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元辅 > 第012章 内附之风(五)

第012章 内附之风(五)

书名:大明元辅 作者:云无风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5 04:57:48

解决了生女真内附之后无力偿还朝廷有偿供煤导致的呆账问题后,在今冬御寒问题上就只剩下“居所”一条。

高务实知道大明历来在有些事情上过于“哈耶克”,一贯缺乏基层组织能力,所以在座诸公想必也没什么好主意能拿得出手,因此干脆自己挑明了。

“居所问题,历来是白灾之时最易出纰漏的大问题,往年雪灾冰灾,压塌的房屋不知凡几。各家各户若是自行修缮,不是力不能及,便是缓不济急,期间免不得要冻死人。

有人可能要说,这不是司空见惯的么,历朝历代都是这般过来的呀,我等又能如何?诸位,历来如此,便只能如此么?”

高务实面色严肃,一字一顿地道:“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今圣君在位,四夷来朝,我大明正当使这些内附新民知晓,何其谓之天朝也!故本阁部已有定夺,欲以二策应对今冬白灾所致房倒屋塌、顶倾梁断等百姓之困,诸公可为我查遗补缺,以期至善。”

之前在讨论衣物、取暖之时,高务实都是先让大家议论,自己最后再综合各项讨论来做出总结,下达命令。而在居所问题上,他却一反常态,开口就先表示“已有定夺”,只让大伙儿“查遗补缺”。这就意味着,他估计这件事会有反对意见,而且可能压力不小。

在座诸公都是久历宦海之人,当然明白此中情形,不免私下眼神交流了一番。当然,大家也清楚高务实现在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再加上身兼户部尚书,若是他非要花大价钱搞点隋炀帝当初丝绸包杨柳一类的抽象事来,最终的压力也是他自己承受,所以大伙默不作声,只是等他的下文。

高务实于是道:“一策,在辽东及其余新附之地,以村、屯、堡等最基层单位分别组织所辖丁口,成立‘互助队’。此‘互助队’之成立,旨在动员百姓共同应对即将到来的白灾,是为互帮互助也。

每个村、屯、堡都必须有自己的互助队,负责协调和动员人力,以确保在灾害来临时能够迅速行动,互相帮助,不仅修缮房屋,也处理其他需要集中力量处理的紧急困难,保障当地百姓乡民安全。”

高务实这么一说,不少大臣便有些蹙眉,只是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好半晌没人敢先说话。最终还是沈一贯这个破罐子破摔的阁僚出来,指责高务实根本不懂民情了。

“元辅爱民如子,这一番好意,老朽是深感佩服的。只是,元辅恐怕许久不曾回乡,更不曾亲入民间,是以……”沈一贯哂然一笑,摇头道:“这互助队与保甲重叠,何须再成立一番,便让各地保甲兼任不就好了?”

呵呵,你沈一贯知道保甲制度,我高务实难道就不知道?万历版的《大明会典》虽然挂名总裁的不是我,但主笔的可是我啊,你沈阁老不知道?

高务实轻笑一声,施施然道:“我大明保甲制度,《会典》有详细记载,而其当年主笔者,恰巧正是本阁部。”

他不提这茬,别人还真就忘了,毕竟他高务实这些年来最突出的能力可不是“案牍劳形”,而是统兵与理财。而他这么一说,众人就知道沈一贯恐怕又要被奚落一番。

果然,高务实继续道:“保甲制度用处颇多,但核心作用乃在三项:建立组织、管理户籍、维护治安。

我朝保甲制度以地域划分,设立保甲,每保由保甲长负责管理。保甲长通常由当地有声望的乡绅担任,负责组织民兵、维护治安、催征赋税等职责。

通过户籍,保甲便能管理掌握当地百姓之基本情况,便于征兵、征税等差事开展。同时,对人口流动进行管理,外出人口需到当地保甲长处登记,防止人口流失和流民产生。

保甲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民兵巡逻,防止盗匪和其他犯罪之侵扰。同时,对辖区内的百姓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他们从事非法活动。”

顿了一顿,高务实反问:“这里头可有互帮互助?”

这里头确实没有,但沈一贯在他说上面这番话的时候便已经想好了说辞,此时也只是轻轻颔首,道:“确实没有,但老朽说的是,只要让保甲兼任互助队之差事即可。”

高务实摇头道:“那沈阁老为何不肯想想,本阁部既然知道保甲之作用,为何不让保甲兼任这互助队的差事呢?”

沈一贯一时语塞,他确实没有深思过这个问题,只是直觉认为保甲制度已经存在,何必多此一举。

高务实见状,便继续说道:“沈阁老,保甲制度虽好,但其核心在于管理和控制,而非互助与自助。如今我们面临的是天灾,是白灾,需要的是民间能够自发的互助与团结,为朝廷治理减轻负担,而非自上而下的管理与控制——毕竟诸公都很清楚,自古皇权不下县嘛。

本阁部决定成立基层互助队,正是为了激发民间的自助精神,让百姓在灾难面前能够相互扶持,共同度过难关。此举既能在基层形成专门应对灾害或临时危险的互助组织,又不必朝廷深入干涉,以免靡费巨资。

诸位,若是让保甲去做这件事,你们说说,各地保甲长会不会有所倾向,先救谁、后救谁,甚至不救谁?又会不会利用这项权力,集全村、全屯、全堡之力给自己先好好修房建屋一番再说?”

高务实的这番话,让在座的诸位大臣都陷入了沉思。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出身于地方,对于民间的实际情况并非一无所知。

一方面,他们当然也知道,在灾难面前,官方的救援往往难以及时到达,而民间的互助却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一方面,高务实的怀疑与其说是怀疑,不如说是直指人心——肯定有很多保甲长会那样做。

从这方面来说,沈一贯嘲笑高务实不懂基层,那可真是大笑话了,高元辅这番话说得简直让人怀疑他不是自己干过保甲长。

不过沈一贯可没那么容易服软,他继续质疑道:“元辅这番话自然不无道理,但老朽却有一问:保甲长兼此差事,会有以上弊端,那么互助队自行其是,莫非就能避免以上弊端了?”

“完全避免自不现实,不过总能比保甲长兼差要好一些。”高务实并不避讳,直言道:“保甲长本就有不小的权力,再给他们更多,只会助长其在乡民之间的权威,即便有些不法之举,恐怕也很少有人敢于反抗。

相反,互助队的差事要单一得多,事发则聚民互助,事毕则各自散去,没有长期执掌某项权柄之隐患。况且,互助队只有互助之责,没有处分之权,乡民自也不必对这互助队的负责人毕恭毕敬……大家按着朝廷法度、平日良善来行事,何必怕你呢?”

按理说,沈一贯这下应该找不到能黑互助队的点了,但这就小看了一个老江湖非要做杠精时的能耐。

“既无处分之权,当地乡民若是不肯听从,这互助队岂非空有其名?”沈一贯摇头道:“吾恐乡野市侩之辈,不能体谅元辅这一片良苦用心呐!”

其实他俩个争论至此,就有些争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的意思了——虽然并不直接。

高务实的意图在于,激发乡民之间的“善”,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沈一贯则是认为,老百姓市侩者居多,我有难时就希望别人都来帮我,别人有难时就希望大家别来烦我。

高务实当然知道这种市侩心理并不罕见,甚至人皆有之,但社会风气的引导从来都不能光凭口号,必须有人冲在前头做表率——“跟我上”永远比“给我上”有战斗力。这就是他当年的党为什么总要求困难面前必须“党员先上”。

如果你自己都不肯上,那么人民凭什么要上?

“既不可罚,便需要赏。”高务实淡淡地道:“我意在荣爵之中再填一类,名为‘义士’,用于奖励那些虽然并不富裕,但长年累月为乡邻广行善举之人。具体奖励措施,事后我等可以再议。不过本阁部也要提前说一句,‘义士’人选须有限制,田过百亩者不可为之。”

众官皆是吃了一惊,不过想想又觉得颇为合理,至少从道理上来说,这个“义士”确实能起到奖励先进的作用,可以引导社会风气向好。

萧良有马上出来帮衬,道:“此举甚善。有此激励,百姓人人以善为先,何愁君子之国远哉!”

于慎行作为礼部尚书,这时候肯定是要举双手赞成的,也道:“文者以治政为百姓尊之,武者以卫国为百姓尊之,富者以施恩为百姓尊之,然则百姓何以自尊耶?今元辅为之明示天下:行善可矣。”

话说到这个份上,实际上已经到了儒家宗旨的地步:理想中的君子之国啊!元辅这么做,往大了说,那已经不局限于“致君尧舜上”,而是“致万民于君子”了,这还怎么反对?于是大家纷纷表达赞同,一时间夸赞之声四起,几要掀翻内阁议事堂的房顶。

“而且,”高务实伸手阻止,继续说道,“互助队的成立,并不会影响保甲制度的执行。相反,它可以作为保甲制度的补充,让保甲长在管理的同时,还有一股力量能够组织和动员民众进行自救。这样,二制并举,既能让朝廷制度行之有效,又能正本清源,使民间互为彼善。”

沈一贯这时候也只得点了点头,道:“还是元辅思虑周全,方才是老朽轻易了。”

“那么,元辅所说的第二策呢?”于慎行问道,他对高务实的提议已经更有兴趣了。

——

PS:第二策明天再说,今天吃尹锡悦抽象操作的瓜,耽误太多时间……

感谢书友“doni”、“云覆月雨”、“cwkwok”、“书友20211123204734801”的月票支持,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