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45章 远东一盘棋(九)

第245章 远东一盘棋(九)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高务实记得日本有三大铜山,分别是别子铜山、赤沢铜山和足尾铜山,而此前他也特意问过刘馨,确认了这些记忆没有出错。

在原历史上,别子铜山于1690年被发现,由住友家从德川幕府取得“永代请负”的世袭开采资格,然后一直开采到昭和年间,托起了一个庞大的住友财阀;

赤沢铜山被久原房之助(此人是田中内阁的通信大臣)于明治年间买下,改名为日立铜山,创立久原财阀(这是日立制作所的基础),之后由久原的妻兄、明治元老井上馨的侄外孙鲇川义助(他是近卫内阁外务大臣)接手,改名为日本产业,简称日产,由此奠定了日立、日产两大企业的基础;

足尾铜山又叫尾去泽铜山,虽然排名第三,却是最早开采的,“和同开珎”这一名称中的“和铜”,指的就是足尾铜山。这座铜山断断续续的开采到明治年间,由土佐的岩崎弥太郎接手经营,而岩崎的企业,名叫三菱商社,前身是土佐坂本龙马的海援队。

三大铜山的厉害,由此已经可见一斑。不过,要在日本开采铜矿,目前却有些麻烦。

这三大铜山,论规模和储量,应该是以别子铜山为最,但别子铜山位于四国岛北部的几乎正中间位置,正好处于濑户内海边上。

濑户内海是京华舰队最不乐意去的地方,一来那边岛屿很多,二来又是个陆风和海风时常转换的区域。本着可能会影响舰队机动力并造成舰队实力下降的考虑,京华很少派舰队去濑户内海进行。

具体来说,那片地区现在是加藤嘉明的领地。加藤嘉明又名“茂胜”,幼名“孙六”,乃是所谓的“贱岳七本枪”之一,出生于三河。

他十三岁就出仕秀吉,性格冷静沉着,不爱多说话,遇事从不惊慌,被称为“沉勇之士”。其作为丰臣水军的主力,在四国征伐和九州征伐时,都有突出表现。

而在朝鲜战争中,他也以“舟奉行”身份率水军出阵。后来他参与袭击了石田三成,在关原之战中则归属东军,围攻石田三成所部获得成功,战后领地加封至20万石。大阪之战后再次加封陆奥会津若松城40万石。

可以说,在丰臣秀吉时代,他是秀吉的铁杆,而在秀吉死后,他或许是因为出身三河的关系而成为德川家康的铁杆——家康的老巢就是三河国,移封关东之前一直以三河武士作为统治基础。

因此从这两点来考虑,现在开发别子铜矿是很有危险的一件事,虽然高务实不担心自己能取得最终胜利,但多半会有一段时间丢失铜矿的控制权。

不过,足尾铜山和日立铜山的位置对高务实也不太友好。这两大铜山都在关东,其中足尾铜山位于后世的日光市足尾地区,日立铜山位于茨城县。

这两者相距倒不算很远,大概只有90公里,也就是180里路的距离。然而其中的足尾铜山很巧不巧地位于伊达政宗、白河义亲、那须资晴三位大名势力范围的交界处。

理论上来说,这三位大名里头显然以伊达政宗的实力最强,只要有他的支持,应该就能确保对该铜矿的占有。

然而,且不说如何说服这位据说挺帅的独眼龙大名,至少现在这个时机偏偏就很不巧。

三年前的日本天正十四年(1586年)十月,伊达政宗的岳父田村清显还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就突然暴毙,家中分裂。田村月斋等支持显赖,田村梅雪斋等支持显基,新当主的人选久议不决。

伊达政宗遂利用这个机会,拉拢月斋,压制梅雪斋与其后台相马夫人(清显的后妻)。最后的结果是,相马夫人退隐到船越城,伊达政宗进入田村氏主城三春,立清显的侄子宗显为新家督。

如此一来,原本的独立大名田村氏从此失去了自主性,成为伊达氏的属臣。而此时,伊达家的统治范围便和南边的强藩芦名家接壤了。

这里要稍微回溯一下芦名家之前一段时间的历史:早在天正三年(1575年)的时候,芦名家的芦名盛兴病死,由于其子尚幼,于是还老而不死的盛氏便作主,把盛兴的妻子伊达御前改嫁给自己的养子盛隆,并由盛隆继任家督。

他的本意是趁机继续维持和两大诸侯的和平友好关系,一是伊达氏,二是盛隆出身的二阶堂氏。然而,放着大批本家亲戚不照顾(如同族的猪苗代、荒井、富田、针生等氏等),却传位给外人,这就种下了家族内乱的苦果。

于是五年后,六十岁的芦名盛氏去世,芦名氏最后的动乱也开始了。

芦名盛氏刚死,芦名氏家主盛隆及其子、年仅三岁的龟若丸就被家臣刺杀了,宗家家系由此断绝。

于是,对应不同的继承人选,家族开始出现分裂。佐竹派推举佐竹义重的次子义广,伊达派推举伊达政宗的幼弟小次郎竺丸,两派争斗不休。

最终,佐竹派占了上风,迎来佐竹义广为芦名氏当主,改名为芦名盛重,时年十三岁。

伊达政宗对这种结果当然不能满意,于是煽动芦名氏家臣造反。心慌的芦名盛重急忙跑去参觐丰臣秀吉,算是挺聪明的为自己找个稳固的靠山。不过他这一走,就把家中事务都交给了重臣金上盛备。

然而此时,秀吉才刚刚击败织田信长死后他最大的内部对手柴田胜家,根本还够不着遥远的东国,这个靠山完全还起不到作用,而近在眼前的独眼龙伊达政宗却已经开始了他疾风烈火般的奥州统一战。

当时,政宗长驱直入,杀到阿武隈川边,芦名军硬着头皮上前迎战,结果自然是收获了一场大败,盛重只好向自己的亲爹佐竹义重求救。

佐竹义重也是当时名将,号称“鬼义重”,他趁机伸手陆奥,与芦名氏合兵三万,包围了伊达氏的郡山城,而丰臣秀吉倒也挺有当大哥的风范,千里迢迢送来了百梃铁炮作为支援。这场攻防战打得非常激烈,很长时间都胜负难分,最后因为大名岩城氏的调停才暂时休战。

好吧,既然提到了,就顺便说说岩城氏。同为平氏后裔的岩城氏,此前一直在伊达氏和芦名氏中间左右摇摆,此战后则完全倒向芦名、佐竹一边,所以后来遭受伊达政宗的猛攻。幸亏时机从天而降,当主岩城常隆匆匆忙忙跑去小田原参战助阵丰臣秀吉,才算勉强保住了家系——这算后话了。

说回芦名家,今年也就是日本天正十七年(1589年),芦名盛重觉得自己的统治已经稳固,于是再度出兵须贺川,想和伊达政宗建个真章。正在恶战之时,家中重臣猪苗代盛国突然谋叛,引导伊达军直插主城黑川。

盛重急忙挥兵赶回,六月五日,他在磐梯山的摺上原一头撞上伊达军,于是双方展开大战,就是著名的摺上原合战。

此战乃是继人取桥以后,伊达政宗一生中的第二场关键性战役。摺上原合战参战的芦名军约七千人,伊达军则为五千人,战斗首先在芦名方大将富田将监和刚投顺伊达方的猪苗代盛国之间展开。

恶战良久,因为芦名军背着西风朝前猛冲,猪苗代盛国大败后退却,伊达方的二番队,同时也是伊达政宗最为信任的片仓景纲急率所部前往支援,但依然处于下风。

就在危急关头,风向突然反转,吹起强烈的东风。这阵大风吹得芦名军士卒很难睁开双眼,伊达政宗见机不可失,立刻亲率铁炮队于侧面射击,终于挽回了局面并开始慢慢占据上风。

此时,芦名军中一部分不满主家倒向常陆佐竹氏的部队首先败走,终于导致整条战线全面崩溃。此战,芦名氏死伤两千五百人,当主盛重仅带着十三骑逃回本城会津黑川城,并于十日晚又逃出黑川城,往佐竹氏控制的常陆国遁走。

次日,伊达政宗进入黑川城,获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南陆奥的百年强藩芦名氏,就此宣告灭亡。

之所以说这个时间很尴尬,就是因为此时距离丰臣秀吉发起的小田原之战已经只差不到一年,芦名盛重要是多抵抗一阵子,亦或者干脆没有主动出兵的话,或许还能使家名苟延残喘下去。

毕竟,做了关白的丰臣秀吉对于主动向他表示降服的大名们一直颇为关照,而小田原之战结束之后,丰臣秀吉又没有了明面上的对手,那时候的伊达政宗自然不敢对芦名家动手了。

此时此刻,也就是高务实和黄芷汀正在饭后散步的这个时间点,丰臣秀吉应该已经发布了小田原征伐令(1589.11),而伊达政宗偏偏决定不了在这场战争中究竟应该持什么立场。

芦名家是向丰臣秀吉臣服过的,算是他的小弟,所以伊达政宗知道自己已经得罪了丰臣秀吉。因此,是服从关白丰臣秀吉,指望他能网开一面放过自己,还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和北条联手对抗秀吉统一日本,野心很大但也不乏理智的伊达政宗现在犹豫不决。

一方面,他知道在当前的局势下,秀吉大势已成,要抵抗他恐怕已经很难成功了;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秀吉真的完成日本统一,使自己的野心只能永远蛰伏,而且他很希望和北条联手把死敌佐竹家彻底灭亡掉(佐竹家的势力位于伊达、北条之间)。

历史上的伊达政宗先是被秀吉下令讨伐,后来经过服软、拉锯式的扯皮等一系列操作和变动,最终秀吉又做出了一个很影响足尾铜山地区的决定,那就是1591年时,秀吉决定改封政宗至岩出山城58万石(由于米泽等地被没收,故此转封实际上是减迁)。

伊达政宗转封之后,空出来的铜山所属之地则归属于从越后转封而来的上杉氏,也就是后来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胜。

大名被转封,本来就很影响铜山的安定开采了,更糟糕的是上杉家后来又是德川家康挑起关原之战的理由(即称上杉图谋不轨而出兵讨伐),导致这片地区始终处于动荡之中。

即便高务实其实记不清楚那块地区到底有没有做过战场,但至少如果那里被开发出了大铜矿,则肯定会成为一个关键的争夺地区,这就太不好了。

别子、足尾两大铜山都不太好办,目标只好落在日立铜山身上了。然而这里又有另一个巧合:日立铜山恰好位于刚才提到过的佐竹家的领地里头。

佐竹家此时的当主刚才也提到过,就是人称“鬼义重”的佐竹义重。在战国时期的日本,但凡外号里带着“鬼”字,一般而言是褒义成分更多,意味着此人很厉害,拥有“鬼神之能”——你看日本人就连做游戏都喜欢把吕布说成鬼神就知道日本人的习惯了。

因为这个原因,哪怕没玩过日本战国背景游戏的人,只要在游戏里看见诸如“鬼岛津”、“鬼左近”、“鬼柴田”、“鬼吉川”、“鬼美浓”、“鬼武藏”之类“鬼”字开头的人名或者技能名,基本就可以肯定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或者技能,十有**都是很牛掰的。

既然如此,鬼义重当然也是很牛掰的。他的父亲佐竹义昭由于体弱多病,故于三十二岁盛年时便早早让位予十六岁的义重,本人于三年后病死。而佐竹义重在继承家督同年便迎来了自己的初阵,与相马盛胤对战于瓮之原。

年仅十六岁的义重于此战中大获全胜,并于战阵之中连取七名敌将之首级,威振常陆。

由此可见,武将之中的牛掰人物也不比读书人中的天才少年少。佐竹义重的这般表现,和刘綎当年十三岁初阵时就做自己老爹的先锋官,并一举击破地势极其险要的九丝蛮,还当场阵斩蛮酋阿二阿三、生擒阿大的战绩颇有些相似。

当是时,北条家已经是关东霸主,佐竹义重就以这个实力并不甚强的佐竹家,既靠着横纵连横、又靠着自身的军事能力与之抗衡,硬是避免了被北条家吞并,甚至还在南奥地区通过各种手段扩张了势力范围——比如刚才所说的将自己儿子推上芦名家当主位置就是其中之一。

倘若只是如此,按理说一个实力不是太强但家主颇有水平的大名,应该是不错的合作伙伴才对,可是高务实知道,佐竹家的情况也会有变化。

芦名家被伊达政宗灭亡之后,义重也利用此机会与继承了芦名家名的亲儿子芦名盛重一起指控伊达违反“惣无事令”,以图恢复芦名领,因此佐竹家参与了小田原讨伐战及奥羽讨伐,并在石田三成的支持下,主攻上野及武藏的钵形城。

可惜,虽然成功使北条灭亡,但恢复芦名旧领的要求却被秀吉置之不理,反而转封蒲生氏乡于会津,使义重的希望幻灭了。

北条讨伐之后,义重把握机会攻打亲北条的大名江户氏,夺取水户城,同时秀吉以“常陆一国自由切取”的书状作为战赏,加上以前夺得的领土,使佐竹领有常陆、下野及部分陆奥合计共五十五万石,佐竹也因此到达了势力最盛。

当得到秀吉的书状后,义重和他的儿子义宣(已经继位当主,但义重仍掌重权)开始了对南常陆的管治,但受到南常陆三十三馆当地豪强势力的坚决抗争。

有见于此,义重计划并授意义宣邀请三十三馆的各大名出席著名的“梅见之宴”。当时三十三馆以为佐竹对他们毫无办法,所以设宴和议。

梅宴之时,佐竹上下尽献殷勤,令三十三馆各人松懈戒心,待各人喝得酩酊大醉时,义重、义宣立即遣火枪队将众人一一射杀,从此三十三馆势力全面瓦解,佐竹顺利接管南常陆,遂而统一常陆。

然而,秀吉却以佐竹未得到对三十三馆的讨伐令为由,于文禄四年(1595)的安堵状中将佐竹家的五十四万石实减十万石。义重为此感到非常愤怒,也对丰臣政权失去尊重,为此他将实权交予义宣,正式隐居,之后移居水户城。

后来其子义宣伏见城结交了石田三成,同年,宇都宫家因在太阁检地中虚报总石高数额而被改易。而由于佐竹与宇都宫有姻亲关系,需要受连坐,但由于石田三成从中调停及向秀吉求情,终于使佐竹家免受牵连,而从此三成与佐竹的关系更为亲密。

德川家康发动上杉讨伐战之后,关原之战(系列战争)随之爆发,佐竹义宣明确宣称加入西军,不过由于家中的内部意见极不统一,到最后也没能真正出兵。

但在那个时候,佐竹家做了这样的宣称,家康不可能不闻不问,故佐竹家在战后遭到家康的责问。面对可能遭到没收封地的巨大危险,义重不得不再次出面,亲自到江户向家康请罪及求情。

由于考虑到佐竹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最终家康被说服,放弃了没收封地的处罚,只把把佐竹减封到出羽秋田二十万五千石,佐竹家又一次在义重的努力下免受灭顶之灾。

可是问题来了,他家减封到出羽秋田之后,和铜山也就拜拜了,如果高务实是和他家合作,到时候又怎么办?

此时的铜山所在区域归谁掌握了?是德川赖房——德川家康的十一子,也是幼子,乳名鹤千代,德川幕府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德川家初代。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持羽静风尘”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