧在真定,南军北上恐怕并不容易吧?”

申湛然摇了摇头,道:“李贼占领山西才一月余,根本就不可能组建起有效的防守。”

“刘芳亮看似机动,其实却也是一颗死棋,因为保定守军力量并不弱,刘芳亮短期内不可能攻下城池,也就无机动性可言。”

“至于真定的任、马二人更是虚应故事,他们并非李贼手下名将,相信统帅的叛军并无多大战力。”

“更何况此战关键在京城,而马士英的大军在河南正阳,左良玉在武昌,通往京城的道路何止百条,只要陛下御下得法,又何愁援军不至!”

朱元璋闻言,赞许地点了点头,笑道:“好,你这些建议都不错,便由你和新乐侯着手处理吧!”

申湛然闻言,连连摇头,道:“此事万万不可,新乐侯虽然忠诚,却远离朝政,对各方将领并不熟悉。”

“而微臣也只是下午翻阅了这几人的档案记录和奏章,结合以前的传闻作出的推论,故而也无法独立完成此项任务。”

朱元璋听了申湛然的解释,对他更为欣赏,笑道:“那你觉得何人来做此事合适?”

申湛然沉默了一会,道:“臣以为此事非大学士范景文范大人不可!”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范卿确实是合适的人选,只是咱选了他,你最多就只能做个副手,这样未免委屈了你?”

申湛然连忙跪下,道:“臣今日惟愿京城平安,陛下江山稳固,除此别无他念!”

朱元璋哈哈笑道:“好,咱知道了,你且起来,咱知道你还有话没说完,一并说出来吧!”

申湛然缓缓起身后,神情更加拘谨,与今日在城墙上的表现判若两人。

他微微躬身,道:“陛下圣明,臣确实还有一事未说,就是京城解围后,如何安置援军和收复失地的问题。”

这时,有个小太监进来禀告,说魏藻德、张缙彦、朱纯臣等人在门外求见。

朱元璋微微一笑,让申湛然站立一旁后,就让小太监将他们带了进来。

魏藻德等人见申湛然居然也在,脸上闪过一缕惊讶之色,随后急忙向朱元璋行礼。

朱元璋示意他们平身后,又询问他们来意。

魏藻德等人皆言并无要事,只因叛军突然攻城,怕惊扰了朱元璋,才匆忙进来请安。

朱元璋夸赞他们忠心后,又询问了张缙彦追查太监贩卖火器的事情,以及是否拿到富户购买的证据。

张缙彦闻言愣了一会,才尴尬地说一切已经安排妥当,不过由于时间太晚,可能要到明日才有结果。

朱元璋见朱纯臣等几人暗中对张缙彦露出不满之色,微笑着鼓励他要抓紧处理后,就让他们都回去了。

魏藻德等人离去不久,小太监又进来禀告说范景文、倪元璐、李琎、孟兆祥等人求见。

朱元璋看了申湛然一眼,随后又让小太监将他们都带了进来。

范景文等人进来后,见到申湛然也如同魏藻德等人一样露出了惊讶之色。

只有李琎脸有喜色,对申湛然微笑恭喜。

而他们进宫的原因也一样,担心叛军的炮声惊扰了朱元璋,特意进来请安。

朱元璋同样夸赞了他们的忠心后,又询问了倪元璐捐款和李琎筹饷的情况。

李琎见倪元璐面有难色,便先讲述了向皇亲勋戚和富户筹饷的事情。

根据他的讲述,截止目前已经筹集军饷五万两左右,不过大多都是城中商铺缴纳,皇亲勋戚不是说没钱,就是不在家,筹饷颇为困难。

因此他建议商户按照买卖所得直接抽取一成的商税,而皇亲勋戚也可按田亩等数收取固定饷银,以免相互推诿。

朱元璋听后并未表态,而是看向在场众人。

申湛然见无人开口,主动站了出来。

他指出商税的期限难以界定,征缴基数存在问题,容易引发纠纷。

而皇亲勋戚的田亩名义上也已缴税,若再次以此筹饷,恐怕也会引发不满。

朱元璋赞许地点了点头,建议李琎加大筹饷力度,并记录下具体情况,到时再一并向他汇报。

他说这话时,还故意看了看范景文等人,随后又再次询问倪元璐百官捐银的情况。

倪元璐面有愧色地说目前只收到一万五两左右的白银,不过好在下午查抄富户时收到几百万银子,已经妥善解决兵士的吃饭问题。

至于剩下的银两,兵部建议补发欠饷,不过由于兵部上报的欠饷实在太大,被他拖了下来,请朱元璋圣裁。

朱元璋听后并未表态,李琎又站出来说兵部的名单水分极大。

未免将官吃空饷,盘剥兵士,他建议直接到各城门按人头分发,激励士气。

朱元璋点头同意了他的方案,并让他协助倪元璐处理此事。

范景文微微一惊后,又皱眉沉思。

这时孟兆祥奏报了黄昏行刑的情况,并委婉建议今日杀戮太重,以后类似的事情是否只斩杀为首之人,以免城中人人自危。

不过他虽说的隐讳,却被朱元璋挑明了。

朱元璋认为正因此刻城内人心惶惶,才要借助叛军、投诚之人的头颅来拨乱反正。

至于投诚之人的家属看似无辜,其实却不然。

一来他们大多都支持或者默许投诚,二来他们平日也没少享受过不义之财,杀了并不为过。

最后他还指出,若是此刻执法不严,必然会引发各种言辞,到时官员就会卷入到无穷无尽的人情是非中,根本无法正常理事。

同时也会让一些不法之徒心怀侥幸,继续帮助叛军。

所以凡是投诚之人一律斩首,但不执行株连之罪。

孟兆祥听过朱元璋的话后,若有所思地退了回去。

这时,一直沉默的范景文却突然开口,并将话题引到了退敌事宜上。

他委婉地指出李琎方案中的不足之处,而解决的方案与刚才申湛然的竟大致相同。

于是朱元璋将申湛然的建议说了出来,并委任他专职负责催促援兵一事,同时也让申湛然辅助他。

范景文恭敬地接下差事后,又有些惊讶地看了申湛然一眼,随后就与众人离去。

朱元璋待范景文等人离去后,又看向申湛然道:“申卿,你说一会还会不会有人来?”

申湛然闻言一惊,脸色大变。

随即又恭敬地道:“臣对朝中诸公并不了解,不过臣想新乐侯应该在赶来的路上。”

他话音才落下,就见到小太监又跑进来禀告,说刘文炳、巩永固等人在外求见。

朱元璋指着申湛然,笑道:“你啊你,还是文人心性,咱刚才也就是随口问问,看你吓的!”

说罢,又对那个小太监道:“去,将新乐侯等人都请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