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302章 皇宫门口

第302章 皇宫门口

书名: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作者:落寞的花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17:21:08

应天府。

皇宫门口。

朱元章和马皇后看到群臣和一众百姓向自己参拜,反倒不急着进去了。“妹子,要不咱在就在这门口歇一歇?”朱元章向马皇后说道,“咱以前是农民出身,挑两箩筐土豆下山倒没什么。妹子你出身大户人家,没干过这样的重活,肩膀肯定吃不消。”

“陛下刚才说了,臣妾背上背着的是大明百姓的丰衣足食,所以就算肩膀再痛,臣妾也得忍着。”马皇后笑道,“再说了,臣妾虽然出生大户人家,但跟着你大江山的时候,什么苦没吃过?”

“不过好在我们现在已经到家门口,百姓已经可以生活富足了。”

群臣听到二人的对话面面相觑,都不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不由得疑惑起来:筐子里的东西真有那么神吗?

“皇上担着如此重沉重的担子走那么远的山路回来,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却空着双手,实在是臣等的失职啊!”跪在地上的李善长道,“臣不能为皇上分忧,臣有罪。”

“还有皇后娘娘,本是母仪天下之尊,却要背着背篼下山。臣等不能位置分忧,也是臣等之罪。”刘伯温道。

“臣等有罪!”

其余的大臣闻言,也都战战兢兢的说道。

皇帝皇后都在干活,他们却什么也没干,显然是不合尊卑礼仪。

然而他们却不敢说要上前代劳的话,因为朱皇帝刚才说了,他担子里担着的是江山社稷。而江山社稷这副重担,只能皇帝来担。

群臣要是谁敢在这个时候说想要帮忙,就是摆明了想谋反。

皇后背上背着百姓的丰衣足食,是同样的道理。

他们不能帮忙背,还不够格。

而百姓们闻言也是一头雾水:皇帝的担子里怎么就是大明的江山社稷了?

皇后的背篓里怎么就是百姓的丰衣足食了?

不过百姓们看到皇帝皇后的一身农夫农妇打扮,不但没有觉得当今的皇帝皇后皇家威严,反而更加觉得他们亲切,贴近百姓。

朱皇帝本是农民出身,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华夏古代本就是农业为本的国家,农民当皇帝让大家觉得更符合天道。

难道皇帝和皇后这么说是在故弄玄虚?百姓们心中暗想。

“伯温,你知道皇上皇后为什么这么说吗?”李善长偷偷瞄了一眼箩筐和背篓里的‘土疙瘩’,看起来像是何首乌却又不是,小声向刘伯温问道。

“我也不知道。”刘伯温道,“皇上和皇后带回来的东西,我也不认识。”

“就连大名鼎鼎的刘伯温都不认识,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和百姓就更加不认识了。”李善长感叹道。

“不过我敢肯定的是,此物必定是大明之祥瑞!”刘伯温道。

“为何?”李善长问道。

“李兄可曾记得当年周文王拉姜子牙的典故?”刘伯温道,“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天下八百年,文王多拉车一步代表周朝多一年的江山。”

“如今皇上担子里担着大明江山,皇后背着百姓的丰衣足食,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我敢肯定,这些土疙瘩必定关系着大明是否强盛,百姓是否富足。”

“有道理。”李善长点头道,“只不过我等肉眼凡胎,都不识得宝贝而已。”

“皇帝皇后这次穿着农民的衣服背东西回来,是和文王拉车一样的神异之事?”其余的大臣和周围的百姓闻言,心中纷纷想道。

……

“此事与你们无关,你们没有罪就不需要瞎请罪。”看到群臣都在请罪,本就心情很好的朱元章摆摆手说道,“这种有利于大明江山和百姓民生的重活累活,咱和妹子就算再苦再累也愿意干,不需要尔等代劳。你们这些臣子和百姓们,都平身吧。”

“谢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谢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群臣和百姓闻言,这才站起身来,全都好奇的向箩筐和背篓里打量个不停。并且窃窃私语,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那东西到底是什么。

甚至有百姓猜测那是土疙瘩,是神物息壤,能长出灵丹妙药来,吃了之后能百病不生。

要不然皇上也不会把它说的那么重要。

因为刚才走的太累了,朱元章直接坐在箩筐上,拉起粗布衣襟给自己扇风。

和农民干活累了休息的时候别无二致。

朱元章和马皇后此时都是农民打扮,旁边还有箩筐、背篓,朱元章还一副正宗农民做派。要不是被群臣和百姓围在当中众星拱月,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他们就是普通农民。

没多久二虎带着人把其余的土豆都搬了回来,并向皇帝缴旨。

一千多斤的土豆,在皇宫门口足足堆了一大堆,像一座小山一样。

“皇上,请问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此时,李善长走上前来,问道,“臣等鼠目寸光见识短浅,实在是不认得,还望皇上赐教。”

“还有,皇上刚才为什么说,这东西能代表大明的江山社稷,和百姓们的丰衣足食?”刘伯温道。

两位大人都是跟随朱元章的老臣子了,知道什么时候该开口说话。

就像合格的捧跟一样,要不然皇帝不好发挥。

“要是咱不告诉你们,谅你们想破脑袋翻遍古今典籍,也认不出来。”朱元章休息够了,这才站起身来,道,“这东西叫做土豆,是一种作物。”

“一种农作物?”

“没见过。”

“也没听说过,就连番邦、西域都没有这种农作物。”

群臣和百姓闻言,纷纷摇头表示没见过。

“皇上,莫非这东西是灵丹妙药,吃了能让人百病不生?”刘伯温问道。心想也只有吃了能百病不生,才当得起江山社稷的评价。

“非也。”朱元章道,“咱刚才之所以说它是大明的江山社稷,百姓的丰衣足食。是因为它的产量高,而且极其容易栽种,基本上大明的所有地方都可以栽种。”

“尔等知道土豆的产量有多高吗?”

“它的产量,是亩产五千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