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289章 三路凯旋(十五)西域发展规划(下)

第289章 三路凯旋(十五)西域发展规划(下)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工商业的事商议结束,朱翊钧回忆了一下高务实之前所说的八大方面,沉吟道:“接下来就要谈到文化了吧?元辅有何教朕?”

“臣不敢。”高务实道:“文化方面,臣以为归根结底就两个字:汉化。”

“元辅,西域之地,民情复杂,汉化之事,非同小可……爱卿有何妙计?”朱翊钧的声音貌似平和,但其实充满期待。

高务实平静回应道:“陛下,西域虽远,然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此事前次臣以详细论述。总之,臣以为,汉化之事,乃巩固边疆、万世不易之要务。”

朱翊钧微微颔首,示意高务实继续。

高务实接着说道:“陛下,西域地处要冲,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然而,因其民族众多,信仰各异,常生变乱。若能推行汉化,不仅可使当地民众习得我中华礼仪,更可在文化上与中原接轨[注:车同轨的那个“轨”],从而减少误解与隔阂,增进边疆稳定。

再者,汉化之后,西域之地将成为我朝扬威异域、教化万邦之基。商贸往来、文化交流将更为频繁,有利于我朝物资之流通与技术之传播。长远来看,这不仅能增强国力,还能尽复汉唐荣光,使西域各国再现万邦来朝之盛况。”

朱翊钧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元辅所言,深谋远虑。西域之地,确是我朝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汉化之事,既是当地文化之再兴,亦是我华夏光耀之再临,诚不可不为也。”

顿了一顿,又问:“那么,眼下该如何着手呢?”

高务实道:“陛下,汉化计划,臣已有了大致筹划。首先,朝廷要在西域诸城设立官学,聘请或派遣汉地诸省儒门大贤与当地贤达共同授课,既教授汉语汉文,也传授中华经典与礼乐典籍。此举旨在让西域子弟了解中原文化,增进认同感。

其次,特地编纂或挑选一些适应西域特色之教材,简化汉字学习难度,使之贴近当地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朝廷还要定期选拔一批当地青年,送往汉地诸省深造,学成归去后担任教师,以此培养本土人才。

再次,为了鼓励西域家庭送子女入学,臣建议对参与汉化教育之家、族,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在官职晋升上予以适当倾斜,以示激励——当然,这里臣所言官职晋升,特指在当地之晋升,不涉及别省或朝廷中枢。

此外,我们还需要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如书法、绘画、诗词大会等,邀请当地贤达乃至民众参与,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中华文化之魅力,促进汉化大业加速实现。

最后,臣需要强调的是,汉化教育应循序渐进,必须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与教派信仰,避免强制同化。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化融合,以水滴石穿之绵力,而成日久天长之大势,如此方能万世不易。”

朱翊钧点头道:“朕知道,西域失陷六百年,如今方将恢复,有些事是心急吃不到热豆腐的,必须慢慢来。

元辅不必担心朕操切,朕有这耐心。就算你我这一辈做不成,将来还有太子,太子又有太子……终有一天,西域将与中原一般无二。”

高务实忽然起身拱手道:“皇上圣明,有皇上此言,臣再无他虑也。”

朱翊钧连忙招呼高务实坐下,再问道:“然后便是军事保障了对吧?说起来,咱们之前不是已经谈过军事问题了么?”

高务实道:“不然,此前所论,只谈到作为重中之重的伊犁第一军,但西域广大,相当于中原数省,岂能只有一军之力?因此,西域还当设有伊犁第二军,且该军需分为四镇,每镇驻于一兵备道辖地。

至于迁往七河之地的鄂尔多斯部,既然给了他们一个副都护,自然也要明确职守,不能还让他们随心所欲、来去自如,总要听调听宣、令行禁止才对。”

朱翊钧从善如流,立刻道:“既如此,请元辅详加说明,朕洗耳恭听。”

高务实道:“陛下,臣以为西域之重,在于伊犁。因此才说,需特设伊犁第一军,由西域总兵亲领,全军驻扎于伊犁地区。西域都护则以之为核心,统筹西域全局。

伊犁第一军作为甲种军之一,将是我朝在西域的坚盾利剑,既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又能震慑四方,令宵小不敢妄动。故此,伊犁第一军将配备精良火器与防具,集合训练有素的步兵、骑兵和炮兵,以及完善的后勤保障部队,确保战斗力与机动性兼具。”

甲种军的事朱翊钧早已清楚,这伊犁第一军作为西域明军核心主力,自然是要全力打造的,因此点头道:“伊犁确是西域之心,如此安排甚是妥当。”

高务实继续说道:“此外,抚远兵备道位于瓦剌盆地(后世叫准噶尔盆地),此处水草丰美,乃战马养育之宝地。臣建议在此驻扎伊犁第二军第一镇,专责守护牧场,确保我西域官军战马供应源源不断。

同时,朝廷也要在当地建立苑马寺,负责马匹的选育、训练与管理,使之成为我军强有力的后盾。倘若仍有不足,想必届时也有如京华马场在内的民间马场可以提供补充,如此则战马不虞有匮也。”

朱翊钧颔首微笑:“战马乃军中之魂,此举甚合朕意。”

高务实接着说:“哈密兵备道乃连接西域与中原之咽喉,地位至关重要。臣提议驻扎伊犁第二军第二镇于此,以确保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使我朝与西域之联系坚不可摧。

为此,正如此前论及基础建设时所言,朝廷还要建设沿途之驿站,保障军队、商队及各类信使之安全。当然,同时还要在哈密建立物资转运站,以备不时之需。”

所谓“不时之需”,自然是指万一西域有变的情况下,朝廷大军定是从哈密出兵镇压或者收复。朱翊钧一点就通,因此连连点头,道:“哈密乃咽喉也,朕知其重,元辅此策极好,朕亦作如是想。”

高务实又道:“喀什兵备道直面中亚诸国,形势复杂。臣认为应驻扎伊犁第二军第三镇于此,以防备并威慑中亚各国,保我西域边疆安稳。

另外,臣建议在此设立锦衣卫重要站点,以便密切监视西域诸国动向,如布哈拉或察哈尔残部,以及其他各势力。另外,可与周边高原部落建立良好关系,稍使银钱财物,买通他们作为眼线。”

朱翊钧点头道:“喀什之地,朕亦知其险要,元辅所言极是。至于锦衣卫……朕之后会让陈矩去和他们细细讨论,看看究竟该如何部署。不过元辅放心,既然能让你亲自提出,这其中轻重,他们也必然是心中了然,不敢轻忽的。”

锦衣卫的问题高务实只能点到为止,肯定不会多言,因此既然有了皇帝的保证,他也就点了点头,没有纠结,最后说道:“至于和阗兵备道,虽然地处偏远,但资源丰富,尤其是玉石闻名遐迩。

臣建议驻扎伊犁第二军第四镇,独自镇守南西域,既保一方平安,又可监督开采当地资源。朝廷可在和阗设立玉石所,以规范采掘,防止滥采破坏,同时开设工艺坊,提升玉石加工技艺,使之成为我朝财富之源。”

说到这个朱翊钧可就不困了,立刻道:“和阗之玉,天下闻名,元辅此计不仅保边,更能富国,委实高论!元辅,你此番计划周详,朕心甚慰。望卿尽快落实,以固我大明边疆,扬朕国威。”

高务实心道:固边扬威你自然是关心的,不过我料你更关心和阗玉石所。

深知朱翊钧心意的高元辅微微一笑,道:“臣以为,和阗玉石所可以采用官商合办之法,朝廷不费一枚铜钱便能实现长期盈利。”

朱翊钧眼前一亮,然后略微迟疑,问道:“你是说,朝廷将开采权交给民间,其余的事朝廷不管,只管每年收取一定的权益金?”

“不能这样简单粗暴,否则必定出现乱采滥挖,对和阗玉的长期产出不利。”高务实道:“我们说是官商合办,其实更准确一点说应该叫官督商办,或者官监商办。”

朱翊钧愕然道:“此作何解?”

“开采权依旧交给民间,但朝廷要行使监察权,包括但不限于监察开采范围、开采原石吨位等,而朝廷要根据这些情况来收取不同的权益金。另外,朝廷必须确保开采量不会太大,以免造成玉价大跌,影响长期收入。”

“原来如此,还是元辅考虑周全。”朱翊钧顿时放心下来,但又马上试探道:“不过朝廷虽然因此获益,但如今内帑空虚……”

啊?你好意思说如今内帑空虚?

话虽如此,高务实还是微笑道:“这自然需要提前约定权益金如何分成,皇上以为这权益金太仓与内帑应该如何划分比例?”

朱翊钧当然觉得越多越好,但这话他也不好说,而且知道说得过分的话高务实肯定不同意,因此干笑道:“似这等事,还是元辅最为擅长……要不还是元辅先作提议,再容朕思量思量?”

高务实也不以为意,点头便道:“那就太仓拿七成,内帑拿三成吧。”

朱翊钧轻咳一声,道:“三成是否有点少?”

高务实道:“内帑这三成是什么事都不必去做就能拿的,朝廷那七成虽然看似多了不少,但要做的事可就更多了。

且不说和阗需要朝廷驻军镇守,便只说朝廷需要负责玉石所运行,这里头就要产生许多成本。毕竟和阗玉虽好,但和阗相较中原毕竟偏远,若朝廷不许以重金,上哪找那些既懂矿业,又懂账目之人去玉石所任职?

皇上,这些人既要在雪山矿区奔走巡查,又要会算账,甚至还要避免他们因为收入太低而收受商家贿赂,可想而知朝廷是需要花费不少的。更不必提这其中或许还会产生纠纷,导致许多麻烦事……内帑那三成只要收钱就行,而这些麻烦可都是朝廷在兜底。”

朱翊钧虽然还是觉得三成有点少,但也不得不承认高务实说得有道理,最后只能道:“看在元辅的面上,三成就三成吧。不过,这件事朕交给你了,你可得尽快落实好。”

高务实拱手道:“和阗毕竟太远,而且新近收复,人员往来都要数月之久,可见今年想是来不及建成玉石所了……明年吧。无论明年何时能成事,但臣预计明年多少能有一些收入能进入内帑,缓解内帑开支压力。”

这倒是很不错,高务实保证的进度甚至比朱翊钧预想的还快,因此皇帝马上确定下来,道:“元辅既然作保,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那就这般定下了。”

顿了一顿,又问:“还剩几个方面?”

高务实道:“还剩科技引进、治土防沙、医疗卫生三个方面尚未论及。”

朱翊钧点头道:“一并说了吧。”

高务实便道:“科技引进方面,其实只要农、工、商三业之计划顺利实施,倒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这方面本来就是说要从汉地诸省引入技术、工匠,提高当地科技水平。而只要上述三大计划实施成功,无论朝廷官营还是民间商营,都必然要带去这些技术工匠,因此朝廷方面只要在户籍等政策方面给予帮助,这件事倒不太难。”

朱翊钧很是满意,他这个人甩手掌柜当惯了,一听简单好办,当下表态:“此事无妨,元辅身兼地官,这件事正是当管,就看着办了吧。”

顿了一顿,想起军户和匠户还事关五军都督府与工部,又补充道:“五军都督府那边你只管安排,朕会命他们配合。至于工部……元辅先拿个章程让工部议一议,若是没什么问题,那就直接照办,若工部有异议,就叫工部来面圣说明。”

高务实要的就是放权,立刻道:“臣遵旨。”

工部?现在工部的办公经费都要看户部脸色,如今不过调点工匠,工部会有异议?你异议一下试试看?

高务实又道:“治土防沙这件事主要是和沙漠有关,朝廷需防止沙漠扩大……”

“啊?”朱翊钧有些傻眼,纳闷道:“这沧海桑田之事,岂是人力可以扭转?”

这事解释起来有点麻烦,而且高务实确实也没有能力如后世红朝治沙一样施为,如今能做的其实有限。因此他便道:“皇上多虑了,臣不是说要扭转乾坤,只是说朝廷既然要修整道路,那么丝绸之路沿线所经过之戈壁地区,就要有所措置。

比如说,这沿途道旁可以栽种一些能在当地生长,且能固土防沙之树木。此举不必限定时间,大可以一代不成望下代,只要不为他事而停,早晚必有所成,使得道路通畅,不被流沙所坏。”

朱翊钧沉吟道:“元辅之意,朕已明了。然则种树必当用工,且树木也非凭空而生,若从他处移植,终归需有花销……这钱从哪来?”

高务实道:“自是在贸易关税中加上一笔。这笔钱不消多,譬如收关税本身之十一(十分之一),甚至更少一些也无妨。”

这样的话朱翊钧倒是放心不少,点头道:“朕知道了,细水长流。”顿了一顿,又问:“这件事是官办还是民办?”

“官办。”高务实道:“此举于民心向背有关,不可民办。不过,臣还是那句话,既然官办,就一定要严格监督。”

“好,元辅你回去之后拟定详细章程,这件事朕允了。”朱翊钧拍板决定,然后道:“还剩一个医疗卫生?此事又有什么说头?”

高务实道:“此事到不复杂,只消把军中要求推广至民间,暂时便可以了。”

朱翊钧并不清楚军中有些什么要求,不禁一怔,问道:“军中是何要求?”

“广建厕所,便后洗手,喝水需烧开,垃圾要集中清理……等等。”高务实随便举了几个例子。

朱翊钧顿感无趣,摆手道:“朕还以为什么大事,这些事元辅自去办理即可,就不必一一说与朕听了。”

这些可是大事……算了,我也懒得跟你科普,既然你肯放权,我操劳一些也就罢了。

“臣遵旨。”高务实说罢起身,道:“皇上若无别事吩咐,臣请告退。”

“有劳元辅。”朱翊钧起身走到高务实面前,亲热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别太累着,如今西域胜局已定,南下之事可就不远了,到时候你可是要随驾的头号功臣。”

高务实对此已经不悲不喜了,但还是要表现得甚是感激,俯首道:“皇恩浩荡,臣不胜感激涕零……”

朱翊钧哈哈一笑,转头对陈矩道:“陈矩,去看看那贡茶还有多少,拣几斤最好的给元辅带去。”

陈矩忙道:“奴婢遵旨。”说罢连忙退出门外,匆匆选茶去了。

——

感谢书友“我哈哈呵呵”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书友33021210934350”的9张月票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o尚书令”、“doni”、“云覆月雨”、“任性的肉夹馍”、“燃烧在八月”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