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三百八十章 兵临大沽口

第三百八十章 兵临大沽口

书名: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作者:猫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3:55

“轰轰……”,一连串炮弹从远处的海面上打了过来,落在了岸上的人群中,顿时掀起了一片断臂残肢,血雨腥风。

“快跑啊!那是楚军的水师!他们的炮火太犀利了,外面根本挡不住!”

岸上的清军顿时一片大乱,有人大喊大叫起来,其余人也是乱成一团,神色惊恐。

就在半个时辰前,登州附近的海面上外面忽然出现了一支舰队,旗号不明,向着渤海湾里面开了进来。

渤海属于内海,金州巡检司和登州府从南北两端一起形成一把钳子的形状守护着渤海。

清军在这两处都设立了哨塔以及炮台来守卫。

登州府在这里驻扎着大约一千名的清兵,由一个守备统领。

这些年因为日本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倭寇虽然偶尔也有,但是远不及明朝时候那么大的规模了。

所以海上一般也是平安无事,沿海这些哨所的守备也都因此非常松懈。炮台虽然也有,但是那火炮许多甚至都是二三十年前铸造的火炮,先不说能不能打中敌人,能打响都算是不错了。

至于说船只,倒是也有。不过也只是十几艘渔船货船改成的巡逻艇,最多在近海溜达一圈,欺负一下渔民,再远一点的地方根本都不敢去,只怕被随便来一股风浪都给掀翻了。

倒不是说康熙不重视海防,只是这些人打仗一直都在内陆和内河,清廷那点预算根本就顾不上这里。

驻守在这里的士兵与其说是士兵,不如说是一群挂着士兵名头的渔夫罢了。

他们平时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晒盐以及捕鱼,顺便勒索一下周围的渔民。

至于那些海盗以及走私的船只,一般也不走他们这条路线,大多数都是从青岛连云港等地走货,销售到江浙一带。

这些士兵们一个个晒得黝黑,许多人甚至打扮的跟普通渔民没有多大区别,甚至很多人的武器都不知道扔到那里去了。

这样的士兵能打仗才是见了鬼了。

这些人也许是太久没有经历过战事了,所以见到远处出现的舰队时,第一时间竟然不是警戒防备,而是跑到岸边去看热闹,还对着舰队指指点点,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

这支舰队正是郑云龙带着的那支从海路北上打算去偷袭京城的舰队。

郑云龙带着上百条中大型战舰组成的舰队浩浩荡荡的北上,一路上别说遇到敌人了,就是有海盗碰见了都会远远地避开,所以这一路上倒是风平浪静的。

顺利抵达了渤海附近,郑云龙为了谨慎起见派了一支小舰队前去侦查。

结果这支小舰队的指挥官用望远镜一看,岸边竟然有一群看热闹的渔民,竟然不见清军的影子,正有些奇怪的时候,大副却指着岸上叫道:“舰长,那好像是一面军旗。”

指挥官定睛一看,岸边不远处的一座木头高台上的确竖着一杆旗帜,仔细看了下,上面写着“登州海防守备张”的字样。

“还真是清军军旗,难道说这些渔民其实是一群清兵?”

指挥官有些拿不准了,摸着下巴说道。

他又拿着望远镜仔细看了下,正好又看到了一个穿着还有点像样的甲胄的清军将领带着几名挎刀背枪的士兵匆匆从远处过来,一边走一边对着那些“渔民”大喊大叫。

那些“渔民”乱哄哄的才四处找武器,有人还忙着将脱掉的清军军服往身上套。

“那边还有炮台,是了,这的确是一群清兵。先开两炮试试他们的成色。”

指挥官放下心来,就怕误伤了无辜百姓。

既然确定了这些都是清兵,那就没有顾忌了。

很快,在岸上的清兵还乱糟糟的时候,海面上的楚军战舰开炮了。

真的就随便开了两炮,也没有特意的瞄准,没想到两炮都是准确无误地落在了清兵人群之中,炸的清兵一片人仰马翻。

然后,楚军舰队指挥官就看着那群清兵一窝蜂似的,扔下手中的武器,抱头逃跑了。

那个守备愣了一下后也跟着跑了,而那个被楚军指挥官视为威胁的炮台别说发炮了,更是一个人都没有。

看着顷刻间空无一人的岸上,楚军指挥官看了看左右,迟疑地问道:“这就跑了?还是说故意示弱诱惑我们深入打埋伏?”

大副思索后摇头道:“按照清军表现出来的样子,不太可能,他们应该是真的不堪一击。”

众人都认可这个判断。

指挥官也同意这个判断,一方面派人向后面主力舰队通报情况,一方面派了一艘小船靠岸,让几名士兵上去查看了一番后,发现岸上的清军的确跑光了。

为了谨慎起见,那几名士兵在离开之前扔下了一个炸药包,将那座没有开过一炮的炮台给炸毁了。

郑云龙受到消息,下令舰队继续前进。

在前面的侦查舰队继续前进,一直向着天津方向进发。

一路上遇到的清军有多有少,但是基本上都是一触即溃,打上两炮就跑光了。

当然也有比较勇的,但是也不过多打几炮而已,根本没有办法对楚军舰队形成有效的威胁。

等到楚军舰队抵达了海河入海口,岸上的大沽口炮台终于对楚军舰队形成一些威胁。

一路溃逃的清军将发现楚军舰队的消息带到了天津城,顿时在天津城中引发了一场混乱。

消息先是在城中的官员权贵乃至富商大贾之间传播,这些人顿时恐慌起来。

他们作为上层人士,肉食者,对于楚军的消息了解的自然比普通百姓要多的多,对于如今天下的形势发展程度也更清楚。

清军二十几万大军在江南全军覆没,皇太子胤礽被楚王沈墨亲自俘虏,裕亲王福临阵暴毙身亡,恭亲王常宁南京城破后下落不明。

江南江北之地尽归楚军所有。

得知了这些消息后,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心中都会不约而同地浮现出四个字来:“大清药丸!”

所以这些人早就开始心照不宣地作准备了。

改朝换代这种事,虽然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不过是换一个朝廷缴税,换一个帝王效忠。

至于损失一些钱财粮食家产土地,只要能保全性命,那也不是不能接受。

最担心的自然是皇室的那一家一姓以及他们的附庸而已。

谁都看得出,大清这艘破船马上就要沉了,所以都在拼命地想要跳船,没几个人愿意给大清陪葬的。

许多人脑后虽然依然留着金钱鼠尾,嘴上喊着誓死效忠大清,跟大清共存亡,可是私下里却早就准备好了华夏衣冠,楚军旗帜,甚至派出人南下悄悄联络楚国。

这些的的忠诚简直就跟厕纸一样随时可以丢弃,他们唯一忠诚的就是利益。

楚军出现在天津城外的消息传来,作为天津卫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八旗驻防将军盛通大惊失色,第一反应竟然不是立刻组织手下抵抗,而是收拾东西往京城跑。

一个手下官员拉住他苦苦劝道:“将军啊,天津卫是京城的门户,你若是不战而逃,回到京城也会被皇上满门抄斩的啊。你的家人可还都在京城呢。”

盛通本身就是一个纨绔之地,跟后世那种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没什么两样,最大的爱好就是吃喝玩乐,哪里会打仗啊。

能当上这个八旗驻防将军,也是因为他老子曾经是顺治手下的侍卫大臣,而且还得了一一个贝子的爵位,所以才会得了这么一个官职。

虽然他本身才能平庸,但是天津为毕竟在京城边上,也没人会认为敌人能直接威胁到天津卫来,所以这个八旗驻防将军有没有本事倒是不重要,反正这个职位本来就是用来镀金的。

盛通被手下这么一劝,脑子也清醒过来了,一时间竟然踟蹰起来,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个劝住他的官员又继续献策,让他先把城中的士兵组织起来,关闭城门,在城中戒严,严禁人员进出。

同时派人打听楚军的动静,再调派一些军队去守卫大沽口炮台。

在做出布防的同时,派人向京城的康熙皇帝告警,让皇帝速派援军。

最后,那官员道:“将军啊,做了这些事情以后,就算最后天津城最后丢了,皇上最多也只是剥夺了你的爵位,罢免你的官职,最少能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啊。若是您还能立下功劳,皇上此时正是用人之际,说不定不仅不会罢免你的官职,还有可能会奖赏你呢。”

盛通被说动了,急忙虚心求教道:“那你说我该怎么才能立下功劳呢?”

这位现在脑子里想的还是想保住自己的爵位和官职,否则爵位被除了,官职被免了,随之附带的那些财产也会被朝廷给收回去,他实在舍不得啊。

这官员继续献策道:“将军,要想拖延楚军的攻势,最紧要的就是大沽口炮台不能失守。只要能守住大沽口炮台,楚军一时之间也无法进攻天津城,这样皇上就有时间派出援军了,到时候将军自然就是大功一件。”

盛通大喜,道:“那我现在就派副将多带人马去守卫大沽口。”

手下摇头道:“不可,此时将军必须亲自带人去大沽口,才能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而且还要多带士兵,人少了可守不住啊。”

盛通犹豫道:“城中只有五千士兵,若是带走的太多,那城中可就空虚了啊。”

手下信心满满道:“下官听闻那楚军军纪败坏,对富人士绅多有抢夺之举。天津城中士绅富贾乃至权贵颇多,若是楚军攻破城池,他们也必然遭难。将军可以让他们将自己家中仆役家丁献出,组建军队来守卫城池,这样将军就能一心守卫大沽口了。”

盛通一听,果然是妙计啊,对这位手下官员大大夸奖一番,立刻下令让副将集结军队,让亲兵拿来自己盔甲,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献策那官员在离开将军府之后,立刻小心翼翼来到城中一处颇为雅致的宅邸后门处敲了敲门,片刻后立刻有人前来开门,看见是他,也不多问,点点头低声道:“老爷正在书房等你。”

那官员点点头,径直轻车熟路的来到一处书房,敲敲门然后顿了一下推门进去,可见对此处已经是相当的熟稔。

书房之中端坐着一个面阔肤白的老者,胖乎乎的大脸看起来像是一个商人。

但是他却是曾经当过户部尚书的人,唤作胡复吉。其祖父曾经是前明崇祯朝的言官,以喷崇祯为荣,表现的铮铮铁骨,一副忠君爱国的真君子做派,为时人所称赞。

但是李自成带领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后,这位跟其他的大明官员一样毫不犹豫地投降了李自成。

在满清入关占据了北京城后,又干脆利索地剃了头发,投降了满清,充分的诠释了什么叫做“铁骨铮铮”。

到了胡复吉,依然完美的继承了其祖父的优良作风,竟然被康熙赞赏为“诤臣”,一路从给事中的位置上干到了户部尚书,前年终于致仕,回到老家天津养老。

这个给盛通献策的官员叫做姜文洙,当年受过他的恩泽,所以一直以师礼待之。说白了,两个人也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如何?”

看到姜文洙进来,胡复吉立刻问道,看起来颇为急切。

姜文洙微微一笑道:“一切顺利,盛通已经被我说动,准备亲自带人前去守卫大沽口。”

胡复吉大喜道:“太好了。只要将他诳出城去,这天津卫就算掌握在咱们手中了。有了这献城之功,你我师生二人在楚国也就有了立足之地了。”

姜文洙点头道:“老师说的极是。不过那盛通是个无胆之人,我担心他会随时改变主意。若是老师能亲自去见他一面,给他承诺,他定然胆气更壮,此事就更加保险了。”

胡复吉道:“是这个道理,还是你心思谨慎。老夫一会就去将军府见他。联络城中大户的事情还是要你来操持,其他人我不放心。另外,还要派人打探楚军的消息,最后能跟楚军大将联系上,我们这夺城之事才更有把握。”

姜文洙沉声道:“老师放心,我一定会办妥的。”

两人对视一笑,眼中尽是得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