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六)内部问题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十六)内部问题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江南财阀和沈一贯并不清楚,高元辅依旧未曾出而视事,根子并不在于他不肯表现得更大度一些,而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京华内部在这短短半年间暴露出了太多隐患,他必须趁此“空闲”赶紧解决一下。

当然,顺便也可以让朝廷上下知道,没了他高元辅,很多事情那是真的难办。

先说京华内部吧。产业方面的情况之前已经提过,倒是不必赘述,现在摆在高务实面前的是另一部分。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过度扩张带来的一些隐患。

由于高务实一贯的甩手掌柜风格,京华在扩张的过程中其实压下了很多事情没有明确报告给他——从秘书处到内务部,似乎都认为这些事情无关痛痒,报与不报并不打紧。

什么事呢?杀戮过甚。

军事扩张本就是杀戮,但以往高务实一致认为,由于自己颁布了很多缓和政策,无论是南疆先进的税制,还是服务于汉化的归化户籍制,都是如此。这些制度一方面降低了当地百姓的负担,一方面又给了当地人才上升空间和渠道。在他看来,这已经足够稳定新扩张地区的局势,只要时间一久,统治形成惯性,一切就顺其自然了。

然而高务实这些天认真细读以往的一些报告才发现,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南疆这些年虽然总体局势还算平稳,但实际上各种暴动、起义依旧源源不断。即便规模不大,往往几百上千人就敢跳出来扯旗造反,但架不住次数多、分布广,几大警备军和某些地区的土司军几乎也没怎么消停,多年来一直在打打打。

事情到这也还没什么,高务实还是知道南疆时不时会有民变的。他以往不知道的是这些民变的最终结果——他收到的消息往往是简报,而简报中的说法很“传统”,即用词过于精炼。

比如说,安南金港某乡村因为京华在当地的企业不断发展聚集,需要扩大城区(包括工业区)范围,临近乡民不满京华的购地价格而聚众作乱。

本来一开始只有三个村子的村民联手闹事,但京华几家涉事企业一合计,认为给出的价格符合老爷关于这类收购“不得低于当地市价”的要求,因此对当地村民采取强制措施,直接把地收了,银子一扔就让他们滚蛋。

这一下不仅当地村民大怒,连带着周围的乡邻也鼓噪起来,最终酿成了一次规模不小的暴动,参与暴动的队伍达到七八万人,甚至一度冲进工业区外围,破坏了部分设施。

金港警备军毫不含糊,立刻出动了两个步兵协将暴乱主力击溃,然后联络了黄氏土司,双方分别出击,将暴乱剿灭。

以上这些情况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实际上问题很大。首先,高务实的确有明令要求京华各部企业在收购厂区、矿山等资产时“不得低于当地市价”,但这个命令是有漏洞可钻的。

老爷有令,不得低于当地市价?没问题,老爷的话比圣旨还管用,小的们哪敢不遵守呢?不过嘛,这个“当地市价”是可以操控的啊!

我京华绝不用强,单靠经济手段就完全可以把价值一万两的一块地给打到只剩三千两,你服不服?更别提还有盘外招——比如我找人散布传言,说这地方风水不好,但凡住在此处便会妨主(一家之主),会家宅不宁,会祖宗不得超度……等等等等。

一通操作下来,这块地的“钱景”就废了。可是这种事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当地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亏大发了,于是自然与京华产生矛盾。然而京华的做法并没有违背高务实的命令,下面的警备军也好,土司军也罢,自然是站在京华企业一边的,会强制要求执行买卖,于是矛盾激化。

其次,金港警备军规模不小,但为什么出动的部队只有两个步兵协?因为高务实有规定,出动一个镇以上的军事行动分为两种,一种是有计划出兵,这种需要提前申请报批;另一种是应变式出兵,也就是战端由他方所开,京华被动应战,这种可以先出兵,但必须详细报备。

一个镇相当于后世理解的一个师,高务实只能管到这一级,不可能如凯申公一般微操到机枪向左移动五厘米。因此,警备军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麻烦,就会刻意把出兵规模限制在一个镇以内,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超过哪怕一个人。

这样做还有别的好处,比如当地顾委会(京华派驻各王国的“国策顾问委员会”)也会默许这种做法。道理很简单,万一老爷觉得“你这个地方怎么老出事?”那岂不是说明咱们干得太差了?

诸位,老爷震怒啊,咱们今年的考课悬了啊!

所以你看,顾委会也完全有动机配合警备军。诶,一个镇的兵力出动必须详细报备,但我只出了两个步兵协,那就只要上个简报就好。

于是高务实收到的就只有一封简报,上书:“某年某月某日,金港三村暴动,引周边动荡,乱匪数万,情势危及。我警备军临危不乱,立调第一镇步兵二协、第二镇步兵一协剿灭之。此役黄氏土司亦有出兵助战。”

这就是战报——既没写清楚暴动参与者究竟有多少“兵力”,只笼统说“数万”,也没有说明警备军击毙多少、重伤多少、俘获多少,甚至连自身伤亡都不必细报。

为什么可以这样?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警备军打民变跟玩儿一样,往往正面击溃兵变主力五万,自身损失只有两位数。因此后来不知何时起,干脆就不报自身伤亡了——反正有归化户籍制保底,兵员随时补充,这点损失压根都没有必要提及。

至于“乱匪”如何处置?由于高务实早年本就有立威之心,但他又比较要脸,所以一直都不怎么过问。在这种鸵鸟政策下,下面的人自然闻弦歌而知雅意,不拿这种事让老爷为难,他们自己主动处理了……

你问怎么处理的?嗯,之前多次说过,当初负责剿匪的是岑凌,而他在安南混出来的绰号是“岑阎王”,诸位可以品一品。

不过,事情如果只是这样,那也还在可控范围内,毕竟别的不说,单从结果导向来看,安南如今的暴动已经越来越少了,这也是事实。如果高务实现在回过头去找当地顾委会和警备军的麻烦,多少有点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意思。

高务实这次有些生气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弟弟,甚至他还发现刘馨在这件事里选择了默许。

勃泥,也就是加里曼丹岛,在南洋群岛之战结束之后被分成两个军政区块,即“北勃泥”、“南勃泥”。高务实那位原本在台湾岛就以强势著称的弟弟被调往勃泥,一开始只管北勃泥,后来高务实发觉南北勃泥分开管不符合当前形势,还是得先一起管着,等局势彻底稳定再分开管理,因此让弟弟直接管了整个勃泥。

结果这下倒好,南北勃泥拢共也才六七十万人口(指在册人口,山沟沟里的不算),不到一年就被这小子干掉了十四万。人头滚滚,血流漂杵啊!

这小子倒是也给秘书处交过报告,但不知为何,一贯比较讲人道主义的刘馨居然默许了这小子的处理办法,当时只在报告给高务实的时候顺口提了一句:“勃泥土著不堪教化,你老弟今年杀了好些了。”

由于她当时语气过于轻松,高务实压根没当回事,现在回头看报告才知道,一年不到就被清理掉两成人口!

让你们抚剿并用,抚为主,剿为辅。你们倒好,是要清空这74万平方公里的大岛吗?——

新年快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