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 第408章 又想开战了

第408章 又想开战了

书名: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作者:落寞的花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17:21:08

“现在秦先生的高产杂交水稻还没有研究出来,那么我们就只有从海外盛产粮食的地方,获取粮食,来稳定大明的粮价了。”朱元章道。

“现在大明的丝绸业,香水业,赚了大钱。”

“完全有能力,从海外买粮食。”

“然后囤积起来。”

举目看向群臣,问道:“目前我大明太仓的存粮有多少?”

“有五十万石!”大司农回答道。

“竟然这么少?”听到存粮少了,朱元章内心就不踏实。他以前是饿怕了,因此极其重视粮食的存储,然而五年了存粮依旧不足。

“禀皇上,虽然大明已经开国五年,天时也变好了,但各地的自然灾害依旧连年不断。”大司农道,“而且全国各地的稻,麦,粟等五谷的产量低,完全比不上土豆。”

“不过臣相信,等来年土豆丰收,太仓的存粮会增加。”

“从海外地区大量购买粮食,然后存起来!”朱元章道,“粮食,是一切的根本。”

“臣遵旨!”大司农道。

“归根结底,还是我大明盛产粮食的地方太少了。”朱元章感叹道,“就只有江浙,湖广等地盛产水稻。”

“辽东地区不是幅员辽阔,有广大的平原吗,为什么那么好的地方不盛产粮食?”

“皇上,辽东地区太过寒冷,不适合水稻的生长。”杨宪道,“而且其地方人烟稀少,百姓基本上靠打猎为生,不靠耕种。”

“辽东地区有很多野生蘑孤,傻狍子,鱼类,较少的百姓吃这些东西就够了。”

“不能让辽东这个地方浪费掉了啊!”朱元章道,“加大力度开发辽东地区,没有适合辽东出产的庄稼,就让诸子百家中的农家培育出来。”

“至于人口稀少问题,把中原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像辽东移民。”

“禀皇上,中原地区气候适宜,生活富庶,谁愿意去辽东这种苦寒之地?”李善长道。

“把那些作奸犯科之辈,流放过去开垦荒地。”朱元章道,“此外,大明不是暂时没战事吗,让丁德新,率领五十万军士前往辽东屯田、开荒。”

“愿意过去的,给与他们优厚待遇。”

“此外,高丽行省,扶桑神国,目前不是我们的地盘吗?把高丽,扶桑的年轻女人,迁徙到辽东去,帮助那些开垦荒地的军士,鼓励他们结婚生子。”

“再把中原地区的百姓,迁徙到高丽,扶桑神国去。”

“让这几个地方的人,不分彼此。”

“遵旨!”

“此外,要大力鼓励百姓们生儿育女,大明只有两万万百姓,还是太少了。”朱元章又道,“人口生育多了,到时候也可以向辽东迁徙。”

“皇上,生育之事就不用鼓励了,大明百姓,是最喜欢生育的。因为家族观念,四世同堂的观念,深入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汪广洋道,“只要他们的生活过得去,他们就会积极生育。”

“不知皇上发现没有,只用了五年时间,大明的百姓就由原来的三千万,增长到了两亿。”

“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皇上的惠民政策。”

“让百姓敢生,而且生得起。”

“目前大明百姓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五六个孩子。要不是夭折太多,孩子会更多。”

“让稷下学宫的医家,加大力度培养出一些岐黄圣手来,然后深入民间降低夭折率。”朱元章道,“我大明本来就是以道立国,黄帝内经,原本就是黄老之学的基础着作。”

“让每个私塾,都开设黄帝内经课程。”

“遵旨。”刘伯温道,“臣回稷下学宫之后,立刻督促农家,医家办理此事。不过现在大明的民间私塾,已经在从小学习《黄帝内经》了。”

“这是好事!”朱元章道,“不要担心学黄帝内经的人太多,将来的病人不够。”

“所谓学无止境,《黄帝内经》里面记载的学问,不止是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是养生。全国学习黄帝内经,大明的子民寿命会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大明的老人很少,四五岁的垂髫孩童,占人口的绝大部分比重。”户部尚书茹太素道。

“太好了!”朱元章大喜道,“全国的孩子多,大明的希望就大。”

“我大明王朝,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王朝啊!”

“秦先生说,孩子是朝廷的花朵。等这批孩子长大,开出花朵之后,我大明必定会百花齐放,一片欣欣向荣,并且招蜂引蝶。”

“整个大明王朝,都是充满未来和希望。”

“而不是那些垂垂老矣,老龄化严重的王朝。”

“听皇上这么一说,大明王朝,还真是前途一片光明。”群臣闻言,纷纷说道。如果不是朱元章提醒,他们还从来没有关注,老龄化,年轻化的问题。

……

“单单是开垦辽东,还远远不够。”朱元章想了想之后,道,“因为开垦荒地,起码要十年才能有所成效。”

“皇上圣明,开垦荒地太耗费时间了,远水解不了近渴。”杨宪道。

“而且,从海外购买粮食,也太费钱了。”朱元章又道。

“皇上英明之至。”杨宪开始跟着朱元章唱双黄了,道,“我大明目前刚刚清扫了儒家,重新建设需要钱,开展以道立国需要钱,给百姓发钱需要钱……”

“鼓励农家研究适合辽东的农作物需要钱,普及全体学习《黄帝内经》需要钱……”

“这么多需要钱的地方,大明国库那点存银,显然是不够用的。”

“而目前大明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内的商业税,和海外的通商的税收,把丝绸,瓷器,香水出口到海外,还有从扶桑神国运回来的金银。”

“如果花大价钱去海外购买粮食,国库有可能入不敷出。”

“如此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列位臣工说说,该怎么办?”朱元章把询问的目光,看向群臣。

“禀皇上,语气向海外地方购买粮食,还不如占领那些盛产粮食的地方。由我们大明王朝,统一调配。”李善长也看出皇帝这是又想打仗了,顺水推舟的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