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3章 正国本(廿五)锦衣卫的情报

第283章 正国本(廿五)锦衣卫的情报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这次到了内阁,高务实却没什么事,只将不久后送来的旨意加盖了内阁的关防,完成了“凤阁鸾台”的认可手续便已无事可做。此时王家屏倒还在阁,高务实去找他时,此公正在奋笔疾书,估计是在写辞疏。

高务实不好点破,只好装作不知情一般,将今日主笔和内阁关防印信转交给他,然后便翩然出宫,来到户部。

因为赵志皋那件事,右侍郎之一的杨俊民今日借口视察仓储而不在,左侍郎程文、右侍郎胡执礼和赵于敏则都在衙门。高务实一来便派人请他们过来商议西征的物资准备。

闲话不提,大明的几位财神爷很快在小议事堂分别坐好,程文作为“大户部”左侍郎,事实上相当于后世的“常务XX”,因此首先由他向高务实汇报工作。

不过意外的是,程文首先汇报的事项并非大明这边已经做了哪些物资准备,而是掏出厚厚一封由锦衣卫转交给户部的情报。

这份情报理论上来说不算军事情报,而恰好是与经济相关的,但也并非大明国内的情报,而是锦衣卫针对叶尔羌地区——或者说目前的察哈尔占领区的民间经济调查。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锦衣卫虽然既对内调查,也对外调查,但由于现在东厂早就是一个常设机构了,而东厂一般只内对,因此锦衣卫的对外调查某种程度上而言反而比对内还要更厉害一点。

原历史上,锦衣卫无论对蒙古各部,还是对朝鲜都有相对严密的情报网,甚至于在抗倭援朝之战中还显示出了他们对日本也有一定的渗透。

当然,该说不说的,锦衣卫对女真的调查颇有问题,倒不是没有情报网,而是其网络被反渗透得厉害,很多一线经办者都被收买腐化掉了。不过这都是顺口一提,因为高务实的蝴蝶翅膀关系,这些事与如今的锦衣卫是没什么关系了。

锦衣卫对外的调查,这么多年下来始终以对蒙古为最,察哈尔部西逃之后,锦衣卫也调整了调查方向,把力量向叶尔羌地区渗透。数年下来,这些新建立的情报网已经能送回一些有价值的情报了。

不过很可惜,由于地缘政治变动的情况着实太大,锦衣卫虽然新建立了叶尔羌地区的情报网络,但目前无法打入察哈尔高层,只能在中层与民间搞到一些消息。

然而,古代社会毕竟有其局限性,情报分析工作也远不能和后世相提并论,因此锦衣卫送来的这些中低层范围打探到的消息往往会被忽视——就好比今天送来的这些。

其实它们躺在锦衣卫衙门已经很久了,根本没人正眼去看,直到这次肃州、威虏两卫几近全军覆没,肃州城陷,而布日哈图亲率大军号称十万威逼甘州,甘州五卫不敢迎战,只能据城死守之时,锦衣卫高层才想起这一茬,赶紧找出来,分别抄录了一份送给司礼监、户部和兵部。

不过,锦衣卫高层总算也不是完全吃干饭,至少这次他们送来的情报倒也是认真分析整理过的,甚至基本搞清了甘肃巡抚徐三畏奏疏中所言布日哈图前军“拥火器,几不逊我”的原因。

锦衣卫综合分析了四十多条从叶尔羌地区送回来的长短不一的情报,综合得出了一个颇为全面、事实上也颇为准确的情报。

他们得知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穆德三世为了缓解沙俄的威胁,派出了不少使者出使中亚各国,希望这些国家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正在东扩的沙俄予以打击,尽可能的给沙俄放血。

然而这次外交行动出现了一点点意外,那就是苏丹联系的其他几个汗国并没有什么反应,反倒是处于最东面的原叶尔羌汗国、现在已经鹊巢鸠占的察哈尔部,居然热切的回应了穆罕穆德三世苏丹。

布日哈图代表布延彻辰汗向苏丹的使者表示,他们愿意北上遏止沙俄的东进,也愿意向东联系大明,争取“帮苏丹开展贸易”。但是他们实力不足,尤其是缺乏趁手的火器,恐怕无法击败沙俄向东扩展的先头势力。

这话自然是胡说八道,因为沙俄在击败西伯利亚汗国之后的东扩,很长时间里都几乎不能算是国家行为,只是沙皇以个人名义支助了一些冒险团,由这些往往只有百十号人、数百人的冒险团自发东进。

沙俄此时的火器化程度并不算很高,甚至可能还不如奥斯曼。相比之下,大明因为高务实的军改,整体上来说火器化程度反而高于此时的沙俄。

当然,大明与沙俄现在离得依旧挺远,就算沙俄疯狂东进,他们能碰到的也顶多只是在伐元之战胜利后势力大张的土默特部,而沙俄的火器化程度比土默特倒还是高多了。

至少沙俄的“射击军”到现在已经成立了差不多五十年左右,可见其有成建制的火枪兵部队。当然,沙俄东扩的主力并非射击军,而是哥萨克骑兵,这个以后另说。

虽然沙俄有射击军,但是察哈尔部这几年得到了叶尔羌和哈密地区,实力恢复很快,至少打打沙俄的冒险队那是丝毫不成问题的。

然而苏丹的使者并不清楚这些,他在派人私下调查了一番之后认为,这个自称是元朝正统的大部落可能总共只有四十多万人口,要想击败沙俄的先遣队的确颇有困难——嗯,这位使者其实也没搞明白沙俄东扩并非国家行动。

因此,使者认为,为察哈尔提供一些火器是可行而且应该的,只不过不能无偿援助,必须公平买卖,双方应该通过交易完成,而不是奥斯曼帝国的单方面赠予行为。

布日哈图爽快的接受了苏丹使者的这一提议,并且立刻与苏丹使者认认真真地讨论起交易的具体事项来。到这里,锦衣卫明显进行了情报汇总,因为他们详细说明了叶尔羌目前的基本经济发展情况。

叶尔羌地区的经济历来以游牧为主,能够提供给奥斯曼的货物不算多,而且奥斯曼也并不很缺那些。不过,可能是见识过高务实改革与“土默特改革”的布日哈图有了灵感,在他的推动下,察哈尔这几年里尝试走起了新的道路。

由布日哈图亲自安排,居然开始分配人手在伊犁河谷屯田了!

当然,察哈尔部的蒙古人对此实在没有什么兴趣,被布日哈图分配去种田的大多是被他们征服的当地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从原先左翼蒙古一路裹挟而来的汉人。

这些汉人是很早以前就被抢掳到察哈尔部的,原先地位非常低,但现在却珍贵得很,因为他们几乎都成了技术人员——专教种田。

除了种田,他们还种起了棉花,顺带着还搞出了大明的织布机,用棉花来织布。这下子算是找对了路,当地的条件极其适合种棉花,结果一年比一年高产,生产出来的棉布行销中亚各汗国,十分受欢迎,成了察哈尔部的拳头产品。

虽说这些汉人被掳走得早,并没有见识过高务实Copy来的珍妮纺纱机,导致他们的纺织效率其实不算高,但再怎么不高,织棉布去贸易也比原先的放牧过活强太多了。当然,由于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汉人,锦衣卫也正是通过他们中的一些人打探到了以上情报。

于是,布日哈图与苏丹使者商量的结果便是“棉布换火枪”,而这样一来,布日哈图又发现察哈尔部现在统治的人口不够用。

无论是希望扩大棉花种植,还是扩大纺织业规模,现在他们都非常需要人口。但是中亚这地方人口历来比较有限,就算他们西征哈萨克汗国、布哈拉汗国等地,恐怕也抢不到多少人,而且这几个汗国目前还没有太衰落,刚刚舔舐完伤口的察哈尔也不敢贸然动武。

那如果北伐准噶尔部落呢?虽说准噶尔分裂得厉害,但他们现在的战斗力可还不差,布日哈图小心翼翼试探了两次,发动过两次规模有限的作战,发现效果不佳。

人家准噶尔本来就是瓦剌诸部之一,也是蒙古人的后裔,同样是正儿八经的马背民族,所以布日哈图虽然两次都打赢了,而且赢得不算艰难,可愣是没抓到几个人,这让布日哈图很是失望。

这样一来,布日哈图也没辙了,只能再次把目光转移回大明,而他们的军队手上持有的火器,便正是此前“棉布换火枪”交易来的鲁密铳。

高务实到此时总算确认了察哈尔部火枪的来源,不过这与他此前的猜测不谋而合,倒也不能彻底体现锦衣卫情报的价值——尽管它的确很有价值。

然而很快,高务实就得到了更有价值的情报:一支察哈尔大军正在大批量装备的制式鲁密铳。程文说了,这支鲁密铳是锦衣卫想尽千方百计才从管理严格的布日哈图前军一位百夫长手中弄到的,为了搞到这支鲁密铳,锦衣卫甚至还在最后搭进去三条人命。

这支枪现在正放在高务实的面前,高务实颇为小心的拿起来仔细查看,而程文则拿着锦衣卫送上的情报在一边告知这支枪的一些情况。

高务实手上的这支鲁密铳约重七八斤,但程文表示,锦衣卫说察哈尔拿到的鲁密铳重量不一,也有的只有六斤重,锦衣卫的人推测认为,重量的差别可能是由于使用的铁有好有坏。

京华的火器毕竟是当今大明火器的巅峰水平,高务实作为早期技术提供者,对于当今的火器也算颇为了解。他稍微看了看就大致明白鲁密铳的水平了。

这支鲁密铳约长六七尺,发射的机关在床里。捏一下就掉,火燃则复起,床尾有钢刀,若敌人逼近,即可作斩马刀用。放铳时,应该是前抓托手,后顶枪托。

这虽然只是一支火绳枪而不是燧发枪,但发射也只需要扣动扳机。这鲁密铳有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从设计上看,这铳发射时的烟尘应该不算太大,不致于熏目惊心。它比前不久在朝鲜战场缴获的那些日本鸟枪应该还更好使一些。

高务实因此又看了看锦衣卫随铳送来的原装火药和铅弹,判断其使用时用药四钱,铅弹三钱。他又细细捏揉着火药看了看,其黑火药制造技术还算不错,虽然很明显还没达到所谓“颗粒化”的技术高度,但也有了一定的底子,在黑火药中应该可以称得上质量中上。

不过,铅弹水平就比较一般了,弹丸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够规整,颇有些歪瓜裂枣的既视感。高务实很怀疑这玩意不是奥斯曼帝国自己制造的,或者不是奥斯曼帝**方制式的弹丸,搞不好是民间工坊所生产,完全冲着“赚外汇”来的低配版。

当然,也有可能奥斯曼帝国懒得千里迢迢送弹丸来卖,这玩意没准是察哈尔人自己生产的,由于察哈尔工匠人数和水平的问题,才让这些铅弹的质量明显跟不上火枪的水平。

此时程文也停止了介绍,高务实稍稍蹙眉,问道:“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察哈尔部究竟得到了多少鲁密铳,以及这次布日哈图东犯甘肃带来了多少……锦衣卫是没打探到还是忘了说?”

程文摇了摇头,道:“尚不清楚,锦衣卫的条陈中并未说明。”

高务实果断道:“派人去锦衣卫衙门,让他们负责此事的人立刻来户部,我要亲自询问。”

程文应了一声,拍手叫进来一人,乃是户部司务厅的一位司务。高务实随手要来笔墨写了一封条陈,盖上自己的私章,让那位司务去锦衣卫传人。

司务走后,程文见高务实沉吟不语,问道:“这鲁密铳可算精良?”程文是个典型的文官,他对军械确实不了解,因此有这一问。

高务实微微摇头,道:“与我官军所用火器相比,此铳要说精良,那是谈不上的,但火器此物……有与无,差别甚大,尤其是在大量装备的情况下。”

“是么?”程文因为不懂,闻言仍有些将信将疑。

高务实点头肯定,道:“火器之物,器械本身只要相去不远,用在战场上的差别不会太大,更关键的其实还是用法。我如今最担心的是,布日哈图是见过我麾下排枪之法的,若是他也刻意效法而且颇得神韵,那征西之战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

那可不是,如果双方都搞排队枪毙,血流成河是真免不了啊。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谢谢!

PS:还差5分钟到0点,不错不错,今天复健得还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