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79章 平倭(三)

第279章 平倭(三)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00:41

仗打成这副模样,全军损失过半,小西行长自从领兵以来当真还是头一回。想他第一军团自入朝以来,几乎可以说是横扫千军如卷席,把朝鲜军打得溃不成军,无论什么名师大将都不过手下败将而已。

纵然前次明军祖承训前来,其所部战斗力甚强,却也因为出兵不够谨慎而陷入重围,最终饮恨败走。

第一次平壤之战中明军的战斗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小西行长以震撼,但因为最终第一军团仍然取得了胜利,故也给小西行长带来了某种错觉,认为只要自己小心固守,凭借平壤坚城和第一军团的强大力量,依然是可以击败明军的。

然而第二次平壤之战彻底打破了他的幻想,明军一旦认真起来,根本不是区区第一军团可以抵御。在明军强大到令他瞠目结舌的火炮轰击之下,各部的士气、阵型都很难保持,平壤坚城也被轰得东倒西歪,甚至还有城门被轰破,以至于仅仅半天时间就丢了外城。

内城虽然看似守得不错,但小西行长完全看得出明军未尽全力,不仅没有士兵们的突击强攻,甚至连大规模的炮击都全然不见。

这显然不是李如松不愿多造杀孽,他无非是不希望将平壤城打得稀烂,毕竟这座城池算是朝鲜北部头号大城,很适合作为明军接下来作战的战略支撑点,还是有必要尽量保存完好的。

道理虽然想明白了,但后悔药是没有的,小西行长只能率残部奔逃至开城,面见小早川隆景。小早川见小西行长十分狼狈,所部第一军团更是伤亡惨重,而平壤也已宣告失守,不由得忙问明军战力如何。

小西行长的脸色看来颇有些惊魂未定,先吞了一口吐沫,然后才答道:“明军战力十分强悍!其论远战,明军有海量大筒(火炮),大大小小至少数百具,我军万不可及,开战时明军大筒齐鸣,我与诸将只觉平壤内外震颤不已,宛如天崩地裂;

其论近战,铁炮配比也在我军之上,双方铁炮队对射之时,我军竟然略居劣势,此乃前所未有之情状。后来又发现明军一部更以战车为依托,藏身战车之后从空隙射击,我军与之对射犹如……恕我直言,犹如狗咬刺猬,根本无从下口;

不过若论近战我军最不能敌者,还是明军骑兵。那些明军骑兵个个骑着高头大马,比我军将领所骑乘的马匹还高一头,而更令人震怖的是这些骑兵还全身披挂、人马具装,除极英勇之武士舍身斩其马腿之外,余者皆不能与之战!

当时我见到明军不知多少骑兵冲撞过来,我军被撞者个个人甲皆碎,血喷五尺!小早川殿下,我军万不可再与明军轻易开战,如欲战胜明军,必须各军合力,如今平壤已失,开城孤军难保,不如退去汉城,集中军力再战,或可有一线生机。”

小西行长是商人出身,但他同样打过多年的仗,在朝鲜更是摧枯拉朽一般击溃十余万朝鲜军,因此小早川隆景不得不相信他这番陈述。

在小早川隆景看来,即便小西行长战败之后将明军战力有所夸大,可他第一军团打到这个地步,也足以见得明军战斗力何等剽悍了。所以,明军战力不仅远胜朝鲜军,也同样胜过日军,这显然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明军战力如此强大,那么退往汉城集中兵力再战,显然就很有道理了,因此小早川隆景颔首道:“想不到明军战力如此强悍,果如此前官兵卫所言,我军应集中军力驻守汉阳才对。如今我军兵力分散,极易被明军各个击破,而开城的确已不足恃,应该早些退守汉阳。待明军连胜而骄之时,便可集中全力设伏聚歼。”

随后小早川隆景便传令第六军团,准备弃守开城,与第一军团残部一道向汉阳移动。而汉阳一边,宇喜多秀家也得知了平壤大败的消息,此刻正怒不可遏。

军师黑田官兵卫劝道:“第一番队兵力近两万,从战力而言也堪称精锐,且据守平壤坚城,占有地利却仍被明军所败,足可见明军战力非比寻常。

当前我征朝各军四处分散,原是出于占领和稳定朝鲜全境而布置,却不利于同明军这样的强军决战。我看事不宜迟,应下令平安道、咸镜道、黄海道、江原道各番队全部向京畿集中,力保汉阳不失,并以汉阳为依托击败明军!”

然而宇喜多秀家却不答应,没好气地道:“怎能如此安排,太阁殿下岂会允许?平壤大败乃是我军入朝后最大的耻辱,当务之急是要立刻组织反攻,怎能反而将前线完全弃守,南撤到汉阳来,试问太阁殿下雷霆之怒谁能承受!”

黑田官兵卫喝道:“秀家!事态紧急!不要再执迷不悟!你想让全军都战死在朝鲜么!眼下我军兵力分散,再不加以改变,只会接连大败。如今撤出北方四道,示敌以弱,麻痹对手,骄纵明军,集中军力,然后方能在汉阳城外一战大胜!

如果天照大神保佑,我们甚至有机会借此全歼明军,那样的话,朝鲜将立刻被我军完全占据,将来进军明国也将更为顺利。请立刻向各番队下达严令,以最快的速度全部集中至汉阳,违令者以军法处死!”

黑田官兵卫作为军师,这还是入朝之后头一次以如此强硬的口吻表态,甚至隐隐有了命令的意味。

石田三成知道黑田官兵卫这位军师的地位,事实上黑田官兵卫原本就是丰臣秀吉的军师,是竹中半兵卫死后日本最著名、成就也最显赫的军师。

他一生征战无数,尤其长于奇谋诡略,名震战国的英贺浦之战、水淹备中高松城、中国大折返、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笼城战、北九州制霸等,皆为黑田之杰作,因此日本国内谓其为“天下第一军师”。

既然黑田如水支持集中兵力、汉阳决战,那么石田三成这位“战下手”自然不必多想,也赞成道:“如果汉阳失守,那么北方各番队都将面临灭顶之灾,请抓紧时间!”

石田三成一开口,效果更是神仙放屁不同凡响,各奉行纷纷表示支持,对此意见一致。

宇喜多秀家虽然是总大将,但丰臣秀吉对他是有私下交待的,他可不敢真去反对军师的意见,只好听从黑田官兵卫之言传达军令。

黑田如水之子黑田长政则向宇喜多秀家请令,希望由第三番队一部扼守要道,阻击明军,以掩护各军南撤。宇喜多秀家自然同意所请。

平壤之战后不久,大明备倭经略宋应昌也已赶到朝鲜,李如松作为标下大帅,自然要去参见报功。宋应昌听闻平壤大捷,连连称赞,并慰问参战朝鲜官兵,令李如松在平壤休整之后进军开城,李如松领命。

由于此战是南兵率先破城,赞画袁黄向南兵及南军众将道:“平壤大捷,皆以南兵为首功以报朝廷。南兵立有大功,宋经台亦已知之,诸位静待恩赏旨意即可。”南兵欢呼叩谢。

李如松在平壤休整十日,主要是等待后续运来的火药等补给,然后便乘胜进军。黑田长政下属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及黑田家家将栗山鸟康率部掩护各军主力南撤,同时阻击明军追兵,结果于白川力战而死。

北部日军接到宇喜多秀家严令后不敢怠慢,纷纷向汉阳南撤。明军及朝鲜联军趁势收复开城,并继而收复平安、黄海、咸镜三道及江原道北部,明军主力则向京畿道开进,更进一步威慑汉阳。

数日之后,给明军将士请功的消息传出,竟是先登城者各有其人,而首功却归于北军杨元,这一下可就闹出事来了。

按理说,大明历来多以斩获首级数目论军功封赏,这是惯例,只有高务实“非常之人敢行非常之事”,喜欢搞什么“集体功”,而其他人可不敢轻易效仿,因为一来朝廷未必答应,二来也怕处置不公,闹出哗变之类的麻烦,反而不美。

然而此次平壤之战前,李如松为防止抢割首级而贻误战机,特令争割首级者斩,可惜这道命令贯彻不严。

当时南军在前、北军在后,导致战时南军先登力战,而北军反而多得首级。这也还罢了,偏偏首登之功还莫名其妙的归了北军,与此前对南军的承诺截然相反。

这下子可就大事不妙了,南军戚金、吴惟忠、骆尚志等将领均指责李如松偏袒北军,谎报战功。南军兵卒更是怨气冲天,与北军时有争吵,甚至这争吵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宋应昌因此向李如松问道:“明明是南兵率先登城夺旗,祖承训岂会不知?各处城门乃至牡丹峰血战,皆是南兵冲锋在前,拼死力战,可战功为何全报北兵之功?”

李如松解释道:“经略容秉,据末将所知,先破城者应是由杨元下令所部炮击,洞开七星门而致,至于南兵先行登城倒是确有其事,但先进城者实为北军。

其实细论起来,个中详情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末将只得记各有登城之功,而将首功归于下令开炮的杨元。且我大明以首级记功,如今首级多为北军所得,末将只得如此,请经略明察。”

宋应昌表示不同意,道:“战前你曾立下严令,争割首级者斩,但军令不得执行,却导致这种局面,你身为提督颜面尽失,又被夹于其中左右不得。此事南兵多受冤屈,为安定军心,应细查此事,重新定功。”

李如松劝道:“经台,末将担心的是,眼下全军中北兵众多,事已至此,若又重新定功,南军是否领情尚未可知,而恐怕反而又引起北军怨气。经台也知道,北军各级将官多属将门世家,易牵动边疆大员……是否能暂缓行事,至少等收复汉阳之后再说?”

宋应昌见李如松谈起北军影响,便答道:“南军兵力亦不在少数,且南兵深知倭寇战法习性,兼之火炮众多,是汉阳一战不可或缺之力。

李提督,南北两军都深为皇上所倚重,也都……都曾经在高阁老帐下效力,何况当初南军还曾训练北军呢。此事我自有主张,你继续休整练兵,等待军令吧。”李如松虽然担心事情不可收拾,但也只能领命。

李如松的脾气这次忽然小了吗?那倒也不是,主要问题在于宋应昌背后其实就是高务实——宋应昌虽然是仁和人(属杭州府),但却并非心学派人士,原因很简单:他是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座师是高拱。

当然话说回来,要不是因为这层关系,在朝廷如今的局面下,他恐怕也混不到兵部侍郎的位置上去,毕竟兵部现在几乎是实学派中高党的自留地了。

听闻平壤大胜,朝鲜王李昖大喜若狂,下来大摆庆功宴犒赏明军,柳成龙奉命出席恭贺。席间,李如松不知何故,忽然要求柳成龙向其跪拜并敬酒。

敬酒本来没什么问题,帮了这么大的忙,柳成龙哪怕代表朝鲜王李昖给李如松敬酒,那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是正常礼数。然而问题在于李如松要求他跪拜敬酒,并且李如松此刻端坐于正北。

这就问题很大了,柳成龙大为惊愕,甚至一时失语,李德馨也立刻反应过来,连忙站出来指责道:“这是什么礼数,北面敬酒是臣子敬奉君主之礼,提督此举所为何意?!”

马栋立刻起身道:“大明为朝鲜上国,我军千里迢迢为尔等驱逐倭寇,恩同再造,莫非受不得尔等一杯酒?”

李德馨回辩道:“将军此言差矣!李提督是上国大帅,却非上国使节,并不能代表皇帝陛下,无论如何功勋恩厚,也不可与君主相提并论,只能居于东位。诸位此等要求,是在藐视朝鲜王室及朝廷!”

祖承训嘲讽道:“究竟是谁救了即将灭亡的朝鲜王室和朝廷?若我大明不发援兵,这遭受藐视的王室和朝廷还能存在么?”

李如松轻哼一声,再次问柳成龙是否可以敬酒?

柳成龙拱手道:“为感谢帮助朝鲜击退倭寇者,我愿将性命都交付出去,何况北面敬酒?自然不成问题。”

说罢,柳成龙竟然起身宽衣解带,在众人的惊诧之下,其以白衣示人,并对李如松道:“在下不能违背君臣之礼,难以用朝鲜之臣身份北面敬酒,只好以朝鲜百姓身份感谢上国恩德。”

柳成龙说罢便准备跪拜敬酒,李如松却哈哈一笑,健步上前扶起柳成龙,笑道:“本帅玩笑而已,都体察使忠贞事主,令我感佩。请快起身入座。”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持羽静风尘”、“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谢谢!

PS:查了一下,“平倭”这章的确是第279章,原因其实是前一章搞错了,真是汗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