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2章 宫里宫外(卌四)宸翰与意外

第282章 宫里宫外(卌四)宸翰与意外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高务若是如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去了新郑的,此时暂且不说,却说大年刚过,高务实又再次忙碌起来。

首先是高渊南下。作为高务实的嫡长子,偌大京华的继承人,他的首次独当一面显然是京华内部近期最震撼的一件大事。

从京华总部的秘书处、内务部,到海上始发地的天津港,以及沿途他可能停靠的一系列京华私港,各处各部都无不做好了喜迎大少爷位临指导的准备。

当然,高渊这边提前给出的停靠点并不多,从天津出发后将停靠上海港、广州港、金港,然后抵达定南港。

没错,他虽然是要去勃固,但南下的海路只到定南港。到达定南港之后,他将会在定南代表父亲高务实检阅南洋舰队,然后乘坐南洋舰队旗舰绕行龙牙海峡,途中仍代表父亲高务实检视虎州、龙牙二城(即新加坡、马六甲),最后抵达勃固王国的大光港——大光就是后世的仰光。

按照之前的计划,高渊出行是故意放在黄止汀南下之前的,为的就是给他单独面见南疆主要部下的机会。黄止汀对此既欣慰又多少有些担心,不过在送别之时仍然表现得很是自如,甚至在旁人眼中还有些严肃,当众交代了几句。

其中一句是:“既是代父训阅,便当时刻谨言慎行,莫要失了汝父威严,你可明白?”

高渊回答:“母亲放心,孩儿省得。”然后便在骑丁护卫下往天津而去。

可能有人要问,高务实难道没来送一送儿子吗?的确没来,因为世家大族根本没这规矩。只有儿子送老子出行是理所应当,断无老子送儿子的道理,这和后世基本上算是反过来。

再说,高务实就算不把这规矩当回事也没用,因为他在这天可比黄止汀母子更忙。

这天是皇嫡子的满月,内阁诸位阁老都得去送贺表,而皇帝肯定还会回赐一些东西什么的,然后阁老们又要谢恩,总之有得麻烦。

当然,这些都是礼仪上的工夫,对于早已熟悉流程的阁老们而言只能说繁复,却谈不上忙碌。真正忙碌的还有其他事,比如朝鲜内附之后第一批王室成员即将抵达京师,内阁今天要开会讨论一下用什么礼节来接待。

这种事看起来不重要,其实还挺重要的,因为接待的礼仪如何肯定会传回朝鲜当地,当地的原朝鲜官员对此必然很敏感。

如果朝廷用的礼仪较高,朝鲜安定的可能性就较高,反之就有辱朝的嫌疑,没准会埋下隐患。但问题在于大明朝廷作为天朝上国,又不好随意拔高礼节。

这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其一,随意拔高礼节本身于礼不符,不该是上国该出现的“失误”;其二,众所周知大明朝对藩属国居高临下惯了,这么做严重不符合大明朝廷一贯的调性;其三,如果对朝鲜的恭顺王拔高礼节,那万一蒙古的顺义王对此表达不满,大明怎么回答呢?

哦,人家朝鲜被区区倭寇打得差点亡国,只是因为号称小中华,你就对人家高看一眼。我右翼蒙古忠心耿耿三十年,为你提供良马,随你大战数场,动不动就出兵数万骑为你流血流汗,到头来你居然轻视于我,天下间哪有这般道理?

所以说礼仪绝非小事,必要的重视是应该的。不过这件事的商议最终还算顺利,大体上的结果就是一应礼仪按照规矩来,但为了表现对朝鲜内附的欣赏与安抚,原本只需要礼部尚书出面迎接几位王子的规格,被提高到由赵志皋领衔。

赵志皋在内阁其实并不分管礼部工作,礼部本来是首辅王家屏负责的。但问题也在这里,王家屏作为首辅,如果他领衔去迎接王子……这个面子就给过头了。就算真有需要首辅出面迎接的人,那也只能是李昖本人到了才可以。

过了一会儿,辅臣上贺表的赏赐来了。皇帝赐诸辅臣烧鹅、卤牛肉、时蔬并御酒,又赐诸辅臣辰翰各一幅。

其余辅臣所得辰翰均为四字,一幅。高务实所得的辰翰却有些不同,算起来应该是两幅,或可当做对联。上联是“尔惟盐梅”,下联是“汝作舟楫”。

这两句都出自《尚书·说命》: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意思是“如作羹汤,你就做盐和梅。”盐、梅指的是国家所需的贤才。

“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意思是“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桨。”这一句其实完整点说应该是“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而这两句的前一句出自商汤对尹尹言,后一句是武丁对傅说言。商汤、尹尹名头够大,不必多说。武丁、傅说名头可能没那么响亮,可以解释一下。

商帝武丁即位后,想复兴殷国(殷即商),可是没有贤相。于是他把政事交给冢宰,三年不言,以考察国家的风俗。

说是一天夜间,武丁梦见一位圣人名叫“说”,于是将梦中的形象与群臣百官对照,都不像。又派遣官员到城外去寻找,终于在傅岩找到了。这个人就是傅说,当时正在用土筑墙。

官员领傅说进见武丁。武丁说,正是此人。武丁同他谈论国家大事,发觉他果然是一位圣人,便任用他做宰相。同时,命他早晚进谏,以帮助自己修德。

就是在这时,武丁恳切地说:“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

这个意思很简单:我如果是金属器,就要用你做磨刀石;我如果要渡大河,要用你做船和桨;我如果遇到天干大旱,要用你做霖雨。

武丁这句话,连用三个假设句,向傅说提出辅左自己,治理国家的要求。一是要傅说像砺,帮助自己敬身修德;二是要傅说像渡船的舟楫一样,扶助自己管理国家;三是要傅说像大旱中的霖雨一样,解除全天下老百姓的痛苦。

据闻,之后武丁便要傅说敞开心泉,说出治国的良策和建议,来浇灌自己的心。武丁认为,药物不勐烈,疾病就治不好;赤脚行走而不看路,脚就会因此受伤。

最后,他希望傅说和朝廷大臣一道,同心协力,匡扶君主,使自己能够遵从先王之道,追随成汤之法,安定天下,使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而有了傅说这位贤相后,果然殷国大治,很快走向繁荣昌盛。

高务实一开始拿到这两幅辰翰倒也没多想,但很快就意识到这两幅辰翰的意义有点与众不同。因为他忽然发现,皇帝今天赐予的辰翰,只有他这两幅有明确指于某人的典故。

除他以外,王家屏的是“理顺阴阳”,梁梦龙的是“翼辅三朝”,赵志皋的是“德惟一心”,沉一贯的是“责难陈善”,周咏的是“镇抚四夷”。

可以说,皇帝给他们的辰翰要么源于职务和分管,要么源于其本人的经历与特点。

比如“理顺阴阳”,这是自古以来宰相的职责,所以给了首辅王家屏;“翼辅三朝”是夸梁梦龙是三朝元老,因为梁梦龙在内阁资历最老,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赵志皋的“德惟一心”大抵是因为他政绩不多,但平时看来人品和学问都不错,且是心学显流;沉一贯的“责难陈善”是指他经常提意见,皇帝觉得“你说的对,可以多说”;周咏的“镇抚四夷”可能因为他是从封疆大吏入中枢辅左,而且又分管兵部的原因。

然而这几位所得的辰翰,没有一个是将其比作古时某位贤臣,只有高务实这里例外了。

尹尹的故事不必多说,但凡要对辅臣大夸特夸,基本都少不了这位,放在此处没准就是例行公事。然而对于傅说,高务实却逐渐品出了一点不同之处。

首先,武丁利用“梦帝赉予良弼”的策略——也就是所谓做梦时得知有圣人的这出戏码,直接提高了傅说的宗教地位,同时也极力提高傅说在行政系统中的地位,使之成为权力系统中的关键人物。

按照辰翰的意思,这里武丁当然就是指皇帝本人,傅说当然就是高务实。那么,皇帝有没有通过什么办法提高他高务实的地位呢?有,早期是圣卷,后来是给高务实各种立功、立大功的机会。

但是辰翰只有八个字,与武丁、傅说相关的只有与四个字,那么有很多更深的意思便只能自行体悟,不可能完全直白表达出来。除了上述这些,是否还有其他?有的。这就必须联系到武丁这位商王在历史上做过的一些事了,尤其是他的功绩。

历史上的武丁,在利用傅说进行强化王权的同时,也在理论和制度上对采取了集中权力的措施。其集中王权的方法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尚书·说命》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一是强调“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乂”的君臣秩序。简单地说就是“天赋王权”,所以“君君臣臣”是有道理的,因此建立了一种君臣尊卑体系,也是一种阶级化的社会伦理。

二是改革用人制度,加强商王对官员的任免权。所谓“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

于是,商朝在武丁时期建立了任人唯能、任人唯贤的规则,力图改变盘庚所强调的“惟图任旧人共政”的用人模式,最终取得了对官吏的最终任免权。

武丁这么做,在当时来说实际上是对旧贵族在任职特权上的否定,大大加强了商王选拔官员的自由度,对王权的加强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是改革祭祀制度,把神权掌握到商王手中。商代前期与王权对立的贵族主要是依靠神权,《尚书·君》中说:“时则有若尹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所以列举的权臣皆是“格于上帝”的巫师,神权构成对王权的主要威胁。

商代的神权最主要表现于祭祀权,后世有研究表明,武丁前期的祭权十分分散,多种非王卜辞都有频繁祭祀祖先的记录,有的甚至祭祀商王的远祖。针对这种情况,武丁提出:“黩予祭祀时谓弗钦。礼烦则乱,事神则难。”,对祭祀进行了改革。

而与此同时,武丁时期,特别是通过对土方、舌方和羌人等方国部落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消除了边患,有利于边疆的开拓和发展,而且通过战争掠夺了大量财物和奴隶,从而又促进了商代奴隶制社会经济的前所未有的发展。

高务实忽然觉得,朱翊钧把他自己比作武丁恐怕真是意有所指,这边功方面尤其明显。

既然边功方面如此相像,那么其他方面又是否一样呢?

君臣伦理,这一点应该不必皇帝再强调了,现在没人敢对此发起挑战,皇帝大概也不会认为这方面有什么隐患。

官员任命权?这是皇帝的权力,大明朝在这一点上也并无太多隐患,皇帝想任命谁就能任命谁,即便内阁辅臣,皇帝想要中旨任命也不是不可以,只要那人敢做就行。

虽说“只要那人敢做”本身经常出问题,但臣子不肯就职是因为社会舆论压力,而并非皇帝没有任命权。所以高务实认为,皇帝这里并不是暗示要他帮忙夺回官员任命权。

那么,还有什么人事权力不在皇帝手里吗?似乎是有的,在今天这个皇嫡子满月的特殊时间,皇帝忽然以武丁、傅说来暗示,难保不是指皇帝失去了对太子的选择权。

太子乃是储君,但储君本身也是臣,也是皇帝可以选择“任命”的,然而现在皇帝却反而没有选择权了。作为一个“中兴明主”,功业说起来已经直追二祖的皇帝,他对此深怀不满似乎也不足为奇。

如果这一条能够坐实,那么下一条也就不难理解了。什么是“神权”?武丁时期是对祖先、神祇的祭祀权,而武丁当时所做的,正是让商王垄断“谁是商王家族的祖先”、“谁是我们的神祇”的解释权。

那么,现在呢?现在的“神权”无疑是儒学,然而对儒学的解释权则显然不在皇帝手中,却在天下儒生……呃,那太泛泛了,实际上应该说就是在文官集团手中!

高务实凛然一惊,暗道:莫非朱翊钧是要拿儒学开刀,在各派之中挑个倒霉蛋杀一儆百,然后将儒学的解释权收拢到他……以及今后的大明皇帝手里?

这可不行啊,皇权要是把儒学的解释权都收拢起来,那相当于是****,如此则文官集团对皇权的向心力就瞬间崩塌了!

高务实倒抽一口凉气,正要考虑等待会儿皇帝召见辅臣时该如何想办法试探一下口风,忽然见到刘平急匆匆一路跑步而来。

不等众辅臣诧异相询,刘平已经叫道:“诸位先生,皇爷咳血晕过去了,还请先生们立刻去乾清宫候召!”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seamche”、“曹面子”、“初次登录”的月票支持,谢谢!

82中文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