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一百六十二章 用心险恶

第一百六十二章 用心险恶

书名: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作者:猫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3:55

进军武冈州的这一路荡寇军却并没有如攻打新化县的同袍们那么顺利。

武冈州同样隶属于宝庆府,这里汉人以及苗、瑶、侗、壮以及僚等各族杂居,情况比较复杂。

清顺治四年(1647年),前明桂王朱由桹在武冈州建立永历朝,也就是后来的永历帝,以原来的岷王府为王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

这里同样是山地丘陵连绵不断,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有数百条。

铁牛派出的进攻武冈州的这一路人马的主将叫做吴志阳。

相比较杜毅喜欢打巧仗,吴志阳更加喜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带着队伍进入武冈州境内没多久,吴志阳就遇到了袭击。

第一起袭击发生在他们路过一座山的时候,在山下原地休息,结果从山上冲下来一群背弓跨刀的人对着他们忽然射箭。

等到吴志阳派人追赶进入山林之后,这些人却又很快消失不见。

随后的几天内,这种袭击越来越频繁,既有突然从道路两旁的山林里冲出来的袭击者,也有在道路上设置各种陷阱的伏击者。

从进入武冈州双牌镇开始,这种袭击就开始频繁发生,以至于在短短三天之内荡寇军就出现了三十多人的死伤。

可是偏偏吴志阳却偏偏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想跟对方堂堂正正打一仗都没有机会。这些袭击者看起来显然都很熟悉这附近的山林地形,而且袭击的特点也往往都是一击就走,根本不给你反击的机会。

吴志阳快要气炸了,但是却又暂时无计可施。

毕竟在武冈州,他们是外来户,人生地不熟的,对这里的情况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

不过虽然气恼,但是吴志阳却没有失去理智。他仔细分析之后得出判断,这些袭击者背后的主事者显然早就知道荡寇军要来,而且从他们一踏入武冈州境内就被人给盯上了。

甚至吴志阳怀疑袭击他们的势力不止一股,否则不可能连续好几天一路行来频繁遇袭,否则说不通。

所以吴志阳决定退回双牌镇,一来双牌镇是进入武冈州的第一个小镇,距离邵阳县最近。

驻扎在双牌镇的话联络求援都更加的方便。

二来是吴志阳严重怀疑双牌镇上有人在盯着他们的行踪,一直给背后的袭击者通风报信,所以他要回双牌镇查清此事。

三来的话也可以给那些袭击者一个假象,让他们误以为荡寇军是怕了他们袭击,所以才会撤退。

做了决定之后,吴志阳立刻带兵后撤,而且故意摆出一副溃败的样子。

果然,在他撤兵后不久,原本驻兵的附近一片林子里就出现了两个身影,对着附近观察了片刻后,一人对另一人道:“看来这些反贼是怕了,被我们给打跑了。不过还是要继续跟着他们,看看他们是真的逃跑还是暂时的后退。你在这里继续盯着,我回去禀告土司老爷。”

说话的人头上包着黑色的头巾,脚下穿着草鞋,腰间别着猎刀,背着猎弓,一副猎户的打扮,但是却跟汉人的猎户服饰差别很大。

另一人点点头,表示自己会继续跟着荡寇军。两人又约定了联络信号后快速分开了。

除了这两人之外,周边好几个地方都出现了同样探查情况的身影,而且这些人明显不是一家,显然证明了吴志阳的判断。

吴志阳知道背后还有眼线跟着,所以继续让队伍表现的垂头丧气,军容凌乱,向着双牌镇缓缓返回。

本来还想着能不能趁机来个“钓鱼执法”,结果一直等到队伍进了双牌镇,都没有等到袭击者的影子,这让吴志阳很郁闷,但是也更加证明了袭击者背后的主事之人的谨慎奸猾。

双牌镇是一个小镇,并不是后山那种行政区域的镇。这时候的镇往往是一个地名,是指的某个小型人口聚集区,往往处于交通要道上,所以慢慢就繁荣起来,形成了一个小镇,

双牌镇的位于武冈州东北方向,因为处于武冈州和邵阳县以及新宁县一州两县的交界处,后世的话还与隆回县,洞口县相邻,所以又有“一脚踏五县”或是“鸡鸣五县”之称。

此时还没有隆回县和洞口县,这两县的地盘现在还属于邵阳和新化县。

吴志阳在双牌镇外的一片依山傍水的空地上扎下营寨,然后又向着四周派出警戒巡逻哨,然后自己亲自带着一队人来到双牌镇上。

他来到镇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打探消息,看看能不能从这些镇上的百姓嘴里得到一些情报。

镇上的百姓大多数都是汉人,也有少数其他民族的人。

他们看着荡寇军的目光是畏惧之中带着仇视,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的人眼中的仇恨更是强烈,许多人甚至看着他们经过的时候还有拔刀的迹象。

吴志阳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也隐隐有了某种猜测。

制止了手下想要拔刀的冲动,吴志阳在小镇上转了两圈后,又买了一些粮食布匹以及一些药材。

虽然那些铺子的老板看起来都不太情愿,但是看在银子以及刀子的份上最后还是成交了。

买的所有东西,吴志阳都照价给钱,没有丝毫的强拿白要的意思,反倒是让那些老板们有些惊愕。

一连三日,兴许是因为找不到袭击的机会,所以那些讨厌的袭击者们再没有出现。

而吴志阳则是每天都带人去小镇上转上两圈,买上一些东西回来,而且依然照价支付。

而且这三天之中,荡寇军的士兵没有一起骚扰当地百姓的举动,这让这些百姓们看着吴志阳他们的眼神开始有了一些变化。

谁都没有见过这么讲道理守规矩的反贼,别说反贼了,就是官兵都没有这么好的军纪。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吴志阳让双牌镇上唯一的一家米铺的老板送上五十石的粮食到军营,而且还提前给了定金。

老板本来不想接这个生意,毕竟这是一伙反贼啊,做他们的生意能不有顾虑吗?

不过吴志阳给的太多了,给他的是双倍的价钱,这让米铺老板根本无法拒绝,收下了定金。

收了定金之后,老板的老婆骂了他一晚上,说这些反贼穷凶极恶,这几天虽然看着很守规矩,但是都是装样子,等你明天去送了粮食,别说剩下的尾款拿不回来,就是能有命回来都算是祖宗保佑了。

老板被骂的第二天起来黑眼圈都出来了,既懊悔,又忐忑,但是钱都收了,若是不去送粮的话,又怕反贼要了自己的命。

最后带着几个伙计战战兢兢的推着小车去送粮食。

到了军营之后,吴志阳让人检查了一下粮食没有问题之后,立刻爽快的将尾款给了老板,还额外给了一点辛苦费。

这让老板又惊又喜,觉得自家的老娘们真是头发长见识短。要是听她的,这笔钱赚不了不说,还会引来杀身之祸。

这人一激动,就容易话多。

老板看荡寇军很守规矩,又看吴志阳笑眯眯的很温和的样子,不仅感慨道:“都说你们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了女人就祸害,可是如小人这几日所见所闻,贵军之军纪严明,古往今来都是少见啊,估计也就昔日的岳家军能够媲美了。”

吴志阳心中一动,笑眯眯地道:“不知道老兄是从哪里听来的这些流言,又是什么时候听到的?”

老板道:“我也是听镇上的人说的,具体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还真说不清楚。不过这些话好像上个月就开始流传了,算起来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了。”

吴志阳一听,算算日子,这些污蔑抹黑荡寇军的流言开始传播的日子差不多就是新宁县被占领的时间。

新宁县跟武冈州也是挨着的。

看起来是新宁县被荡寇军占领引发了武冈州这边的一些人的恐慌,所以才会提前散播谣言,裹挟民意,让百姓们仇视荡寇军,继而给荡寇军进攻武冈州造成羁绊困扰。

再加上那些频繁的袭击,估计是想激怒荡寇军,从而让他们对当地百姓进行报复,进而坐实那些传言。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些背后的主谋们肯定会弹冠相庆,而武冈州的各族百姓也会因此对荡寇军真正的仇视起来,进而成为那些背后主谋们用来保护自己利益的炮灰。

一旦荡寇军对百姓举起刀,那么就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证明了他们跟其他那些反贼没有什么区别。

沈墨一直以来宣传的那些政策口号就会显得可笑而虚伪了。

由此可见,这些背后主谋的用心极其的险恶。

吴志阳心中思索,脸上却依旧笑眯眯地道:“敢问老兄,为何我去镇上买东西的时候,感觉那些蛮人特别的仇视我们?似乎恨不得对我拔刀相向?”

老板叹口气道:“这原因也很简单。你知道咱们这武冈州里,除了汉人之外,还有许多的苗人、瑶人以及壮人还有僚族人等。这些蛮子们有些跟咱们汉人一样种地经商,说汉话,取汉名,给地主交租,给官府交税,这种我们叫做熟蛮。还有许多生蛮,就是那些住在山里,给土司老爷当奴隶,平日里打猎种地做工,日子过得更是可怜巴巴。要是土司老爷们跟别人打仗,他们还要给土司老爷当兵,出去跟人拼命。”

吴志阳点点头,听他继续讲。

这米铺老板看反贼大将竟然这么耐心听自己说话,而且看起来还很感兴趣的样子,于是说的更加来劲了。

根据老板的说法,在武冈州流传的关于荡寇军的各种谣言里面,除了说他们来了会烧杀抢掠之外,还编排了许多诸如少数民族的男人会被统统抓去做奴隶,在矿山里做矿工,女的则要被抓去当营妓或者被叛卖到江南给人进窑子。小孩子甚至都要被抓去实施宫刑,然后送给反贼头子沈墨当小太监。

还说要毁了他们的神庙祖坟,断绝他们的香火……

总而言之,荡寇军已经被黑出翔来了。

流言之中,甚至说沈墨已经准备在永州当皇帝了,所以才要抓那些小孩子当太监。

至于什么荡寇军占领的地方里,苛捐杂税如何如何多,百姓如何苦不堪言,都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老板说的滔滔不绝,甚至还说出了代入感,有点咬牙切齿的意思。

吴志阳听得眉头直跳,怒气渐长,脸越来越黑。

看着吴志阳的脸色越来越黑,老板声音越来越小,终于想起眼前这位好像就是自己刚才愤恨唾骂的对象,急忙讪讪一笑道:“吴将军,小人刚才只是转述那些流言,并不是故意诬蔑贵军。”

吴志阳回过神来,收敛了一下神情,恢复了温和的样子道:“无妨,我刚才只是听到这些诬蔑我军的话心中实在气愤,并不是对你不满。”

老板松了一口气,感激道:“将军这么通情达理的人,贵军又军纪这般森严,那些话肯定都是骗人的。”

吴志阳笑道:“要是这里的百姓都跟老兄你一样聪明就好了。”

老板被夸得还有点不好意思。

吴志阳又趁机问道:“老兄你在这里开店这么多年,肯定很熟悉这周围的情况了。”

老板拍着胸脯道:“别的地方我不敢说,但是如果说双牌镇的话,没有我左满囤不知道的。将军想打听什么,尽管问。”

吴志阳笑道:“你这个名字倒是很应景嘛,跟你的粮食生意很搭。”

老板不好意思笑道:“我家这店是个老店,我爹在的时候就开着,我出生的时候我爹就给我起了一个满囤的名字,让我长大了接手他的生意,说是民以食为天,取了这个名字一辈子饿不着。”

闲聊了几句后,吴志阳便跟他这左满囤东拉西扯起来,有意的引导着话题,尽量打探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半个时辰后,左满囤揣着一包钱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而吴志阳也得到了他想知道的信息。

距离双牌镇二十多里外,有一个村子,叫做左家庄。

左家庄有个左家大院,住着一个叫做左先义的地主。左先义是双牌镇拥有田产最多的一个地主,双牌镇附近的百姓一半都是他家的佃户。

而且左家还有人在清廷做官,好像就在武冈州府衙里面当差。

这个米铺的老板吴满屯就是左家的一个分支,不过属于血缘很远的那种了。

但是左满囤说起左家的时候不仅没有一点与有荣焉的意思,反而颇有些不满和牢骚。

吴志阳当时没有表露什么,但是心中却已经基本笃定这个左家,左先义跟自己这一路人马这几天的被频繁袭击绝度脱不了关系。

利益相关,做出这种事情来实在太正常了。

所以吴志阳打算先拿这个左家开刀,从这里撕开一条扫荡武冈州的口子。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新书海阁繁体版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新书海阁繁体版!

喜欢帝国时代造反实录请大家收藏:(tw.)帝国时代造反实录新书海阁繁体版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