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一百一十一章掀风起浪

第一百一十一章掀风起浪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刁锋散衙归宅,他嫌府衙的后宅人多眼杂,在府衙西侧租了处宅院。

刚进门,老仆刁庆就禀道:“云少爷来了,在书房等老爷(1)。”

刁云时常过江来堂邑游玩、赌乐,刁锋不以为意。不过刁云出身主枝,刁锋不敢怠慢。

看到刁锋进屋,刁云忙放下手中茶盅,起身见礼。

刁锋跟刁云关系密切,叔侄两人常乔装一起前往赌场“宰羊”,刁锋以为刁云又来玩耍,笑道:“明日愚正好休沐,一起前去平意坊耍耍。”

刁云起身掩上门,低声道:“叔,侄儿此来有件大事。”

密室私语,悄不可闻,足足议了半个多时辰,刁锋才命人点亮灯火,设宴款待刁云。

夜深人静,刁锋独坐在书房思索,刁云带来的消息太过赅人,不由他心中紧张不安。

向御史台弹劾堂邑太守杨佺期言行不谨、心怀怨望,不是件小事。

杨家虽然势弱,但毕竟是名门,一旦弹劾不成落个反坐,自己这辈子算交待了。

“……王纯之暗示王家力保叔父无事,若事得成,保举叔父为州司马。”

刁云的话语在耳边响起,刁锋的心头火热起来,他只是郡中记室,八品官阶,而州司马为六品,若琅琊王家能兑现承诺,倒值得冒险一试。

想到杨安玄初来堂邑便坏了自己一场好事,刁锋的牙咬紧,赌了。

…………

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有风闻奏事之权;原是汉宫内藏书之地,因以御史中丞掌管,故名兰台或宪台。

御史府主官御史中丞,官居三品,与各曹尚书持平,下设治书侍御史、侍御史、殿中御史、符节御史等职;侍御史下设十三曹,直事曹掌监察举劾百官事。

直事曹官周瑭拿着弹劾堂邑太守杨佺期的举书来见侍御史郭定,郭定看过后奏报,起身来见御史中丞褚粲。

褚粲出身河南阳翟,是故太尉、征北大将军褚裒的孙辈,康献太后褚蒜子是其姑母,此次入选东宫侍读的褚秀之是其族侄。

御史台是天子耳目,身处朝庭中枢,褚粲对朝野内外的风吹草动十分清楚。

看过这封弹劾信,褚粲略思片刻,挥手示意诸人退下。

轻拍弹劾信,褚粲轻笑自语道:“看来是王仆射因自家子侄没有入选东宫侍而迁怒于人。呵呵,琅琊王家啊,气量太窄。”

事关堂邑太守,褚粲不敢怠慢,第二天面圣之时已经想好了应答之词。

“堂邑郡记室刁锋弹劾堂邑太守杨佺期托病消极怠事、心怀怨望,请万岁定夺”,褚粲将奏章呈上。

司马曜看过后一皱眉,问道:“这个刁锋可是渤海饶安的刁家人?”

褚粲应道:“正是。”

司马曜不傻,一眼看出其中蹊跷。

王国宝迫不急待地跳出来道:“万岁。万岁待杨家天高地厚之恩,杨家不思回报,居然还心存怨恨,此等不忠不孝的臣子若不严惩,恐后患无穷。”

王珣知道已与杨家结怨,若不将杨家狠踩下去,将来必成祸患。

顾不上与王国宝不和,王珣出班奏道:“万岁,王中书令所奏甚是。堂邑位于京城之北,地位十分重要,杨佺期还督石头城军中,若是心存怨望,一旦生变,祸不旋踵。万岁不可不慎。”

司马曜看了一眼王珣,若有所思。

刁锋是刁家人,太学生刁云与杨安玄起争,王纯之在华林园陷害杨安玄,新近杨安玄被朕委为东宫侍读,恐怕这一切都因这个任命而来。

此次任命东宫侍读,琅琊王家和太原王家都落了空,难怪中书令和左仆射合力针对杨佺期,用人之道在于制衡,朕用了杨安玄,便用杨佺期来平息两王之怨,甚妥。

想到这里,司马曜道:“着御史台查明此事奏朕,若杨佺期果怀怨望,朕要重重惩处。”

司马曜起身,想到东宫侍读之事,琅琊王家因羊欣之故还勉强搭上点关系,倒是太原王家丝毫没沾上,需要安抚几句。

站住脚,笑道:“王国宝,你随朕前往华林园,朕有事相商。”

…………华林园,君臣边喝边谈,王国宝善长逢迎,说得天子笑容满面。

司马曜笑道:“德宗成亲在即,晋陵虽然尚未最后议定,但谢混朕看着不错,是晋陵的佳配,接下来便是德文了。唉,儿女渐大,朕也老了。”

“万岁春秋鼎盛,何出此言,臣还想伴君到八十呢。”

司马曜哈哈笑道:“借国宝吉言,朕只要活到七十便足矣。”

王国宝笑道:“方才万岁说到琅琊王的亲事,臣有一女秀外慧中,愿自荐于琅琊王。”

司马曜喝得开心,笑道:“甚好,待德文年满十六,朕便纳你女为琅琊王妃。”

王国宝大喜,太子司马德宗是傻子,琅琊王将来肯定是主政的王爷,隐形的天子,自己能成为其岳父,注定权倾朝野。

当即起席来到司马曜面前,叩头拜谢:“臣谢万岁圣恩。”

…………

朝堂上发生的事很快便传扬开,杨安玄深为忧虑,自己被选为东宫侍读触动了王家利益,琅琊王家、太原王家居然合力对付起杨家,还真是看得起自己。

过年时就曾劝杨佺期以退为进,可是父亲恋栈不去,以至矛盾暴发,变得难以收拾。

杨安玄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前往堂邑。被选为东宫侍读之后,杨安玄不用再去国子学读书,而东宫正在为太子大婚忙碌,暂时也用不着前去应差,这段时间很清闲。

杨佺期尚不知朝中发生之事,从杨安玄嘴中得知情况后,杨佺期惊愕莫名。

手握佩剑,杨佺期怒喝道:“去把刁锋叫来。”

不一会,小吏回禀,“刁记室家中有事,请了假回京口了。”

杨佺期怒不可遏,吼道:“这个阴险小人,被吾抓到非将他碎尸万段不可。”

杨安玄劝道:“父亲,事已至此,发怒何用,当思对策。”

杨佺期颓然叹道:“早知如此,就该听你所劝,早些称病辞官才是。”

“父亲是因孩儿得罪两王,这个仇咱们且先记下。”杨安玄平静地道:“天子派御史台前来查实,此事尚有挽回的余地。”

杨佺期强振精神道:“为父这就写奏章向天子申辩,是刁锋那厮污告。”

杨安玄摇头道:“无用。天子岂不知刁锋污告,不过是想借父亲来平息两王家无人选中东宫侍读的怨气罢了。”

杨佺期手上青筋暴起,怒声道:“吾为朝庭征战四方,出生入死,居然因小人之言而被陷,实在不甘。”

杨安玄想了想道:“父亲,御史中丞褚粲还算清廉公正,他派人前来核查父亲会有申辩的机会,不过如何申辩才能打动天子,倒是值得思虑。”

杨佺期知道三子心思缜密,压住怒火,问道:“玄儿,依你看该如何做?”

杨安玄沉吟片刻,道:“事情闹出,父亲想继续担任堂邑太守已不可能,与其被贬,不如就按年初时商议以病主动辞官,这样将来起复不用磨勘。”

杨佺期叹了口气,道:“只怕现在以病辞官难了,王家不会轻易放过杨家。”

杨安玄冷笑一声,道:“王家立身不正,心怀叵测,索性将他们那点见不得人的心思揭开来,看看如何收场?”

杨佺期目光一跳,沉声道:“也罢,索性大闹一场,出出这口闷气。”

…………

侍御史郭定奉旨前来堂邑城查办杨佺期心怀怨望一事。来之前御史中丞褚粲叮嘱他要秉公办差,接着左仆射王珣、中书令王国宝相继召他前至官廨,同样是要他秉公办差。

郭定出身河东闻喜郭家,二十四岁任尚书省五兵部书佐,历时十五年才迁任御史台六品侍御史,宦海浮沉早已见惯风浪。

此次摆明是两王联手对付杨家,天子有意丢卒保帅,借杨家平息两王的怨气,杨佺期恐怕难逃此劫。

来时打定主意见机行事,若得便便顺了两王的心意,杨家落水狗,踩上一脚又何妨。

在太守府前下车,郭定见到主薄刘资率领大小官吏迎接,太守杨佺期却不在。

“杨太守何在?”郭定冷着脸问道。

刘资忙拱手禀道:“郭御史,杨太守得知弹劾之事,急恼之下伤病复发,卧病在床,不能前来迎接天使,还请郭御史见谅。”

郭定冷笑道:“杨太守病得可真不是时候。既然杨太守病了,本官自当前去探望。”

后宅,杨佺期躺在榻上,听到郭御史要来探望,袁氏、董氏带着女儿回避,只有杨安玄侍立在榻边。

看到一名头戴乌纱冠、身着黑丝袍的官员进来,杨安玄知道是前来查案的御史。

伏下身子在杨佺期耳边轻声呼唤,杨佺期听到挣扎地要坐起身来。

屋内弥漫着一股药香,郭定心中哂笑,装得可真像。急步上前伸手扶向杨佺期,口中道:“杨太守有病在身,莫要起身。”

手碰到杨佺期胳膊,滚烫炙手,郭定心中起疑,莫不是真病了。

杨安玄拿来靠枕,让杨佺期靠在榻边,又搬来胡椅,请郭定在榻边坐下。

郭定看着杨安玄唇角露出的茸须,心中又羡又妒,尚未弱冠的六品东宫侍读,比起自己强出太多。

杨安玄歉声道:“郭御史,家父原本便有病在身,听闻有人污陷他心怀怨望,本想亲去御史台申冤,不料气恼之下惹了风寒,让郭御史跑了一趟,真是抱歉。”

杨佺期咳嗽两声,沙哑地声音道:“郭御史,杨某自问对朝庭、对天子忠心耿耿,刁锋不知听何人挑唆,居然陷害上官,愚已经写了申辩,请郭御史替愚呈于圣上。”

杨安玄从案上取过一本奏章,递给郭定,道:“郭御史,家父自少年时便随家祖为国征战,至今已近三十年,我杨家忠心耿耿,父兄族人战死沙场不计其数,怎么可能心怀怨望。”

郭定接过奏章,道:“本官一定将杨太守的申辩奏明天子,天子自会明断。”

杨佺期激动起来,坐直身子扯开身上的薄衫,露出光着的上身。

指着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杨佺期声泪俱下地道:“杨某征战三十年,身上大小伤疤数十处,濒死之伤有三处,昔年吴主孙权指周泰之伤使之饮酒,某亦可一醉。”

郭定叹息,心中不以为然,口中不咸不淡地安慰几句。

杨安玄见状道:“郭御史,愚以为攻击家父心怀怨望,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恐怕是有人在置喙天子任命东宫侍读之事,等愚返京,要写篇诗赋,四处宣扬,与这些小人好生理辩一番。”

郭定一惊,杨安玄可不是薄有才名,他的诗作、词曲堪称大家,瓦棺寺和简静寺的偈诗和偈联更让其名声大躁。

若杨安玄将此事写成戏曲供人演唱,即便是王家恐怕也难以承受,自己在戏中又会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再看杨安玄,郭定眼中满是忌讳,如此年轻的东宫侍读,假以时日说不定能登堂拜相,自己或是恼了他,将来恐怕儿孙遭殃。

想到这里,郭定慨然道:“杨太守蒙冤一事,郭某定然秉公直奏天子,安玄你稍安勿躁,先待本官奏明天子再做决断。”

杨佺期有气无力地从枕边摸出另一册,道:“杨某自到任堂邑以来,旧伤时常发作,已是身心俱疲,特向万岁辞骸骨。”

郭定接过杨佺期的辞官奏章,心中大定,如此一来双方都有了退步之地,此事便可圆满收场了。

劝慰了几句,郭定起身告辞,杨安玄一直送到府门外。

阳光落在青衫之上,看着杨安玄挺拔的身姿,郭定越感自身暮气,这样的人物自己应该极力交好才是。

“安玄,你我同朝为官,以后要多多亲近。愚极喜你所写的《小窗幽句》,改日请你喝酒,还望莫要推辞。”郭定和熙地笑道。

杨安玄拱手道:“郭御史客气,还是安玄相请郭御史为好。安玄冒昧,有一事相求。”

郭定以为杨安玄为父求情,笑道:“安玄放心,愚一定会将杨太守的冤曲奏明天子,天子明辨是非,定会还杨太守清白。”

杨安玄谢过,轻声道:“家父之病因小人刁锋而起,此人以下犯上,污告上官,不可轻饶。”

这场博弈,刁锋只是不起眼的小角色,郭定道:“安玄放心,静候佳音。”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