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4章 总百揆(圩一)庄内之乱(二合一)

第284章 总百揆(圩一)庄内之乱(二合一)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考虑到甲斐姬所说的情况,岛津家六十多万石如果加入西军,那的确是为西军加上了一颗很有分量的筹码。而且甲斐姬还特别指出,是要岛津家“认认真真帮三成打这一仗”,这个分量就更重了。

岛津家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当岛津义弘这位“鬼岛津”还能亲自出阵的情况下,把他们家士兵的战斗力按照寻常大名家士兵两倍来算,可能也不算过分。

当然,岛津家的总兵力倒也不多,按照日本“万石二百五”(每万石可以提供250兵员)的习惯,正常状态的岛津家只有一万六千兵马。[注:岛津家领地在丰臣秀吉“九州征伐”之后曾被大幅削减,而朝战结束后又被还回一部分,目前是约64万石。]

这一万六千兵马当然不可能倾巢而出,因为岛津家领地北部不远就是加藤清正的领地,双方都不得不互相提防,以免被人偷家。高务实预计,岛津家能出六千人就算很努力了。

原历史上岛津义弘参加关原之战可是只带去一千六百多呢,甚至还因为带的兵力太少而被人嘲笑过——当然,开战之后他就以战绩打脸了嘲笑他的人。现在如果岛津义弘能带六千“大军”去参战并且认真打,搞不好真能给石田三成的西军带来扭转性的变化,毕竟东西两军都有一大票出工不出力的货。

这一点考虑清楚了,接下来就要考虑另一件事:如今家康和三成双方局面恶化得很快,甚至似乎快过原历史上的进度,那么岛津家能做好出兵六千的准备吗?

如果没有意外,理论上当然是可以的,但问题是高务实已经得知伊集院忠栋被杀一事,按照原历史上的进程,这出兵的问题就不好说了。因为原历史上忠栋被杀之后不久,岛津家就爆发了一次大叛乱:庄内之变。

岛津忠恒为何要杀伊集院忠栋?这件事在历史上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种说法是伊集院忠栋有僭越之举。岛津家史料《庄内阵记》载:“伊集院幸侃于伏见建屋敷,营造极尽奢美,格式拟于国主,其主君之宅邸不能及之。骄横之状,愈胜以往。”

说是伊集院忠栋在岛津家降伏于丰臣政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受到丰臣秀吉的青睐,事实上已经独立于岛津家,只是名义上还是岛津家家臣。但伊集院忠栋心中早已把自己等同于国主级别的大名,不把当年的主家岛津家放在眼里。

所谓屋敷奢美、格式僭越之类,都是表面现象,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来的伊集院忠栋骄横专权、目中无人的心态,才是问题的实质。

按照当时人的观念,伊集院忠栋的此类举动,性质等同于“谋逆”。这一点,不论是对岛津忠恒,还是对岛津义久、岛津义弘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

第二种说法是伊集院忠栋在岛津家中人缘很差,岛津忠恒通过杀他来为自己立威。伊集院忠栋就好比是岛津家的石田三成,手握大权、才干出众,但人际关系很差,家中众人被他得罪了个遍。

基本上,除了岛津义久他不敢怼,岛津家一门大小、文武重臣,几乎都被他怼过,就连岛津义弘、岛津家久等家中亲贵也不能例外。

据《岛津国史》载,有一次岛津家召开谈合,伊集院忠栋与岛津岁久发生争执,出言不逊,气得岛津岁久向岛津义久告状:“此子他日必为国难!”但那时岛津义久对伊集院忠栋十分宠信,众人只能斥之为“佞人”、“奸臣”,却拿他没办法。

岛津家降伏丰臣政权后,伊集院忠栋更是充当丰臣秀吉的代言人,为自己谋私利,特别是在文禄四年(1595)岛津家“两殿所替”时,极力排挤、贬斥岛津征久、北乡时久等人,为自己谋得了日向庄内八万石的领地。岛津家众人对伊集院忠栋恨之入骨,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此时岛津忠恒新继大位,人心未服,正好通过除掉伊集院忠栋这个“佞人”、“奸臣”,来为自己争取家中众人的支持,这既是杀人立威,也是为民除害,可以为岛津忠恒收揽不少人心。

第三种说法是伊集院忠栋曾谋求以儿子伊集院忠真为岛津义久养子,这无疑就触犯了岛津忠恒的政治大忌。

这里有个前提,伊集院忠栋的儿子伊集院忠真娶了岛津义弘的女儿,结为儿女亲家,而岛津义弘还收伊集院忠真为养子,允许其使用岛津姓,可自称“岛津忠真”。

在岛津久保病死,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都还没有确定下一任继承人的时候,伊集院忠栋向石田三成建议,让伊集院忠真先以婿养子的身份成为岛津义弘的继承人,再由岛津义久收为养子,将来便可同时继承岛津义久和岛津义弘,实现岛津家内部统一。

然而这个计划实在是过于大胆,连石田三成也觉得不靠谱,故未加采纳。但伊集院忠栋的这一想法,无疑暴露了他企图篡夺岛津家的巨大野心——因为这并非不可能,当时就有锅岛直茂成功取代龙造寺家成为大名的先例——也坐实了他确实是在“谋逆”。

在君主**的国家里,立嗣问题往往被称为“国本”,臣下插手、干预立嗣,被视之为“动摇国本”,是极犯忌讳的事情。这一点无论大明还是日本,都是一般无二的。

伊集院忠栋触犯了岛津家的政治大忌,尤其是威胁到了岛津忠恒的地位,就算岛津义久、岛津义弘肯饶过他,岛津忠恒也不会放他一马。伊集院忠栋从他企图通过政治运作让伊集院忠真成为岛津家嗣子的那时起,就已经注定了非死不可的命运。

不过这里头还有些有意思的线索,如据《庄内阵记》载:“石田治部少辅三成,原是太阁提拔之大名,地位近于老中,察知内府家康公将夺天下政务之权,内谋奉若君以除内府,欲倚御家为援。乃将幸侃入道阴谋之事,一一秘密通报忠恒公。因之,忠恒公急商惟新公,以为事不可延,否则谋泄,难再图之。”

按此说法,岛津忠恒知悉伊集院忠栋的“阴谋”,反倒是石田三成主动向他透露的,目的则是拉拢岛津忠恒,向岛津忠恒示好,同时也是用伊集院忠栋来分化、牵制岛津家。

当然,石田三成自己是个爱用“阴谋”之人,因此多少有点以己度人,显然没料到岛津忠恒反应那么激烈和直接,竟会采取当场斩杀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

另外,岛津忠恒在诛杀伊集院忠栋之前,肯定是跟岛津义弘商量过的,虽然《庄内阵记》没有记载岛津义弘如何表态,但从上下文看,岛津义弘应该是同意了的,至少是默许了。要知道,岛津义弘和伊集院忠栋可是儿女亲家,他若不点头或者不默许,岛津忠恒恐怕不太可能直接杀人。

当然了,这里头搞不好还有日语固有的暧昧不清之故:很可能岛津义弘当时表达的实际意思只是“伊集院忠栋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但岛津忠恒故意理解成了“伊集院忠栋可杀”。

至于杀完之后的问题,岛津忠恒嘴上说赦免伊集院忠栋的家人,其实并非如此。他杀了伊集院忠栋后,又命人前往伊集院家宅邸,将伊集院忠栋的夫人吉利氏以及伊集院忠栋的次子小传次、三子三郎五郎、四子千次郎徙至伏见城东的东福寺囚禁。

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是打算以吉利氏等人为人质,胁迫留守日向庄内领地的伊集院忠真就范。岛津忠恒还派人前往大隅富隈城,向岛津义久报告伊集院忠栋伏诛之事。

伊集院忠栋和石田三成私交甚好,又是丰臣政权安插在岛津家内的一颗棋子,在丰臣政权体制中好歹也算是一号人物,岛津忠恒擅自杀死伊集院忠栋,是有违当时法度的。石田三成虽然在佐和山城蛰居,但仍暗中操控京中的奉行众,所以他知道此事后尤为恼怒,派安宅秀安前往岛津宅邸责问岛津忠恒:

“幸侃尝承先太阁之宠命,犹公朝之臣,非唯岛津家之臣也。今不先请而诛之,君宜避舍以待罪。”

按照石田三成的授意,岛津忠恒被从宅邸带离,安置于长谷寺,后徙高尾寺,又徙神护寺。当然,岛津忠恒毕竟是国主大名,身份非同一般,奉行众也不能迳直对他作出处分,而是要等待德川家康等大老的裁决,所以只能先关押起来。但石田三成又怕岛津家有人来劫持,故而三徙其地,使外人搞不清楚岛津忠恒究竟关在哪里。

德川家康也对岛津忠恒擅杀伊集院忠栋一事非常关心,曾先后派井伊直政、伊奈忠次等得力手下前往探视岛津忠恒,了解事情经过细委。

这段时间里最紧张的当数岛津义弘,因为此刻天下大势未明,岛津忠恒又出了如此大事,岛津义弘生怕伊集院忠栋的党羽前来生事,只得命令岛津家宅邸闭门戒严,家中众人按照两军交战的模式,在宅院里拉开阵闱,安营布阵,日夜值守。

在岛津家的老巢萨摩大隅,富隈城的岛津义久也收到了岛津忠恒手刃伊集院忠栋的报告。据《岛津国史》、《庄内阵记》记载,岛津义久事先也知道并“同意诛杀伊集院忠栋”之事(不排除他的情况和义弘一样),所以他特地提前离京回国,以制造“不在场证据”。

甚至老辣的岛津义久还反将一军,主动写信给石田三成:“幸侃被杀一事,不知是否出自三成殿的授意?愚以为,此事十分不妥,忠恒亦未曾与拙者等商议,实在是鲁莽之极。”

在信中,岛津义久不仅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还反过来询问“不知是否出自三成殿的授意”,估计石田三成看到这封信得气个七窍生烟。

调侃完了石田三成,岛津义久接下来就得着手处置伊集院忠真了。岛津义久一边派人到日向都城告知伊集院忠真,要求伊集院忠真到富隈城参见;一边调集兵马,命新纳忠元、北乡时久、颖娃久音、入来院重时等萨摩众封锁从日向都城前往大隅、萨摩的主要通道,对日向都城进行战略包围。

一边叫人家来,一边又不让人家来,岛津义久如此操作,显然是要把伊集院忠真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迫使其起兵反抗,然后就可以对其赶尽杀绝了。

伊集院忠真并不蠢,估计是看明白了岛津义久的意图。时至今日,他只能写信给岳父岛津义弘,诉说苦衷:“惊闻家父幸侃突遭处决,至于吾身应如何处置,亟待龙伯公示下。然而,眼下出入庄内诸路口均已封禁,时有士兵在各处放火,令人疑惑,无法理解。若能保证吾家家门延续,吾愿前往参见龙伯公,甘受任何处分。”

由此可见,伊集院忠真一开始并未打算和岛津家对抗到底,他宁愿牺牲自己,换取伊集院家家门延续。只可惜岛津家早已打算除灭伊集院家(其实伊集院家还有其他分支,伊集院忠栋这一支是宗家),故岛津义弘无法提供伊集院忠真想要的保证。

岛津义弘在回信中模糊其词,大谈空洞的道理,并许诺:“贵家领地知行之事,吾当尽力争取保全。请君尽早前往参见谢罪,若稍迟一步,只恐空余遗恨。”

在伊集院宗家如此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岛津义弘的许诺却只是“尽力争取”而已,这让伊集院忠真大失所望。

因为消息传递需要时间,高务实此刻还不清楚的是,伊集院忠真现在已经起兵了。

庆长四年四月,深感无路可走的伊集院忠真纠集家中一族、郎党,在日向庄内举兵。伊集院家在岛津家领地调整中获得八万石的领地,其门下的一众家臣也鸡犬升天,分享了巨大利益,这些家臣都对伊集院家形成了坚不可分的利益依附关系。

不难想象,如果伊集院家灭亡了,这些家臣从伊集院家那里分封来的领地都要还给岛津家,这谁受得了?所以,这些家臣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伊集院忠真,和岛津家硬扛到底。

再说了,从伊集院家的角度来说,岛津忠恒手刃伊集院忠栋,确实是挺欺负人的。如今家主受辱,家臣为主报仇,也很符合武士的价值观。所以,伊集院忠真的部队其实士气很高,不可小觑。

既然举兵,接下来双方就只能兵戎相见了。以都城[注:都城是个名字,不是首都之城的意思。]为中心的日向国诸县郡庄内乡,从地理上看是一处盆地,被称为“庄内盆地”或“都城盆地”,历来是岛津氏御一家北乡氏的领地。

在岛津贵久、岛津义久父子平定日向的时期,为了防止伊东家南侵,北乡家以都城为中心,修建了恒吉城、梅北城、末吉城、梶山城、胜冈城、山之口城、小高城、志和池城、野野美谷城、山田城、安永城、财部城共十二座支城,分别扼守从外部进入庄内盆地的各处要害,建立了号称“庄内十二外城”的城堡防御体系。

在庄内领地易主之后,新来的伊集院家继承了这一防御体系,并且加固城墙、挖掘壕堀,不断强化防御。伊集院忠真起兵后,自然也是分派大将,前往十二外城驻守,防备岛津军攻至都城。

岛津义久见伊集院忠真已踏进设计好的陷阱,便发出集结军队的“阵触”,调集萨摩、大隅、日向(诸县郡)三国领主、地头、众中,出兵前往庄内集结会合。

参与此次出兵征讨庄内之乱的将领,有岛津丰久(日向佐土原领主)、岛津征久(大隅垂水领主)、岛津忠长(老中、萨摩坊津领主)、喜入久政(大隅永吉领主)、平田增宗(老中、萨摩吉田地头)、镰田政近(老中、萨摩揖宿地头)、比志岛国贞(老中、萨摩市来地头)、长寿院盛淳(老中、大隅蒲生地头)、北乡时久(萨摩祁答院地头)、新纳忠元(萨摩大口地头)、种子岛久时(萨摩知览地头)、入来院重时(萨摩汤之尾地头)、颖娃久音(萨摩谷山地头)、山田有荣(萨摩福山地头)、桂忠诠(大隅高山地头)、寺山久兼(大隅市成地头)、根占重政(大隅吉利地头)、柏原有国(大隅松山地头)、桦山久高(日向志布志地头)、上井里兼(日向小林地头)、敷根赖丰(日向野尻地头)等。

之前说过,按照岛津家的石高,他家寻常时节总兵力大概在一万六千左右,但平时归平时,战时归战时,战时自然是可以临时加征兵力的。

因此战端一开,双方各自加征了部分兵力。因为伊集院起兵造反,岛津家先是少了日向八万石和两千精兵,然后在领内征兵,而伊集院家也已两千精兵为主力又征召了两千人。

最终,岛津家兵力约有两万人,伊集院忠真兵力约有四千人。岛津家的庄内征讨军兵分两路,萨摩、日向众在北,大隅众在南,以绝对的兵力优势,如同一把巨大的铁钳,向着都城南北夹击而来。

按照岛津家惯例,如此大军,要么由当主亲自出阵,要么由一门众或老中担任总大将。然而此时岛津义久长期患病,无法上阵,而岛津义弘、岛津忠恒生父子二人都在京都,也无法领兵出阵。

不过也没事,岛津家前些年曾经横扫九州,锻炼出来不少名将,可谓人才济济。现在庄内征讨军中够资格担任总大将的还有岛津丰久、岛津征久、岛津忠长、平田增宗、镰田政近、比志岛国贞、长寿院盛淳等好几人。

这几位的政治意识都很强,他们一商量,一致认为这次平定庄内之乱的大功,由岛津忠恒来立最适宜。因为不管是对岛津家来说,还是对岛津忠恒个人来说都大有好处,换成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效果。因此,他们推举岛津忠长为代表,向岛津义久进言,建议让岛津忠恒担任庄内征讨军的总大将。

岛津义久其实早有此意,无奈岛津忠恒身在京都,且被石田三成等奉行众囚禁羁押,有何办法能让岛津忠恒回来呢?思来想去,现如今能够与奉行众对抗的,唯有德川家康。于是,岛津义久话不多说,立刻写信向德川家康求救。

德川家康早就知道京华与岛津家关系密切,自然不会拖岛津家的后腿——这里需要分说一二:家康早已经猜到高务实有挑起日本内战的意图,但他没有太多的办法可想,只能在这段时间里尽力“感化”石田三成。如果能成功感化石田三成,那就是“上策”达成。

如果上策无法达成,战争最终还是要爆发,那么还有“中策”,即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终止战争。岛津家的战斗力毋庸置疑,所以家康收到岛津义久的信之后立刻意识到这是拉进他与岛津家关系的绝佳机会。

只要能拉拢岛津家,别的不说,九州方面最大的隐患加藤清正就很难轻举妄动了,这将大大降低德川家的战争难度。

于是,德川家康立刻同意由岛津忠恒领兵平定庄内之乱。德川家康虽然人称老乌龟,但他决定好的事反而一贯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说干就干,马上安排,家康颁发了一道他与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连署的令状:“岛津少将忠恒杀伊集院幸侃,乃国君诛其叛臣,不得以擅杀之法论之。”

名义问题搞定了还不算完,家康紧接着又命伊奈忠次领五十骑,持令状前往神护寺,放出岛津忠恒,并护送至岛津宅邸。

庆长四年六月,岛津忠恒回到萨摩,先到富隈城谒见岛津义久,然后马不停蹄赶赴庄内。六月二十三日卯时(早上5:00至7:00),岛津忠恒亲率本队,在晨雾中翻越东雾岛山,到达东雾岛神社金刚佛作寺,在此建立本阵。

如此一来,庄内征讨军的北路便由岛津忠恒亲自指挥,而南路则交给老中岛津忠长。

六月二十三日辰时中刻(上午8:00),岛津忠恒下令进攻庄内十二外城中西北角的山田城。攻城主力是岛津丰久、北乡时久、入来院重时的部队。

这其中,北乡时久及其家臣作战最为给力。因为庄内这地盘长期以来都是北乡家的领地,然而在文禄四年(1595年)岛津家领地调整时,北乡时久被伊集院忠栋横刀夺爱,富饶的庄内领地落入伊集院家手里,北乡家则被赶到萨摩山旮旯里的祁答院。

这么一桩深仇大恨,北乡家自然铭记在心,故此番平定庄内之乱,正是他家报仇雪恨的时机。以北乡时久为首的北乡家一门上下,都把积蓄多年的怨气,一股脑儿地发泄在山田城守兵身上了。

伊集院家的山田城守将,是悍将长崎治部,面对岛津大军,他指挥若定,据险而守,冲在最前的北乡军一时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看见北乡军进展不利,岛津丰久接了上来,用破城槌猛攻山田城的“大手门”(正门)。这破城槌威力巨大,眼看山田城的大手门支撑不住,长崎治部出其不意,干脆下令打开城门,守兵蜂拥而出,反守为攻,打得岛津丰久措手不及,连佐土原岛津家专用的青地水纹轮十字旗也被守军夺走。

长崎治部夺得岛津丰久专用的旗帜,非常得意,命人把旗帜树立到箭橹之上。长崎治部的本意是炫耀己方夺取了对方大将的旗帜。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北乡时久的部队看到之后,还以为是岛津丰久已经攻入城中。

北乡时久的儿子北乡三久激动得振臂高呼:“此时此地,北乡家岂能落于人后?”众人顿时战意高涨,接连攻破大手门和二之曲轮。至巳时下刻(上午11:00),长崎治部再也顶不住了,只能放火烧掉本丸御馆,弃城而逃。

这场意外若是高务实知道了,恐怕高低得评论一句:装逼遭雷劈。

同日,南路的岛津忠长也指挥桦山久高、柏原有国等开始攻打庄内十二外城中最南端的恒吉城。守将伊集院宗右卫门抵抗了两天,眼见不敌,于六月二十五日夜间弃城,领兵退往末吉城。

虽说大家都是岛津家的老底子,双方都是精兵强将,但毕竟岛津军这边兵力占优,开局打得不错。但岛津家这会儿估计也没料到,接下来就要碰到硬骨头了。

北乡时久攻下山田城后,岛津忠恒兵分两路,岛津丰久、喜入久政、入来院重时等进攻志和池城,北乡时久、平田增宗、新纳忠元、种子岛久时等进攻野野美谷城。伊集院家也是同仇敌忾,拼死抵抗,直至七月十日,岛津军仍未能够攻下志和池城和野野美谷城。

就在此时,根据德川家康指示,与岛津家关系密切的肥前唐津城主寺泽广高派家老平野源左卫门来到庄内,试图调解岛津家的这场内争。

平野源左卫门到都城面见伊集院忠真,伊集院忠真表示愿意降伏,但条件是伊集院家家门延续、领地不变。岛津忠恒对此不能接受,他坚持要求伊集院家必须减封,而且要改易到别处。双方各执己见,无法达成一致。平野源左卫门调解不成,于是战局再开。

此时,高务实已经得知了前面那些事,并且表达了支持岛津家平息叛乱的意见,同时要求岛津家每隔数日汇报一次战况——汇报途径是岛津家清水城水晶楼的飞鸽传书。当然,光表达支持意见没什么意义,高务实很痛快的下令清水城水晶楼拨付了两万贯永乐通宝给岛津家作为军费。

[注:日本一直承认大明的铜钱,尤其是永乐通宝,以至于现在虽然都万历朝了,但江浙一带还会私铸永乐通宝供应日本,因为有利可图。不过因为京华控制了对日本的贸易,这档子生意因此也被京华把控了,所以京华手里有大量的永乐通宝,几乎可以控制日本钱币流通。]

庆长四年(1599年)七月十三日,山之口城守将仓野七兵卫尉主动出击,绕过志和池城,突袭岛津忠恒在东雾岛神社的本阵。岛津忠恒猝不及防,一度陷入被动。幸亏仓野七兵卫尉在混战中被火枪击中阵亡,伊集院军退走,岛津军这才得以避免大本营被一锅端。

这里有件事要插叙一下:日本的铁炮一开始来源于种子岛获得的西洋火枪,但现在岛津家因为全面投靠高务实,因此获得了一批京华早期生产的万历一式火枪,这让岛津家的火枪比一般日本铁炮先进了不少。

万历一式在大明几乎没有列装过,因为它开发出来不久,京华就开发出来了万历二式。但是,从射程和精度来说,万历一式相比万历二式也并不差,差距主要是点火方式——万历一式是火绳点火,而万历二式是燧发点火。

这一次,打死仓野七兵卫尉的就是岛津军的万历一式火枪,而这次战绩也让岛津家更加坚信京华的强大。

同日,野野美谷城的守军也反客为主,主动出击,北乡时久同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得不退回山田城。

七月至八月,岛津军数次向志和池城和野野美谷城发起进攻,但均未能攻克。而伊集院军因兵力太少,也无法彻底打退岛津军,战局顿时陷入僵持。

九月十日,为打破僵持局面,岛津义久派岛津义弘从京都潜入堺港求见甲斐姬,希望京华能给岛津军提供一批火炮用以攻坚。甲斐姬按理说是拥有高务实对于“日本计划”的授权的,调拨一批火炮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但是,甲斐姬深知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对于调拨火炮这种事多少有点不敢轻易答应,因此只是表示她本人同意京华调拨二十门三号炮、四门二号炮给岛津家的计划,但必须先报夫君高务实批准。

岛津义弘表示理解和感谢,并且冒险继续留在堺港等待批准下达。甲斐姬因此立刻飞鸽传书送往京师汇报此事。高务实收到消息倒也没犹豫,很快批准了下去,但是做了一个限制:二十门三号炮直接拨付给岛津家,四门二号炮则是连炮组成员一并临时调拨,战后需要收回。

他给出的理由是三号炮操作简单,训练也快,岛津家可以留用。但二号炮操作十分复杂、维修保养很难,炮组训练不易,故需要京华派人操作,战后留给岛津家也没用。

当然,说是这么说,岛津义弘当然也知道这里面的原因是京华不会允许岛津家掌握二号炮这样的巨炮——这玩意的威力他在朝鲜可是见识过的,几炮下去如果都打在一个点附近,那面城墙就得轰塌,尤其是平城(日本说法,指平原地区的城池)。岛津义弘知道这东西不能开口求,因此表示自己完全同意。

但岛津义弘没想到的是,岛津忠恒自觉此战与自己的威信关系重大,连这点时间都不想等,决定绕过志和池城、野野美谷城以及安永城,派一支奇兵深入敌境,直取伊集院忠真所在的都城。

按照岛津忠恒的部署,岛津丰久继续攻打志和池城,北乡时久继续攻打野野美谷城,长寿院盛淳攻打安永城,但都是佯攻,只是做做样子,以牵制城中守军,真正的攻击可以等火炮到了再说。

而突袭都城的任务则交给年轻的老中平田增宗,岛津忠恒亲率喜入久政、新纳忠元、种子岛久时为后继,进驻乘满寺。

但是他却万万没想到,伊集院忠真已经料到岛津军很有可能突袭都城,早就做了防备,在都城西北的一处名为“乙房丸”的地方设有伏兵。

平田增宗进兵至此,都城近在眼前,他自以为得计,不禁心中暗喜。就在这时,埋伏在道路两旁的伏兵突然杀出,一阵铁炮放倒了岛津军冲在前面、毫无防备的众多士兵。平田增宗孤军深入,不知此处究竟有多少伏兵,生怕后路被切断,赶紧下令退兵。

事出忽然,岛津军中很多士兵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以为是前军打了败仗,顿时变成了全军溃退。伊集院军紧紧追击,就连都城中的伊集院忠真也亲自出城加入追击的队伍。平田增宗十分狼狈,他甚至不得不亲持长枪,在几位近习的掩护下,才杀出一条血路。

岛津忠恒看见平田增宗败退而回,勃然大怒,命新纳忠元、种子岛久时等驱动大军反击。新纳忠元在天正十四年(1586年)岩屋城之战中右腿受伤,落下残疾,此次出阵,只能坐在“板舆”上,叫人抬着指挥作战,无复当年的神勇。倒是种子岛久时的铁炮队因为换装了万历一式火枪,现在士气较高,又仗着人多,打退了伊集院军的追击。

这下轮到岛津军追击了,伊集院军边打边退,退至一处叫做“小松尾”的地方,遇到了从胜冈城、梶山城前来支援的守军。有了后援,伊集院军一下子硬气起来,居然和岛津军打得平分秋色,不分胜负,直到夜幕降临,两军才各自退去。

此日一战,岛津军阵亡共二百多人,负伤无数,而伊集院军阵亡仅八十人。岛津军以四、五倍的绝对兵力优势,竟然打出这样一个结果,实在令岛津忠恒始料未及,也难怪他要恼羞成怒。

而在南路,岛津军也碰了钉子。岛津忠长围攻末吉城长达一个月,毫无进展。又派山田有荣攻打财部城,也未能攻下。岛津义久因身体不佳,无法亲自出阵,他听闻岛津忠恒战事不利,非常着急,一边派出传奏役伊地知重政到财部城督战,一边催问京华的火炮运到了何处。

在伊地知重政的催促下,山田有荣又向财部城发起数次进攻,但也只是白白折损士卒,财部城依旧岿然不动。

倒是京华这边消息还算不错,预计还有三四天就能送达前线。

一场大战即将迎来高……水朝。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2736”的月票支持,谢谢!

PS:孩子暑假了,被家里人要求带他出去玩了几天,不好更新,因此这章是二合一大章,接近万字。现在回家了,后面更新会正常一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