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清除满清宗庙

第三百九十五章 清除满清宗庙

书名:帝国时代造反实录 作者:猫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3 22:43:55

明珠听见沈墨的问题,面上一如既往的平静,好像一点都不惊讶似的。

但是沈墨确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眼皮快速的跳动了一下,心中暗自笑道:“我还以为你明珠真的能做到对旧主冷酷无情,看起来还是有点不忍心的。”

等待了片刻,明珠依然保持着沉默,沈墨摆摆手,似乎很随意地说道:“此事的确有点难为你,既然你一时半会想不到好办法,那就先退下吧,寡人再找其他大臣商量一下。”

明珠闻言脸色微微一变,终于不再保持沉默,开口道:“王上,臣刚才思考了一下,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想法,请允许臣说给王上听。”

沈墨“哦”了一声,饶有兴致地盯着他道:“方才还是一脸为难的样子,这么快就有办法了?不为难吗?”

明珠提高声音道:“既然如今为楚臣,自然要为王上分忧,这是臣的荣幸,一点都不为难。”

看着明珠的样子,沈墨笑了起来:“好吧,那你说来听听。”

明珠道:“说起来其实并不难。满洲昔日入关之时全族人口也就二十万左右。如今经过将近四十年之繁衍,人口也尚未超过百万。就算加上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也不过两百多万人口。这两百多万人口与华夏近亿兆百姓相比,就算沧海之一粟,大漠里的一粒沙。只要将其融入华夏百姓之中,数十年后这世上便再也没有满洲一族了。”

沈墨不动声色,点点头道:“那如何融入?你具体有什么想法?”

明珠道:“戎狄入夏则为夏,华夏入胡则为蛮。这个办法说到底核心就是彻底消灭满洲一族的民族特征,去其宗庙,除其姓氏,灭其文字,改其衣冠,消灭八旗制度,改汉姓,穿汉服,读汉语,写汉字。数十年后,后人便再不知满洲,只知道华夏了。届时,王上不仅不用担心满洲生乱,反而能成就一番教化融合之功,简直一举数得,何来而不为呢?”

沈墨听完看着明珠道:“都说纳兰明珠是满洲第一饱学之士,果然名不虚传。你身为满洲人,却提出了如此狠毒的法子,难道就不怕你的同胞们戳你脊梁骨吗?”

明珠却摇摇头道:“王上,臣就算不为王上献计,难道他们就不戳臣的脊梁骨了吗?就算臣不提出这个办法,难道其他人就想不到吗?历史上那么多的民族曾经强横一时,如秦汉时期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两宋时期的契丹和女真,哪一个不比满洲强横?可是如今却又在何方?”

明珠说的那些曾经强横一时的异族全部都陆续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今只剩下了一些名字和器物能够证明他们曾经存在过。

明珠的意思很明确,这些异族不管之前多名强横,但是最终灭亡消失的根本原因都是被更加先进更加强大的汉族文明给同化融合掉了,最终也变成了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就算自己今天不提出这些办法来,满洲迟早也会被华夏文明所同化,与历史上那些强横一时的民族落得同样的命运。

原本历史的走向其实也是这么发展的,入关近四十年来,满洲的汉化程度其实已经相当高了。

康熙这一代还算是好的,包括康熙在内,满清贵族上层大部分人还是会读写满文满语,甚至还能骑马射箭。

但是越到后来,懂的满语的满洲人越来越少,甚至到了道光以后皇帝都只会说汉话不会说满语了。

朝中的重臣从以满人为主变成了汉人为主,尤其是晚清时期那几位名臣全部都是汉人,唯一一个有名的旗人大臣就是那位著名的“鬼子六”。

可以说到了最后,满清除了披着一层薄薄的异族的皮之外,里面已经全部都被汉化了。

这种结果既有历史选择的因素,也有满洲贵族主动选择融合和同化的原因。

毕竟不主动汉化融合的话,那必然会跟历史上那些异族建立的国家一样昙花一现,很快从强盛走向灭亡。

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和女真建立的金国,包括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都是明晃晃的榜样。

而这还是他们有意无意部分汉化之后的结果,如果坚持本族的文化,抗拒融合的话,恐怕存在的时间会更短。

沈墨看着明珠,眼中露出了赞赏之意:“伱倒是看的透彻。你的判断是准确的,华夏的文明同化能力那是被历史无数次证明的。主动选择融合,尚有一条活路。若是抗拒,那寡人就只能采取物理融合的办法了。这件事既然是你提出的,你下去之后好好拟一個切实可行的章程出来,寡人核定之后再说。”

明珠躬身领命。

虽然他没有听说过物理融合这个词语,但是大概也能猜出楚王的意思,心中不禁凛然。

“臣多谢王上宽仁之恩!”

明珠最后郑重地向着沈墨下跪叩谢。

他知道这是楚王给了满人一个活命的机会,所以才会叩谢。

沈墨点点头受了这个礼,沉吟一番后道:”既然是你首倡此事,那改姓氏一事就从你开始。寡人给你自由选择的权力。”

明珠大声道:“臣斗胆,请王上赐姓!”

沈墨对他的态度很满意,毫不犹豫地说出来他早就想好的话:“你叫明珠,又弃暗投明,既如此,那就从改姓为明吧。”

明珠跪倒在抵扣大声叩谢道:“明珠多谢王上赐姓,今日起,再无纳兰氏,只有明氏。”

沈墨示意他起来,然后道:“至于其他旗人改为何姓,你且先拟个草案出来,寡人核定后再颁布。”

明珠躬身领命。

说实话,明珠提出的办法虽然见效慢,但是却时最好的办法了。

沈墨总不能真的将近百万旗人全部杀掉,一来没有那个必要,二来他也没有那么残暴。

三来,这些人活着比死了有价值的多。

这件事有了眉目之后,沈墨的心情也好了许多。正好肚子也饿了,所以传口谕让人送来饭菜和一壶热酒跟明珠一起享用。

如今紫禁城里面宫女太监还没有完全审查完,王后他们又没有到来,为了安全起见,沈墨如今的饮食起居都是从军中后勤处调来的人手。

这些人做的饭菜虽然能吃,但是要说多么精美可口就谈不上了。

不过沈墨还没有养成那种奢靡享受的习惯,所以倒是甘之如饴,吃的很开心。

明珠之前贵为康熙手下第一宠臣,生活自然是过得优渥富贵。

此时跟沈墨一起用膳,看着楚王殿下如此年轻已经问鼎天下,生活却依然如此简朴,而且他看得出来楚王殿下并不是在演戏给自己看,而是真正的习惯了这种生活,心中既是诧异又是钦佩。

他本来有心提出说将自己家的厨子送入宫中给楚王做饭,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自己虽然没有二心,但是楚王殿下也不一定敢用,毕竟自己可是降臣。今日能得御赐的四品待遇,又蒙楚王殿下亲自赐姓已经算是龙恩浩荡了,若是再提出此事,就有些画蛇添足,弄巧成拙了。

所以他最终还是决定回去之后遣散家中大部分的下人奴婢,生活上也要尽量低调简朴起来。

楚王殿下厉行节俭,如果臣子还沉迷奢侈享受,迟早要倒霉的。

明珠离开皇宫之后,三天后就呈上了一份详细的满洲融合章程。

沈墨看完之后也是叹服,稍加修改之后就下令版型,而具体实施的负责人依然还是明珠。

明珠提出的这份融合章程,核心还是他之前所说那几点,但是在具体施行的细节上却有很强的可执行性。

比如改姓这一点,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上层贵族,从其原来的姓之中选择一个字作为汉姓。

如果他们的姓氏当中没有合适的字来当姓,那就采用同音或者谐音的办法从汉字中挑选一个作为新的姓氏。

比如爱新觉罗,明珠就从其中挑出一个“新”字作为他们的姓,但是却用同音的“辛”来代替,所以康熙最后的名字就变成了辛烨。

比如叶赫拉拉氏,就选择了一个“叶”字作为新的姓氏。

上层的姓氏由楚国朝廷指定,下层的普通百姓则可以自由选择一个汉姓作为自己的姓氏。

对于主动改姓的旗人,朝廷可以逐步让他们享受汉人百姓的待遇,但是具体还是要看表现如何,会根据他们的表现逐步提高待遇,最终达成与汉人百姓一样的待遇。

到那个时候,他们也基本上就变成了真正的华夏百姓了。

至于高层,改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还需要住进集体农场,参与劳动改造。

表现好的最终才会逐步获得普通人的权利。

至于汉八旗,他们依然采用他们之前的姓,毕竟他们本来都是汉人出身。

不过待遇和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上层的待遇一样,先在劳改农场劳动改造,以后看表现再逐步恢复他们良民身份。

当然,对于这些人以后考取功名从政经商都有很多的限制,这也是他们为自己以前罪行恕罪的代价。

再说宗庙,顺治在亲政之后,就把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牌位都放进了宗庙之中。康熙继位之后,顺治的牌位也被请了进去。

至于多尔衮,在死后被顺治清算,坟都被刨了,尸骨在哪里都不知道。

历史上,还是到了乾隆的时候才给多尔衮平反,让他入了太庙。

现在,沈墨下旨让人将这些人的牌位全部给清理出了太庙,并且砸碎顺治亲笔书写的太庙匾额。

他要等到明年正式进位称帝的时候当众烧掉这些牌位,向天下再次宣告他的决心。

明珠对于满洲上层还提出了一个分化处置的方案,比如说将年满十五岁的男丁集中起来发配到军中充军,表现好的数年后可以恢复自由身。

十五岁以下的男丁,年纪大一点的可以在劳改农场劳改,年纪小的,譬如五六岁以下的可以赐给那些在战争中或者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孩子的汉人夫妇作为子女。

至于女子,年纪十五岁以上的可以分配给有功将士为妻,年纪小的可以一边读数一边劳动,长大之后表现良好的可以许配给汉人为妻。

如此种种,方案非常的细致,看的沈墨都是啧啧称奇,觉得明珠这个人真的是个狠人。

如果按照他这个方案执行下去,恐怕十年后满洲这个词都没有多少人会提起了。

毕竟这个方案虽然看起来严苛,但是并没有彻底断绝这些旗人对未来的希望。只要他们好好表现,将来还是有希望获得跟汉人百姓一样的待遇的。

有了对未来的希望,他们就不会轻易的起来搞事情,想着谋反之类的。毕竟谋反不成就要掉脑袋,但是只要好好表现就有恢复自由身的机会。

当然,政策归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许多人可能会活不到恢复自由身的那一天。

但是那也是他们必须付出的代价。

相比起在满洲入侵中原的过程中那无数惨死的汉人百姓,楚王这番政策已经算是少有的仁义了。

要是按照蒙古人以前的习俗,在消灭敌人之后,凡是跟车轮一样高的男丁全部杀死,老人也全部杀死。女子则是全部被掳走作为女奴。

时代在进步,沈墨又是作为一个现代灵魂,自然做不成那么野蛮的事情来。

一事不劳二主,明珠提出这个方案,又本身是旗人出身,对旗人的情况最为了解,所以由他自己亲自去执行这个方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旨意颁发之后,预想之中的反对声音倒是没有多少,反倒是不少的降臣都上书赞扬楚王殿下仁爱无双,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任君明主。

沈墨对这一次突然而至的马屁风潮有些始料不及,因为楚国的臣子们还是比较矜持的。

不过其中也有许多满清贵族的谢恩表,也不知道是明珠授意的还是这些人自发的。

不过此时另一个好消息传来,让沈墨感觉到心情更好了。

派去辽东给黑龙江将军萨布素送信的索额图回来了,带来了萨布素愿意归顺的消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