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一百零五章师徒起争

第一百零五章师徒起争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眼见回京的日子渐近,杨安玄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这段时间忙面馆的事,车师布置的课业拉下太多,若是回建康时完不成,就等着老头子吹胡子瞪眼喝斥了。

书房的灯亮到亥时方灭,杨安玄疲惫地躲在床上,仿佛回到了少年时开学赶作业的情形。

十三日回到建康后,杨安玄首先带了杨育前去给阴友齐拜年。

阴友齐春风满面,含笑嘉许了杨育几句,然后道:“吏部传出风声,老夫年后会迁升给事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卫率,说起来还要多谢安玄建言让老夫上疏,方有今日之果。”

杨安玄笑道:“一饮一琢,皆是因果,莫问莫求。”

阴友齐开怀笑道:“安玄拜了慧远大师为师,佛门机锋变得高深莫测。老夫听闻你在瓦棺寺写下两首偈语,刻在石壁之上,引得无数信众前去拜读,京中寺庙派僧前去赏读。老夫年后到道场寺进香,听觉贤大师提起安玄时,称赞安玄深具慧根。”

深具慧根,是自己给佛门留下的印迹。杨安玄心中暗喜,目的也算达到了。

趁着说话的间隙,阴敦轻声道:“舍妹入东宫之事已定,二月便有宫人前来教习礼仪,若无意外应该是太子侧妃。”

给事黄门侍郎和太子右卫率皆是四品,阴友齐从五品太子中庶子骤升至四品,除了上疏替天子解围的原因外,便是其女阴慧珍被选为太子侧妃了。

脑中闪过阴慧珍的笑脸,随即化为含泪的面容,杨安玄能说什么,怅然若失地吐出两字“恭喜”。

三声轻叹同时在心中响起,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拿茶杯,默然寂无语。

杨育有些茫然,怎么会突然冷了场,干笑道:“恭喜阴侍郎,恭喜阴兄。哈哈哈。”

阴敦查觉到异常,笑道:“育兄弟是第一次来建康吧,愚兄晚间做东,带你到秦淮河上看一看。”

阴友齐道:“最近京中风行《梁祝》,一曲化蝶断人肠,引得无数人落泪。老夫最近跟友人在盛花居中听了两场,不瞒你们说,也偷偷落了两滴老泪。”

杨育带着几分得意地道:“《梁祝》是愚表兄袁涛所编,他来堂邑过年时提及,因《梁祝》得了会稽王赏识,会迁升魏郡八品主事呢。”

袁涛初四从堂邑回建康,曾到阴府拜年。阴敦笑道:“叫上袁兄,陶平和甘越也回来了,今晚愚为安义和育兄弟接风。”

正月十四,杨安玄来到车府拜年。

书房,车胤的脸没有一丝笑意,看到杨安玄递过来的课业,示意他放在一边。

沉吟片刻,车胤问道:“安玄,为师问你,《梁祝》可有你的参与?”

车师一向笑脸对人,今日怎么面容严肃,杨安玄心中有些忐忑。

沉了沉心,杨安玄解说道:“愚随母亲前往汝阳探亲时到梁祝庙中烧香,一时兴趣将听来的《梁祝》故事讲给了表兄袁涛听,表兄根据愚所说写了本,不想传到了京中,被魏郡太守赵牙所知。”

车胤捋着胡须,微微点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安玄缓缓言道:“盛花居斗曲,赵太守也到场观看,见愚让两名随从扮演送别之状有所感悟,便请会稽王请愚入府商议改编《梁祝》,愚不敢耽误学业,故而推荐了表兄袁涛。”

杨安玄所说与车胤的猜测大致相同,听杨安玄提到不愿耽误学业,让车胤的脸色和缓了些。示意他在侧席上坐下。

顺手拿过杨安玄交来的课业,看了几页车胤的眉头皱了起来,举起册页斥道:“杨安玄,你莫非以为老夫老眼昏花,随便涂点东西便能塞责了吗?”

杨安玄以头碰地,深拜道:“车师,愚知错了,下次绝不会再犯。”

此次到堂邑筹建面馆事宜花去太多时间,课业上确实少用了许多心思,杨安玄自知有错,不敢强调理由。

车胤见杨安玄认错的态度很好,冷哼一声道:“再有下次,你便不再是车某的弟子。”

“是。”杨安玄再拜,方才直起腰来。

车胤看着坐姿挺拔的杨安玄,心中其实对这个弟子其实很喜欢,故而对他的期许越高,要求越严。

车胤并不常到国子学,私下里却常向助教询问杨安玄在国子监内的情况,发现杨安玄并未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之上,这让他很是恼火,决定要敲打敲打杨安玄。

“安玄,你极聪慧,你所写的《小窗幽句》以及几首诗曲,为师读了也要拍手称奇。你在通经试上的答卷,显露你才学过人,不拘泥于前人所说,若你能苦读经书,必将成就一代大儒。”

车胤叹息道:“可是你却不肯安心读书,耽于玩乐。盛花居斗曲,偶一为之乃是风雅事,你却让人在京口开间淑兰院,还有为师听闻秦淮河上有船娘传唱你所做的两首《相思》,引得京中子弟纷纷前去玩乐;还有《梁祝》,你莫非真想以妓楼词曲为业,你莫忘了你杨家可是以诗书传家。”

捋了捋胡须,车胤继续语重心长地劝道:“瓦棺寺传出你所做的两首偈语,为师亲去看过,确实发人深醒,京中高僧皆赞你深具慧根,你来京城不满一年,名声已广为人知,为师不明白你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车胤目光炯炯地逼视着杨安玄。

杨安玄拱手道:“车师知杨家因家祖投靠桓司马不为会稽王所喜;家父迁任新野太守之事又得罪了中书令王国宝;年前华林园赏菊弟子又与琅琊王家结下怨隙。”

车胤眉头微皱,杨家的处境他知晓,确实称得上满朝皆敌,而且究其原因不能怪杨家。

就拿华林园之事来说,王纯之有意陷害,总不能让安玄不反抗吧。

“弟子也想安静地国子学中读书,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入学之时便有人挑衅,车师亲见;紧接着弟子为助淑娘在酒楼与刁云结怨,引来两学较艺;然后是南篱门外遭人暗算,华林园中王纯之有意陷害,弟子若不求名,恐怕更难在京中安身。”

车胤很想对杨安玄说声“有为师在,尽管安心读书”,然而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波谲云诡,杨家得罪的是朝中顶级门阀,自己确实不敢说护杨安玄无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弟子此次回堂邑过年,见家父鬓角染霜,尚书省、中书省轮番苛责,家父疲于应对,已萌退志。”杨安玄慨声叹道。

车胤怒哼一声,道:“重臣不以国事为重,反而借公事泄私愤,老夫要上奏天子,请天子明辨是非。”

杨安玄冷笑着反问道:“车师,你认为有用吗?”

车胤一滞,随即沮丧地垂下手,天子耽于酒色,朝臣们都难见其一面,自己等闲哪见得到天子。

至于上疏,尚书省、中书省焉能让不利于他们的谏书被天子看到,就算天子看到,恐怕也只是一笑了事。

杨安玄沉声道:“淝水大战之后,朝庭耽于安乐,已无收复故土之心。秦、燕、代等国虎视我朝之心从未止歇,燕国之所以与我朝签订和约,只不过是想先平定代国再全力南下。”

“这几年北方争斗不止,本是我朝的北伐良机,可惜朝中居然无人提及,可悲可叹。”

听到杨安玄的感慨,车胤脸一红,其实他内心里也不愿战事再起,恐怕京中绝大多数人都同他一样。

建康生活安逸富贵,世家奢靡耽于游乐,北伐还都只是谈经论玄中侃侃言辞,包括天子、会稽王在内,满朝文武皆思苟安。

“弟子曾乔装前往长子城,沿途看到流露在北地的百姓有如牛马,被胡人随意责打甚至砍杀。”杨安玄语气沉重地道:“从那时起,弟子就不再想着穷经皓首成为一代大儒,而想学桓司马那样率军北伐,救民于水火。”

“什么,你想仿效桓温桓司马?”车胤惊声道。桓温虽然已逝二十余年,但朝庭对桓家仍多有提防,司马道子曾说过桓温欲做反贼,虽是酒后醉言,但谁都知是酒后吐真言。

杨安玄坦然道:“北伐之心相同,但司马存有私心,弟子却一心为国为民。”

车胤眼中闪过惊疑,他知道杨家父子骁勇善战,手中族军是百战之师,若不加以扼制,恐怕将来会像桓家一样难制。

朝庭对杨家有所猜忌,所以天子和会稽王才会分杨家三兄弟于三地,默许尚书省和中书省刁难杨佺期。

看着雄姿英发的杨安玄,车胤心中翻起烦躁,道:“人各有志,为师亦不好强求,但愿你牢记今日所说,所做所为皆是为国为民,你若为祸天下,为师纵在九泉亦不得安生。”

杨安玄恭声道:“弟子谨记车师教诲,绝不敢忘记初心。”

车胤意兴阑珊地挥挥手,道:“你志不在学,为师亦无可教你,你且去吧。”

杨安玄感觉车胤话中之意,似乎有将自己逐出门墙之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杨安玄也不好多说,起身来到车胤座前,恭恭敬敬地拜了三拜,这才起身离开。

车胤闭着眼,听着脚步声逐渐远去,良久才睁开双眼,发出一声长叹,自言自语道:“安玄,好自为之。”

走出车府,张锋牵着马迎上前。杨安玄没有立即上马,而是回望了一眼车府,“临湘侯府”的匾额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此去之后怕再难踏入门中。

(本章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