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554章 辽王使者 国民等级

第554章 辽王使者 国民等级

书名:明末逐鹿天下 作者:风啸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4-10 21:48:51

晋王李凤鸣、郑王王仲策、闽王张瑜亮,三位王爷百忙之中聚到一起。

他们看着手下汇总过来的数据,都是眉头紧皱。

闽王张瑜亮骂道:“卞玉和那小子是怎么搞的?

死亡率都已经接近百分之五。

这么高的死亡率,我还怎么招募移民。”

晋王李凤鸣看到正发着火的闽王张瑜亮。

他们所属的移民死亡率与距离金兰城远近正相关。

郑王所属的移民,他们活动范围在金兰城不远处,移民死亡率最低。

闽王张瑜亮所属移民建城的地方,距离金兰城最远,移民死亡率最高。

这与金兰城提供物资多寡,有着密切的联系。

晋王李凤鸣安慰道:“张兄,我的移民死亡率也不低。

我们第一次来非洲这里开荒,这是瘴气极多的地方。

不只有着毒蛇毒虫,这里还有多种陌生的传染病。

咱们抓不到的黑人土著,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

这些黑人都会患病死亡,更何况是远道而来的移民。

只要度过开荒期,又有足够的医生治疗病患。

移民的死亡率,就能降到让我们接受的程度。

我在这里的第一座城,罗阳城已经快建造完毕。

建成之时,也会有大量的移民死亡。

主要是霍乱和蚊虫传播的高热病。

河水通过氯气消毒再饮用,可以断绝霍乱的传播。

消灭蚊虫栖息地,派遣医生治疗病患。

用冰水擦拭病患的身体,同时喂服控制症状的汤药。

大部分病患,都能通过这种治疗恢复健康。

据派遣的医生观察,患过一次病的病人,很难再患第二次。”

闽王张瑜亮听着晋王李凤鸣的劝告。

他长叹一口气,道:“还是医生太少了。

我们本来在大华,招募医生就比较困难。

能力较强的医生,在大华那里都有很高的待遇。

本王招募到的医生,大部分还留在金兰城。

重赏之下,也很少有医生跟着开荒的队伍。

他们总想躲在金兰城这里观望。

等着开荒结束,生存环境更好一些。

他们也搞定这里的大部分常见疾病,才愿意跟着大部队前往新城。

本王之前没有料到,开荒会这么困难。

要不然会加强对医疗方面的投入。”

晋王李凤鸣听到闽王张瑜亮这么说,他也深有感触。

罗阳城建立之后,他也是付出很多代价,这才说动赵炳术等医生,驻守在罗阳城。

晋王李凤鸣感慨道:“一名合格的工匠,只需要经过三个月的培训。

一个不识字的文盲,让他们认识常见文字,这也只需要半年时间。

但让一名识字的医生学徒,可以独立完成常见病的诊治。

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我们可以快速培养工人,没办法快速培养医生。

降低死亡率,还是要靠各种药物。

医生负责找到治疗疾病的药物,由乡村一级的官吏,推广相应的药物。”

闽王张瑜亮认同道:“现在也只能使用这种办法。

通过药物减轻常见病的死亡率,在医生不足的情况下,这是比较好的方案。”

郑王王仲策一直听着晋王和闽王的交谈。

他那里的情况不算严重,但他下属活动的范围更大。

晋王和闽王的下属,只是沿着尼罗河行动。

他的下属却在非洲丛林荒原中,找寻各种矿藏的踪迹。

郑王王仲策了解到,非洲大陆有着千奇百怪的疾病。

他们现在遇到缺医少药的问题,随着各国活动范围变大,局势会变得更加严重。

郑王王仲策看到晋王李凤鸣和闽王张瑜亮暂停他们的讨论。

“张兄、李兄。我也同意普及治疗常见病的药物。

现在非洲这里,青霉素和青蒿素用量非常大。

一些常见的药材,消耗量也非常大。

我提议咱们试种一些药材,能让药材本地化种植,那就尽量不要外购。”

闽王张瑜亮同意道:“王兄这句话提醒了我。

开罗的纬度和松江府差不多,金兰城这里的纬度和吕宋岛差不多。

除了类似人参,长在北方的药材,其他药材都可以种植。

特别是提取青蒿素的黄花蒿。”

三位王爷正在研究药材种植和培养化合药物合成的人才。

三国今后在卫生防疫领域共同合作,打通药物在各国的流通。

一名官员敲响会议室内的房门。

他得到允许后,走进来汇报道:“三位王爷,辽王派来的使者已经登上码头,即将来到金兰城。”

他们三人用眼神相互碰撞,郑王王仲策开口吩咐道:“你们把使者带到会客厅。”

他们三人百忙之中,能聚集在一起。

就是为了会见,辽王派来的使者。

他们三位王爷合力建造金兰城,这座城的建造速度很快。

金兰城城处在金兰半岛的南端。

没有惊动已经腐朽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但在非洲南方建国的辽王李青木,却能了解到他们到来的消息。

辽国境内,发现了一座巨大的金矿。

辽国每天都有运送黄金的货轮,前往大华换取包括粮食在内的商品。

这些商队往来大华非常频繁,他们只要眼睛不瞎,就能看到金兰城。

辽王李青木了解到这个消息,他立刻派遣心腹与金兰城取得联系。

他们达成共识之后,辽王立刻派遣官员前来金兰城,达成更加深入的合作。

………………………………

三位王爷来到金兰城会客厅,他们带着麾下的官员,围坐成一个正方形。

每一位王爷,占据正方形的一个边,另一个空座位给辽王派来的人,以示尊重。

辽国礼部尚书杜崇光,他带着辽王李青木安排的任务,来到金兰城。

他从码头登陆之后,就一直在关注金兰城的各种细节。

金兰城的人口,没有大辽城多。

但金兰城的烟筒要比大辽城多很多,看着工业就很发达。

杜崇光就是有些奇怪,烟筒冒出来的烟,为什么这么淡?

等到他走进金兰城,这才注意到,很多的蒸汽机在烧着木炭。

杜崇光看到这种情况,他觉得这是在暴殄天物。

木炭可是极其珍贵的资源,这些人竟拿来烧锅炉。

他在官员的引领下,来到金兰城的会客厅。

他看到四道长桌,摆成一个正方形,立刻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杜崇光看着三位穿着蟒袍的王爷,他略微欠身行礼道:“辽国礼部尚书杜崇光,拜见郑王、晋王、闽王。

外臣代表辽王,送上诚挚的祝福。”

闽王张瑜亮开口说道:“你不用太拘谨,坐下谈事情。

我当年和辽王李青木一起共过事。

他是一个很干脆的人,希望你也能干脆一些。”

杜崇光看到这种情况,他的鬓角微微见汗。

他的地位比三位王爷稍低一些,想要为辽国获取更大的利益,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

杜崇光也没有经历过,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他一时都拿不定主意,从哪个方向入手?

杜崇光只能先商谈一定会通过的条款。

例如各国互相承认货币,价值以含金量和含银量进行换算。

允许民间商人,前往各国互相贸易。

各国之间互相尊重法律,在哪国犯法,就由哪国审判。

类似这种条款,一条条的达成。

晋王李凤鸣轻咳一声,道:“杜先生,这些事情你与本王的下属商议就可以。

这些条约的细节,就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

杜崇光面带歉意的说道:“晋王,外臣做事有些磨叽了,我会尽量说框架性的条款。”

他道完歉之后,也琢磨出来做事的度。

他与这三国的君主,只需要定下框架,至于条约的细节,应该与和他同级别的官员商谈。

他们都处在同一级别,也不像现在这样,根本放不开手脚。

杜崇光与三位王爷,确立好四国建交的相关条款。

他们达成大部分共识,杜崇光这才说道:“三位王爷,我们四国之间可以有很多互补的地方。

我们辽国盛产很多矿产,特别是有着庞大的金矿。

辽王希望可以用黄金,采购你们这里的粮食。”

辽国地处非洲最南端,整体较为干旱缺水,农业不算太发达。

随着国民和奴隶的增多,现在粮食还能勉强供应,今后几年就必须外购粮食。

辽国解决粮食短缺的方法,其一是继续向北扩张国土,占据更多的耕地。

这个办法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但耗费的时间极长。

其二是外购粮食,之前的选择就是大华南洋,现在有距离更近的选择。

郑王王仲策听到这个消息,他非常的高兴。

他们来到金兰城,已经有一段时间。

移民开垦了大量的荒地,这些地的产量能预估出来。

郑国的粮食,今后肯定会堆满仓库。

他正愁怎么消耗多余的粮食,辽王就派使者采购粮食。

郑王王仲策开心的说道:“我们郑国没有问题,粮食丰收就会出售粮食。”

晋王李凤鸣掌握着尼罗河两岸富饶的土地,他也同意在粮食富余的情况下,向外出售粮食。

闽王张瑜亮没有说话,他未来的国土,大半都是沙漠。

只剩下尼罗河两岸的绿洲,产出的粮食肯定不够本国人吃。

他还需要向晋国和郑国购买粮食。

三位王爷与杜崇光交流的很顺畅,他们基本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

闽王张瑜亮看向杜崇光,询问道:“本王听往来的商队谈论,辽国管理奴隶的制度很出色。

辽国成熟的制度,值得本王借鉴。

杜先生可以详细给我们介绍辽国这项制度。”

杜崇光听到闽王张瑜亮的问题,他知道这是与三位王爷,拉近关系的好机会。

辽国的这项制度,它也不是需要保密的制度,一个辽国的普通官吏,都能说出大概。

杜崇光喝了一杯茶,润润有些干燥的喉咙。

他不急不缓的说道:“关于辽国的这项制度,细节和配套法律有很多,短时间内介绍不完。

这次只说一些梗概,供王爷进行参考。

我们辽国会把国民划分成不同的等级。

最高一级的就是贵族,他们享有着极多的特权。

普通的国民,划分成一等国民、二等国民、三等国民、奴隶。

一等国民是立下功勋,又不足以封贵族的国民。

他们享有很多的待遇,在官场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升职。

二等国民就是普通的移民和完全同化的非黑人土著。

三等国民就是部分汉化的土著。

奴隶就是没有汉化的土著。

不同等级的国民,享有的权利完全不同。

只有二等国民,才具有当官和经商的资格。

国民和奴隶之间,完全禁绝婚配。

这项制度的核心,之前只是为了防止汉人和黑人土著通婚。

导致经历数代之后,我们反倒被当地土著同化。

经过几年的运行,发现这会导致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土著,干活的积极性变差。

他们还会煽动其他土著反抗。

这段时间辽国海军,拿下辽国旁边的大岛。

这座岛屿上面,有很多长相与我们较为相似的土著。

辽王和范大人就对相应制度改进。

在汉人和黑人土著之间,增加了汉化的其他土著,这一中间群体。

这个群体的加入,它可以吸纳一部分精英的黑人。

又能协助我们管理奴隶,同时吸收奴隶的仇恨。

这些人对努力的管理,比汉人管事还严厉几分。

他们为了防止再次变成奴隶,也会疯狂的学习汉文化。”

杜崇光详细介绍辽国的制度,他还从公文包内,拿出几份辽国的报纸,让三位王爷参考。

杜崇光继续留在会议室,他与三国的官员,讨论建交的详细制度。

三位王爷走出会议室,他们边走边谈论辽国的国民等级制度。

晋王李凤鸣感慨道:“这项制度掺杂了先秦的奴隶制度、游牧部落制度,还有着印度地区种姓制度的影子。

但我觉得辽国这项制度有其可取之处。

我是不能接受百年之后,一群黑人管我叫祖先。”

郑王王中策赞同道:“我也一样,文化传承很重要,血脉传承更重要。”

闽王张瑜亮说道:“你们两人让我询问这个问题,我就知道你们早有考量。

我反倒是不担心,我即将夺取的地盘属于古埃及,现在掌控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

那里的黑人较少,同化难度很低。

辽王李青木这个制度,他也是学习欧洲人的一些方法。

欧洲人在美洲,就是用黑人取代美洲的土著。

作为外来的我们,当地土著属于最不好管理的一群人。

咱们必须借助外力,你们想好从哪里运来那么多人。

你们总不能是盯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何况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现在只是衰退,还没有亡国。”

郑王王仲策笑着说道:“当然是选择印度地区的移民。

那里的移民较为温顺,容貌与我们差别也不大。

这个群体作为三等国民,管理当地的黑人土著比较合适。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那也是一个备选计划。”

三位王爷召集心腹,根据各国的情况不同,商讨出属于他们的国民等级制度,立刻在他们的统治区推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