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卌一)西游案(三)

第288章 经济与党争(卌一)西游案(三)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在高务实预定复出视事的前一天晚上,《京华周报》、《半月时论》、《燕京周报》、《经济旬议》的四大掌柜根据之前接到的通知,再一次集体面见东家。

这一次高务实召见他们,并非是简单听取前一个阶段的宣传战效果汇报,而是要几位擅长舆论战的掌柜们给“西游案”提出一些建议——当然,前提是这些建议首先必须符合高务实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既要打击两个王府,又要确保《西游记》这本书和其作者不会牵连其中。

本来高务实认为这件事并不好办,对于是否能商议出一个满意结果没有抱持太大的希望,但他这一次还真失策了,因为他低估了专业人士的厉害。

四大掌柜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言献策,居然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指责两家王府借题发挥、包藏祸心,把原本《西游记》里并未隐喻的人或事通过刻意地文字编纂,故意弄得模棱两可起来,让读者不自觉产生错误联想。

四大掌柜不仅在战略上得出了一致意见,而且还带着近期搞到的《西游记》原稿拓印件和周邸、荆邸提出的改稿拓印件现场给高务实分析了一番。

按照他们的对照指出,周邸和荆邸的确都有对原稿提出修改意见,各自对一些细节做出过增减删改。不仅如此,他们还带来了一些新消息,比如除了周邸、荆邸之外,鲁邸居然也掺和了一手。

但这件事复杂就复杂在掺和的势力太多,以至于《西游记》出现了多个版本,其中韩爌提到的《世德堂本》只是其中之一。

比如说周邸方面,它就单独有两个版本,分作“周邸抄本”和“周邸刊本”;而吴承恩由于做过荆王府属官,因此又有“吴承恩稿本”和“荆邸本”两本;鲁邸同样有两本,分做“鲁府本”和“登州府本”……等等等等。

搞到最后,连高务实自己都觉得头大如斗,干脆决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直接分配任务给四大掌柜,让他们回去召集各自手下,按照自己之前表明的原则把整件事汇总,最后则按照刚才得出的一致意见写成完整条陈交到自己手上。

四大掌柜领命之后立刻回城——虽然京师依旧有宵禁制度,但正如高务实还在少年时代一样,宵禁这玩意儿从来只能禁止普通百姓。四大掌柜拿着高务实的信物回城,没有哪个不长眼的会拦一手。

次日一早,高务实不慌不忙地入城,等到上午都快过完了,才不紧不慢地来到文渊阁,也就是内阁办公地。

与此同时,朱翊钧那边则非常主动,在听说高务实的车驾抵达东华门的时候,皇帝就起驾前往内阁等他。以至于高务实到达时,皇帝已经派了陈矩在文渊阁大门口相迎,顺便告诉元辅大人,“陛下已经在您的值房等了一会儿了”。

高务实一进院子,两位阁老领着一干在内阁当差的观政进士和随侍官员连忙上前迎接,当着陈矩的面把高元辅一通好夸,自然都是什么“天下事汇于阁中,愚等才力不及,唯恐施政谬误,近来战战兢兢,专候元辅复来视事,其如涸泽之盼甘霖”这类场面话。

高务实对二位阁老温言勉慰,又对阁中属员分别鼓励,最后才去自己的值房面圣。朱翊钧在高务实值房的窗边亲眼见证了这一幕,面色平静但若有所思。

等高务实到了门口,听到陈矩通传禀报,朱翊钧先是叹了口气,然后立刻振奋精神,亲自走到门口,朝高务实笑着招手道:“日新,你忒多礼,这是你的值房,倒是朕做了回不速之客啊……来来来,快进来吧。”

等高务实一进门,朱翊钧又继续笑着,作势去倒茶的模样,道:“要请你回阁可真不容易啊!朕今日亲自奉茶算是相迎,这总可以了吧?”

高务实赶紧拦住,道:“皇上折煞为臣了,岂有君上为臣下奉茶之礼?皇上且坐,臣为皇上奉茶。”

朱翊钧却不肯,又反过来拉住高务实,道:“宰相坐而论道,你也无需为朕奉茶……陈矩,这茶还是你来沏吧。”

高务实心道:他在你这皇帝面前确实是家奴,但从大明的官场风俗而言,他即便在我这个首辅面前也是堂堂“内相”,你这么做……看来是真以为我很在意这次弹劾案,以为我拖这么久不肯回阁只是为了面子,因此要借陈矩的面子来抬我一手?好在我和陈矩相识多年,交情匪浅,否则被你这么一搞,没准就要坏了这“内外二相”的情面了。

他猜得不错,陈矩这人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极有自知之明,并不认为自己给高务实沏茶有什么丢份——给皇帝沏茶就更不提了,分内之责——因此笑呵呵地去认真沏了壶茶过来。

此时朱翊钧和高务实君臣已然各自落座。朱翊钧指了指高务实书案上堆成小山一般的奏疏,努了努嘴道:“你看吧,是不是和我说的一样?你这十几天不在阁中,积压的事务已经不知凡几。你要是再拖几天不来,这朝廷怕不是要干脆关门大吉了。”

这肯定是夸大其词的,高务实也不以为意,只是笑着摇头,道:“这只是因为皇上已经决定保臣,二位阁老因此不便逾矩。倘若皇上决定让臣就此回乡养老,这些事情又哪能真拿不出主意?”

朱翊钧摆了摆手,做出一副“懒得和你争辩”的样子,道:“前番与你商议已定的事情朕就不提了,今日来内阁等你是为了另一件事突发之事。想必你也应该听到消息了……韩爌弹劾周邸、荆邸借《西游记》讽喻朝廷,其中还涉及高文正公与你伯侄二人,甚至包括皇祖父与朕。”

他盯着高务实的眼睛,缓缓问道:“依你之见,此事有何玄机?”

高务实稍稍沉默,摇头道:“什么讽喻朝廷之类,臣以为都是捕风捉影。况且这一类事件,历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廷若以此追究所谓罪责,天下间怕是无人再敢行文著作,那岂不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臣以为,朝廷当有雅量。”

朱翊钧微微挑眉,继续追问:“就这些?”

高务实笑了笑,道:“此事之关键,以皇上之聪睿岂能瞧不出来?无非是朝中有人认为前番开藩禁之举措仍不完满,希望藉由此事拿周邸、荆邸试试水,看能否继续推动这项改革,为朝廷再开一大财源。”

朱翊钧显然是看得出来的,听闻高务实这么说也不诧异,只是追问:“日新,你以首辅身兼地官,这所谓‘再开一大财源’可是你的本职……你意下如何?”

“皇上也说了,臣乃地官。”高务实轻叹一声,道:“身为地官,能开一大财源自然是求之不得。只不过,藩王之事不仅是国事,也是天家家事。臣可建言国事,却无权过问天家家事……”

“得了得了,你又不是没管过天家家事。”朱翊钧撇嘴道:“前次开藩禁,事涉百万宗亲,你不也说管就管了,这会儿却和朕说什么无权过问……我看除了后宫你不管,这天下就没你不管的事了。”

高务实面色一肃,就要出言辩解,但被朱翊钧伸手拦住:“不用解释,我也没打算怪你,我知道你管的事都是非管不可的,你也不是为了你自己才管那些事的……总之我希望你知道,你我二人不只是君臣。”

顿了一顿,不等高务实回话,朱翊钧又道:“所以此刻我只是想问你,韩爌这件事,究竟是他自作主张,还是因为近来朝廷要开支的地方太多,因此你才让他出面,欲向某些藩王动刀?”

皇帝居然这样问?高务实稍稍一怔,恍然大悟:是了,是了,今年以来全国多处遭灾,朝廷额外开支了大笔赈灾救灾银,偏偏西征和准备封禅大典也都需要海量钱财,因此皇帝也开始怀疑财政是否能支撑得住。

在这种怀疑心理下,韩爌这件事就让他很难不跟着怀疑是不是我为了继续“开源”而对各地藩王起了杀心,要拿他们的王产来补财政的窟窿……嗯,确实合情合理。

高务实再转念一想:诶,既然皇帝这样想,那似乎可以利用一下?

现在朝廷有三大额外开支:赈灾救灾事关皇帝在民间的声望,只要他还想做一代明君,这笔钱就肯定不能省;西征不必说了,收复西域可是太祖皇帝都没做到的伟业,只要有希望做成,皇帝肯定不会在此省钱;封禅大典同样如此,这是“万历中兴”的具体表现,肯定也不能省钱……而且这里要花的钱还不止是在泰山一地,还包括去南京巡幸和祭拜孝陵,那就更不可能省了。

高务实心道:这样一来,朝廷确实非常需要钱,需要一大笔钱。尽管我此前对这些开支是有预计的,也为这笔钱找了出处,但既然皇帝不知道,同时还产生了错误联想……那不如将错就错好了。

高务实这样想是有道理的,虽然原历史上朱翊钧对弟弟潞王、对爱子福王极其大方,但对其他诸王的态度倒也只能说“循旧制”,谈不上不在乎,但也谈不上特别在乎。

而从这一世的表现来看,他对其他藩王的态度似乎也受了受到了高务实的影响,变得比原历史上更差一点——都是你们抢了朕的钱!

因此,高务实立刻改变主意,稍稍点头,但又接着摇了摇头,道:“臣并未对韩爌或其他人有过这般指示,但臣认为,若有人欲要如此行事,却也是在情理之中。”

朱翊钧得了高务实的准信,沉吟起来,片刻之后才问道:“你想做到哪一步?”然后不等高务实回答,他先抢在头前道:“朕先说好,除国是不可能的,朕不能如此无情。”

——

感谢书友“七彩神仙鱼”、“书友20191018172646328”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