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1章 朝归倭附(八)甲斐姬的工作

第281章 朝归倭附(八)甲斐姬的工作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搞定黑田家的地位归属问题之后,高务实终于不必继续留在泗川,可以动身前往金海前线就近指挥明军,随时发动对在朝日军的最后一战了。

按照高务实此前下达的军令,经略行辕与麻贵大军几乎应该是同日抵达金海,而刘綎则应该在那之前就肃清金海周边、为经略行辕进驻创造条件。

但事实上,离金海更远的麻贵反而抢先抵达。显然,麻贵这个举动符合大明官场的规则——他不可能让高阁部、高南宁先到金海去等他。为此,麻贵所部一路急行军紧赶慢赶,跑得比日军奇袭泗川时还快,就是生怕误了时间、坏了规矩。

高务实这边倒是走得不紧不慢,行军途中甚至还有空回复各处送来的信件,正经地是搞了一场武装游行。

说到各处信件,高务实这次回复了一封由日本送来的信,写信的是成田甲斐。

甲斐姬这几年经常在明日之间来回奔波,在高务实出战朝鲜之前,她一年约有一半时间在京师,一半时间在日本。

其在日本期间主要是经营关东二城防务,偶尔也涉及一些保密程度不太高的谍报事宜。三崎、玉绳二城在这几年里修建得十分坚固,不过两城的城防体系却完全不同。

三崎城被修得十分“京华范”,也就是采用棱堡式结构,实际上建成了两座要塞——城之岛要塞与三崎城本体要塞。

三崎城之岛,这地方在后世的日本基本上算是个旅游景点,主要看点是马背崖,岛上人口并不多。

不过,此时的城之岛却因为高务实的战略需要而被建设成了一座要塞,其主要功能就是作为“若有万一”时的战略支点,确保京华始终能有一处不可能被日本人攻占的桥头堡。

这一任务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要塞本身足够坚固且有充足补给存放,二是京华的海上实力始终稳压日本。

关于后者,甲斐姬并没有权力干涉,因此她的工作重心就是监督要塞施工,尤其是针对日本常见攻城的方式提出施工要求。

甲斐姬在其成名战忍城之战中就是负责守城,可以说她本身就是守城名家,因此在她的协助下,城之岛建成后堪称铜墙铁壁。

为了展示城防体系的坚不可摧,也为了震慑德川氏,甲斐姬与高云平、罗远悄悄邀请了德川秀忠前来参观三崎城。

三崎城本体之坚固就已经让德川秀忠大为震惊,认为就算相较于大坂城也毫不逊色。尤其是那些由三百多门火炮、一千两百余处火枪射击**错形成的守城火力网,更是让德川秀忠大为震撼。

以日本军队目前的武器装备,就算在城外扔下十万大军的尸首,也未必能攻下此城,要想拿下此城,除非花数年时间长期围困。

然后他便看到了城之岛要塞。这一下,德川秀忠彻底对于武力进攻三崎城绝望了,

城之岛作为一个长条形、周边岩石化的岛屿,本来就不好登陆,现在还修建了高耸的城墙,并且城墙还形成了至少数十个夹角,到处都是交叉火力。

再一看其火力配备,数十门京华一号要塞炮四面八方都有设置,一個个漆黑巨大的炮口宛如死神冰冷的眼眸,任何敢于窥视城之岛的舰船恐怕都只能在这样的眼神下落荒而逃。

船只根本不敢靠近,拿什么登岛?游过去被打成马蜂窝吗?

偏偏城之岛离陆地上的三崎城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岛上北侧的巨炮能打进三崎城,三崎城中却只有二号炮,打不到城之岛。[注:但其实从城之岛打三崎城的话精度很差,只能覆盖式打击。]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即便能夺取三崎城,也没法真正占领,因为该城完全处于被城之岛炮火打击的范围之内。哪怕德川军或者其他任何日军真的打下了三崎城并进驻,也很快就会被天降正义,那么这样的进攻将毫无意义。

岛陆连环,以岛制陆,这就是甲斐姬监工之下完成的三崎要塞。

而甲斐姬对成田家的玉绳城修建则更加偏向于传统日式城防体系,尤其是西日本城池风格非常明显。但偏偏又因为她是高务实的妾侍,玉绳城很意外的拥有了除建筑外形之外的另一种“京华范”。

玉绳城位于东日本,却建成西日本城池的风格,这显然很特殊。这里要先说一下东日本城池风格与西日本的不同在哪。

东日本的城池,既有建立在水面上被称为“浮城”的忍城,也有建立在交通要道上扼守一方兼具交通和军事价值的大垣城,甚至有构造极为复杂、花费56年时间建成的新发田城。

东日本城池在外形上不及近畿的威严与美观,在构造上不及西国城池那般坚如磐石。但东国城池大多风格独特,不拘泥于固有形式,其实用性和多样性可能是日本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也正是这种强调城池的实用性和功能性的思维,东国城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对大多数人来说,印象中的日本城池基本是巍峨的石垣,满水的护城河以及雄伟的天守组成,而这些其实是由西日本的近世城郭所产生的概念。

把东日本的近世城郭和西日本对比之下,其实东日本城郭多以土垒、空堀、水堀并以复杂精巧的方式配置构筑出极少拥有石垣与天守的坚城。虽然并非全部如此,但就东日本而言,城郭的构造方式在整个日本而言确实独具一格。

东日本很少有城郭具备石垣,特别是关东地方最为明显,仅有江户城、小田原城而已。

在原历史上,即使是作为德川家将军的居城,规模号称“全日本第一”的江户城,也只有位于著名的“二重桥”右手边的“伏见橹”下方盖有石垣,中间部分几乎全部被土垒覆盖,就连将军世嗣所住的江户城西之丸,也大部分都是采用这种土垒。

因此,江户城以外的关东地方城郭会没有石垣,这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建造石垣需要的石材在关东并没有大量出产。

如果现在有日本列岛的地质图,就会发现只有关东独树一格,它是洪积层的集中带,因此供城郭用的石材会很难取得。用在江户城石垣上的石材,是依靠德川将军家的指令,从伊豆国用船只运输来的。如此一来,就连作为“德川御三家”居城的水户城,也没有办法采用石垣而是以土垒将就。

东北地方虽然位置比关东平原更加远离日本核心的近畿地区,但在后世岩手县和福岛县则有一定能力出产石材。即使如此,建有巍峨石垣的城依然屈指可数。只有盛冈城,会津若松城,白河小峰城三座算是在东北以石垣建造的几座大城。由此可见石垣的普及率之低。

即使是这三大名城,跟西日本近世城郭所留下的巍峨石垣相比,也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只是一般还是将其视为石垣城而已。

类似于佐竹氏的久保田城,上杉氏的米泽城这种雄藩的城郭,几乎都没有石垣,而伊达氏的仙台城和最上氏的山形城,也都只是在重要的地方修建石垣而已。此外,只有弘前城,二本松乘的本丸等少数几处有明显的石垣痕迹。

缺上好的石材,这是土地禀赋问题,除非花大价钱从外地运送,否则就没办法解决。但日本人没办法解决不代表京华也没办法解决,京华既可以买入石材,也可以另谋他法。

买石材是要花钱的,而赚钱的人是卖石材的其他日本大名,因此甲斐姬二话不说选择了后者——“他法”就是京华基建擅长的铁条混凝土**(钢筋在这时代就太奢侈了)。

成田家原本并不算富裕,用铁条混凝土建设城池的成本不是他们承担得起的,但明联储最大的股东就是京华,高务实对于借钱给人家自然是很有兴趣的。

于是,成田家心惊胆战地得到了一笔高达二十万贯永乐通宝的巨额贷款——日本用大明的铜钱这事儿本书前文有述,他们尤其喜欢永乐通宝,织田信长家的军旗上就画着永乐通宝,因此大明江南地区还产生了私下制造永乐通宝卖去日本的灰色生意。

当然,这笔买卖现在被京华给抢夺了,因为京华的技术更先进,造的永乐通宝质量更好,能更方便的配合高务实经济控制日本的大战略。

总之,拿到大笔贷款的成田家彻底上了高务实的贼船,但也把玉绳城建成了第二个小田原城。

建成之后的新玉绳城不仅拥有石垣与天守,而且极其高大雄伟。而在东日本城池普遍只有十个橹的情况下,玉绳城居然拥有三十二个橹门,简直离了个大谱。

而因为背靠京华,玉绳城还拥有二十四个炮台,虽然相比京华自家的三崎城逊色甚多,但如果不算三崎城的话,其在东日本却也是独一份了。

三崎城的驻军问题也不是甲斐姬的权限范围,因此在建城之余,她把精力放在提高成田军的战斗力上面。[注:玉绳城也有京华的部分驻军,前文有简单提及。]

甲斐姬原先麾下的两名大将柴崎和泉与酒卷刃负都被她派去带兵,成田家靠着专营部分京华产品赚来的钱很快被投入到扩军练兵之中。

相较于忍城之战时期,此时的成田军已经强大多了,全军已经按照京华的编制编成了一个步兵协,也就是四千零三十八人。

四千兵力虽然在人数上相较于过去进步不大,但成田军的提高主要在于武器装备。

因为甲斐姬的关系,成田军拿到了从安南淘汰而来的升龙警备军和金港警备军部分装备,建立了全日本第一个专业的炮兵营。同样,他们还得到了一批京华选剩的蒙古战马,建立了两个营的骑兵马队。

一个炮兵营和两个骑兵营,这可就是一个标的编制了。炮兵营是开日本之先河,这不必多说了。依托蒙古马编成的两个骑兵营在东国的震慑力恐怕比炮兵还夸张,因为就算当年威震东国的武田赤备骑兵,那也没有如此优秀的战马可供骑乘。

甲斐姬自己的骑战堪称东国一绝,因此对这支骑兵倾注了很大的心血。这支骑兵用上了与六大警备军和明军精锐一般的万历二式骑枪与新式马刀,只是没有搞到明军骑兵的半具装。

为此,甲斐姬便按照她自己当年的喜好,把这支骑兵的防具换成了便宜又轻便、适合骑兵穿戴的腹卷。

腹卷这东西可以用一句话表述它的模样:背带紧身短裙——当然它是由细密的鳞片式铁片或铜片制成。

与甲斐姬自己当年作战时穿的那一身腹卷一样,这支成田骑兵的腹卷完全复刻了甲斐姬的喜好,联系鳞甲的“小樱威”是粉色但并不显眼,腹卷本体是玄色,外罩的阵羽织是深红色。

黑与红,是铁与血之色。不过因为阵羽织穿在外面,因此远远看来便是一支红色的骑兵,这样一来也就变成了“赤备”。于是,当这支规模约千人的骑兵练成之后,便被人称之为成田赤备。

成田赤备被视为成田甲斐的嫡系,平时由她的亲信大将酒卷刃负统带,据说德川军的井伊直政对这支赤备十分关注,一直将其视为竞争对手。

当然,高务实觉得以目前德川家康的态度而言,他们二位恐怕没有交手的机会。

甲斐姬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本来因为高务实不在京师,她是打算继续留在日本坐镇关东的,但与此前不久因为一件事的原因而打算亲自来朝鲜面见高务实。

什么事如此要紧?

伊达政宗秘密联系甲斐姬,希望通过她从京华手中购买比日本更先进的铁炮,以及日本极其缺乏的大筒(火炮)。

买武器本身不要紧,要紧的是日本国内因为有丰臣秀吉早前下达的总无事令,各地大名除非是要被征调去朝鲜作战的军队,否则他们至少不敢明目张胆的大幅加强武备。

现在伊达政宗悄悄联系她要买京华的火器,这显然就大有问题了。

伊达政宗要做什么,这些武器能不能卖,关东舰队和陆师是否要对此保持警惕与戒备……等等这些问题全堆在一块了,甲斐姬认为有必要亲自来一趟朝鲜。

此时高务实给德川家康提条件的信已经送出,但甲斐姬和家康肯定都还不曾收到,因此高务实便给甲斐姬回信,准她前来朝鲜。

算起来,等她接到自己这封信的时候,肯定也已经知道过继高演的事了……不知道甲斐姬会不会对此不满?高务实觉得她来一趟也好,万一她有所不满,自己也方便劝说安慰。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曹面子”、“apodes”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