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 第二一零章 千古佳话

第二一零章 千古佳话

书名: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作者:木允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23 21:41:29

河神手中赫然是一枚玉玺。

而且是宋太祖赵匡胤制作,作为大宋传国之宝的大宋传国玺。

不过就是看着保存比较好。

当然,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

“叔父,此物如何在此?”

皇太孙看着他五叔,笑容深邃地说道。

他五叔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这,这个倒是奇怪。”

朱橚说道。

还他玛如何在此?

肯定是你们俩偷偷给我放的啊!

他现在已经很清楚,这俩狼狈为奸目标就是他,但问题是他已经无力反抗了,说这是假的?那杨丰可就要发飙了,河神发怒,神罚降下,周王横死,这个剧本应该不错,他只能把这当成真的,但如果是真的,那他身为藩王,把宋太祖的传国玉玺私藏在自己的宝座底下是什么意思?

对自己的藩王身份不满意,想学宋太祖黄袍加身?

真没别的解释了。

“叔父,若叔父于王府偶然发现此物,难道不是应立刻上奏并献上?

私藏何为?”

皇太孙说道。

周王忧郁了一下。

“此物我的确不知,不过此前这大殿因地砖破损,的确修缮过,想来是工匠无意中挖出,以为是什么值钱宝贝,故此藏于座下以待伺机带出,将那些工匠召集起来审问即知。”

他说道。

当然,这没什么用。

找个死士来顶罪,这个的确没什么难度。

但没用。

在他的王府挖出大宋传国玺,这本身就已经是很严重的事了。

为什么是在他的王府挖出?

这是不是象征什么?

“叔父,允熥觉得,此事还需要慎重,毕竟一旦此事公开,容易被人造谣陷害叔父,此时这大殿上惟有我叔侄二人与河神,允熥自然不会出去胡言乱语。故此不如咱们请河神保守这秘密,这玉玺也没什么用,皇爷爷早就下旨禁止再有人进献什么传国玉玺之类,既然这是大宋之物,那咱们请河神带走就行。

不过就是河神……”

朱允熥欲言又止。

所以你们两个混蛋狼狈为奸,给我偷偷放个玉玺栽赃,然后逼着我接受什么条件,再把这东西拿走免得有人发现是假的。

是吧?

对吧?

阴险!

歹毒!

不过,朱橚好像也没别的选择。

“皇太孙,看来此事的确是某误会了,这大宋龙气并非是我大宋皇帝血脉尚存,而是太祖传国玺现世,此前种种纷争,倒是某唐突了,某在此向大明皇帝道歉。但一事归一事,此事的确是某错了,可我大宋之故宫阙在此,却被汝朱家王府世代践踏,这是何道理?

想来太祖传国玺现世正是为此。”

河神捧着玉玺,语气有些严厉地说道。

朱橚赶紧上前一步。

“河神误会了,小王无知,的确不知此处乃是大宋宫阙所在,并非有意冒犯,如今既然已知,如何敢继续留于此处?

小王当阖家迁出。

此处乃父皇为我所建,小王当奏明父皇,将此处改为庙宇,以供奉大宋诸帝及忠臣义士,并上奏自请移藩以避之。至于这玉玺乃大宋之物,就请河神带走,不过若民间知此,恐怕有些谣言以致纷扰,故此还请河神莫要声张。”

他行礼说道。

不就是让他自请移藩吗?

移就是了。

管他移到那里,反正现在把柄在人家手上。

要么死,要么乖乖就范。

“河神,允熥来时,陛下有言,虽大明疆域乃将士百战所得,然龙凤皇帝终究首举义旗,纵然陛下亦曾追随之,故当以帝王待之,于巩义为其修建皇陵以安葬,刘福通众人皆以群臣礼配享,另外重修宋之诸陵,并由允熥至此于原宋之寰丘重修祭坛,以此昭告上天。”

皇太孙说道。

“如此,倒是有心了。”

河神满意地捋着胡子。

然后他将那个玉玺很郑重地放进盒子里,又将盒子包起背着。

周王默默叹息。

“皇太孙,大王,请移步!”

外面突然响起谢贵颇有些焦急的声音。

朱橚叔侄俩互相看了一眼,然后打开门走出……

“皇太孙,大王,宋国公过黄河时候不慎坠入冰中,虽打捞及时,但却不幸薨逝。”

谢贵说道。

……

冯胜死了。

他在踏着冰层过黄河时候,不小心踏进了冰窟窿里,毕竟黄河虽然结冰厚度足以通行,但这冰层厚薄并不相同,尤其是水下有急流什么的,在冰面是看不出的。他骑着马就是踏上了这样的薄冰区,然后踏碎冰层掉了下去,而他又是全身铠甲,六十多的人也不是年轻时候了,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不过也好在他骑着马,马上也是马铠,这样的重量很沉,水流也冲不走他,那些士兵涌上去救援,在水里勾了一阵就把他捞出。

但人已经咽气了。

不得不说真是一场悲剧。

好在他女婿就在,这种事情就用不着外人操心了。

皇太孙紧接着奏报,而皇帝陛下闻之落泪,连同此前战死的颖国公一并追封郡王,不过两人的公爵爵位没有留下,另外给他们家各自封了个侯爵,毕竟大明开国公爵们其实也就两个真正继承下去。

魏,曹二国公呗!

常遇春的鄂国公也没继承下去,包括常茂此前也是郑国公,现在常升是开国公。

黔国公其实也没有。

沐英是西平侯,虽然死后追封黔宁郡王,但他留下爵位是西平侯,朱棣给他儿子沐晟封的黔国公,至于剩下那些如汤和也没有世袭,邓愈儿子邓镇也是改封申国公,然后被牵连进李善长案杀了。可以说真正世袭其公爵的就一个魏国公一个曹国公,不过曹国公情况特殊,毕竟人家是老朱对他大姐的感情寄托,他那堆兄弟姐妹里面可就是大姐对他好。至于二姐甚至告密抓他,所以老朱对老徐那是真感情,独一无二的待遇,这样傅冯两人的后代改封侯爵也就在人们意料之中了。

其实公爵和公爵也不一样。

魏,宋,韩这些春秋大国都是顶级封爵。

鄂有些特殊,虽然算不上春秋大国但却能和这些一个等级,比如尉迟恭,岳飞,常遇春都是顶级大将,算是个特殊例子。

总之至此大明开国公爵们,也就只剩下了蓝玉。

当然,这些与河神无关了。

周王当天就带着全家以最快速度搬出王府,然后留给河神暂住,至于其他那些改成庙之类,这个他自己说了不算,得皇帝陛下批准。不过皇太孙同时也上奏,说河神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周王的王府压着宋朝皇宫,不过这也是事实,周王府下面就是宋金皇宫。估计修王府时候故意的,毕竟这种事情涉及很多玄学问题,但这种行为很明显是对大宋皇帝不尊重,所以河神才感应到大宋龙气……

大宋的皇帝们在地下都不满,他们的强烈抗议,当然会被河神这种大宋忠臣感应到。

然后周王也说他梦到了。

他这些日子经常做梦,有穿着龙袍的人骂他。

现在一想就是赵匡胤。

总之这就是河神出世的真相。

所以周王不敢再住王府,愿意让出王府并移藩,以此解大宋皇帝们的怨气,并安抚河神,以此保大明的安宁,反正他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再回王府居住了。

最终他的请求被批准。

不过暂时皇帝陛下也没找好地方给他移藩,所以暂时先待在开封,至此河神的问题解决,剩下就是修个祭坛祭天,这个肯定没必要原样,在原本宋朝寰丘位置随便堆个就行。再说宋朝那个寰丘也没什么荣耀,毕竟寰丘下面就是青城,更何况大家就是走个过场而已。

河神要的是明确红巾军那些人的功劳……

他们都是宋臣。

各路北伐的红巾军,包括一直怼到朝鲜的那些,全都是奉龙凤年号作为大宋北伐的军队。

给韩林儿一个帝王庙号,比如宋某宗,就算是承认了他的龙凤政权是宋朝的延续,给他编个身份,反正他爹说是宋徽宗后代,那就算他是宋徽宗后代。临安沦陷后,作为大宋宗室蛰伏民间,也可以给朱元璋他外公编个传奇故事,比如他和韩山童祖父一直在联络,也算大宋忠义。

最终趁势起兵。

虽然朱元璋他外公没等到起兵的这一天,但朱元璋等到了。

从小被外祖父灌输忠义思想的他立刻加入大宋复兴的队伍,然后开始他的传奇一生。

至于最后则是韩林儿被困,朱元璋冒死救主,他的确是冒死,他救韩林儿的同时可是陈友谅攻南昌,如果不是守军抵抗顽强,他很可能沦为群雄逐鹿的失败者。他冒着这种危险救出大宋皇帝,绝对的忠臣,不过大宋皇帝在军中受伤,已经不能再留下后代了。而且也没有别的大宋宗室可以接班,就算有也都是无能之辈,算是绝嗣,这种复兴大业的关键时刻,大宋皇帝陛下决定禅让。

不过朱元璋是忠臣啊!

所以他一直不同意。

最终韩林儿一直住在滁州不肯过长江,除非他答应。

然后君臣就这样拉扯,一直拉扯了几年。

最后韩林儿为了逼他同意,假意过长江,然后趁机跳了长江,朱元璋无比自责但为了复兴大业,最终只好接过大宋皇帝未竟事业……

千古佳话啊!

回头再编几本,写几出戏曲就可以了。

至于本来的记载……

封禁。

烧了!

我大清做得大明做不得?

当然,韩林儿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红巾军北伐的那些人,就这样湮灭于历史,说到底这些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他们我大元亡不了,是他们的万里凿穿,彻底毁掉了我大元保住北方的可能。

他们就像一枚穿甲弹,在我大元的厚厚装甲上凿穿,尽管在凿穿过程中磨尽,甚至最后完全消失,但他们却依然摧毁了里面的一切。

得给他们立庙。

给他们追封。

反正老朱不会介意给这些死人安个响亮的封号。

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

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山西怎么办?

“这的确不好办了。

据我所知,如今整个山西除了大同外,其他各地全民皆兵,甚至连大炮都铸造出来了,而且还在各地修起新式坞堡。更何况他们是因为河神才归宋,河神也不可能不管他们,如果大明以武力解决,河神恐怕不会善罢甘休,我也很尴尬。

毕竟我是中间人,再说这事也不是河神提出,让百姓自己选择这可是魏国公提出的。

不能失信于民。”

匆忙赶回的杨大使,一脸为难地说道。

大家默默看着他……

还坑人家魏国公?

可怜的魏国公已经被罢官,只保留爵位闭门思过,据说皇帝陛下差点把他砍了,后来终究念及中山武宁王旧情才饶了他,他都这么惨了,你还不放过他?

“大使有何良策?不过老朽先言明,山西之乱必须迅速平定。”

谢成说道。

他现在接替冯胜。

而皇太孙已经接到圣旨,全权处理山西事务。

另外怀远侯曹兴,会宁侯张温也率军赶来,镇守大同的全宁侯孙恪所部也到了雁门关外,还有从陕西进军的常升,不过都暂时没有得到进军动武的命令。总之明军已经在完成对山西的合围,就等皇太孙下令了,但这时候杨大使突然回来,反对他们以武力解决。

当然,不是他反对,而是河神反对。

河神已经不再要求恢复大宋,但山西百姓都是追随河神的,现在河神也不能不管他们。

动武肯定不行。

“和上次一样,再重新让老百姓选一次,更何况上次本来也不是山西所有府县的,这次就算上所有府县,包括那些军户,军户就按照一个百户推选一个。

所有人都到这里,我和河神保证他们的安全,然后重新选择,如果他们选择归大明,那就归大明。”

杨丰说道。

“如果他们不呢?”

谢成说道。

“那就给他们些好处,说到底他们无非就是为了均田免粮,只要大明也答应给他们均田免粮,他们为何不归大明,难道一个山西,还能在大明自成一国?

但有一点我得说明,无论如何不能动武,和他们谈判,谈妥为止。”

杨丰说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