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65章 寿宴上的争论(上)

第265章 寿宴上的争论(上)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00:41

为期三天的万寿节,正节即皇帝生辰,亦称圣节。这一日朝廷大朝,百官齐至皇极殿献呈贺表,为皇帝贺,为天下贺。这一流程的礼仪极其复杂繁琐,即便多年老臣也未必全然记得清楚,故有专门的礼仪官负责喊礼。

这些流程麻烦到什么程度?光是参见皇帝,就有鞠躬、拜兴、再拜兴、平身、笏、鞠躬、三舞蹈、跪左膝、三叩头、山呼万岁、再三呼、跪右膝、出笏等,而对于这些动作,具体要求还有不少,实在无须一一说明。

至于皇帝什么时候出场,出场之后又要做些什么,那些礼仪真是把细节规定到了极致,不说也罢。

头一回参加这种大节的官员或许心情激动,但对于经年老臣——如高务实年纪虽轻但也完全算是老臣了——他们走这些流程自然是心如止水。例如高务实,他的心思就根本不在朝贺之礼上,而是等着后续的大宴仪。

大宴仪不用换去别处,就在皇极殿举行,一应臣工行宴的位置基本按照平时上朝排班的位序,行大宴仪的准备工作由尚宝司负责,如今的尚宝司卿乃是高务实的亲弟弟高务观(但过继给了高拱),他已经连续多年负责这档子事,礼仪上面绝不会出任何岔子。

朝贺一罢,尚宝司的人先在殿上摆好御座,铺上黄麾,召金吾卫设护卫官二十四人伺立。教坊司设九奏乐歌于殿内,设大乐于殿外,舞杂队候在殿外。光禄寺设酒亭于御座西,设膳亭于御座东,设珍羞美味亭(原文是古字,难写,大意如此)于酒膳亭东西侧。

御筵摆在御座的东西一方,皇太子虽未册封,但仍设座位于御座东,西向,诸皇子、诸王以次由南而东西相向设座。

群臣四品及以上者在皇极殿内设席,五品及以下者在殿外招待,另安排司壶、尚酒、尚食等一班人等伺候。

待到开宴,由仪礼司奏请皇帝升座。朱翊钧满脸红光地走出,丝毫不见足疾模样,大乐也立即奏响。

待皇帝升座之后,乐止。随后鞭炮鸣响,诸皇子、亲王等依次上殿——襁褓中的皇子不能自行,但也不会由生母或嬷嬷带着,而是由各自的“大伴”或牵或抱带上殿来。

再下来,四品以上文武官员由东西入,立殿中,五品以下则只能立于殿下。百官再次行赞拜大礼,礼罢,光禄寺鱼贯而入,大乐再度奏响,行至御前时,乐止。然后光禄寺开爵注酒,首先向皇帝敬酒。

敬第一轮酒时,教坊司奏《炎精之曲》。乐起,全体皆跪,教坊司当然也得跪奏。皇帝举杯饮毕,乐止。众官俯伏,再行赞拜礼,然后各就位坐。

第二轮敬酒时,乐队奏《皇风之曲》。乐起,光禄寺为皇帝酌酒,序班酌群臣酒。待皇帝举酒后,群臣亦举酒,乐止。

接下来进汤,鼓吹乐前导,光禄寺行至殿外,鼓吹止,殿上乐起,群臣起立,由光禄寺官向皇帝进汤,进罢,群臣复坐,然后序班供群臣汤。

这时皇帝举箸,群臣亦举箸,这也有个讲究,叫赞馔。接下来便是舞蹈登场,头一个通常是武舞,按现代说法就是劲舞,叫做《平定天下之舞》。

再往下就到了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第五轮,奏《振皇纲之曲》,跳《百戏承应舞》。第六轮,奏《金陵之曲》,跳《八蛮献宝舞》。第七轮,奏《长杨之曲》,跳《采莲队子舞》。第八轮,奏《芳醴之曲》,跳《鱼跃于渊舞》。第九轮,奏《驾六龙之曲》。

以上这每一论敬酒,仪式同初轮相同,都是依样画瓢作一遍。待得九轮之后,光禄寺收御爵,序班收群臣盏,进汤。

到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被折腾的饥肠辘辘,胃口也自然大开,于是终于轮到了进大膳的时刻。大乐奏响,群臣起立,谢恩之后复坐,序班开始上菜。

宴饮食物原料均是四方珍异,从全国各地水陆远送到京。有的时鲜食物用驿马加急快递。经由御膳房名厨精心烹制,当然都是绝佳上品。

按照大明的习惯,凡事都要有规矩,所以有明一朝无论任何“国家级”的庆典,连菜谱都是固定的,其中大多数都是洪武、永乐二朝所定制。具体到万寿节的圣节赐宴,乃是永乐十三年(1415年)定制。

这个定制规定:上桌按酒五盘,果子五盘,茶食烧炸凤鸡,双棒子骨,大银锭,大油饼,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五盅。

上中桌按酒四盘,果子四盘,烧炸,银锭油饼,双棒子骨,汤三品,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三盅。

中桌按酒四盘,果子四盘,烧炸,茶食,汤二品,双下馒头,羊肉饭,酒三盅。

僧官等用素席,按酒五盘,果子,茶食,烧炸,汤三品,双下馒头,蜂糖糕饭。

将军按酒一盘,寿面,双下馒头,马肉饭,酒一盅。

金枪甲士、象奴、校尉,双下馒头,酒一盅。

教坊司乐人,按酒一盘,粉汤,双下馒头,酒一盅。

给食表内官内使,上桌按酒五盘,果子,汤二品,小馒头,酒三盅。中桌按酒四盘,果子,汤二品,小馒头。

高务实职官正二品,加衔从一品,当然属于“上桌”,不过马肉饭这东西后来因为大明缺马,实际上早就换成了驴肉饭。

席面的安排也有意思,内阁诸位阁老地位最高,单独一桌;六部尚书加上都察院左都御史乃是“朝廷七卿”,也单独一桌;以下便是各部侍郎组成两桌——早前是一大桌,但现在因为户部、兵部都是四侍郎制,一大桌未免拥挤,故分了两桌。如今是户部、兵部八位侍郎一桌,其余侍郎又一桌。

再往后就是按照大九卿、小九卿中除了前面这批大佬以后再去“拼桌”,总之就是尽可能的把地位类似的官员安排在一桌或者并列的桌。

由于皇帝是高高在上的单独一席,基本上不存在“与民同乐”,所以到了开席的时候,礼仪的性质就淡化了下去,同桌的同僚们就有了说话的机会。

高务实这一桌是六部尚书与左都御史,隔壁桌是内阁阁老,这两桌人算得上是大明朝除了皇帝之外最顶级的权力中心人物,所以此刻如果有个“上帝视角”的话就会发现,他们与其他桌相距比较大,以至于在物理上都形成了等级隔阂。

不过这样一来,两桌人如果想要互相说说话,那倒是十分方便。至于吃饭本身,大家都知道大明宫廷里的赐宴只能填个肚子,远不如自家的伙食靠谱。

如高务实这等豪富,更是随便吃了几块鸡肉,喝了一小盅汤便算了事。这等大宴虽然有赐酒,但大家通常不会敞开了喝,以免万一醉酒,闹出个君前失仪就大大的不美了。不过大家还是会时不时举杯,沾唇即止——反正要拖时间嘛。

此时此刻,闲聊才是正事。

如今的朝廷七卿是这几位:吏部尚书陈于陛,户部尚书高务实,礼部尚书徐学谟,兵部尚书周咏,刑部尚书舒化,工部尚书石星,左都御史沈鲤。

内阁这一桌则是中极殿大学士申时行,建极殿大学士许国,文华殿大学士吴兑,武英殿大学士王家屏,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以及新入阁的东阁大学士梁梦龙。

七卿这一桌先开始闲聊,首先说话的是理论上这一桌的大佬——天官陈于陛。

陈于陛作为吏部尚书,当然选择从人事编制方面开始谈,他在一轮互相敬酒之后放下犀角爵,直接朝高务实发问道:“求真,我日前看了你的《革新驿站疏》,感慨之余有些疑问,不知能否请你解惑?”

虽说陈于陛实际上已经从属于实学派,但他的根基来自于其父陈以勤(隆庆朝武英殿大学士),陈于陛此前也算是“陈党”的核心,此时从亲密程度而言,也只能说是实学派的外围力量,高务实是一定会给他足够的面子的。

所以高务实立刻放下犀角爵,客气地道:“元忠兄客气了,有何疑问但请道来,务实必然知无不言。”其他人见戏肉来了,也都住箸停杯,听他二人相谈。

陈于陛并不拐弯抹角,很是直接地问道:“若此疏得行,户部十余名员外郎分管各省驿站,但于中枢而言,驿站却又归属于兵部车驾司管辖。如此一来,驿站之事在将来究竟是车驾司说了算,还是户部诸员外郎说了算?本部堂忝掌铨务,对此不得不有所了解。”

“元忠兄所虑正当所宜,不过此事我与大司马曾有讨论。”高务实说着一转头,对周咏道:“养思兄(周咏字养思,号乐轩),还是请你来分说如何?”

周咏与陈于陛不同,他是真正的实学派出身,而且还是河南延津县人,与高拱、高务实乃是乡党。周咏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壬戌科三甲第五十七名进士,考得并不算好,按理说一般很难混到顶层,但此人虽然成绩不佳,能力也只是平平,但偏偏官运特别好。

什么叫官运好呢?打个比方,每当你作为下级三年考满,恰好此时你的上司要么出事要么高升,把位置空出来给你,这就是典型的官运好。

周咏差不多就是这种情况,他以区区三甲之资格,十五年便混到了辽东巡抚,不到二十年混上蓟辽总督,然后因为此前张学颜请辞归乡,得以回部任大司马。

众所周知,大明官场非常重视“学历”,一甲的三位“天上神仙”怎么捧都可以,好比高务实升官之快屡创纪录,但没有人说他不够格,顶多有些议论他年纪太轻——其他进士中试大多是三十岁左右,你这十八岁中状元实在太开挂了。导致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人能够中试的年纪,他已经做到了户部尚书。

不到十年,从新科状元到户部尚书,甚至中间还出现过一次“连贬三级”,这就是状元公的底气,谁也不好质疑他的资格。

相反,三甲进士在资格上就比一甲二甲差不少了,因为一甲叫“进士及第”,二甲叫“进士出身”。及第不必说了,出身也意味着这个身份是名副其实的,但三甲就明显差了,叫做“同进士出身”——勉强把你们算做进士出身。

顶着这样的资格还能混得好的,在大明官场少之又少。原历史上这段时期还有一个三甲大佬是沈一贯,不过沈一贯也比周咏硬气,因为他首先是大诗人沈明臣的侄儿,且自己虽然考到三甲去了,但馆选的时候考上了庶吉士,依旧算是有了翰林身份的。

周咏“学历”不太行但官运好,再加上他到了辽抚位置之后,碰巧实学派“青黄不接”,只能重用于他,因此一来二去居然就做到了大司马。

基础不扎实的后果就是,他这个大司马在高务实这个大司徒面前实在不怎么有面儿,在很多人看来,他是已经打定主意做个高务实应声虫了。

此时也不例外,高务实一要他说,他立刻便接过话头,替高务实解释道:“陈天官有所不知,高司徒疏中所言乃是一时权宜之举,驿站由始至终都归兵部车驾司管理,户部派驻之员外郎只是监督财务。

另外,高司徒还有言在先,待将来驿站方面能够自负盈亏,甚至有贡献于财政之后,户部会支持车驾司扩编,如今日户部一般设立各省驿站主官,以此强化归属管辖之权。”

陈于陛这一问,其实本就是配合高务实说明情况,三个人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礼部尚书徐学谟忍不住道:“驿站之事缘由如何,本非礼部当管,但如此各部连年加设,今日先设十余官,明日又设十余官,何时是个头?天下黎庶供养百官,若这官员无休止地增设,难道不是在渔猎百姓?”

----------

感谢书友“云覆月雨”、“柠檬水加奶”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