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2章 宫里宫外(十一)渊儿,想不想去南疆?

第282章 宫里宫外(十一)渊儿,想不想去南疆?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对于南亚次大陆,高务实的确是有一种

“不为后世忧”的想法的,不过此前因为几个原因,使得他迟迟没有向其用兵的意思。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点因素:其一,莫卧儿帝国正在上升期,甚至可以说当前就差不多是它的巅峰时期,其经济、化的发展,内部团结的程度,以及最直接与战争相关的军事实力都处于鼎盛状态,征服起来恐怕不太容易。

其二,京华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建立定南城,打造以定南为中心的核心重镇作为京华在南疆的统治中心。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高务实计划中的一大关键。原因也不复杂,毕竟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样发达的交通和信息传递能力,要想统治一大片疆域,首先就必须有个核心。

举几个例子,这就好比在三国时期,你如果出身西北而想要争霸天下,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你得占据长安,甚至你想割据一方也必须有长安在手,否则没有长安的人口、粮食和三关之险,分分钟被别人压到死。

有长安在,那么你北上可以拿河套,即当时所谓安定、北地、冯邑等郡,争取攒点强势骑兵,西进可拿凉州,即确保后方稳定,同样也能搞点骑兵。

有了骑兵,你将来杀进中原就有了军事优势。如果中原当时已经有了强权,你一时难以搞定,也可以依靠潼关之险先苟住,南下把蜀地取了,争取复刻一下秦灭六国、汉胜霸王的进程。

再不济,那就死保潼关以待天下有变反正长安在手,方能做到进可攻而退可守。

如果出身东南,那毫无疑问必须掌握建业、会稽这一片。这一片可谓江南是割据之基础,是农业商业都很适合发展的霸业之基,而等到这一片稳定在手还想逐鹿中原,那就必须北上夺取合肥那一片,这样才算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势大则可北上中原,势穷亦可死保江防。

至于立身长江中游,那前期最要紧的自然就是守住襄阳,唯有襄阳在手,才能使得中原强权无法通过

“南阳襄阳”盆地这个必走的通道南进,从而威胁你的根本之地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控制稳固了,西可以沿江而上取蜀地,东可以顺流而下拿江南,如此至少也能来个南北双雄划江而治。

如果彼时经营得法,亦或者北方那位露出破绽,则由江南夺淮北进可矣,由蜀地进汉中而袭关中可矣,乃至由襄阳兵出南阳、直取中原同样可矣,全看当时情形了。

总而言之就是想说,由于这年头没有汽车火车,那就必须先掌握一个地理位置很好的经济重地,确保自己能有稳定的钱粮,而且其由于离将来的主要作战地区不远,运输损耗不会太大,这样才能保证军力不贵。

南疆、南洋在后世合称东南亚,彼时看起来最要紧的地区是马六甲。但其实马六甲在此时虽然也很重要,却并非什么

“霸业之基”。这是因为它缺乏战略纵深,钱虽然因为贸易之故可谓充足,但明显缺乏稳定的粮食供给,一旦有事,恐怕撑不了很长时间。

况且马六甲位于咽喉海道,势强之时自然可以其辐射八方,但倘若万一海战失利呢?

那马六甲就瞬间变成死地。如果困守在此,无论坚持多久,终究难逃一死。

后世二战之时,日军进攻马六甲,英军之所以丢得那么快,除了当时英军确实够拉胯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就是彼时东南亚处处告急,而英国海军主力早就龟缩去了欧洲本土,在那一带的海军完全不够日军打的,所以英军死守马六甲其实已经没用了,放弃是很自然的无奈之举。

所以,高务实虽然很重视马六甲、新加坡,也即现在京华命名的龙牙、虎州二城,但却不会把他们当做京华在南洋的核心统治区来建设。

最适合京华统治整个南疆、南洋的核心地区只能是定南城差不多也就是后世的曼谷都市圈。

从经济上来说,后世的曼谷都市圈GDP占全泰国的44.2,仅曼谷市就占29.1,足可见其发展有着足够的地理、区位优势。

这里是湄南河平原地区,有利于发展农业、集中人口,还位于南疆中心位置,不必担心陆上被人偷家。

它又有海港优势,可以快速出动,辐射整个南洋,它不做核心谁做核心?

因此,高务实给了定南城十五年的超长建设期对于现在的京华而言,为的就是以定南城为核心,全面掌握整个南疆、南洋地区。

不过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南洋战略还在推动之中,因此南洋舰队的主要任务是扩张京华在南洋群岛的势力,而这一战略光有海军也不够,于是又要从六大警备军中轮番抽调兵力南下作战同时也是为了保持战斗力。

这样一来,南疆方面看似这么多年没打过什么大仗,但其实既忙于内部建设,又一直小仗不断,也就不方便集中力量西进南亚次大陆,与莫卧儿帝国大打出手。

至于其三,那就是高务实自己这些年也忙得很,对于万里迢迢操盘对南亚次大陆的征服确实也忙不过来。

如果单说军事,或许黄止汀也能胜任,但同莫卧儿帝国展开全面战争可并非只是军事问题,整个京华的力量都必须动员起来为其服务。

为什么?还是地缘问题。京华要西征莫卧儿,首先要打的肯定是孟加拉,这压根不必解释。

这样的话,人家莫卧儿帝国就是本土作战,其兵力可以从其核心区沿恒河顺利调集至孟加拉,物资、粮食也不会贵乏。

加上这一带虽然河网纵横,不便于其骑兵主力发挥,但反过来也不方便京华进攻。

莫卧儿帝国此时统治印度北部已经有些年头了,手底下又不是只有骑兵,他们只要依靠河网层层设防,跨过阿拉干若开山脉远征而来的京华肯定先扛不住后勤压力,一不小心就可能全军崩溃。

当然,京华也可以靠海运,但这就很容易打成拉锯战,也不是高务实想要看到的。

按照高务实原先的大致计划,在时间上来说,他是希望等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大帝在1605年去世之后再动手的。

从历史上来看,阿克巴去世后,莫卧儿帝国先后由贾汉吉尔和沙贾汗统治。

贾汗吉国王1605到1627年在位,在他的统治时期,锡克教第五代祖师阿尔琼把教区改为行政机构,向信徒征收赋税。

这一举动在莫卧儿帝国内引起极大震动,它显然具有与莫卧儿帝国政府分庭抗礼的意味。

阿尔琼还在阿姆利则建立金店,作为锡克教圣地和行政管理中心。锡克教圣典阿底格兰特也成书于这个时期。

锡克教过去一直标榜为和平静修的团体,祖师只关心传教,从不干预政治。

阿尔琼却卷入了莫卧儿皇室的纷争,庇护叛乱的王子,从而遭到贾汗吉国王的嫉恨,终于在1606年引来杀身之祸。

以此为发端,锡克教和平发展时期结束,与莫卧儿帝国政府的关系也降至冰点,帝国内部开始动荡。

在高务实看来,那个时间才是京华出兵的最佳时机哦,如果他高某人寿与天齐,那么再等一些年自然会更好,不过那就太无厘头了。

总之,高务实本来认为出兵时机至少应该是1606年之后,离现在还有七年。

他同时认为,再有七年时间,自己手头的几件大事也就做得差不多了,到时候可以抽出时间来处理这场大战。

可是说一千道一万,人算毕竟不如天算,谁知道蝴蝶翅膀如此有力,现在就已经扇得阿拉干王国的局面与原历史上不一样了呢?

更何况,现在南疆六大警备军训练多年,而南疆各地早已没有什么反抗势力还敢跳出来作死,南洋的征服也比想象中更加顺利,于是警备军方面早就蠢蠢欲动,形成了一种连高务实都不能无视的冲动。

这个情形,恐怕与统一日本之后的丰臣秀吉所面临的压力类似。当然,区别还是有的。

理论上来说,丰臣秀吉的压力主要在于手下的将领乃至具体到某位底层武士,个个都有军功,都需要封赏,但偏偏日本实在太小,土地已经封无可封,因此他只能被迫对外发动战争,以期缓解这种压力。

而京华不一样,南疆、南洋都有大把的土地可供高务实封赏给属下们,只是高务实不能、不愿,甚至是不敢现在就大举封赏。

大举封赏意味着必然会形成一个集团,一个类似于大明建立之后的

“军功勋贵集团”。这样的军事政治集团,其实力是相当惊人的,甚至能迫使皇帝首先考虑他们的利益,乃至于让皇子、公主纷纷与他们联姻,又反过来让他们的实力、势力更加恐怖。

朱元章后期大杀功臣,与其一开始纵容军功勋贵集团的势力扩张的举动可谓密不可分早前天下大势未定,朕先忍着,后来大局稳定,你们还不收敛,那不杀你们杀谁?

一代目就把手下的名臣名将几乎杀了个一干二净,之后想要不出事,那只能靠老天爷赏脸,高务实不想搞成这样。

既然不想这样,那现在就不能大肆封赏,必须控制

“军功集团”的势力无序扩张,直到内部有其他力量能够对其形成制约。

统治者嘛,所谓御下无非就是玩平衡,要不然还能怎样?难道去做朱元章,自己变成工作狂?

你可能行,你儿子行不行?孙子行不行?重孙呢,总有不行的吧?别说那么远了,高务实自己都不喜欢钻进很多具体的事情管理当中,而更倾向于提出战略规划,然后把各项事务层层

“分包”给手下去做,他自己负责掌总。京华在南疆、南洋的扩张说起来已经够快了,这其中警备军体系和南洋舰队出力最大,负责政务的

“官体系”虽然也有功劳,但明面上看来肯定不如军事体系那么明显。这样一来,就需要高务实拉长时间,让官体系对当地的控制更加深入,同时强化他们对军事体系的后勤事务之掌握,以此形成权利平衡,这样才好控制。

可不能仅仅因为军事体系中的各大要员都是自己的家丁,就觉得他们都和NPC一样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会按照老爷的交代行事。

他们是自己的家丁不错,但同时他们也都是一个个的正常人,拥有自己的思维和利益,把他们当成NPC那是会出大事的。

家丁制当然有家丁制的不同,但他们和高务实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有些类似于鞑清初年的鞑清皇帝和各大旗主与主要将领之间的关系。

这些人面对皇帝的确自称奴才,然而他们依旧有自己的利益,还有自己的势力,不会因为自称奴才就没有别的想法。

当然,京华没有

“旗主”,警备军和两洋舰队体系之内的主要军官也要按例轮值,但高级将领们就算不能稳固控制某一支力量,毕竟也会形成某种威望。

这就好比高务实在大明九边如今的威望一样,他即便没有直接管理九边某镇的权力,但如果他现在下令给九边某镇,调动他们的兵力,除非这命令是让他们杀来京师,否则如果只是在辖区内调动,你看看九边哪一镇会不服从?

这个就叫威望。现在,南疆无论陆海两军,都觉得在南疆、南洋地区能拿到的功劳已经不多了,迫切希望继续发动对外战争。

但所谓对外还能是对谁呢,总不能北上打大明吧?那就只有往西打莫卧儿了。

一旦这种

“众意”形成,高务实又没有足够的理由压制,那么对莫卧儿开战就不可避免。

黄止汀正是因为感到即将压制不住这样的

“众意”,这才把事情摆到高务实面前来。高务实想了好一会儿,问道:“警备军和南洋舰队两方面,对于与莫卧儿帝国之间可能即将爆发的战争都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这就是要问具体怎么打了。

黄止汀一听这话,也难免精神一振,坐直了身子,将南疆海陆二军的计划缓缓道来。

黄止汀道:“海陆两军在军令部为此已经议论多次,过程不必细说,最后的结论大致是这样的: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彻底夺取阿拉干王国,以此作为对莫卧儿帝国发动进攻的桥头堡,当然也是重要的后勤基地。”这是题中应有之义,高务实早已料到会是如此,因此毫不意外,只是平静地问:“那么,如何拿下阿拉干呢?警备军不会想着强行翻越若开山脉吧?”

“自然不会。”黄止汀摇头道:“若开山脉可谓天堑,警备军评估认为,就算阿拉干人连一个兵都不派出来防守,光是翻越过去恐怕就要损失三成实力。假设阿拉干人能派出一万兵力把守几处要地,那么这种损失就可能达到一半,这根本不应加以考虑。”没错,高务实也这么认为,因为若开山脉海拔都在两千米以上,而两边却是平原,这相对差太大了。

唯一便于通行的洞鸽山隘,海拔1168米,位于山脉的中段,所以要翻越只能走这儿,但阿拉干人显然会在此处安排主力驻守,于是便会爆发一场激烈的要隘攻坚战。

从地形上来说,这仗多半会打得比娄山关之战还艰苦,因为警备军想从侧翼包抄都难,只能被迫攻坚。

然而这个山隘的地形却宛如剑阁,炮兵难以展开形成火力压力,那么就只能靠人命硬堆,鬼知道要死多少人。

黄止汀见高务实点头,于是便继续道:“军令部的看法是,趁着阿拉干王国内乱,让南洋舰队打着支援的旗号运载陆师登陆吉大港或者周边地区,彻底绕开若开山脉天险,直接控制其国都。至于接下来,传檄而定整个王国固然最好,若是不能,从后方进攻洞鸽山隘即可,毕竟从后方进攻的话,那地方却是无险可守的。”

“阿拉干以往便以海军见长,南洋舰队对此有足够的把握吗?”高务实问道。

“有。”黄止汀很确定地道:“阿拉干虽然以海军见长,但其海军之所以在过去看似强大,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葡萄牙人的支持。现在菲利普与国王闹翻,海军上下肯定动荡不安,很难再如过去一样形成合力,正是我们出兵的好机会。”

“这个窗口期大概有多久?”高务实又问。

“窗口期么,这得看我们是不是要故意拖延。”黄止汀沉吟道:“如果我们不管,国王那边可能急于平定叛乱,搞不好很快就会出兵,如果他平叛顺利,这个窗口期就会很快消失。如果他平叛不顺,则窗口期将会更长一些。当然,如果我们出面干预,比如告诉国王我们需要一点时间准备,然后与他南北两夹击菲利普,同时也会派出舰队支援他,那么国王就可能忍耐一段时间,窗口期也就延长了。”高务实点了点头,忽然朝高渊道:“渊儿,想不想去一趟南疆?”感谢书友

“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感谢书友

“曹面子”、

“初次登录”的月票支持,谢谢!PS:欠债还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