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4章 总百揆(圆一)联保互助

第284章 总百揆(圆一)联保互助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册封乃天子威权之体现,也是中华朝贡体系的一项重要表现形式。原则上讲,接受册封就意味着成为藩国,是这一权力体系下从属于“中华帝国”的下级政权。以西方人的观点来讲,就是“受保护国”、“附庸国”之类。

然而事实上,原历史上的日本虽然也往往接受中国册封,尤其是室町幕府时期,幕府将军常常接受“日本国王”的册封,但后世学界也有话说——受你中国册封的是日本幕府征夷大将军,又不是日本天皇本人,因此只能说幕府将军同时臣服了两位君主:中国皇帝和日本天皇。

那么问题来了:日本天皇才是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啊!故,即便幕府将军接受中国册封,也不能说明日本是中国的附庸国,这一点与朝贡体系下的其他任何一国都不相同。

这个问题高务实是知道的,而且也有心解决。只不过他一贯都是改良派,讲究的是一步一个脚印,把一个大问题拆分成几个小问题,然后再逐个解决,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完成,以避免狗急跳墙,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甚至遭遇失败。

高务实的日本计划说穿了就是让日本先打一场内战,京华在关键时刻出场,强力慑服实力受损的两派,紧接着德川家康收高演为养子,并立为家督,推其成为德川幕府第二任征夷大将军(注:立高演为德川家督时,家康本人任幕府将军,如织田信长本能寺之变前已经将家督让给织田信忠一样。),此为计划第一步。

第二步,等高演成年,家康如未死则卸任将军并隐居——如已死则高演提前继任将军,然后让高演改革日本的权力体系,彻底虚化天皇和公卿朝廷,最后借大明天子的名义废除天皇制度。当然,如果家康肯配合,这一步也可以再分几步让家康慢慢干着……总之高务实不着急。

第三步可以与第二步并行或者稍晚于第二步执行,即开始给日本国内的大名移镇,将其中一部分大名移镇至南疆、南洋甚至印度各地,完全打乱分部,不使其聚集,淹没其本身就不算强的民族性,归入归化汉人一类,彻底汉化。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国内的“汉化工程”也在持续推进。

至此,高务实的日本计划大致完成,剩余工作就交给后人了——“汉化”这一招虽然强无敌,但它毕竟需要时间,绝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就算再怎么快,总也得经过两三代人吧?高务实不敢奢望自己能长命百岁,自问活不到那个时候……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在这些问题上,自己能当个文王就不错了,武王和周公的工作还是交给儿孙去做吧。

庆尚道军队异动的事到此说完,高务实本以为今日谈话也就告一段落,正考虑是不是该主动告辞,却不想朱翊钧话锋一转,又道:“听说,南洋皇庄的春耕已经启动了第一期……我知道你近来很忙,但还是想问问你,是否对此有些关注?”

“皇上的事,臣岂敢不关注?”高务实笑了笑,道:“臣答应的八万顷皇庄,目前所需土地都已划拨,且尽量遵循肥沃与集中并举之原则,很是适合建立集中皇庄。这一点想必刘秉笔应该已有奏禀,臣就不多赘述了。

不过,正如臣此前所言,这些地都是生地,需要一步步开垦建设。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用人问题,臣无权过问,也无力过问。臣所能提供的帮助,主要在运输方面,也就是将刘秉笔准备好的人手与器械用具等低价运抵临近港口,另外就是提供一些安全保障……”

“嗯,这事儿刘平说过。当地叛逆虽然已被平定,但毕竟长久以来缺少教化,一些蛮夷总想着或偷窃、或抢掠运抵当地开垦皇庄的各项物资,是你派出家丁清扫周边贼寇,才让皇庄开辟得以顺利进行……做得好,朕心甚慰。”

皇帝只对高务实最后一句话做出评价,意味着前面的那些他都知道,也没有意见,只需要对最后这一句进行表扬即可——因为前面虽然高务实说了“低价运输”,但这是题中应有之义,朱翊钧并不需要刻意称赞。

这是有默契的:当年七下西洋是皇家独占,后来群臣反对蜂起,现在皇家亲自下场已无可能,那么让高务实这位自己的股肱之臣来做大明海商实际上的“总瓢把子”就成了皇帝眼中的最佳选择。

与之相应的,高务实当然也要在一些问题上投桃报李,低价运输不过是其中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项目罢了。事实上,天家在京华的海贸活动中也是持股分红的,而且并不集中在皇帝本人手里——皇帝的确是持股的大头,但用的是内承运司的名义,而其他天家成员也或多或少持有一定的干股。

比如,两宫太后每年都能分到一万五千到两万两银子左右的分红,皇后也是一般,而永宁公主则更不必说。朱翊钧知道,永宁公主当年就把自己的那笔私房钱给了高务实,后来钱生钱赚得盆满钵满,现在每年到底能拿多少,他都已经不掌握了——反正肯定少不了。

高务实最显魄力的地方在于,不仅和他关系较好的人可以参股他的海贸业务,即便关系不好的,他也在商言商,绝不把商业问题政治化——比如郑贵妃即便此次被高务实领导的文官集团打得满头包,可是她持有的京华海贸分红却一分没少她的。

皇子们也是一样。无论朱常洛还是朱常洵,乃至其余皇子,但凡入股了京华海贸的,每年该分多少银子那是一分不少,而且无论是要现银还是要明联储的银票,亦或者继续投入京华提高入股比例,高务实从来不打折扣,商业信誉可谓拉满。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继续投入京华提高持股比例这件事,大家都不是太有兴趣——不是京华给出的利润下降了,而是这股价日益高涨,现在几万两银子砸进去别说百一的股份(百分之一),千一(千分之一)都不一定,因此大家也就懒得追加投资,只要继续保持分红就好。

此前朱翊钧听到过一个传言,是在京勋贵之中流传出来的,说是将来可能要搞一个什么“股权交易所”,让所有股份可以在其中得到交易。不过朱翊钧后来问过高务实,高务实告诉他这件事还差得远。

按照高务实的说法,在那之前还有很多事要做,比如还要先搞个什么“公司法”,确立什么“现代企业制度”云云。朱翊钧听得很绕,感觉一时半会儿还没戏,也就没有继续追问了。

言归正传。高务实听了皇帝这番话,微微一笑道:“皇上,据南洋方面提供给臣的数据,今年皇庄开垦的新田大概在一万顷上下,进度方面基本符合预期。不过,今年不惟我大明发生各种灾祸,南洋也有南洋的麻烦,比如入夏(这里指大明入夏,是个时间概念,南洋没有这一说)之前,南洋各地也发生了一系列风暴、飓风,对皇庄造成了一定影响。

不过好在南洋水稻一年至少两熟(注:我查了一下,印尼地区的水稻一年三熟在这个时代只有气候等先天条件具备,事实上技术水平大多不具备。现代能做到一年三熟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因此减产虽是必然,但减产程度不算特别严重,尚在可接受之范围。”

朱翊钧这些年——尤其是近些天,听“灾害”、“灾祸”等几个词已经听麻了,现在听说南洋皇庄也遭灾,不禁有些头大,叹息道:“这究竟是怎么了,难道真是朕这些年兴兵太多,以至伤了天和,因此上天降下如此多的灾祸来警示朕?”

关你屁事啊,你打不打仗还能影响小冰河期不成?

高务实有些无奈,但这话还是得顺着“天人感应说”的思路回答,因为本质上“天人感应说”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用来限制皇权无限扩张的。

“皇上此言差矣,自古战有正邪之分。我大明这些年兴兵诚然不少,但每每师出有名,绝非徒逞贪欲,岂言有过?至于杀生……我战既然无过,杀生何罪之有?

安南郑逆,意图不轨,挑拨宗藩。我军诛杀,乃正天道。彼等士卒从逆,杀之何惜?

蒙元余孽,不思悔改,时常入寇。我军讨灭,乃正天道。彼等士卒从逆,杀之何惜?

缅甸莽贼,不服王化,侵土虐民。我军讨灭,乃正天道。彼等士卒从逆,杀之何惜?

哱拜叛将,威福自专,杀官自立。我军讨灭,乃正天道。彼等士卒从逆,杀之何惜?

播州杨逆,东窗事发,惧威而叛。我军讨灭,乃正天道。彼等士卒从逆,杀之何惜?

倭国西侵,覆我藩国,窥我华夏。我军讨灭,乃正天道。彼等士卒从逆,杀之何惜?

似这般从逆之辈,死于战阵本是命中定数!倘有战败被俘,亦或侥幸逃生者,已然是天恩浩荡,余生当吃斋念佛、颂道敬天以谢之,庶几可减罪孽。否则,吾皇天子之怒再发,岂是彼等孽畜可堪承受!”

朱翊钧先是听得频频点头,但听到高务实最后这一段却着实吃了一惊,惊疑不定地打量了高务实一眼,道:“日新,你近来……好重的杀气。”顿了一顿,又解释一般地补充道:“是不是最近烦心事太多了?我看上次那几名应对灾情不力的家伙,你当时也是想要杀鸡儆猴来的……”

高务实也被皇帝说得一愣,蹙眉思索着道:“这些人本是该杀。不过,皇上所言或许也有道理,臣近来似乎的确容易对这些叛臣、庸臣起杀心……想是这首辅委实难做,千头万绪,各处皆有麻烦,偏偏内阁只剩三人,在京者更是只有臣与周阁老。

皇上,臣以为还是应该增补阁员,否则这般下去,要不了多久,臣恐怕真要重判几个不可……况且这还是小事,万一因为这些原因导致臣处事过激,那就真是祸事了。”

高务实这样一说,朱翊钧似乎有些意外,试探着问:“真要增补阁员?我看你虽然有些心头上火,但思虑周全,处事得宜,也不像是处理不了如今局面的样子呀。”

说到这里,他伸手打断就要开口的高务实,继续道:“依我看,你只是因为初任首辅,对各项事务太过担心,甚至事必躬亲,这才有如今的困扰。

这样吧,咱们以半年为期,等再过半年看看,若是你仍然觉得必须多几个人分担职责,那咱们到时候再说,如何?”

高务实本想坚持增补阁员,但见朱翊钧一脸诚挚,只好叹了口气,点头道:“既然皇上坚持,那臣……遵旨。”

“这就对了!”朱翊钧见高务实接受,顿时笑了起来,道:“说回南洋风灾,你说……这风灾可有什么办法解决么?”

好嘛,事关内帑收入,皇帝果然还是格外关心一些。

高务实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道:“南洋乃是群岛之地,风灾本身在所难免,臣不过凡夫俗子,岂有办法‘解决’?不过,解决虽然无法,但也有一些应对之策,倘能施行,大抵可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且试言之。”朱翊钧立刻道。

“无论何种灾情,最糟糕的就是导致不均……”

“啊?”朱翊钧诧异道:“不是导致绝收?”

“皇上勿要着急,臣……做个假设吧:临近有三府之地,二府受灾绝收,而一府五谷丰登,试问皇上,接下来会发生何事?”

朱翊钧怔了一怔,思索着道:“受灾二府之饥民恐将就食于无灾之府……”说到此处,皇帝脸色一变,沉声道:“然后这一府也要乱了。”

“皇上英明。”高务实点头道:“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故,二府受灾而临府安者,二府之灾民势必祸及临府。此非道德可以教化,乃人之天性也。”

“那你说的应对之策却是为何?”

“联保互助。”高务实道:“将各处皇庄视作一个整体,只计最终产出,囤于一处,或曰总库。然后,先留足可供皇庄佃农一年食用及可售之粮,余者再上缴内帑。若某处受灾,则由总库拨付接济,如此即便某年全面受灾绝收,亦不会动摇皇庄根本,更不会滋生流民叛匪。”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夏日听雨”、“初次登录”的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161210091002836”的14张月票支持,谢谢!

PS:这几天被《黑神话:悟空》的杭州线下试玩会吸引了目光,尽看游戏视频去了,呃……作为对中国文化产业比较关心,同时又喜欢游戏的人,我对这游戏充满期待。希望它能给中国带来一部真正的3A大作,真心期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