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228章 永乐大帝征倭

第228章 永乐大帝征倭

书名: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作者:落寞的花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17:21:08

“所以,我们还必须大量从海外、周边的邻国,掠夺金银回来。”朱元章道,“秦先生说了,金银才是硬通货,有了足够的金银储量,什么都不用怕。”

“西洋诸国,全部都在用金银。对内大力发展农耕,储存更多的粮食。对外掠夺金银储存起来,遇到小冰河期金银储存足够多的话,就可以从海外购买粮食。”

“另外,对于三百年后,要惑乱我大明的女真人不能手软。”朱标道,“因此,儿臣恳请父皇,立刻派兵征缴,灭了建州女真。”

“不错!”朱樉道,“女真人的祖先就是以前的金人,徽钦二帝就是被金人抓去行牵羊礼的,不少皇子、臣子被折磨致死,后妃、公主更是被凌辱,就连皇后都不能避免这样的命运。就连宋徽宗本人,都被金人熬成了灯油,女真向来都是狼子野心。”

“得亏咱们的后世子孙崇祯没有南迁,否则又会重蹈宋徽宗的覆辙。他虽然能力不足,但比宋徽宗有骨气得多。”朱英娆道。

“咱回去之后,会立刻派兵前往将其剿灭。”朱元章神情冷冽。

道,“此外掠夺金银,也应该提升到国策的高度。咱已经派出三波海船,出去探路去了。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探到海外的金矿银矿。”

“四弟已经远征倭国了,也不知道倭国有没有金银矿。”朱标道。

“也不知道他的战事怎么样了。”马皇后道,“但愿他能顺利平倭,并且给我们带回来好消息。”

“说实话,儿臣还有点担心四弟,他毕竟还年轻,也从未领军征战过。”朱标道,“而且这次还是大规模海战,他不熟悉海战。”

“放心吧,我朱元章的儿子,向来都是能征善战的。”然而你朱元章却对朱棣十分有信心,“当初鄱阳湖大战,他才几岁就敢不远千里,只身前往战地,是个从小就能打的主。”

“而且还有秦先生教导他的新战术,四弟必定能胜!”朱英娆道。

……

高丽行省。

釜山港。

海风呼啸,吹得朱棣身上的战袍猎猎作响。他身材高大,脸庞却很稚嫩,穿着厚重的铠甲,站在海岸上,显得极其英武不凡。

身穿大红官服头戴黑色官帽的胡惟庸,就跟在身边。

前方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停靠着一艘艘巨大战船,每一艘战船长约三十到五十米。船上两侧各有十只船桨,和十一门火炮。

巨大的桅杆上挂着白帆,是靠人力和风力作为航行动力。

总共三百艘战船,现在已经铺满了海面。

朱棣给战船取名‘永乐战船’,因为他在秦宇那里学习的时候,用的是黄永乐的化名。每船能搭载三百人,包括70名桨手在内。

“这些战船全都是恭愍王帮忙打造,属下亲自查验过了,能禁得起风浪。”胡惟庸道。

看到眼前的海船,不由得想起当初鄱阳湖大战的时候,他帮着朱元章筹措战船的情形。也正因为他顺利的帮助朱元章完成了筹措战船的任务,才得到了李善长的赏识,然后李善长把他推荐给朱元章,才让他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进入朱元章的核心层。

“没想到大明已经开国五年了,我这个文官,还要再经历一次海战。”胡惟庸感慨了一句,“不过上次只是为皇上筹措战船,而这次却是真刀真枪的打,弥补了我当年的遗憾。”

“所以这次就是你扬名四海的机会。”朱棣道,“以前世人只知道你是处理内政的一把好手,这次他们会知道,你胡惟庸也是运筹帷幄的军师。”

“多谢燕王殿下的夸赞。”胡惟庸道,“以我们的战力想要征服倭国,恐怕不是太难。不过我们也不能轻敌,轻敌冒进向来都是战场大忌。”

直到此时他心中还是有些难以取舍,这次他奉命给朱棣当军师远征倭国,获得了青史留名的机会,却也会因此失去中书省的大权。

这一点,他是心知肚明的。

福兮祸兮,竟然不知道哪个更好一些。

胡惟庸以前筹措的战船很多都是民船,商船,其坚固程度远远无法和眼前的战船相比。中原大地以前经历的大多数是内乱,在制造海船上发展很慢。

而高丽经常与倭国交战,且大多数都是海战,因此高丽现在的造船技术还要超过大明。

所以之前就有很多现成的战船,被他们征用过来,改造成‘永乐战船’。

“恭愍王现在已经是我大明忠实的臣子了,皇上的圣旨一到,他马上就给我们征集和打造战船,办事非常卖力,值得嘉奖。”朱棣脸上浮现出了笑容。

“不错,高丽人本来就是我炎黄子孙,现在归属与我大明,也算是认祖归宗。”胡惟庸道,“皇上此前派过来的那些儒生对他们的教化起到了作用,现在大多数高丽人,已经不抵触我大明了。认识到了他们都是箕子后人,也就是我们炎黄子孙。”

“此外,华云龙手下的大多数士兵,现在已经在高丽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因此后一代的高丽人,身上有更纯正的炎黄血脉。华云龙和李成桂当初的一战,高丽男人死的太多了。”

“所以父皇不让兵部从华云龙部给我调兵,是正确的抉择。”朱棣道,“他们大多数都已经在高丽成家,如果再征召他们上战场,不利于炎黄血脉在高丽的延续。”

“不过这个恭愍王,听话虽然听话,依旧不怎么关心政事。”胡惟庸道,“他每天除了享乐之外就是画画写字,沉浸在艺术当中。”

“这样的人,管不好一个高丽行省。”

“不过他画画的技艺,也是越来越高了。”朱棣道。

来到高丽之后,二人也见过恭愍王。恭愍王是毕恭毕敬的接待他们,就像接待天朝上国的使臣一样,看样子是已经接受了他臣属的身份。

朱棣和胡惟庸也勉励了他几句,说皇上对他的忠诚非常欣慰。并赏赐了他不少金银绸缎,册封他为忠义王,给他金册金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