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战列舰下水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战列舰下水

书名: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作者:猫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3:55

对于孙翔的这个要求,莫兰德和妮可两人顿时便意识到了这是孙翔故意要示威,而且示威的对象还是整个欧洲,脸色不禁凝重起来。

敢这么做,这位年轻将军显然对于这次攻打琉球怀有充足的把握,对于自己手下的军队抱有充分的信心。

通过这些日子和孙翔的接触,两人都能感觉到孙翔并不是那种狂妄自大的人, 反而颇为谦逊平和。

可越是这样的人,做出这样的决定,才会更显得高深莫测,自信满满。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懂了对方心中的凝重。

不过两人都很干脆地答应了下来,这本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晚宴之后,两人都派人送信回濠镜, 将这个消息宣扬了出去。

在濠镜的欧洲各国的代表对这个消息都表达了充分的兴趣,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集体组团坐船直接向泉州而来。

与此同时,第一艘战列舰也在泉州造船厂顺利下水。

下水当日,为了保密,孙翔和施琅只带了部分主要将领出席了下水仪式。

众人站在码头边上,看着船坞里那巨大的高耸如山一般的战舰,都是瞠目结舌,震惊不已。

巨大的战列舰从船坞之中轰然滑入水中,掀起了一大片水浪,泼了众人满头满脸,但是人人却都兴奋激动不已。

这是他们有生以来见过最大的船只了,别说驾驶这种战舰作战了,就是看一眼都会让人热血沸腾。

若是敌人看一眼,估计心中立刻都会生出渺小自卑之意, 别说战了,恐怕连拿起武器的勇气都不会剩下多少了。

“施某此生做梦都没想过能有幸驾驭这样的巨舰作战在, 真是幸运啊!”

说着眼眶之中竟然有泪水涌出。

再看其他几名水师将领,也都是一样的激动神情。

孙翔虽然不是水军将领,但是同样为如此壮观的巨舰而感到目眩神驰, 所以也很能理解施琅等人的激动之意。

众人又登上战列舰参观,看到上下三层共一百多门火炮,以及船舱之中那精密的格局,自然又是一番赞叹不已。

一直到了晚上,施琅都还依依不舍不愿意离开,口中感慨不已。

“有了这样的海上巨无霸,郑匪那些战船简直就跟小舢板一样,不堪一击。若是不能顺利拿下琉球,我施琅真就无颜面见王上了。”

《最初进化》

孙翔在一旁微笑静听,也不答话,任凭施琅抒发感慨。

虽然战列舰是要移交给福建水师使用,但是船上还要配备一些相应的物资还有人员,所以并不能立刻移交。

施琅想起一事,忽然看向孙翔问道:“这艘巨舰可有命名?”

孙翔点点头道:“这种战列舰王上总共打算打造五艘。眼前这第一艘就以泉州命名。”

施琅激动点头:“泉州号,泉州号,好啊,这是泉州的荣耀,更是我福建水师的荣耀。我施琅一定不能让这份荣耀受到损害。”

孙翔道:“施将军,王上说过,这种战列舰的出现将会改变海战的原有的编队和作战模式。王上认为, 这种战列舰并不适合用来单独作战,虽然他体型巨大,火力强大,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容易成为敌军的集火目标。所以需要其他大小战舰以战列舰为核心组成战列舰编队进行作战。战列舰可以作为指挥舰以及为其他战舰提供后勤保障和火力支援。王上还说施琅将军是海战行家,自然一听就懂。具体的细节就不用多说了。”

施琅认真听完,脸上露出了崇敬佩服之意:“王上洞察万里,一针见血,施琅不及也。王上这番话,让施琅茅塞顿开,心中对于战列舰的使用一下子打开了思路。”

施琅是真心佩服沉墨,真的就是君王不出京,便知天下事。

这位王上很多时候给施琅一种神人下凡的错觉,好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孙翔笑道:“除了这艘战列舰,还有一些吨位稍小的护卫舰也会陆续下水。这些护卫舰虽然体型不及战列舰,火力稍弱,但是也超过了当前所有的战舰。”

施琅一听更是激动,面色都有些涨红了。

打了一辈子水战,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又是战列舰,又是护卫舰的,这要是都不能以摧枯拉朽完全碾压的态势干脆利索地击败郑匪,那他施琅干脆直接跳入大海喂鱼算了。

……

濠镜的西洋观摩团顺利地抵达了泉州。

成员几乎遍布了如今欧洲所有有实力搞海外殖民的国家。

这些代表来的时候都携带了丰厚的礼物,既有给楚王沉墨的,也有给孙翔个人的。

孙翔让人登记造册,统统收下。

按照规矩,大楚的官员将领对外交往的时候,获赠的礼物可以留下一些价值不高的,其他的都是要上缴国库的。

看到孙翔如数收下礼物,这些代表们也是松了一口气,觉得最起码楚国还是比较容易打交道的。

距离正式攻打琉球的日子还有几天,福建水师那边,施琅正带着人在新服役的“泉州号”战列舰和其他护卫舰上面进行紧锣密鼓的训练。

观摩团的人在泉州城里也四处走动,仔细的观察着这个华夏帝国的海滨城市。彼此之间也在进行频繁的交流。

最早来到泉州的莫兰德和妮可两人成为众人打探消息的焦点人物。

只不过显然莫兰德更受欢迎一些。

原因也很简单,莫兰德年纪大,经验丰富,来的也早,又跟濠镜总督关系匪浅,比起妮可那个小丫头来自然更值得相信。

还有一个不好明说的原因,那就是欧洲各国其实对于大英帝国不太待见。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些国家大部分都被英国人打败过,都被英国人抢过殖民地和市场。

面对咄咄逼人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他们对于英国人自然也就没太多的好感了。

还好,妮可表现的很得体,又是个年轻貌美的少女,虽然人气比不上莫兰德,但是也不至于门可罗雀。

“诸位,这趟泉州之行结束之后,我们必然要重新认识这个东方的庞大帝国。欧洲各国也必然要重新评估在东方的政策和投入。我知道各位能来到泉州,并不是来凑热闹的,都是带着使命来的。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的珍惜这次的机会,仔细的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件事,然后做出正确的评估报告。”

莫兰德看着下面坐着的一堆来自濠镜的西洋人侃侃而谈。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深以为然。

这几天,虽然孙翔并没有安排他们如莫兰德之前一样参观军营,但是这些人都不是傻子,从各种迹象上都能看出来楚军的强大和自信。

再加上莫兰德透露的一些消息,他们心中自然而然地都重视了起来。

有人忽然问道:“莫兰德先生,你认为如果楚国消灭了琉球的郑家之后,会不会趁机收回濠镜,终结葡萄牙人的租借权?”

众人都被这个问题引起了兴趣,都看向莫兰德,等待着他的回答。

莫兰德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所有目前在濠镜的欧洲人都关心的问题。

一旦楚国要收回濠镜,他们就要考虑自己的去留了。

“这是个好问题,应该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没办法给诸位一个明确的答桉。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决定的,也不是孙将军能决定的,而是那位远在衡阳的楚王殿下才能决定的。等返回濠镜之后,我会把我看到的一切如实告诉福格先生。我相信福格先生也会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告知葡萄牙王室,他们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众人点头称是,这的确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但是众人难免都有些惶恐,一旦楚王强制要收回濠镜,他们这些人恐怕就会灰熘熘的返回欧洲了。

这对于他们来说恐怕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他们的事业重心就在濠镜。

遥远的衡阳,皇宫,执政堂。

楚王沉墨正在和首辅于成龙以及参议王夫之等人在聊着濠镜的事情。

“王上,濠镜自从前明嘉靖年间被西夷租借之后,名义上虽然依然是我华夏朝廷管辖,但实际上已经沦为了西夷控制的地盘。这次收复琉球之后,是否要趁势收回濠镜,将这些西夷驱逐?”

王夫之这位老先生对于这些西夷是一点好印象都没有的,说到西夷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

于成龙接过来说道:“如果琉球顺利收复,收回濠镜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就如王上所言,这些西夷畏威而不怀德,这次孙翔将军让他们近距离观察我军军威之后,他们必然会心生畏惧,届时再略加威慑,那什么葡萄牙人想必也就不敢再强行租借濠镜了,这也算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孙翔将军这一招真是不错。”

孙翔邀请西洋观摩团随军观战的公文前两日已经送到了衡阳。

沉墨看了之后立刻拍板同意,给孙翔回信让他大胆去做。

一个高明的将领不仅要敢打硬仗,也要学会如何不动刀兵而屈人之兵。

孙翔显然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对于手下这些嫡系大将的成长,沉墨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这个王上就能省很多心了。

对于孙翔的做法,于成龙和王夫之等大臣也都是同意的。

不过也有人提出担忧,认为王上是不是给这些在外统兵大将权力过大,会不会导致一些不忍言之事。

这种意见只是极少数,出现也是正常。

一个朝廷声音太多,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只有一种声音,那同样也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君王,就是要正确的面对这不同的声音,知道那些该听,那些不该听。

文官对武将的提防是从古至今一直都有的,历史上武将霍乱天下的事情也是比比皆是,楚国朝廷之中有这种声音也属正常。

这时候就要看君王自己了,如果稍微的表现出一点倾向来,那么对应的那种声音就会骤然变大,增多起来。

说白了,臣子们说什么样的话,主要还是看高高在上的君王想听什么样的话。

对于这些声音,沉墨选择了视而不见,所以很快这种声音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因为楚国朝廷没有设置专门的言官,所以也没有职业喷子抓住这种事情不放。

听了两位老先生的话,沉墨又看向了已经升任礼部尚书的李志远。

君臣之间默契完美,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什么意思。

李志远立刻道:”王上,臣以为趁着琉球收复之际趁机从葡萄牙人手中收回濠镜的确是非常合适的时机。只是收回濠镜之后,我们如何对待那些在濠镜的西夷?是全部驱逐还是用其他的方式允许他们继续留在濠镜?”

众人闻言都露出了沉思的表情。

沉墨微笑着点点头,看向李志远,示意他继续说。

李志远道:“王上,诸位大人,西夷在濠镜经营百年有余,濠镜如今虽然还居住着大量我华夏子民,但是却也深受西洋文化侵染,成为了西洋人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据点。这些西洋人对于东西方都很了解,很多人甚至承担着西洋各国与东方贸易的联络重任,甚至是西洋各国朝廷观察了解东方的眼睛。如果简单的加以驱逐,那对我们不仅没有多少好处,反而还会平白的惹来西洋各国的仇视。西洋诸国依然会派人刺探我华夏情报,只不过从明处转到暗处了而已。我大楚虽然不畏惧任何敌人,但是却也没必要招惹是非。”

说到这里,李志远停了下来。

王夫之忍不住问道:“李尚书,那依你的意思该如何处置这些西洋人?”

众人都看了过去。

李志远道:“濠镜可以是西洋人观察了解东方的前哨,同样也能成为我大楚了解世界的窗口,以及与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濠镜将来收归之后,自然是要设置官府,派驻军队的,所有在濠镜的西洋人必须要遵守我大楚律法,否则严惩不贷。只要他们规矩做事,我们可以允许他们继续留在濠镜。再说了,西洋各国之间也并非铁板一块,这些西洋人善加利用的话,对我大楚的用处可绝对不小。”

众人还在蹙眉细想的时候,却听王座上传了一声赞许的轻笑:“李卿此言大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