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242章 编修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朱棣在奏折中说,让你代为编写一段倭国弥生时代的历史。”朱元章道,“你以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是写的很精彩吗,不但在大明的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还传到了倭国。”

“如今的大明,急需要用到你这个写书的能力。”

朱元章重用罗贯中,并把他安排在吏部,本来是为了平衡。让他提拔西南的官员,牵制淮西党。但现在,这件事情不得不先放一放。

为了征服倭国的大计,先把牵制的事情缓一缓。

凡事都有个轻重缓急。

“皇帝让罗贯中编写倭国弥生时代的历史?”

群臣闻言是一阵的傻眼。

众所周知,编写历史是一件非常严谨,甚至严肃的事情。

就像翰林院编修《元史》一样,要查阅很多的史料才能写出一段史实。甚至有的历史,还亲自走访当事人,或者询问一些当地的老人。

大家都在尽一切可能的,让真实的历史事件呈现在后人眼前。

而罗贯中没有编修历史的经验,他只是一个写的。

如果真的要编修历史的话,皇上应该让翰林院的学去做干才对,而不应该找一个家。

而且让大明的人,帮着编修倭国历史?

更何况皇上是让他编写倭国弥生时代的历史,弥生时代距今已经一千五百多年,时间太久远了。甚至朝堂上一些对番邦文化不太了解的人,弥生时代这个名字都没听过。

再者,倭国的文化比较落后。

一千五百年前的弥生时代的历史,恐怕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可供世人参考。

“皇上,臣恐怕没有那个能力,编修倭国历史。”罗贯中对自己的水平,认识还是很清楚的,“臣干不了编修历史这种严肃的事情,想要编修历史,应该找翰林院的学士才对。臣以前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只是通俗,不能当做史书来看。”

“况且皇上还是让臣编写的是倭国的历史,就更加没能力了。”

“倭国弥生时代的那段历史,恐怕在倭国本土,都找不到任何史料。臣总不能凭空捏造一段历史给他们。”

此外罗贯中还有一个不能说出来的理由,那就是他不想到倭国去实地考察。此前他就跟刘伯温等人说过,他看不上番邦女子。

担心皇帝派他到倭国去之后,还会给他赐婚一个倭国女。

然而事实证明他想多了,朱元章完全没有让他去倭国实地调研的打算,“谁让你编写那么严谨了?咱是让你用写《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手法,编写倭国的古历史。”朱元章道。

“用写的手法写历史?”人群再次震撼。

“不错,就用写通俗的写法。”朱元章道,“反正倭国的弥生时代没有任何史料记录,谁第一个写出来,而且写的好,让倭国普世大众都能接受,那它就是真实的历史。倭国文化普遍落后,以你的水平写出来,他们见了之后一定会惊为天人,不会怀疑其真假。”

“这样的话,臣倒是可以试试看。”罗贯中道。

“倭国的那段历史,你要着重描写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到达倭国本土之后发生的事情。场面要写的和三国一样波澜壮阔,每个人物要有鲜明的特色。”朱元章道,“有了特色之后,倭国一些姓氏的百姓,才有可能接,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就是他们的先祖。”

“也就是说,给倭国每一个重要的姓氏,都按一个童男童女当祖宗。”

“皇上,臣听说倭国的姓氏很多。”罗贯中哀叹,“如果每一个姓氏,都给他们安排一个祖宗,人物恐怕有点多,相当于写群像。”

“你的《三国演义》不也是这样的吗,而且你还写的很好。”朱元章道,“放开了去写吧,咱相信你的水平。”

“散朝之后你就回去安心写书,不用再来上朝了,争取一个月之内把第一部写完。”

“陛下,臣可能做不到哇!”罗贯中道,“一个月时间,太短了。”

“那咱就管不着了。”朱元章道,“怎么,难道你一天只想写几千字就算了?”

“臣,遵旨。”罗贯中闻言,只得无奈的答应。

“臣下去之后,立刻到文华殿寻找相关的史料。臣之前对倭国的人文完全不熟,甚至连他们有什么姓氏都不知道,所以臣必须查资料。”

“估计文华殿里,也没有这样的史料吧。”施耐庵道,“因为倭国毕竟属于番邦小国,我堂堂中原上国,绝对不会记录倭国一些不太常见的姓氏。一些比较重要的姓氏,应该有相应的记录。”

“不错。”罗贯中感叹,“需要写那么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就连给他们起名都是难题。”

“对了,那位先生不是学究天人吗?他对倭国的人名,一定知道的很清楚。”罗贯中道,“臣请陛下,臣想亲自向那人请教一二,让他给臣提供一些倭国名字。”

“行,下次咱带你去见他。”朱元章道。

话刚说出口就就后悔了:秦先生是什么人,又岂是轻易能让别人去见?刚才听他说只是请教倭国人名而已,没有仔细想就答应了,现在想要后悔又说不出口。

“我居然有机会见到那位秦先生!

”罗贯中闻言心中一阵激动,“他给皇上献的那些治国之策,每一条就惊为天人,超出了我们这些普通人几个层次。”

“他到底长什么样,是何等的道骨仙风?”

在整个朝堂上,能见到秦先生的‘外人’,目前他是第一个。

就连刘伯温,高启,宋廉等大儒,还有李善长,胡惟庸等要员都没机会见他一面。

以前皇帝把陆家村封闭的很好,朝堂中人几乎没见过秦先生。大家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人,就只有皇室中人和皇上特许之人才能进去。

现在居然肯带他去,真可谓是天大的殊荣!

群臣散朝之后,朱元章有把锦衣卫副指挥使吴风叫到了面前,让他率领一队锦衣卫远赴高丽,保护燕王的安全,专门应对倭国忍者的暗杀。

而罗贯中下朝之后,也开始忙碌起来,到文华殿翻阅古籍。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