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201章 人才缺口

第201章 人才缺口

书名: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作者:落寞的花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17:21:08

“臣,罗贯中,施耐庵,叩谢皇恩。”二人跪拜叩谢。

罗贯中当了吏部侍郎,算是皇帝对他真正委以重任了。吏部有对官吏的升迁,任免,考核的权力,可以说是一个实权部门。

新科榜眼直接当五品侍郎,也算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罗贯中今年已经四十多岁,而且在张士诚那边表现不错,能力已经有了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朱元章肯定不会让他从底层做起。

吏部尚书詹同,是婺源人,不属于淮西一党。

因此罗贯中过去之后,不会受到淮西一党的打压,也方便他以后提拔西南官员。

至于施耐庵被安排在翰林院当编修,帮着修元史,就有点敷衍了。

看来,是皇上看我太老了,当不起大任。施耐庵心中感叹,我虽然年老,但依旧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啊。

而现在我的学生罗贯中,徒孙李子安都比我有实权,让我的面子往哪里放?

虽然心中郁闷,但也不敢说出来。

“微臣告退!”

……

奉天殿上。

满朝文武当中又多了两个新面孔,一个是罗贯中,一个是施耐庵这两位家。

群臣朝拜完毕,朱元章道:“最近咱接到中书省递交上来的各地奏章,负责开发琼州的郑国公常茂,请求朝廷征调读书人,以及擅长农事的百姓过去。教当地土着耕种,和教化当地百姓。”

“开港的汤和也递上了同样的奏章,他给当地原住民其名泰雅族,因其族人崇拜‘泰雅’,是勇士和真人的意思。大明和当地人语言不通,原住民还过着刀耕火种,扑鱼狩猎的日子,急需要更多的读书人和农事熟手过去,教化他们耕种以及语言。”

“高丽公华云龙递上奏折,说此前派去的一千五百名儒生远远不够,需要赠派更多的儒生。”

“西南各地因为发展迅勐,地方官吏纷纷上奏,说缺少人才。”

……

“全国各地,居然如此缺乏人才!?”

“这还是从未听说过的事情。”

“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这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群臣听了,在下面纷纷议论起来。

“大明发展越快,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就显露的越明显。”朱元章在上面总结道,“对于这件事情,列位臣工有何看法,都说说吧。”

“禀皇上。全国各地向朝廷递上奏折说人才缺乏的问题,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宋廉站出班列,说道,“汉朝没有唐朝没有,宋朝也没有,就只有我大明出现了。”

“因此,这件事情,很值得深思。”

这不是废话吗?朱元章听了想说。

“禀皇上,老臣认为,这是因为我大明发展过快,开疆扩土过快的缘故。”李善长上前禀奏道。

“朝廷每开发一块疆域,攻占一块土地,都需要调遣儒生过去教化他们文化,都需要农事熟手过去,教处在原始状态的原住民耕种。”

“所以人才紧缺,那是必然的事情。”

“由此在老臣看来,这是好事而并非坏事。”

……

“陛下,西南的人才缺口,比其他地方大的多。”刚刚能够上朝的罗贯中上前说话了,“臣是西南人,对西南三行省的情况的了解。比朝堂上的诸公更多。”

“西南在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摊丁入亩之后,各个郡县乃至乡镇都变得空前繁荣起来。”

“甚至一些外来的百姓,在荒地上大力开荒耕种,然后搬迁过去,形成新的乡镇。形成新的乡镇之后,就需要专门的人才过去管理,不能从百姓当中挑选,毕竟他们文化不高。”

《骗了康熙》

“以前在深山藏匿的黑户纷纷下山,加上迁入的移民,加上少数民族的归化,让西南人口暴增。而底层管理人员,还是以前的那些,没有增加。”

“以前只是管理数百百姓的保长、甲长,现在需要管理数万人口,几乎达到了郡县级别。那些保长甲长,已经是事实上的县令了。而以他们的水平,根本做不了县令。以前的郡县,几乎已经达到了州府级别。原来的县令,已经是事实上的知府。”

“以前的底层管理人员文化素养不高,甚至一些底层官吏,还是文盲。”

“不错。”朱元章闻言皱眉,“看来,西南比其他地方更需要人才。”

“而且西南的问题,还必须要引起朝廷足够重视。”罗贯中道,“就算西南地区发展再快,管理不善也是枉然。人口越多,对地方官吏的能力要求越高。”

“禀皇上,汉朝,唐朝,虽然都有盛世,但并未发生人才紧缺的问题。”刘伯温站出来说道,“那是因为汉唐的盛世是逐渐形成的,用了数十年乃至百年的发展时间,循序渐进,因此不会出现人才缺口。而西南的迅勐发展,却只是在数个月之间。”

“数个月就形成了盛世景象,当然会出现人才紧缺的问题。”

“不错!”

“不错!”

“皇上能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西南出现盛世景象,远超汉景帝,远超唐太宗。”

“而且华云龙在一个月时间内就征服了高丽,皇上在武功上也远超汉武帝。”

“皇上真乃千古第一圣君也。”

“大明出现人才紧缺的现象,是皇上圣明的表现。”

群臣闻言,纷纷说道。

“不要说全国各地缺少人才了,就连我工部都急缺。”工部尚书单安仁道,“工部正在大炼钢铁,加大力度制造神机火枪,虽然工匠们没日没夜的干,但产量依旧跟不上。”

“还有山西正在大力开采煤矿,开采、运输都需要更多的熟手。”

“臣正想向皇上请旨,给军器局,火药局增调人手呢。”

“看来我大明,必须要马上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了。”朱元章道,“历朝历代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咱要比以前的皇帝更加重视,这也是形势所逼。”

“虽然以前咱也很重视人才的培养,但其力度明显不够,满足不了朝廷对人才的巨大需求。”

“在加大人才的培养上,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