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32章 坏水

第232章 坏水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五十人的“间谍团”,看起来规模庞大,但铺开到整个日本,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了。对于许多不太重要的势力,高陌甚至一个间谍都没安排。

如果说这其中有多少势力算是“重点关注对象”,那么显然,除了丰臣家之外,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这后来的五大老一定名列其中。

除此之外,“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京华桥头堡岛津义弘的势力也是肯定要派人渗透的。乃至于后来关原合战中多少有些作用的人物,也都被高陌安排渗透。

而具体到丰臣家内部,高务实甚至还分了派别针对着进行“平行渗透”。什么派别?夫人派别。

这话可不算开玩笑,而是当前或者说数年后丰臣家内部一个很关键的局势。

北政所浅野宁宁是丰臣秀吉的正室,在秀吉还是一名步卒之时就跟随在他身边。而秀吉在身居高位之后也并没有嫌弃糟糠之妻,其在外征战之时也时常挂念宁宁,并写信询问其日常生活起居如何,二人关系非常好,成为丰臣家武士心中的楷模。

北政所夫人因出生于尾张朝日村,所以对尾张出身的武士格外照顾。在秀吉死后——甚至生前,丰臣集团内部便逐渐形成了以北政所夫人为核心的尾张武士集团,其中比较著名的大名有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

因北政所一直未能为秀吉诞下一子,而秀吉的侧室浅井茶茶却最终为其生下秀赖,于是在丰臣秀吉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茶茶与宁宁之间的的地位差距逐渐缩小。

在秀赖出生之后,以出身近江地区的茶茶为中心,逐渐形成了近江武士集团,其中最为著名的大名就是石田三成。

此后,近江武士集团便与北政所的尾张武士集团成对峙之势。也正是从此时起,茶茶的地位逐渐高于宁宁,尾张武士集团开始处于弱势。

然而,宁宁身边的尾张武士大多是在秀吉还未飞黄腾达时就跟随在其左右,为秀吉披坚执锐征战四方,有些像大明早年的军功勋贵集团。可是在秀吉握有大权后,却很快开始重用近江地区出身的文官集团,如石田三成和大野治长等人。

要说秀吉这么做的原因,那当然是由于当时战事愈来愈少,武将的作用也逐渐下降,而石田三成等人更善于治理内政,更符合当时秀吉的需要。

可是无论原因何在,秀吉此举早就使尾张武士不满,只是他们敢怒不敢言罢了。等到秀吉死后,这些尾张武士对丰臣家的向心力就进一步减弱,投靠德川家康也算是情理之中。

举个例子,在后来东军和西军的交战中,秀吉昔日的旧将福岛正则,居然主动担任东军先锋,可见其对石田三成一派的近江武士集团有多么怨恨。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点:在关原合战中倒向东军的小早川秀秋也是尾张出身,甚至他还是北政所夫人的外甥。而众所周知,正是由于他的倒戈,才使东军起死回生,一举击溃西军,夺得胜利。

关原合战中促使西军战败的另一因素,便是石田三成的个人原因。虽然毛利辉元当时被推举为西军总盟主,但西军的实际控制人和指挥官皆为石田三成。

由于1574年的三献茶事件,使秀吉格外看重三成,并将他当做心腹。三成倒也没有让秀吉失望,甚至在秀吉死后,他对待少主丰臣秀赖也完全称得上忠心耿耿。如果没有石田三成的努力,德川家康夺取天下的过程将会更加轻松。

然而这个说法是站在整个日本的层面上来说的,如果把格局缩小,只说丰臣集团内部的话,石田三成的表现某种程度上却又导致了内部分裂更加严重,矛盾冲突也更加不可调和。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丰臣秀吉过于宠信石田三成,导致许多丰臣家的大名和武将对其不满。加上石田三成本人又不懂得韬光养晦,不知“亢龙有悔”的道理,以至于平时飞扬跋扈,锋芒外露,所以招来许多人的厌恶。

而与此同时,德川家康就与他完全相反。为了隐匿自己的野心,德川家康在平日里谨小慎微,对待其他大名和将军都比较宽厚,两相对比之下,他很容易赢得了大多数人的好感。

人心向背定成败,在关原合战开始后,许多大名根本不接受石田三成的调遣。原本这其中有一部分人加入西军的原因就仅仅只是因为自己曾经做过丰臣家的家臣,担心投靠到东军会背上不忠的骂名。

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石田三成的声望不足,当然就很容易出现难以调动这些大名的情况。比如在关原合战开始后的两个小时,石田三成就曾经向岛津义弘发出命令,要求他火速派遣援军支援前线,但却遭到岛津义弘的断然拒绝。

而在小早川秀秋倒戈后,西军阵营中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连锁反应,许多大名纷纷率部投向东军,或是投降,或是直接转向攻伐西军,致使西军惨败。

在《结盟信长臣服秀吉,合战武田决胜关原——德川家康的争霸之道》中提到:“南宫山东麓的安国寺恵琼、长束正家、毛利秀元、吉川広家败逃。东军大获全胜结束。”

做一个假设:当时石田三成若请毛利辉元坐镇,或者至少以辉元的名义发号施令,或许还不至于败得如此之惨,至少应该不会有太多人临阵倒戈。

况且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毛利辉元一家出兵就高达一万五千,而整个毛利集团的联合军(包括毛利辉元,辉元的养子毛利秀元、吉川广家等)更是西军中最为庞大的势力,结果却由于他没有指挥权而几乎集体打酱油,这本身也是一种致命的浪费。

至于小早川秀秋的倒戈,那也不是什么莫名其妙的行为,是有很明确的内在因素的。他的父亲为木下家定,是北政所夫人宁宁的哥哥,也就是说小早川秀秋是宁宁的外甥,再加上他出身尾张,所以与宁宁的关系非常亲密。

与此同时,他还曾经是丰臣秀吉的养子——按理来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理论上他绝不应该会背叛丰臣家。然而事实上,偏偏正是因为秀秋的倒戈才使丰臣家灭亡。

话题终于回到了一开始所说的“丰臣集团内部派系”问题之上:小早川秀秋倒戈的原因主要就是与石田三成不和,甚至可以说矛盾异常尖锐。

这里先要说一件事:在朝鲜之役中,小早川秀秋和小西行长曾率领援军前往被明军围困的蔚山城支援。虽然秀秋在蔚山之战中表现的十分英勇,但却因屠杀城中妇孺而遭秀吉厌恶,甚至因此将其领地没收。

秀吉的这个举动显然极不正常,大将在外征战,作战勇敢、忠心不二,你却因为他杀了敌国平民而把他的封地都罚没了?

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此时日本人的传统中也没有这种要求,更何况秀秋还是典型的“自己人”。丰臣秀吉的这个处置很不日本,反倒有一种大明对内进行平叛作战的范。

故此,秀秋坚持认为一定是石田三成从中作梗,教唆秀吉一些诸如“会引起朝鲜民众反抗加剧”之类的歪理,由此他对石田三成极其怨恨。

这件事甚至是到了1599年,因为德川家康为秀秋说情(当时秀吉已死),才使其恢复了曾经被没收的领地。

毫无疑问,从此之后小早川秀秋便对德川家康怀有巨大的感激之情,故而在关原合战中,他弃石田而倒向德川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

《井伊家庆长记》中曾有记载:“合战中,藤堂队为了敦促金吾中纳言加入神君一方,向金吾的方向以铁炮射击,毫无回应。”

家康之所以在战场上向秀秋的阵地开炮,应该是猜测秀秋当时正处于艰难抉择之中,故以此敦促其快快出兵支援处于劣势的东军。

然而秀秋身为秀吉的养子,能够有今天的权势也大多依靠秀吉的恩赐,如果临阵倒戈,或许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在受到家康的炮击催促之后,秀秋思虑良久,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指挥本部武士向山下杀去,大破长谷吉继的军阵,西军顿时溃散。

由此,纵观关原合战爆发前的局势,不难看出西军完全占据了有利地形,东军不仅无险可据,还因德川秀忠率领的德川军主力迟迟未达而面临着兵力不足的问题,然而最终的结局是东军在这场决战中大获全胜。

而西军之所以战败,其根本原因就是秀吉并没有妥善处理好尾张武士集团与近江武士集团之间的矛盾。

秀吉在其坐上关白之位后,便重用近江文官一心治理内政,反而忽略了曾经和他血战沙场的尾张武士。再加上朝鲜之役损失巨大却没捞到什么好处,使诸多大名都对秀吉产生严重不满,故而最终导致丰臣家的离散。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高务实这个一贯喜欢提前布局之人,岂能不好好利用一下这两大派系的矛盾?

不过,利用这种事,从来都是个技术活。尤其是现在丰臣秀吉又没死,朝鲜之战也没开打的时候,这种利用显然还不能暴露分毫,只能先在暗地里埋下一些“线”。

不论想利用谁,首先都得先明确两点:第一点是对方拥有什么,第二点是对方想要什么。

尾张武士集团拥有什么?拥有丰臣家的主要武力,在封地方面也强于近江武士集团。

近江武士集团拥有什么?拥有对“丰臣朝廷”的实际掌控,以及对日本商业力量的主导能力。当然,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在秀吉死后还会拥有理论上的“大义”——因为丰臣秀赖实际上在他们的影响之下(不过最后没发挥太大的作用)。

那么,尾张武士集团想要什么呢?他们当然是想要地位,想要政权,想要不被“文官”所压制。

反过来,近江武士集团想要什么?自然是想要在秀吉死后继续操控朝政,力压尾张武士集团以及其他派系——如德川家康所代表的外样大名。

搞明白了这些,高务实就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了,因为他不可能把自己当成丰臣秀吉,指望着把两派团结起来。

尾张武士集团在关原合战中的态度并不一致,其中一些人直接加入了德川家康的东军,另一些担心自己名声受损的人则勉强加入了西军。

从这个角度来看,尾张武士集团内部谈不上河蟹,影响了其本有的实力。

而近江武士集团实质上是个文官集团,控制着朝政——但大战爆发之后这一条没有太大的意义。除了朝政之外,他们的主要实力就只剩两点:财力及大义。

可是这里又有另一个问题:财力及大义都离不开大坂这个丰臣第一城,因为大坂是此时日本商贸中心,是丰臣秀吉为了力压织田信长的安土城而建,妥妥的日本第一大城。没了大坂城,近江武士集团实际控制的财力就大幅降低了。

而大义问题也和大坂有关,因为在丰臣秀吉死后,他的合法继承人无疑是丰臣秀赖,但丰臣秀赖直到大阪夏之阵失败后和母亲淀殿——也就是浅井茶茶——自杀,也没有离开过大坂城。

故而也可以说,近江武士集团的实力同样不完整。

既然如此,高务实决定先把“助弱锄强”或是“助强锄弱”放开一边,思索一下帮哪边更有利。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德川家康。这厮是个人精,而且特点之一就是贼能忍,与司马懿很有些类似之处。虽然有句话叫做“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费心和德川家康演戏?自然是能处理掉的隐患就早些处理掉。

尾张武士集团呢?他们手头的封地比较多,地位的基础又是军队,这就很不好了。因为这意味着将来高务实如果要按照南疆的传统来裁军并建立警备军,他们势必会形成很大的阻力,所以非到万不得已,也不应该考虑扶植他们。

如此看来,似乎应该扶植近江武士集团了?

高务实想了想,却觉得也未必尽然。这群人,比如石田三成,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忠于丰臣秀吉、忠于丰臣氏——虽然他的行为实际葬送了丰臣家的江山,但从他的主观意识来讲,他应该是认为自己一切作为都是为了丰臣氏的。

所以这么一看,掌握近江武士集团不仅同样难以控制,而且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甚佳。

最好的控制对象是谁?中国历史上无数的篡位者闻之都会振臂高呼:“当然是孤儿寡母!”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和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