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0章 剑指东瀛(五)精锐?谁是精锐!

第280章 剑指东瀛(五)精锐?谁是精锐!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本月十五,刘綎、马林出綦江,自东溪入播州,攻占铜鼓崖。

这两人都是拜在高务实门下的,虽是初次相交,却也一见如故。行军途中, 刘綎对马林道:“此前得知杨应龙攻陷綦江,奔袭南川,却尽焚两地府库积蓄之时,我便知杨应龙胸无大志,犹如冢中枯骨,早晚必被剿灭。

马总戎初至此地, 或尚不知地形详情,此处再往前走便是三峒天险,为我军出兵播州的第一道防线。据悉眼下楠木峒、山羊峒、简台峒三地屯兵过万,不过此地苗兵并非播州精锐,贼首穆照、吴尚华等人也不敢主动出击,只得在此安营扎寨据险而守。马总戎以为我军当如何攻取?”

马林是已故宣府总兵、都督马芳之子,与刘显之子刘綎算是同辈,不过他过的大仗远少于刘綎,名声也不及甚多,故而对刘綎肯听他的意见颇有感激之意,也愿意好好回答。

因此刘綎问后,他思索片刻才道:“敌营寨相连,人马众多,据险而守,气势颇盛,若施强攻,即便能胜,恐怕也得不偿失。

我意, 不如刘总戎与我还有麻镇三人各领一部,三面合围,大作浓烟以示火攻假象,敌必惊慌后撤,我军趁机三面突进,以火器开路,至李汉坝歼其主力,然后直冲敌寨如何?”

也不知刘綎是打算面子给到底还是胸有成竹,对于马林的建议一口答应,一个字都没改动。

于是明军分作三部,每部故布疑阵,使山间密林浓烟大起,呛人口鼻。山林作战最容易因为大火导致战局完全不可控,因此苗兵一见此情此景,立刻怀疑明军欲火烧三峒。

这可不得了,山火易烧而难灭,当火烧者极难幸免,因此他们一面急报穆照、吴尚华,一面紧急向后退却。

吴尚华得报,实在不敢相信明军能干出火烧三峒这种疯狂之举,穆照也道:“官军若敢火烧三峒, 那无疑将是自陷绝地,我愿率兵前往迎敌, 一来查探实情,二来借机聚歼官军。”

吴尚华颇有忧虑,叮嘱道:“来者乃是刘大刀,此人为南军悍将之首,绝非易于之辈。你此番如遇险情,不能力敌,则必须立刻撤回营寨,如此还能抵御。若执意恋战,伤亡惨重不说,这三峒天险也将形同虚设。”

穆照听得十分不悦,答道:“今日你怎地如此胆小,他刘綎还能是天神下凡不成,说到底也都是你我毫无分别。至于官军,这些年来咱们杀的官军也不少,有何惧怕?你大可放心,万一不利,不用你催我也会撤回营寨。”

吴尚华不管他前头怎么说,既然最后还是答应见势不妙便撤回营寨,也就应允其所言,穆照便率三峒苗兵主力出战。

这次作战果然出现了一点点意外,由于这川贵大山实在崎岖,步营与炮营有些脱节。刘綎一贯是个急性子,自己当然是带着步营在前头,一见穆照挑衅,二话不说就亲自上阵前督战。

刘綎右手持刀,左手抓着一锦袋黄金,高喊道:“用命向前者得富贵平安,违令后退者作我刀下亡魂!”

明军闻令,大吼三声:“杀!杀!杀!”然后立刻发动三面突击,趁浓烟掩护攻占三峒外围。穆照正率兵布阵于李汉坝,见明军突入便率众冲锋。

刘綎所部因为有高务实关照,一贯装备精良,此时二话不说,万历二式排枪尽发,没有被划入炮营的一些神机箭营也铺天盖地一通乱射,苗兵锋线死伤惨重。刘綎、马林、麻镇三将还很凑巧的都是勇将,各自领兵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引军反攻。

明军三路齐进,动如雷霆,远非苗兵以往见到的南方卫所官军那般熊样,喊杀声排山倒海,四野俱惊,苗兵惊惧之下差点当场崩溃。

穆照震惊之下严令不得后退,乱刀砍倒几名逃兵之后才算稳住阵脚,此时正好刘綎一马当先杀将过来,一刀便将穆照头颅斩下,苗兵顿时全线崩溃,纷纷向山寨逃窜。

明军趁势追击,刘綎攻楠木峒、马林攻山羊峒、麻镇攻简台峒。吴尚华震惊之下急令苗兵居高临下,凭借险处投石滚木,又以弓弩阻敌。

明军火炮依旧未能及时抵达,于是以神机箭施以火箭还击,结果引燃山寨,苗兵再溃,明军趁势攻入三峒。

刘綎果然是山地战之能手,此时先分一队降倭夷丁攀山而上,跃入楠木峒,里应外合抢夺寨门。寨门一开,刘綎本人亲领精兵已至,他大刀挥处无人能挡,楠木峒当即告破。

马林部毕竟是九边精锐,又不像刘綎部一样需要为山地战考虑而保留部分冷兵器,因此火器配备最多。此时山羊峒火势蔓延,马林趁机引兵攻入,摆开排枪阵刚打了两轮齐射,苗兵便被打得四散奔逃。

楠木、山羊二峒天险居然几乎在一瞬间便宣告失守,简台峒方面深知大势已去,几无抵抗,麻镇因而轻易攻取。明军于是焚烧营寨,生擒吴尚华。

在播州这种地方作战,很多时候其实是仗好打而路难走,无论对于明军还是播州军而言都是一样。于是到了三月初,杨朝栋才统领播州精锐数万北上。

播州军兵分三路,一路由杨朝栋亲率,自鱼渡直取刘綎驻地,另两路由杨惟栋及杨珠分别率领,由松坎及罗古两面迂回包抄。

不过播州军动向早已被明军探查,刘綎得报后哂然一笑,道:“这杨朝栋倒还懂些兵法,意欲正面吸引我部主力注意,再施两面夹击,这是想一举将我歼灭。呵呵呵呵……胃口倒是不小,却不知这小儿牙口如何。

既如此,我也兵分三路,速去知会马总戎和麻参戎,请他二人前往松坎及罗古设伏,阻敌包抄。我部自驻地营寨设伏,围歼杨朝栋。等杨朝栋一路败退,其余两路自会向娄山关退去。”

待杨惟栋一路行至松坎,马林号令出击,杨惟栋大惊,才知军情泄露。此时明军炮营已然就位,马林令火器营炮、枪先后射击,弓弩间射,京华三号、四号炮声声震耳,弹落之处尘土飞扬,铁球乱撞,触之不死也残。加之神机箭箭雨倾泻,杨惟栋急寻躲避。

部下连劝杨惟栋重整队列以便还击,杨惟栋此前还真没和明军精锐交锋过,此时早已被打懵,大呼道:“明军势强,早有防备,如何重整队列!这般枪林弹雨之下现身即死!”

部下再劝:“我部中伏,自当全军突围后撤,重整士气之后再作进攻,如不能尽快于大公子会合,大公子一部必有危险。小人愿拼死护三公子突围,重整再战!”

杨惟栋深受感动,也觉得方才表现有些丢人,于是决定拼死一搏,遂在一众亲信保护之下向后突围。杨惟栋一路苗兵皆随后跟出,死伤自然众多。

马林见苗兵后撤,却不急着追击,反而下令变换阵型以备苗兵再攻,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马林此战之前的确是做了功课的。

要是换做在北方开阔战场作战,此时他肯定令步兵稳步前压,骑兵两翼包抄掠袭,能围则围,不能围则持续绞杀,使敌人不得休息、不得重整,持续失血、士气一跌再跌,继而为最后的大胜奠基。不过,在南方山地密林作战,这个套路就不能照搬。

一来他因为要进山作战,所带骑兵比在北方时少了许多,此时上哪去找足够的骑兵摆鹤翼阵去包抄?再说骑兵在山里追苗人,听着都不靠谱;

二来他所部原本不善山林作战,就算北军士兵个头往往更高大,但山林里一对一恐怕反而不是苗兵对手,其所依赖者为阵列,也就是高务实长期强调的火力密度,因此要有战斗力便必须集中兵力、缩紧阵线;

再加上他麾下北军在山林里其实本就跑不过苗兵,根本追不上人家,与其浪费体力白跑一趟,那不如守株待兔呢。

再说罗古一路,杨珠同样遭到了麻镇所领明军的伏击。杨珠调来滕盾手列阵在前,连续发起数次冲锋均未能冲破明军防线,麻镇指挥全军占据地势坚壁不出,杨珠无奈令全军后撤列阵,两军成对射态势。

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位麻镇麻参戎并非大同右卫“东李西麻”麻家的那个“麻”,他是广东潮州参将,所领不是九边之兵,而是广东兵。不过,此时的广东兵在南方卫所里可是不弱,尤其是驻潮州的部队,更是其中精锐。

原因说来可能让后世人觉得有些意外,因为此时的两广总督和广东镇守太监虽然都驻广州,但广东总兵却是驻潮州的。

不仅总兵本人驻潮州,甚至广东副总兵——正式名称叫做“协守广东漳潮副总兵”,也驻潮州(但不驻府城,而驻南澳)。正副总兵都在潮州,可见潮州才是此时广东最容易出乱子的地方,由此潮州本地原本该驻的主力潮州参将所部也肯定不会弱。

广东因为贸易发达,本省经济一直不错,由此带来的好处便是本地军队也相对富裕,兵部军改之后虽然在南方的投入远不及九边,但广东的火器化程度却很高——当地自己出钱买的。

如此一来,麻镇坚守不出只以火器与播州军对射,而播州军只有弓弩,哪里是潮州军的对手,很快就发现自身损失远超对面明军。

杨珠气得破口大骂:“这官军的探报怎会如此迅速?明明应该是我们在这群山之中健步如飞,神出鬼没才是,结果现在事事都被官军率先察觉,是不是我们当中出了奸细?”这话问得众人皆难作答。

杨珠心中极为不甘,他急切想要完成包抄任务,但被明军所阻又实在寸步难行,如今骑虎难下,也不好下令撤退,只能在心里把麻镇骂了一遍又一遍。

再说回另一边,杨朝栋一部疾驰至刘綎军营驻地前,忽见营中兵丁稀少,顿时心生不安,自觉中计,急忙下令撤兵。

刘綎在远处小山上用望远镜看得分明,下令伏兵尽出、四面合围,明军立刻拉动预设陷阱,机动能力稍好而被部署在外的神机箭各处齐发,营中各帐也推出火炮,开始向播州军集中轰击。

好在杨朝栋所带皆为播州精锐,尽管遭受伏击,却仍然自发形成三五人一组持盾结阵,甚至有些像小鸳鸯阵的小团体战术,同时还会各寻掩体,借机反击。

不过刘綎对播州军是有足够了解的,这种自发形成的小团体战术对他而言并不稀奇。说起来,战斗经验这种东西在同一个时代之下其实经常会殊途同归,只不过戚继光的总结最为完整、精辟罢了。

其余各军但凡可称精锐者,多多少少也会有所相似,不惟播州精锐会有这种自发形成的小团队配合,他刘家军难道不是如此?无非戚家军的理论指导最到位,其余各路精锐则等而下之,又分出不少层次。总之刘綎见了这般情形根本不为所动,反而亲自率部击敌。

由于战场是营寨附近,周围还算有一小块开阔地,于是明军马队携裹烟尘而出,人数虽然有限,但也声势逼人,播州军前部很快被冲散。杨朝栋急令收拢兵力,而刘綎马队冲杀一轮之后再次列队发起二度冲锋,播州军也列阵迎战。

两军交战,播州兵身手矫健,相互搭配,结阵对敌果然与戚家军战法有几分类似,而明军亦是披坚执锐批次冲锋,循环往复。刘綎大刀势大力沉,刀法精湛,很快连斩十数人,仍是当年勇冠三军模样。

明军四面阵地依旧以火器弓弩支援,杨朝栋见杨惟栋、杨珠迟迟不至,心知二部定是受到阻击,自己面对刘綎主力势必独木难支,于是下令撤军。

刘綎部可不是马林部,山地密林对他们而言轻车熟路得很,根本没把地形问题当回事,趁胜追击高达五十里,直追至石虎关才算作罢。杨惟栋及杨珠在获悉杨朝栋撤军后也算松了口气,连忙各自撤出战斗,都向娄山关退去。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与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