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盛唐大公主 > 第七百二十二章 战争计划

第七百二十二章 战争计划

书名:盛唐大公主 作者:湛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28 22:39:42

进入十月,朝廷也进入了相对忙碌的时期。

毕竟秋收结束之后,眼看着就要进入年底了,各地的秋闱考试,以及全国的税收计算,还有各个部门的年终总结等等……

虽然在内阁创立之后,皇帝的工作是轻松了不少,但整体而言,朝廷反而是更加忙碌了。

这几天内阁的各种会议基本都不断,每天都在处理着全国各地的事情。

首先当然就是秋闱,因为明年就要开始行省制度的实验了,所以今年要求各地多送一些考生过来,明年的春闱也会扩招几个名额。

如今内阁的工作地点就是原来的门下省,也就是现在的鸾台。

实际上随着皇权的逐渐集中,原本的三省正在逐渐向二省转变。

如今的文昌台,也就是尚书省虽然名义上依然存在,但实际上几乎已经跟凤阁鸾台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按理说,中书与门下二省是决策机构,尚书省为执行机构。

但是现在因为内阁的创立,几乎将三者完全糅合在了一起。

所有的决策和执行都由内阁来办,但由于内阁之中同样派系众多,所以跟以前相比,似乎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要说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在效率方面提升了很多。

至少如今不用向以前一样跑来跑去了,每天在内阁里面就能互相解决。

当然了,遇上意见不合的时候,也比以前更容易打起来了。

内阁会议厅里,放着一张很长的会议桌。

这桌子是李月辰设计的,也是为了他们开会方便,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而此时坐在桌子旁边的官员们,正在讨论着今天计划中的工作问题。

张柬之看着手里的文件,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舒服。

无奈的将其放在了桌上:“如今这军队都用横版书写,如此行为,圣人怎会应允……”

斜对面的武三思马上回怼:“殿下言,此乃为了方便,你有意见?”

其实一开始他也看不惯,但有些时候看一些表格数据的时候,却发现这横版确实看着舒服。

再加上如今军方基本都是横版,看习惯了之后,感觉也无所谓了。

这也就造成了不少年轻的官员之间已经可以随时在横版和竖版之间来回切换了。

只不过张柬之这种年纪比较大的还是有点受不了。

“你……”

眼看有要吵起来的迹象,坐在中间的狄仁杰有些头大,无奈的端起茶碗,用碗盖拨了拨水面的茶叶,轻轻抿了一口。

一口茶下去,瞬间感觉心情放松了不少。

这种茶碗也是瓷器作坊那边专门给他们做的,就是为了喝茶方面点。

还别说,至少在享受和待遇方面,公主从来都没有忘记过他们,基本上给的都是最好的。

“好了好了,内阁重地,整日吵闹,成何体统?”

狄仁杰慢悠悠的开口,打断了即将开始的争吵。

随后掸了掸紫色圆领袍袖子上可能并不存在的灰尘,靠在椅背上轻声问道:“具体何事?”

“各地军区奏报,多年前公主殿下提出的修路工程已全部竣工……”张柬之一边说一边将手里的经折卷递了过来。

狄仁杰打开看了看,微微点头。

十多年前,公主就提出过要在全国修建水泥路的政策。

负责这工程的就是军队的后勤部门以及大量俘虏和犯人。

如今的水泥路最远已经修到了襄阳和益州,再加上山东以及北方边境那边,可以说,如今全国的陆路加水路的结合下,无论要去哪里,效率都比之前高了不知多少倍。

以东都和长安为中心,现在基本上无论去哪里都有水泥路了。

除了两广以及丝绸之路那边实在太过遥远之外,其他地方无论是军队出征还是商人出行,都能让效率大幅度提升。

“此乃好事啊,为何这般表情?”狄仁杰问道。

张柬之摇摇头:“狄公有所不知,路修好了,全国各地都有不少奏报,说本地商人想要外出行商,这……”

这个年代,实际上对民间的出行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

大多数人一生都无法离开出生的那片土地,根本没有机会去看看大城市的风景。

如今商人也是一样,大多数商业家族祖辈都在那块地方。

但同时,商人又是一群追逐利益的聪明人。

当他们看到这路修好之后,马上就明白若是能将生意做到外地,对自己又意味着什么。

所以自然就要开始上书来说明自己的请求了。

如今这年头,但凡能将生意做的稍微大点的,那就不可能是一般人,多多少少总要有些背景或者能说的上话的人,于是自然就变成了现在这般。

狄仁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

商人出行,不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到时候前呼后拥的,少说也要百十来人。

但这其中大部分人又都是奴婢,属于身份的人,来来去去的,可操作性实在太多。

不过这事儿关系到户籍问题,自然就是户部的事情。

于是扭过头问旁边的宣城公主:“殿下认为此事该当如何?”

宣城公主知道一些李月辰未来的计划,这在之前是讨论过的。

于是并没有马上给出自己的回答,而是说道:“不如呈报圣人吧。”

狄仁杰点点头,认可了这条建议:“那好,此事暂且放下,下回朝会,呈报圣人。还有何事?”

……

一转眼过去了半个多月,天气也一天凉过一天。

李月辰觉得是时候进宫陪老妈吃一顿火锅了,于是就在十月十五过去之后,第二天进了宫。

来到了集仙殿就迫不及待的说道:“阿娘,午膳用火锅如何?”

武则天轻轻敲了两下桌子:“看看这些奏疏,哪还吃得下!”

“嗯?”李月辰走了过来,随后拿起一本翻了翻,“有何难处吗?”

“近来内阁呈报未解决的事情比之前多了不少呢!”武则天回答道。

李月辰笑呵呵的说道:“阿娘变了呢!以前可不会为这些事情喊累的。”

“哼,既然都习惯了清闲,谁还愿意再忙碌?”武则天干笑了一声。

实际上大部分事情内阁都是可以解决的,只不过有些事情他们不好决定才会呈报给皇帝。

比如说这修了路各地商人要求出远门做生意的事情。

看到女儿拿着奏疏翻看,武则天问道:“你认为该如何?”

“此事不急,最好还是等税制和户籍完全改革之后再说。当务之急,阿娘还是先看看兵部那边的奏报比较好。”

“我知道,西域诸国请求出兵,此事听你的吧。”武则天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想管。

反正她自己对军事一窍不通,还不如完全交给女儿去处理。

听到这句话,李月辰坐在了旁边,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实际上很简单,就是先对吐蕃表示抗议,告诉他们不要再入侵西域诸国。

正常来说,能听你的就有鬼了!到时候自然就有借口出兵,然后将其拿下。

旁边的李显问道:“那若是他们当真听话,就此罢手呢?”

“从理论上来说不可能!”

李月辰回答道:“还是那句话,吐蕃地理位置特殊,无法自给自足,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向周边扩张。否则,就必须杀掉自己国内的冗余人口……”

但凡正常的国家都不可能这么干,因为就算是奴隶,杀的太多了也会导致本国的劳动力下降,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

“不过就算他们真的就此停手,也无所谓,反正借口要多少有多少!”李月辰笑呵呵的回答道。

实际上这个可能性是无限接近零的,只要吐蕃的皇室不傻,就必然不可能轻易罢手。

况且,他们肯定认为大周这边就算发兵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影响。

在宗教思维的影响下,不少吐蕃人都认为所谓的高原反应其实就是他们受到神灵的保护而已,让外敌无法入侵他们。

然而现在不但军队已经适应了那边的气候,而且还有很多高科技武器的加持,战争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周,已经完全具备了全面开战的前期准备。

之前定下的计划,可以开始执行了。

武则天点头表示明白了,并没有多问什么。

既然说了不管,那就不管了,完全配合女儿的行动就好。

于是在第二次朝会上,皇帝宣布对吐蕃入侵西域诸国的行为进行抗议,下诏书让他们停止。

至于他们是不是要听,那要等年后才能知道了。

……

随后的几天里,李月辰都没有出门,而是在公主府里陪着上官婉儿。

她的母亲郑氏最终还是到了最后的时刻,根据医学院那边的诊断来看,怕是活不过月底了。

所以这几天上官婉儿请了假,就在家里陪着母亲,与她做最后的告别。

李月辰也在家里陪着她,让她不要太伤心难过。

十月二十八,天空中开始飘洒雪花。

一大早,李月辰起来之后在院中练功,看着天空的雪花,忍不住叹了口气。

真要说起来,李月辰算得上是个无神论者。

但她自幼修道,作为道士,又不得不承认,这世间有太多无法解释清楚的现象。

此时她就有一种预感,郑氏,应该就会在今日离开了。

另外一边,公主府的一处别院里,郑氏躺在床上,呼吸已经越来越微弱了。

上官婉儿就跪坐在床边,握着母亲的手,无声的流泪。

满头白发的郑氏抬手,有些费力的摸了摸她的脑袋:“婉儿,不必悲伤……这几年,为娘也算是享大福了。”

上官婉儿没有回答,只是握着母亲的手。

“当年你刚出生不久,便跟着为娘进了掖庭。本以为你这一生都会孤苦伶仃,然而有一日,为娘入梦,见到一老神仙,对我说你会辅左一个了不起的女人,有称量天下之能……如今看来,倒是成真了……”

弥留之际,她没有诉说一生的苦难,反而回忆起来的,都是一些开心有趣的时刻。

上官婉儿只是抚摸着母亲已经无力的手,无声的流泪。

知道她的声音渐渐低沉,最后消失,才忍不住哭出了声。

同一时刻,院内的李月辰也放下了手中的兵器,结束了今天的练习。

这时小冬才缓缓走来:“殿下,别院刚来消息,上官指挥使的母亲……已经去了。”

“嗯,知道了。”

李月辰答应一声,换了一件黑色圆领袍之后,来到了别院。

这时一些小太监和宫女们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打算将尸体转移到外面去。

虽然是上官婉儿的母亲走了,但这里是公主府,绝对不能在这里搭建灵堂,那太僭越了。

好在上官婉儿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早在两年前就在外面买了住宅,要先将尸体搬运过去,在那边搭建灵堂。

李月辰进入房间内,看到郑氏的尸体已经被盖上了白布。

对周围的其他小太监和宫女们摆了摆手,让他们先出去,自己缓缓来到上官婉儿身边。

“婉儿,节哀!”

上官婉儿轻轻擦了一下眼泪,转身轻轻抬手抱着她:“殿下,婉儿没有亲人了。”

“有!你还有我!”李月辰轻轻拥抱着她,给她安慰。

……

暗卫指挥使的母亲去世,葬礼上过来的人不少。

大臣和权贵都有不少亲自过来出席了葬礼,表达了尊重。

葬礼上,李月辰也露了个面。

虽然只是简单的出现了一下,但却让参加了葬礼的大臣和权贵都忍不住暗暗惊讶。

世人皆知公主钟爱大红色,穿了三十多年的红,唯一的例外就是前太子和先帝离世时穿了几年丧服。

但在上官婉儿母亲葬礼的这几天,却换上了黑色的圆领袍。

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能足以说明两人的关系有多么特殊了。

要知道,她的母亲可是宫女之身,说直白点就是个奴婢,能让公主为其改变穿着颜色,足以说明这件事情有多么震撼人心。

李月辰也知道这事儿不能做的太过分,公主毕竟是公主,所以在葬礼结束之后就换回了大红色的圆领袍,不让那些人想的太多。

结束了寒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李月辰走出了学校,看着天空中的雪花,暗暗想道:希望明年的战争,可以完全奠定未来百年的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