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27章 日本新动向(上)

第227章 日本新动向(上)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高务实府上针对南疆神权的阴谋刚刚大致设计完毕,门子通报了一个新的消息:之前已经告辞离去半个时辰的成国公朱应桢又来了,而且这次他甚至换了便装,戴着斗篷。

一直没出会议室的高务实有些意外,朱应桢和自己都没有丝毫要搞政变的想法,他拜访自己搞得这么神秘兮兮的是什么意思?

高务实起身道:“陌叔,去交待一下,备些宵夜。刘姑娘,你和我去书房见他。”

高陌便先应声去了,而刘馨则陪高务实去书房等朱应桢到来。

朱应桢来得挺快,正如门子通报的那样,他换了一身青色曳撒,戴着一顶帷檐颇厚的斗篷,见了高务实才摘下来。

高务实起身迎了一迎,口中笑道:“国公爷这副打扮,若非腰间少挂了一把绣春刀,倒像是换了便装的锦衣卫缇骑。”

朱应桢一边卸下行头,一边道:“日新莫要取笑,我此来是有些事情拿不准,需要你来帮我分析分析,拿个主意。”

高务实请他坐下,朱应桢刚要说话,忽然发现站在高务实身边的刘馨,愣了一愣。

“刘姑娘是我幕僚。”高务实坦然道:“凡能与我说的话,就能和刘姑娘说。”

朱应桢立刻恢复了神态,笑道:“船队里的消息,说南疆之人皆称尊夫人与刘姑娘是‘绝代双娇’,我原以为指的是她们二位战功赫赫,现在才知这话另有深意。”

如果他这番话到此为止,对于一位国公而言就未免有些轻佻,所以朱应桢又继续道:“不过我最佩服的还是日新你这双法眼——你是怎么发现这样两位巾帼英雄,并且还能不畏人言委以重任的?”

这话高务实其实并不太好回答,不料刘馨却主动把话接了过去,道:“国公爷谬赞了,南疆真正称得上巾帼英雄的只有黄都统,奴家只是做个陪衬,实在不值一提。”

朱应桢呵呵一笑,目光却朝高务实望去,见高务实丝毫没有“见责”刘馨抢话的意思,心中不由一动,暗道:看来这姑娘在日新面前甚有地位,只是这男女有别……莫非传言不虚,他们之间果然还有其他关系?

但此时高务实已经把话转到了正事上,问道:“国公此来,莫非是对吕宋诸事仍有些许疑虑之处?”

朱应桢马上抛却其他思绪,摇头道:“那倒不是,吕宋的事情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既然表态同意,怎么可能自食其言?我杀个回马枪来见你,是要告诉你一些日本方面的最新情况。”

高务实闻言恍然,然后问道:“关于萨摩藩?”

“首先是关于萨摩藩的。”朱应桢强调道:“另一条是关于日本朝廷方面,不过那个等会儿再说,我先说一下萨摩藩的事?”

“好。”高务实立刻点头:“国公请讲。”

“拉萨摩藩上船的事,前次日新你交给我去办,这事儿我很上心,一直在督促下面加快进度。”朱应桢先给自己表了一功,然后接着道:“事情总体上办得还算顺利,硫磺和樟脑专卖的工作推进很快。

我估计萨摩藩自己也是穷怕了,听说这个制度能赚大钱,我们的人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说服了他们,然后新制度很快便告推出。

一开始专卖的那会儿,由于咱们配合着提高购入量,他们因此增添了不少人手,一是用于扩产,二是用于监督流向。这样一来导致他们开支很大,于是京华银行借了一笔款子给他,不知道你这里收到消息没有?”

高务实点了点头,道:“消息我收到了,不过这笔钱不多,只有一万七千两。”

“哈,日新,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一万七千两对于萨摩藩来说可不是‘不多’,那是很多。虽然日本的粮价比咱们京师高了差不多一倍,但一两银子也能买七八十斤大米了,一万七千两是什么意思?

我算了一下,相当于他们六万多石!日新,你知不知道,萨摩藩之前被削到60万石石高,但他们那地方产量很低,这六十万石石高实际上去年只产了大概三十万石粮食。

也就是说,你这笔借款相当于他们去年两成总产出的价值,而如果再对比他们藩厅真正能收取的部分,你这笔借款相当于他们岁入的一半!

更何况萨摩藩的财政状况你也清楚,现在基本上是入不敷出,他们从哪来的收入还你的钱?就这,你居然还说是一笔小钱?”

高务实笑了笑,摆手道:“算我失言了,国公继续说吧。”

“我刚才说到哪了?哦,对,说到硫磺、樟脑专卖推行顺利,但萨摩藩欠了京华不小的一笔钱。”

朱应桢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硫磺和樟脑专卖之后到现在差不多半年过去了,最开始那段时间算是准备期,暂且先不算,只说近三个月以来,萨摩藩藩厅获利明显比以前提高了不少,甚至开始还债——不是日新你那笔,是他们原先拖欠本藩武士们的。”

高务实略微皱眉:“仅仅两个专卖,他们的财政便能出现盈余?”

“那倒不是,只是之前一些拖欠已经太久,再不还的话恐怕会有些麻烦。现在岛津家既然手头有了俩钱,便可以考虑先把旧债还上一些,这样日后再有拖欠也好说话——吓,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么,哪里算什么盈余。”

高务实释然道:“原来如此。岛津家还有其他情况吗?”

“有,当然有。”朱应桢道:“琉璃……哦,你叫那玩意玻璃,那就玻璃吧。京华第一批玻璃已经送到萨摩藩一段时间了,是一批窗户玻璃,其中有少部分在国内就已经做了雕花,剩下大部分都是寻常的玻璃窗,就和日新楼用的这些差不多。

由于你之前说过京华只提供寻常玻璃,要把磨花的任务交给萨摩藩,再加上这种水晶玻璃卖得忒不便宜,所以岛津家对此事也很上心,一门心思想在这上头赚一个盆满钵满。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此事的推进并不顺利。岛津家到处搜罗心灵手巧的工匠,但那些人来源很复杂,有些是做木雕的,有些是做石雕的,还有些搞根雕竹雕的,但不管是谁都没干过这水晶玻璃磨花的活儿,已经浪费了不少价值颇高的水晶玻璃了。”

高务实点了点头,并不意外。其实这个情况他早有预计,因为玻璃磨花这事难度真的挺高。

这个问题甚至要从玻璃这种东西的发展史来说明。公元前3500年前,由古埃及人首先发明了玻璃,他们用它来制作首饰,并揉捏成特别小的玻璃瓶。到了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就掌握了玻璃吹制的工艺,能吹制出多种形状的玻璃产品。

古罗马战胜古埃及后,将古埃及战俘放在威尼斯岛上专做玻璃,由此玻璃制作技术传到意大利,进而产生了著名的威尼斯玻璃的鼎盛时期。

大约在本世纪(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工匠们开始挖掘和利用天然水晶,然而由于天然水晶硬度大、储量少,很难将它制作成器皿。

因此在原历史上,一直到了17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玻璃制造商才通过在石英砂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铅,由此发明了“人工水晶”,又称为水晶玻璃。

人工水晶不仅克服了天然水晶的上述不足,而且其透明度高、折光性能好、厚重、耐切割,便于精雕细刻,因此成为玻璃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迎来了意大利玻璃的鼎盛时期。

而毫无疑问,京华给萨摩藩运去当材料的水晶玻璃,正是采用这种技术制造的水晶玻璃。

但这里还要说一个例子,就是后世著名的“波西米亚水晶”。早在公元初,波西米亚人便从罗马人那里学会了玻璃制造术,后来聪明的波西米亚人依赖得天独厚的两种波西米亚森林资源,制造出了享誉全球的波希米亚“森林玻璃”。

哪两种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一是优质的石英砂矿带,二是丰富的橡木树资源。前者不必解释,后者倒值得一提。

当时波西米亚人通过燃烧橡木来熔炼石英砂,又从橡木灰烬中提取优质的碳酸钾,将之溶于玻璃溶液中,波希米亚“森林玻璃”就是这样诞生的。

再后来,波希米亚人不仅学会了意大利人的白色(或说无色)水晶玻璃制造术,还推出了具有波希米亚特色的彩色玻璃。彩色玻璃的推出,使波西米亚水晶一举超越了威尼斯玻璃,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水晶玻璃。

到了十九世纪,捷克(波西米亚)工艺大师们根据不同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推出了最新的化学配方。他们在玻璃溶液中加入金、银、钙、钴、铀、铜氧化锂等不同有色金属元素,烧制出了红、黄、蓝、绿、紫等不同色彩的水晶玻璃,又称水晶琳。

这些新的技术手段使水晶玻璃变幻出五彩缤纷的色泽,从此“捷克水晶——透明黄金”的美誉传遍全球。

彩色水晶玻璃技术京华现在也没掌握,高务实只知道理论,但实操完全不懂。因此他只能给出一些指导意见,可惜迄今为止还没有什么成果。

而刚才提到过,水晶玻璃对比普通玻璃,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透明度高、折光性好、厚重、耐切割,便于精雕细刻”。

高务实之前决定让京华自己负责玻璃的生产(包括普通玻璃和水晶玻璃),而把水晶玻璃的精加工交给萨摩藩,目的就两个:第一,确保萨摩藩的工作具有高附加值,但同时市场规模有限;第二,确保原材料供应掌控在京华手中,萨摩方面但凡离开京华的支持,就只能产业崩溃。

可以说,水晶玻璃精加工是高务实丢给萨摩的一颗糖衣毒药。

高附加值产品可以确保萨摩在掌握技术之后,能用较小的付出换来巨大的利润,但这种高附加值的产品本身价格很高,不可能普及到寻常民间家庭,故而市场规模有限,不可能让萨摩因此获得过于庞大的经济利益,反过来拥有对抗京华的资本。

与此同时,高务实还有第二手准备来给萨摩藩戴上狗链:萨摩藩只掌握水晶玻璃的磨花等加工技术,它的一切成就都建立在京华为它供货的基础上。一旦京华切断供货,萨摩藩就只有干瞪眼的份,整个产业都会直接崩溃。

不过京华的水晶玻璃所使用的并非波西米亚水晶(橡木烧剩后提炼的碳酸钾),而是天然碱——水合碳酸氢钠,这使得萨摩藩无法脱离京华而仿制,因为东亚两大天然碱矿,一家在河南被高务实直接掌握,另一家在土默特被高务实间接控制。[参见本卷第175章糖衣毒药]

当然,波西米亚水晶的制造方法高务实迟早还是会让京华去搞的,但产地他打算放在南疆——南疆的林木资源更充足。而由于彩色玻璃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制造的,因此到时候也会一并放在南疆生产。

虽然水晶玻璃有上述那些优点,但磨花技术显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摸索出来的。后世的玻璃加工,一般来讲有雕花和磨花两种技术,其中雕花玻璃是压花制造的,也就是是通过模具和机器磨制加工而成。

机器制作的花纹线条少、结构简单、花纹匀称、造价自然也便宜。然而现在哪有那种精度的加工机械?因此雕花技术根本不存在出现条件。

另外一种即所谓磨花玻璃,是通过手工经多道工序磨制而成,其特点是花纹并不匀称,但很复杂,作品细腻、光滑,玻璃品无论是什么形状,都能做到光彩照人。

后世的磨花玻璃制品价格要比压花玻璃品贵得多——手工等于艺术嘛,懂的都懂。当然现在因为没有雕花走低端,所以磨花的价格说不定会更高,估计将来就是贵族、富豪专用了,逼格满满。

因此高务实也不纠结,点头道:“无妨,再给他们送一批水晶玻璃过去,这项技术发展起来之前,京华会确保水晶玻璃源源不断。”

他顿了一顿,又补充道:“我知道培养熟练工匠很不容易,京华暂时也不打算涉足其中,但是国公最好跟他们约法三章:无论什么样的技术,都要记录在案,在京华留档,这也是京华提供这么多贵重原材料的前提。”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与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