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200章 安排

第200章 安排

书名: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作者:落寞的花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17:21:08

“说起来,我刘基和罗兄以前还曾是对手。”刘伯温思想回归到现实当中,道,“当年我向皇上,也就是当时的吴王提议假意进攻湖州,借此迷惑张士诚,剩余兵力全力对付陈友谅。罗兄当时在张士诚那边出谋划策,想必也已经看出了我的计谋。”

“不错,我是看出来了。当时我就建议张士诚,联合陈友谅进攻金陵。”罗贯中摇头叹息道,“只可惜张士诚就跟袁绍一样,外宽内忌,好谋无决。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虽然对我们两个礼敬有加,但我们提出的建议他就是一概不听。”

“这样的主公,就算是诸葛亮在世,恐怕也辅左不了吧。”施耐庵也在叹息。

“罗兄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里面的袁绍,应该就有张士诚的影子吧。”高启笑道。他和刘伯温也是读过三国演义的,并且十分喜欢,要不然也不会对二人惺惺相惜。

“不错。”罗贯中道,“我们这些读书人,遇不到贤明的主公是平生一大憾事。就只能在文章里面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聊以慰藉罢了。”

“不过现在罗兄和施老弃暗投明,投效大明,从此为国建功,也为时未晚。”高启道。

“二位不能在张士诚那里一展才华,在皇帝这里施展抱负也是一样。”

“我们当今的朱皇帝,既有雄才大略又有爱民之心,乃是圣君也。”刘伯温道,“为大明效力,二位将来必定会建立一番大业,名垂青史,不辜负一肚子的学问。”

“不错。”罗贯中点头表示同意,“我们也正是看到了皇上爱民这一点,才心甘情愿出山辅左。”

不出山就是山东二贤的下场,不过人群都没有说出来。

“说起来那张士诚,真的比朱皇帝差太远了。”施耐庵也感叹。

“是啊,无论是张士诚也好,还是陈友谅也好,都无法和皇帝相提并论。”高启道。

“我和罗兄也算是暗中交过手,真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刘伯温道。

“不错,不错。”罗贯中道,“在张士诚那边的时候,我就对三位大贤仰慕不已。”

“以后我师徒二人和几位同朝为官,还希望几位多加照拂。”施耐庵道。

“哪里哪里,二位太谦虚了。”高启道,“以二位的绝世才华,皇上必定会对二位委以重任。将来风头超过我们几个腐儒,也是必然的。”

“高兄说我们才华盖世?”施耐庵苦笑,“我们师徒二人,连那人的徒弟都比不过。状元被公主夺去了,我们只是榜眼探花而已。”

“是啊,以我们两个的微末才华,皇上怎么可能给我们重任呢?”罗贯中道,看样子因为输给了朱英娆,颇有些兴致索然。

“二位此言差矣。”刘伯温道,“那人虽然才华了得,但他总不可能把朝堂上的所有官都当了。况且他隐居陆家村当一个私塾先生,属于隐士高人。”

“根本不可能为皇上处理一些实际政务,最多也只是偶尔出谋划策而已。”

“处理朝廷上的政务,皇上还得靠我们这些在朝堂上的人。”高启道。

“真羡慕他的山水田园生活啊!”刘伯温感叹。

“而且,皇上此次西南恩科让我们二人当主考,并大举提拔西南学子,其用意再明白不过了。那就是要我们几个联合起来,制衡那些淮西勋贵。”高启道。

“因此,制衡那些淮西勋贵、骄兵悍将,就是皇上给二位的重任。”

“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施耐庵道,“且看皇上是如何安排我们的吧。”

几人谈论了一会儿朝廷政务之后,又显出了文人本色,开始吟诗作赋,玩起飞花令来。之后又分曹射覆、投壶,弹奏古琴相和。

文人之间的娱乐活动,俗人理解不了。

……

次日,皇上大摆琼林宴,招待全部高中的举子。

宴席热闹非凡,学子们个个身穿华服,弹冠相庆,现场一派喜气洋洋。

皇帝没来之前畅谈诗词歌赋,乐师演奏古曲《鹿鸣》

没多久皇帝驾到,举起酒杯敬所有学子一杯酒,然后说出了对他们的安排:“各位学子,你们都是国之栋梁,将来一定要好好为国建功。”

“中了进士的举子,先每人一本鱼鳞册,到西南各地普查人口,丈量土地,从最底层做起。”

前面两届恩科朱元章也是这么干的,先让那些读书人上山下乡锻炼,熟悉当地的民风民情。三年之后,再由吏部给他们分配官职,大多数都是当县令。

经过下乡锻炼了的读书人,治理州县的能力明显提高不少,其中还涌现不少名臣。

“至于录取的一百八十名秀才,留在翰林院跟着高启他们做事。”朱元章又说道。

进士下乡,秀才留在翰林院当编修?

朱皇帝的这一波操作,又把刘伯温高启整不会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问,只能按照圣旨办事。

勉励了一番学子之后,朱元章就带着下人离开了。朝廷举办琼林宴,皇帝并不会陪他们吃席,往往只是说几句勉励的话就走。

然后朱元章又在御书房单独召见了罗贯中和施耐庵二人:“你们两个和刘伯温,高启,宋廉走的很近,这点既好又有些不好。”

“请问皇上,此话何意?”罗贯中表示又听不懂了。

“你二人在西南买了房子,又是以西南学子的身份参考的,因此你们现在已经是西南人了。”朱元章道,“而目前举国上下,就只有西南实行了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刘伯温高启他们所在的江浙一带,还没有施行这两条新政。”

“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并不是清流文官的天下。”

“禀陛下,臣明白了。”罗贯中道。

“明白就好。”朱元章道,响鼓不用重锤,罗贯中并不是只会写而已,在权谋方面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因此朱元章相信他是真的明白了。

“你二人的诏令马上就会下达,罗贯中去吏部做侍郎,还有你的学生李子安做吏部主事。施耐庵去翰林院当编修,就帮着宋廉修元史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