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79章 平倭(卌四)巨变

第279章 平倭(卌四)巨变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00:41

黑田如水的话说完,加藤清正却表示何必搞得如此麻烦,他还是坚持直接向黄石山城发起进攻。

黑田如水深知加藤清正脾性,也知道他在丰臣秀吉面前的地位颇不一般,因此耐着性子解释道:“加藤,明军才是我们的大敌, 在与明军决战之前应当尽量减少无意义的伤亡,这黄石山城并不值得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不过三日而已,有什么不能等的?

另外,我希望我们不要与左路争功,左右两路应合力进入忠清道,然后兵发汉阳。正因如此, 我们这样布置也可以等等宇喜多秀家, 双方好在全州会合。诸位如果没有异议, 秀元殿下就请部署吧。”

毛利秀元是毛利元就之孙,穗井田元清的长子,曾经一度成为堂兄毛利辉元的养子,不过在毛利辉元长子毛利秀就出生后自立,现在已经恢复辉元堂弟身份。此次他之所以接替毛利辉元成为毛利家出兵的统帅,原因是辉元病了。顺便提一句,小早川隆景前不久也已病死。

正因为他不是毛利家的继承人,虽然因为毛利家出兵众多而成为一路总大将,但无论地位还是威望都不能和堂兄辉元相比,故在黑田如水面前是端不起什么架子来的,于是也就有了黑田如水如此直言“秀元殿下就请部署”这种近乎命令的说词。

毛利秀元果然不敢反对,当然他本身也同意黑田如水的意见,因此立刻下令加藤清正围南城,锅岛直茂围西城,黑田长政围东城, 另遣别动队于北埋伏待命。

八月十四至十五两日,日军三面合围,将竹盾捆锁成栅, 稳步向黄石山城迫近。日军面对朝鲜军弓箭只防不攻,并每日于阵中杀戮百姓,两日间金海府使白士霖屡次登城观察,虽对日军行径心有余悸,也对日军的部署略感诧异。

赵宗道纳闷道:“此股倭寇兵力雄厚,为何要如此拖拖拉拉,直接向我们发起进攻才是常理呀,他们究竟有何企图?”

白士霖也一直困惑于此,但忽然间却有所醒悟,对赵宗道答道:“近来有消息说明军自海上来援,我本以为这不过是流言而已,但如今看来却可能是真有其事,恐怕倭寇已分出一部前去阻击明军。

明军素来强悍,想必倭寇也因此甚是顾忌,故在城外困而不攻,不敢轻举妄动。若果真如此,黄石山城可保无忧,我们也有机会杀敌立功了!来人,传令全城,明军来援,解围可期,但大伙不可懈怠,要随时待命应变。”赵宗道领命而去。

日军两日来每日杀戮朝鲜百姓,安阴县监郭雄因此义愤填膺,屡次请令出城杀敌,赵宗道苦苦相拦:“郭县监万万不可意气用事,凭我们手头的力量,此时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真要这么做的话,黄石山城必会被倭寇轻易攻占!

我们的弓箭也射不到那么远,这几日来对前阵的倭寇也造成了一些伤亡,百姓被屠杀我也很心痛,但绝不能因小失大。明军正来救援,府使也有交待,需待明军抵达之后再合力击败敌寇,到那时再报仇也不迟,请郭县监务必耐心等待。”

郭雄却心急如焚,急不可耐:“这倭寇心狠手辣,全无怜悯之心,不思向我们进攻,却只在阵中屠杀百姓为乐,这是意图威慑我们!城中不少军民已因此深受煎熬……话说这明军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到达?消息传出来也有两日了,他们怎么这么慢?”

赵宗道见郭雄情绪激动,连连安抚,好话说尽,过来好半晌之后郭雄才得以强行镇静下来。

而在日军阵中,毛利秀元则正向黑田如水问道:“如今已过两日,我想黄石山城中应该已经有所畏惧,正如您所设想,朝鲜人对明军的依赖极强,当得知明军大败之时,不知将会何地失落!嗯,明军衣物是否已经准备好?”

黑田如水轻轻颔首,道:“明军的鸳鸯战袍我们早已有所准备,但毕竟不多,这几日已经严令赶制,明日就可以让朝鲜人欣赏明军战败,被我们全部斩首的盛况,此举定能将他们的士气彻底击碎,而我们则趁夜猛攻,黄石山城必将土崩瓦解。”

八月十六,依黑田如水之令,日军将所抓获千余朝鲜百姓一半较为精壮魁梧者装扮为明军,当众全数斩首,又将朝鲜百姓的头颅于阵中高挂示众。

白士霖见“明军大败”,被斩首五六百之多,果然心下大骇,惧意横生,坚守之心完全动摇。不止是他,明军战败的消息迅速传遍黄石山城内,全城上下人心动荡,军心也随之大乱。

当夜,黑田如水令全军趁夜发起总攻,白士霖领所部不战而逃,从北门狂奔而出,夺路而逃。

黄石山城东门也被日军轻易攻入,郭氏父子所防守的南门及西门腹背受敌,城门很快陷落,日军涌入城中,郭雄及其子郭履常、郭履厚还有赵宗道等全部战死,城中剩余守兵皆被屠杀。

而白士霖一行也没捞到好下场,冲出北门后也被日军别动队伏击,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之后,朝鲜军大败溃散,日军向北追过山谷,白士霖所部死伤过半。

很快全州那边收到了南原败报,全州守将金钟一感叹:“万没想到倭寇竟如此大规模出动。原本我军是各据险要,倭寇如此迅猛而又集中猛攻一处,看来我们对倭寇战力、战术之估计全都错了,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副将急劝:“据报倭寇正在围攻黄石山城,但照末将估计,黄石山城陷落也必在几日之内,这全州为全罗道的核心,但我们只有两千余兵马,南原兵力比我们更多且有北境骑兵压阵都难撑五日,我们这两千弱旅又如何守住全州?还是赶快再向朝廷请求发兵救援吧。”

金钟一道:“朝廷总兵力说是十余万,其实勉强能看的也不过数万,还都分守各处,如何能挡二十万贼兵?原本指望能坚持到明军来援,谁知三年过去,我军面对贼兵仍是不堪一击,如此则意味着分兵救援无异于自寻死路。

事到如今,恐怕只能合兵一处,集中防御才是上策,否则只会被倭寇分别歼灭。至于全州……已是必然难保,所以我等要趁倭寇到来之前撤出全州,返回汉阳。”

副将劝道:“将军还请三思,未得军令擅自撤出所守城池将被视为临阵脱逃,是会军法从事的,如此岂不冤枉?不如还是先向都元帅请令之后,再撤出全州为上策。”

然而金钟一却厉声责问道:“倭寇进兵迅速,沿路守兵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眼下倭寇朝发夕至,全州危在旦夕,我们孤立无援,若先向汉阳请令,待撤出命令传到,全州早已被倭寇所占,而我们也早已尽丧于倭寇之手。

这般窝囊死法,对倭寇造不成任何有意义的损伤,于我国家大局有何益处?不如早早撤出,与汉阳合兵,既能为保卫汉阳出力,也能保住将士性命,不必在此地枉死。”

副将跪地不起,抱住金钟一大腿连声劝道:“您虽为士卒们着想,只是末将担心回到汉阳后,领相和都元帅不会听您解释啊!

将军,李福南如今生死未卜,若是战死沙场还能全家抚恤,若其单骑逃归,也可能还念其血战而从轻论罪。您此举却是未见敌寇、未得军令而先行撤离,只怕无论如何难逃一死,请您务必谨慎,末将愿快马加鞭前往汉阳请令,必在倭寇到达全州前赶回来向军门复命。”

金钟一哪里肯听,他此刻只觉得多留一日都可能被倭寇围困,迟早都是一个死,不如先撤离全州,然后看看能否想办法联络朝廷之中的得力人士,来个花钱消灾,因此大喊道:“倭寇近在咫尺,任你如何疾驰往返,也断不可能赶在倭寇之前。为保全军将士性命,现在就必须立刻撤出全州!

我之所虑正是大势所趋,之后朝廷也必有军令让各地守军撤回汉阳。至于领相和都元帅那里,我自会向他们二位解释,你不必多言,立刻传令全军,撤回汉阳!”

全州百姓听说官军将要撤回汉阳,纷纷阻拦劝谏,苦求官军坚守全州。金钟一大怒,怒斥这些百姓根本不识大局,不知兵法,于是干脆传令全城,如有不想死于日军之手者便随他撤往汉阳,官军绝不会再坚守必将失陷的全州以便保存实力。

全州的官吏百姓为保身家性命,最终也只得紧急收拾行囊细软,跟随金钟一撤出全州,一路由官军护送撤往汉阳。

日军左右两路在分别攻克南原及黄石山后,果然同时向全州进发,十九日顺利占领全州空城。两路日军于全州会合后,先立刻向丰臣秀吉传报连环大捷,随后定下军计。

日军由毛利秀元、加藤清正、黑田长政各领一军共四万人,太田一吉、竹中重利为监军,北上攻取公州;长宗我部元亲、锅岛直茂、吉川广家、池田秀氏、中川秀成划归左路,负责肃清忠清道及全罗道北部。

这一次日军卷土重来,同壬辰年一样进展迅速,势如破竹,而且比壬辰年表现得更为残忍。日军遵照丰臣秀吉及前田利家之令,每到一处必屠杀乡民、割鼻代首作为打击朝鲜义兵的兵源基础,而工匠、儒生等则尽数收押,分批次押运回国。

全州军议过后,仅仅数日之内,忠清道便大半为日军所轻易占领,朝鲜王京汉阳所在的京畿道已岌岌可危。

南原、全州及全罗道、忠清道内各城的接连失守,使得朝鲜官军的防御部署几乎完全宣告失败。尤其是金钟一不战而撤出全州,等于将全罗道全部拱手让于日军,使得忠清道内各地纷纷献降,连迟滞日军攻势都未能做到,这给朝鲜朝廷带去的震撼不亚于地震。

不过,如果站在高务实的角度而言,这金钟一的做法却是妙不可言,它大大加速了朝鲜崩溃的进程,让高务实的计划得以加速。

不过此时高务实却一时顾不上朝鲜这些事了,因为朝廷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动荡,随之发生了内阁的剧烈变化。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当年漕军骚乱说起。自戚继光受勋成为海宁伯,率部分禁卫军南下威压之后,漕军动乱迅速平息,数名首恶被严惩,而绝大多数人几乎没受波及,依旧继续过去的漕军生活。

然而看似平静的局面之下却有暗流涌动,东厂、锦衣卫派出得力人手,对于漕军骚乱一事的起因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查证,终于在吴逊(吴兑之子,京华宁波港负责人)的协助下查出一桩大案。

该案的历史背景要说起来那可真是说来话长,长话短说便是江南海商集团早和日本各路水军有深深的勾结(注:前文曾较为详细的说过明朝沿海海盗的来历,其中真倭部分大部分就是所谓的日本“水军”,即各路海盗,他们后来基本都被丰臣秀吉收编。),大明开海之后这些人也没有完全和这些日本“水军”切割,而是继续想方设法做些见不得人的买卖。

鉴于京华两洋舰队迅速崛起,这些买卖早已从打家劫舍、骚扰沿海转变成了相对单纯的走私贸易。除了为避税而走私各种正常货物之外,生铁、硝石乃至制造甲胄的铁片、皮革等物,江南海商也照卖不误。

到了后来,由于京华对国内向其采购火炮、火枪一视同仁,江南海商还从京华手中购买了数量不少的轻重火器,而这些火器则有相当部分又被他们走私给了日本——无论是丰臣秀吉还是各路大名,大多数都从他们手中买过这些武器。

此次日军卷土重来,大多数水军都装备了或多或少的火炮,总体数量已经远远超过高务实从朱应桢处所了解的数量(即京师勋贵们此前偷卖的那部分),就是从江南海商处获得。

除此之外,漕军骚乱这件要查证的正事也同样与他们脱不开干系,那日南京漕粮被劫案之所以出现了倭寇,便是由他们将之化整为零偷运至松江府,然后再想办法给他们提供了船只来作案的。

此事一出,由于事发松江,立刻牵连到了申时行和王锡爵。虽然证据显示申时行本人似乎不知此事,但他家在松江的一处庄园偏偏成了窝藏倭寇的一个落脚点。王锡爵就更麻烦了,虽然看起来同样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王锡爵指使了什么,但后来提供给倭寇的船只之中有一半都是出自他家的产业。

出了如此大事,申时行和王锡爵都是心如死灰,两位阁老一日三上辞疏,数日之内两人加起来上了二十一道辞疏,最终同时获得朱批:“经年辅臣,治家不严,门风败坏,朕憾惜甚痛,皆准所请,着传驰遣归。”

一日之内,心学派两大巨头同时落马,如此动荡岂是儿戏?不过“逝者已矣”,此事更重要的却是后续发展。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初次登陆”、“单骑照碧心”、“书友20191018172646328”、“曹面子”、“日月不落夏威夷”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