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科幻 > 从全能学霸到首席科学家 > 第二百一十九章 华国半导体崛起元年

忽然,林国文找了个话题聊了起来。

听到这个问题林晓就不困了,颇为自得地说道:“当然都在研究我的多维场论啊。”

“嗯?多维场论不是理论吗?也是前沿科学吗?”林国文问道。

林晓顿时哭笑不得:“理论研究怎么就不算前沿科学了?”

“我还以为是火箭、光刻机那些呢。”

“你说的这些是应用科学的前沿研究,也算是。”

“那就是了。”林国文说道。

林晓无奈地摇头,还是不要跟老爸纠结这些问题了,

不过林国文显然还打算继续聊下去:“不过你说啊,最近几年咱们全国不都是在研究光刻机嘛,光刻机就是跟打印机一样,咱们为啥研究不出来呢?”

林晓摊手道:“两个不是一个东西,打印机在1厘米的纸上只能打出一个字,光刻机就能打一千万个字,光刻机是用光刻嘛,光都是很短的。”

“就是控制变量嘛。”林国文说道,“所以咱们国家科技还是发展的不行啊。”

听着老爸的话,林晓不知道咋说,但是,他脑海中忽然又出现了“控制变量”这四个字,心中便不由一愣。

控制变量?

回想着他脑海中那个光刻机的模型,他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可行的优化方案。

优化一个科技产品,应当从控制变量去分析!

而光刻机的变量有哪些?

光路、反射透镜、光源……等等。

他之前一直纠结的问题,就和这些东西有关,光刻机因为需要在纳米级数上进行雕刻,所以对于这些东西的精准性也有要求,同样也得达到纳米级别,这就需要提到一个重要的零部件,也就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是能够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但是华国在这上面仍然和国外有所差距。

所以他一直思考的是,该怎么造出精准性同样能够达到那种纳米级别的伺服电机。

这又需要一个国家工业技术的深度,而不是广度了,这也是华国工业的弊端,广度有了,但深度还不够。

伺服电机的精度,绝对是一个最关键的深度评判标准。

光刻机需要它,被称为工业母机的机床也需要它。

但因为在基础材料方面研究的不行,华国伺服电机精度并不高。

那么,这就是林晓需要控制的变量了。

将这个变量控制好,光刻机的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所以,林晓有了第一个目标,那就是将当前的伺服电机精度进行提高!

想一想脑海中的那些资料,这一点,完全有机会去实现。

他深呼吸一口气,心中稍稍有些激动,而后他对老爸说道:“爸,你说的都对。”

林国文哈哈一笑:“我当然说的对。”

没有去吐槽老爸的蜜汁自信到底是从哪来的,林晓接着对自己的父母说道:“对了,爸,妈,接下来一年我可能会比较忙,明年不知道会不会回来。”

林父林母都是一愣:“怎么了?”

林晓说道:“我要去干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听到林晓突然说这个事情,林父林母虽然有些疑惑,不过也都没有多问,林晓已经是大人了,有他自己的志向。

林父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加油去做吧,男人就应该做大事情,爸相信你。”

林母也说道:“妈也相信你,反正你迟早都是要回来的,没事儿。”

林晓轻轻点头:“嗯。”

……

时间很快过去,林晓并没有在家里待上完整的一个年,而是在元宵节的前三天就回到了上京。

开学时间是三月一日,还有大概一个周的时间,而林晓并没有就此闲下来,回来之后,他便拿出手机,给科技局局长马高亮打去了电话。

此时,华国科技局中,马高亮局长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处理着各种事情。

科技局对于全国和科学技术相关的事情都有着管理的权利,比如各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申请,虽然这主要是国院的权利,不过他们科技局的意见也有着较高的参考比重,此外国家各种重大科学技术项目,也需要经过他们的审批,还有各种科研经费的监管等等。

总而言之,华国的科学界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科技局则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监管机构,当然,这也就意味着事情也比较繁忙。

马高亮签署完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之后,揉了揉眼眶,招呼秘书去帮自己倒杯水。

“年都还没过完就这么忙,现在估计还得忙到四五月份啊。”

他感慨一声。

不过刚感慨完,他忽然看到自己的手机响了起来。

拿起了电话,看了看来电人,他忽然就愣住了。

“林晓?!”

他心中顿时就激动了起来。

他等这个电话已经很久了。

或者说,在林晓回来之后,他就一直等待着林晓给自己打电话。

因为他知道,林晓只要给自己打电话,必然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得到国家帮助的,说不定,就是一个能够推动他们国家发展的大事件。

他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便是因为他不曾忘记林晓曾经在那张纸条上写过的东西,到现在,那张纸条他都还留着的,保存在自己家里。

现在,林晓终于打电话过来了。

他十分期待,林晓要说什么。

而后,他朝自己的秘书说道:“你先出去吧,我有一个重要的电话。”

正在给领导倒水的秘书听到这话,也就带着疑惑地离开了办公室。

直到门关好,马高亮便接通了电话。

他压制住自己的激动,问道:“林教授,有什么事情吗?”

“咱们当面谈吧,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

那边传来了林晓的声音。

而听到这句话,马高亮局长顿时如闻天籁。

他想要听到的就是这句话啊!

比较重要的事情,还要当面谈,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情,才使得林晓这么要求了

而后,他便说道:“好!我们在哪见面?”

“你找个合适的地方吧。”

“行!”

马高亮局长立即说道。

……

很快,一个不怎么起眼的茶餐厅里,林晓和马高亮坐在一个小包间中,喝着茶水,点了几份小吃。

然后关上了门,马高亮笑着说:“这个地方是我们比较喜欢谈事情的一个地方,有咱们官方的背景,挺安全的。”

林晓点点头,“那就好。”

“林教授,现在你可以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吧?”

“你知道硅晶圆吗?”

听到这三个字,马高亮的呼吸顿时都急促了起来。

然后他就一脸紧张地看了看周围,然后又小声对林晓说道:“我知道,这个我太知道了,您难道想要往这方面来发展吗?”

硅晶圆,作为芯片原材料市场中最大的一个,他作为科技局局长要是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那真的可以直接辞职了。

而如今在硅晶圆市场中,外国企业长期占据着主要份额,他这位科技局局长当然会为之感到着急。

“嗯。”林晓点了点头,说道:“针对12英寸硅晶圆的生产工艺,我现在有一些想法。”

“那可真是太好了!”

马高亮更加兴奋起来,12英寸硅晶圆是当前所有规格硅晶圆中的主流,因为硅晶圆越大,能够生产的芯片越多,单位成本就更低,所以像以前的8英寸、6英寸硅晶圆都已经逐渐落后。

但是由于在生产工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华国并并不能在硅晶圆的生产上占优。

不过,一旦他们的生产工艺跟了上来,那他们就会好好地让那些国外硅晶圆厂感受一下被华国庞大工业体系所统治的恐惧感。

于是马高亮立马问道:“您打算怎么做?我都听您的。”

看着马高亮这么激动,林晓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需要和咱们国内已经有了12英寸硅晶圆生产能力的公司进行合作,这样一来,更方便我的研究和开发。”

“好,我回去就会帮你联系。”马高亮立马应道,“就……上硅产业吧,这是咱们国内最先开发出12英寸硅晶圆生产线的公司,也是咱们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比例最高。”

“行,国有资产控股的最好,我不相信那些私人企业控股的公司。”

林晓点点头,对他来说,国企自然是最好的,这样也能有效避免他研究出来的技术被那些私人企业打包卖给国外。

“好,这一点我知道。”马高亮笑着道:“关于重要的新技术,我们可以重新成立一家国有企业,直接对新技术进行管理,可以直接避免哪些问题。”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更好了。”

林晓点点头。

“嗯,那就这样吧,我回头就去办这件事情。”

马高亮脸上笑呵呵地说道。

这一趟,没白来,硅晶圆的生产工艺,重要程度完全是不言而喻的。

就是虽然不知道林晓是否能真的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回想一下林晓在那张纸条中写的那几句话,他心中就莫名地相信林晓。

但接下来,林晓又说道:“还有一件事。”

马高亮一愣,顿时更加惊喜了:“还有什么事情?”

“比硅晶圆更加重要,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

马高亮心中再次一震。

伺服电机,他可更加熟悉了,他年轻的时候就是在一个机械厂里面当工人,到后来在走到如今这个地步,而伺服电机作为那些机床中最核心的一个零部件,他十分清楚,这个东西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到底有多么重要。

“您说!”他语气再次郑重起来。

“伺服电机的研发,我需要成立一个自己的团队,还有资金上的需求。”

“这个绝对没问题。”马高亮说道:“一亿以内,我直接给您批准,十亿以内,我在我们部门内开几个会,直接给您批准,一百亿以内,您填张申请表,我找国院给您批下来。”

林晓顿时哭笑不得:“一百亿不至于,研发伺服电机的话,十亿差不多了。”

说不定还显得有些多了。

“资金您提就行,我非常清楚伺服电机对我们的重要性。”

马高亮十分认真地说道。

林晓微微点头,而后说道:“不过,我还有几点要求,第一点,这些研究过程中,凡事都需要以我的决定为主,第二点,合作方不能对我的研究进行干涉,第三点,如果我需要一些人才帮助的话,政府需要为我提供帮助。”

听到这三个条件,马高亮说道:“您放心,这些都没有问题。”

林晓颔首,接着道:“另外,你还记得当初我们在巴黎说过的,如果我回国,我还有一个要求吗?”

“我记得,您说。”

“未来,我也不希望受到任何政治上的干扰。”

马高亮一愣,随后说道:“这件事情,需要上面领导的命令,您也知道,我只能管我们科技局。”

“嗯,我知道,那就麻烦你了。”

林晓点点头,端起旁边的龙井茶,轻轻品尝一口,然后感慨道:“好茶。”

马高亮也是一笑,“茶好喝,这里的点心也不错。”

“嗯。”

……

一个周后。

一个全新的国有企业在悄悄中成立了,直接由国院国有资产监督委员会成立,名字叫做定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十亿元。

这家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一个管理人员,林晓。

没过多久,这家公司便和国内半导体材料产业链中的一家龙头公司上硅产业进行了合作。

而后,这家公司又开始招揽国内机械行业的许多人才。

当然,这些事情,暂时没有人关注到。

但是在许久之后人们回顾过去时,就会知道今天,是华国在半导体产业上,对国外反击的开始。

也被称之为华国半导体崛起元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