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69章 战争序曲(十五)

第269章 战争序曲(十五)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京华的“职称制”分为武装职称制与非武装职称制,后者暂时不必详述,前者事实上就是军衔制的变名。

军衔是区分军官等级的称号和标志,武装职称当然也是同样的属性,但是很显然高务实不会使用将、校一类的字、词来形容自家的武装家丁,所以他直接使用甲、乙、丙、丁来代替将、校、尉、士,而列兵一级则用“新丁”代替。

这样一来,目前被授予最高武装职称的家丁如高珗等人,职称就是“甲级二等”,相当于中将军衔,而京华日本关东分舰队司令罗远则是“乙级一等”,相当于上校。

京华的武装力量虽然已经分了陆海两个系统,但军衔或者说武装职称上面暂时还没有区分,即暂时不分陆军职称和海军职称。

高务实也考虑过是否将来还需要添加如准将、大校之类的中间衔级,亦或者上将之上再增加大将、元帅等衔级,但那都是后话了。眼下京华的实力虽然不弱,但毕竟多方相加也就几十万,似乎还没达到需要添加层级的地步。

当时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想起过《是,大臣》里的一个名场面,大意是说我们主力舰只有几艘,海军上将居然有几十个。高务实哑然失笑,然后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此刻在大宁城的三个不同事业部的三批骑丁中,武装职称最高的是土默特事业部一位“乙级二等”家丁头目,换算一下相当于中校,已经算是比较高的“军衔”了。

这位中校(方便起见直接用军衔形容)年仅三旬,是根正苗红的高家家生子,与开平工业区管委会主任高瑞还有点沾亲带故,论血缘算是同宗,只不过已经出了五服。

他从进入武装家丁体系就一直在骑丁中摸爬滚打,在河南、山西、北直隶都干过,后来调任土默特事业部,是京华土默特事业部护卫骑丁总队三纵队的纵队长。

三纵队原本就是负责土默特东部护卫任务的,满编为四千零三十八人,相当于一个协。他手里目前只有两千八百六十三骑是因为还有一部分正在执行任务,并不在城中当值。

眼下三方凑在一起的兵力是六千四百左右,不到四个协的兵力,也就是略低于两个镇(相当于师),但京华一直以来自恃装备精良待遇高,将近四个协的兵力在他们自己看来已经非常强大了。

由于经常在草原上执行护送任务,他们与蒙古人打交道的时间比较多,对于蒙古人的战备情况颇有了解。在他们看来,蒙古人的军队大部分不算常备军,而是一种依靠自身生存环境,使得军兵天然拥有战斗能力的临时征召军。

以他们的了解而言,蒙古骑兵的优势是马术根本不必特别训练,射箭方面也差不多,一些如“汗庭亲卫”之类的部队才算常备军,这些人除了马术和射术之外,比寻常蒙古兵强就强在马刀刀法,因为这个是需要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

这也是为什么辉煌时期过后的蒙古骑兵越来越少出现冲阵作战的原因:拥有精湛马刀刀法的战士越来越少,再加上蒙古实力衰退,对于损失的承受能力大幅下降,使用马刀短兵相接当然不是个好主意。除非对方已经出现溃败,否则蒙古人很少冲阵,多半会靠骑射来获得胜利。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明军自漠南之战打出名头,又经过辽南之战、辽北之战的加持,现在不仅很少有什么溃败,甚至还摸索出了一套以步制骑的刺刀阵,害得此前几次大战时蒙古人都不得不使用过冲阵,造成不少损失。

这位中校名叫高江,他既然是土默特事业部主管东部地区的骑丁头目,当然会关注与之毗邻的察哈尔。根据他的了解,察哈尔骑兵这几年似乎在进行重装化,典型例子就是汗庭亲军配备重装的比例越来越高。

蒙古骑兵在一般人印象里似乎一直都是轻骑兵为主,重骑兵就算有也只占一小部分,甚至可能是极小的一部分,现在居然开始重装化了?

其实这个说法多少有点刻板思维的意思,蒙古骑兵重装化并没有那么奇怪,鼎盛时期也是有的。早期蒙古人虽已具备冶铁技术,但缺乏铁器,因为当时蒙古草原铁资源非常匮乏。

早期蒙古人以鲛鱼皮做成可抵御流矢的护甲,直到金国统治河东后才逐渐有铁钱流入蒙古,铁资源才得到弥补。早期蒙古人延续历代游牧民族的传统,已经有着甲作战的习惯,《元史·太祖纪》里莫拿伦就担心儿子们无甲不能胜敌。

根据《蒙古秘史》里札木合的说法,在铁木真统一蒙古时期的战士就已经穿着战甲,并携带长枪、环刀和弓矢。事实上,纵观古今中外,任何擅长骑兵的民族,只要有机会得到足够资源,就一定会重装化。

在与金国、西夏、南宋作战过程中,拥有了大量的铁等金属资源以及各种工匠之后,蒙古人的武器与戎装逐步升级换代,其皮甲升级为铁甲,并且有了甲、盔、盾全套的防御器。按照阿彻·琼斯的说法,蒙古人拥有一支非常类似安息人的骑兵部队,其中大约五分之三是带有备用弓和三袋箭和至少一匹备用马的轻型骑兵,而剩下的五分之二便都是重型骑兵。

蒙古重骑兵在伐金期间就已经基本成型了,耶律秃花在大胜甸、成吉思汗在野狐岭、客台在皂河都曾经以少敌多击败金军,迫使金国不得不发展出花帽军、忠孝军等新生兵种。而在伐金之初的野狐岭之战与墨谷口之战中,也都有蒙古军利用长矛重骑兵冲阵的记载。

加利西亚-沃伦编年史在1252年条目下描述丹尼尔·加利茨基的一队士兵时写道:“德国人对鞑靼人的武器感到惊讶:马戴着铁面具,全身披挂皮革护甲,这支团队在军队里的地位一定很高,因为他们的武器闪闪发亮。”

虽然觐见过蒙哥汗的鲁布鲁克称在陪同他的20个蒙古人中只有两人身披铠甲,但这只是和平时期旅行的情况,据出自13世纪前期的一手史料奈撒维《札兰丁传》所载,在攻克奈撒时,“所有鞑靼人都穿上了盔甲,在夜间冲进堡垒”。

或许是因为这几年来图们汗在布日哈图劝说下也在察哈尔搞起了颇有些土默特风格的汉化改革,所以提升了财力之故,高江注意到察哈尔蒙古兵的装备水平相比数年前有了不小的提升。其中两个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铁甲着甲率和马匹防护马具的配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不知道蒙古人是不是还怀念着成吉思汗时期的辉煌——好吧这几乎是肯定的,总之高江想方设法弄到一些蒙古人的盔甲和马具之后,发现他们的样式基本上还是成吉思汗时期的主流风格,只不过加入了当前的一些“流行元素”:或是技术,或是材料。

现在察哈尔盔甲依旧分为铁甲和皮甲两个层次,其中皮甲分为长短两种,短甲无披膊。披膊去掉后类似裲裆甲,在肩部用皮带连接;长甲有披膊,在披膊还罩有皮革制成的披领。

此外他们也使用类似皮背心式的皮甲,优点在于比金属甲柔软、轻便,当然强度低于铁甲。蒙古的皮甲也不是单纯用皮做的铠甲,而是在皮甲中间嵌入铁丝——这东西是京华生产的,但不知道为何流入了察哈尔。

皮铠胸部位置的表面排入银丝和花片,以此增加皮甲(铠)的强度。察哈尔将领们穿的锁子甲更是大部分使用铁丝工艺,再以金银装饰来美化,以增加铠甲的美观。铁罗圈甲内衬六层薄牛皮,外层为网状铁甲,甲片连缀如鱼鳞状。

高江此前曾提交过报告,提醒京华秘书处说察哈尔铁制的柳叶甲和皮制的罗圈甲已经成为他们主要的防护装备,尤其是汗庭亲军中的配装比例很高。

除此之外还有布锦甲,这种甲以厚实的布料或丝锦为甲面,甲面底下裹有铁甲;还有的不衬铁甲,纯用布料,把多层布锦紧密地缝合在一起。

按照高江以及其他一些家丁头目们的试验,箭头很难穿透这种丝绸布锦甲的绸衣,只是会连箭头带衣服一同插进伤口,医护人员只需将丝布拉出,便可将箭头从伤口中拔出。

而由布锦甲衍生出的布面甲则是另一种轻型铠甲,是在长袍的外面缀以金属甲泡,重要部位缀有铁甲片。袍子是布质的,也是京华的产品,轻而柔软,穿着舒服,缀以金属泡钉之后,增加的分量有限,但抗冲击力却大大增强。

以上这些甲的制造工艺和当前大明的几种甲不说一模一样,那也有相当大的雷同,只是样式上略有区别罢了。不过当时高江虽然一边提交报告希望秘书处重视,但也在报告中提到,中、近距离的骑枪射击可以击穿以上盔甲,只是不能按照以往的标准,在进入骑枪“有效射击距离”就立刻开火——那还是可能导致无法击穿的。

此次来的都是察哈尔精锐,高江认为他们的装备应该都比较好,因此需要找机会在“中等距离”进行打击,这就意味着最好是打伏击。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高江率骑丁出城后立刻快速往西南运动,然后在沿河的一处榆树林设伏——这地方在后世还真就叫榆树林,确切的说是叫榆树林子镇。

此地的地形其实和整个沿河一线相差不大,特点就是河边地势相对平缓,但河东不远就是连绵起伏的小丘陵,如果敌方未曾派出大量探马提前查探,藏身于丘陵东侧基本上不可能被西面沿河的敌军发现。

不仅是视野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河边会有水流声,水流声能掩盖很多其他可能导致暴露的声音,非常适合伏击。

一夜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高江部在丘陵东侧的埋伏刚刚准备妥当不久,便有星星点点的火光由远及近。这些火把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前部,高江猜测这应该是土默特败军来了。

蒙古人马术高超,夜间行军不必全部点燃火把,只要开路的先头部队点燃部分火把,后续部队跟着走就行,所以举着新式双筒望眼镜偷偷观察敌情的高江只看到不到一百根火把。

京畿事业部类比少校军衔的一位家丁头目问高江要不要派人通知土默特人,高江想也没想就否决了,道:“土默特人不知情更好,方便骗过后面的察哈尔追兵。再说额尔德木图军务秘书是老爷的门生,一旦我们出手伏击图们和布日哈图,他一定会做出合理的反应。”

京畿事业部这位少校其实对高江的后半句有些怀疑,因为老爷固然厉害,但这位军务秘书门生却未必,至少白天他就大败了一场,也不知道学到了老爷几成本事……没准只学了个皮毛也说不定。

显然他并不了解额尔德木图面临的麻烦,比如布日哈图专心专意打他的嫡系、布塔施里落井下石拒不配合、各部将领“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等等,这在当前的京华武装力量里头是几乎不可能的。

京华历来的特点就是制度齐备,诸如“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这种事根本没人敢做,因为结果多半是在战后总结时遭受比战败还严重的惩罚,但很显然这种制度在土默特是不存在的,人家还有很多人都是部落思维,哪有这种大局观?

老板都不是同一个人,我手底下的兵是我自己的实力,我凭什么为了救你而损失自己的实力?我损失了之后你会给我补齐么?

京华就不同了,它执行的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将领都是需要定期轮调的,手底下的兵都是高务实这个老爷的,损失了也归老爷自己补,将领们只需要指挥作战就行,那么想法当然不同。

土默特军虽然是败军,但高江大概看了看,觉得他们的整体实力还在,一路开过三纵队设伏区花了小半个时辰。

察哈尔军姗姗来迟,其前军离土默特后军至少有三里远,不过军容齐整,连打的火把都比土默特败军多了几倍,一看就是受到白天胜利的鼓舞,完全没有察觉到危险逼近。

等察哈尔前军过去,中军进入伏击区之后,高江右手一扬,喝道:“全部都有,进攻!”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初次登陆”、“书友20200516141431603”、“曹面子”、“大头针”、“书友141205205311512”、“持羽静风尘”、“雪夜晴空2008”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20190102010419420”的14张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