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三百一十二章 势如破竹与折戟沉沙

第三百一十二章 势如破竹与折戟沉沙

书名: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作者:猫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3:55

三天后,数批内务府派出的精干人手离开京城向浙江以及福建分两路而去。

他们是奉旨抓捕投降了楚国的施琅以及俞震华等人的家人。

这些人都是汉人,康熙想要用他们的家人来要挟他们,让他们不能全心全意地为沈墨效命。

就算要挟不了他们,也能发泄康熙的怒气。

至于会因为此事牵连到多少无辜,康熙根本不会在意的。

他在意的只是他的江山,其他的一切都是可以舍弃的筹码。

虽然这些汉臣的背叛让康熙寒心,但是更让康熙愤怒的他亲自认命的原长沙八旗驻防将军乌梁海这个毫无廉耻忠义的满洲叛徒,竟然丝毫不顾忌作为八旗贵族的荣光,贪生怕死,奴颜卑膝地做了沈墨的门下走狗。

这是让康熙最为愤怒的一件事。

汉人投效沈墨康熙觉得尚算是情有可原,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人家本来就是同族,他虽然用汉人,但是也没有完全信任汉人。

但是乌梁海的投降却让康熙出离了愤怒,觉得这是对自己,对大清的一种极大的羞辱。

更让他愤怒的是乌梁海竟然做了沈墨麾下仆从军的统帅,带着一群降兵成为了沈墨攻城略地攻打大清的马前卒。

消息传来,康熙震怒,直接下旨让人将乌梁海在北京的家人全部处死,尸体挂在城墙上示众一个月,并且将乌梁海所有的财产土地以及奴仆全部收回,并且公开下达了对乌梁海和他手下的仆从军的必杀令。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在战场上相遇的话,只要遇到乌梁海和他的仆从军,清军是不会给他们任何投降活命的机会的。

这自然是康熙泄愤的举动,同时也有杀鸡给猴看,震慑其他人的目的。

消息传到了湖南,乌梁海大哭一场,红着眼当着忠勇军全体将士的面挥刀斩断自己左手小指,立誓跟爱新觉罗氏不死不休。

沈墨知道以后,派人送给了乌梁海一份手谕,上面写着”忠心可嘉,自残愚蠢”八个字,同时赐给了他许多礼物以及一份上好的金疮药。

意思很明确,你的忠心本王是看到了,对你的家人遇难也很遗憾,但是你不需要用自残来表达仇恨,而是应该保全健康的躯体去向杀害你家人的仇人复仇,这才是正确做法。

这些礼就是对他番忠心的表彰,而金创药则代表着君王对臣子的抚恤。

乌梁海明白了楚王的意思,心中更加感激,暗暗发誓要为楚王,要为大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复兴元年四月初一,江西南康府全境解放,并入了楚国版图。

四月底,与南康府毗邻的饶州府也全境纳入楚国疆域,清饶州知府以下主要官员十余人全部出城投降。

五月初,广信府并入楚国疆域。

五月中,临江府纳入楚王沈墨治下。

六月初,楚国忠勇军总兵乌梁海率军两万先后大败由抚州府以及建昌府部分豪绅纠结起来的地方团练,共计斩杀俘虏共八千余人。

抚州府和建昌府遂很快平定,并入楚国。

至此,江西全境仅剩下南部的赣州府以及宁都州和南安府三地还掌握在清廷手中。

清赣州知府史弘泽以及赣州总兵袁新涛纠结两万余人,打算死守赣州城、

楚国总兵孙翔以及乌梁海各率一路大军,分进合击,向着赣州开进。

两路楚军一路攻城拔地,所向披靡。

面对楚军强大的威势,沿途的城池纷纷开城纳降,楚军一路过来几乎兵不血刃。

六月十五日,孙翔和乌梁海在赣州城下顺利会师,六万楚军将赣州城团团包围后并未立刻发动攻城,而是派人向着城中喊话劝降。

赣州城中人心惶惶,士气低迷,面对着孤立无援和必败无疑的形势,三天后赣州城内爆发了一场内乱。

赣州义士蒋文星带人冲击知府衙门,赣州知府史弘泽受惊后跳井自杀未过被义军所擒获。

赣州总兵袁新涛知道城中发生动乱之后,本想率兵镇压,可是麾下士兵却抗命不从,袁新涛恼羞成怒动手斩杀一人,引起士兵哗变,袁新涛在一片混乱之中被杀。

赣州守军群龙无首,蒋文星带人顺利夺取赣州西门,迎接楚军进城。

赣州绿营守备看大势已去,遂主动下令赣州绿营兵放下武器,大开营门向楚军投降。

赣州遂被楚军所占。

十日后,赣州府全境解放。

十五日后,宁都州全境解放。

同日,孙翔率领三万楚军进攻南安府。

南安知府孙同林开城投降。

十日后,南安府全境解放。

至此,整个江西全境并入了楚国疆域,天下为之侧目。

被楚王沈墨下旨封为征南大将军的孙翔率五万大军驻扎在江西和广东相接的梅关,做出一副随时进兵广东的态势。

被楚王沈墨提拔完定南将军的楚军总兵乌梁海率三万大军则兵临福建和江西交界的大隘岭,兵锋直接威胁福建汀州府。

面对着楚军丝毫不加掩饰的战略意图,广东福建两省的清廷官员惶惶不可终日,广东巡抚李晶玉临时纠集了三万人马在梅关附近与楚军对峙,另一方面派人向北京城的康熙皇帝求援。

新任福建总督拉哈达为了防止楚军从大隘岭突入福建,拼凑了两万余人防守汀州,同时又命令福建提督万正色征集民壮防守来防守福州。

同时也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京城的康熙求援。

面对着广东福建两省清军的反应,孙翔和乌梁海两人依然按兵不动,既不撤退,也不主动进攻。

两省清兵面对这种情况,既不敢主动进攻,又不能撤退解散,双方进入了一个对峙时期。

而与此同时,康熙派来福建抓捕施琅等人的内务府人手也全都扑了一个空。

施琅家人全部早在琉球就被郑经杀害,他手下的部将们家人早在半月前就被人秘密接走了。

满清内务府的人手扑了个空,只能悻悻然返回京城。

结果在刚出福建的时候在半路就遭遇了一支精锐人手的袭击。

袭击者们动作迅猛,而且早有预谋,装备精良,战斗力非常强悍,内务府人手死伤过半,除了三四人逃脱之外,余下二十余人全部被俘虏。

这些袭击者自然就是楚国殿前司的人手,这次袭击也是楚国殿前司的手笔。

戴文胜安排了两路人马同时来到福建,一路负责将施琅一干部将的家人带回湖南,一路在暗中策应和殿后。

带队的负责人在清廷派人来抓捕降将家人的线索后,所以精心布置了一场伏击,几乎全歼了这支满清内务府的队伍。

而在半个月前,明珠派出的另一路内务府的人马也在浙江折戟沉沙。

这队人马生怕打草惊蛇,在来到杭州之后,并没有寻到当地官府表明身份,而是私下打听到了俞震华的祖宅,打算悄无声息地来一场夜袭,将俞震华的家人一举擒获。

结果没想到打听的时候漏了行迹。

他们找到打听的一个当地人正好就是楚国殿前司的刚发展不久的线人。

线人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殿前司在杭州的密探。

为了在江南地区打开锦绣实业的市场,锦绣实业已经在一个月之前在杭州府秘密设立了一个办事处。

这个办事处对外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商行。但是却汇集了大量的精干人手。

其中不仅有锦绣实业派来的开拓市场的专业人才,而且还有许多殿前司的好手混迹其中。

锦绣实业需要殿前司的情报网络支持,殿前司的探子们也需要一个合适的身份来掩饰。

所以这个名为锦绣商行的办事处同时也就成了殿前司在江南地区的秘密据点。

殿前司这处秘密据点的负责人是殿前司指挥副使陈家洛。

殿前司的最高层除了戴文胜这个一把手的指挥使之外,还有两名指挥副使。

这次戴文胜将其中一人派到了江南,可见对于江南是多么的重视。

陈家洛比起戴文胜的缜密,行事则更加的大胆狠辣。

他带着相当多的精干人手来到江南,就是要在江南迅速打开局面,将殿前司的情报网快速建立起来,为日后楚国收复江南做好铺垫。

铺设情报网是一项很费心思的任务,陈家洛虽然能够胜任,但是总觉得有些枯燥。

这次他来到杭州,同时也肩负着要将投降了楚国的原清廷江西巡抚俞震华的家人要接到南昌的重要任务。

经过十几日的奔波联络,俞震华的家人已经相信了他们的身份,并且同意了搬到南昌。

只是因为俞震华的家人们散布各处,要想凑到一起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且这些人还需要处理一些家产田地等。都需要时间。所以并没有很快地离开杭州。

而浙江此时还在清廷的势力范围内,负责这一边的内务府人马乘船从天津直接沿着大运河就到了杭州,一路上有没有耽搁,所以速度来得很快。

当陈家洛从线人口中得到消息后,确认了这批不速之客的身份以及目的之后,立刻做出了一个判断。

俞震华的家人要想顺利撤离,显然是不太可能了。

此时浙江依然掌握在清廷手中,所以要想不惊动当地官府继续将俞震华的家人带离杭州那是不太现实。

所以要想顺利完成任务,只能兵行险招。

陈家洛从重重迹象上分析,这批清廷内务府的人手显然不太想惊动当地官府。

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在成功抓到俞震华的家人之前知会当地官府,显然是担心当地衙门里有人会给俞震华的家人报信。

毕竟俞震华在杭州也为官多年,又当过巡抚,交际广泛。杭州当地必然有不少人跟他相识相交。

一旦消息走漏,让任务失败,他们这些人回去都要掉脑袋的。

所以他们打算突袭,等到将俞震华的家人全部拿到手中之后再通知当地官府配合,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陈家洛敏锐地分析出了敌人的这个意图,于是打算将计就计,不仅要顺利借走俞震华的家人,而且还要一举歼灭这支满清内务府的人手。

要知道,殿前司另一位指挥副使贺希宁在他来杭州的时候也带着另外一队人马去了福建。

因为福建和江南一样都是楚国下一步要重点攻略的地盘,所以戴文胜将自己的两个左膀右臂都派了出去打前站。

贺希宁能成为指挥副使,能力自然不会弱于他陈家洛。

陈家洛自然不希望被贺希宁先夺头功,所以他策划了一个非常大胆看起来非常冒险但是细想又非常可行的计划。

首先,陈家洛派人散布谣言。

谣言的大概内容就是随着江西的失守,楚军节节胜利,兵锋直指南京,江苏浙江的官场上已经人心浮动,许多官员都开始纷纷暗中向楚国抛媚眼,想要为自己寻找一条后路。

杭州的官员们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杭州知府以及杭州绿营总兵等主要文武官员更是殷切,小动作很是频繁。

这严格说起来也不算是完全的谣言,因为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

只不过是情形并没有这么夸张而已。

但是谣言本来就不是完全的凭空捏造,而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夸张或者扭曲,做到真真假假,真假难辨的效果,这样传播起来自然可信度就高了许多。

这个消息在经过殿前司收买的线人们以各种渠道各种口吻传播出去后,效果很是明显。

本就对杭州当地官员不太信任的内务府密探们在得知这些消息后更坚定了不事先通知当地官府的决定。

这也是陈家洛为了以防万一提前下的一步棋。

第二点,为了吸引这些内务府密探主动入毂,早点行动、陈家洛安排俞震华的家人以给俞震华六十六岁的老母亲祝寿的明一直将散布在外面的主要家人们召回俞家老宅给老太太贺寿。

内务府的密探肯定希望能够将俞家人一网打尽,一个不落的带回京城。

所以一旦这些俞家人同时回到老宅,内务府的密探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一网打尽的好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