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扬锋汉起 > 第一百二十二章突发事件

第一百二十二章突发事件

书名:扬锋汉起 作者:宇十六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2 18:13:09

申时,书吏许靖笑吟吟地进来禀报,说是巡江所的同僚凑钱为上官接风。

杨安玄暗生感叹,上下五千年,这酒桌上的吃吃喝喝是最容易增近感情的,酒席宴是讨好上司的好场所。

虽说酒桌上多是酒肉朋友,酒肉朋友终究可以归为朋友的一种,自己虽是上官,也要与下僚搞好关系。

想到那些捕丁衣袖破旧,杨安玄不忍让他们出钱,笑道:“愚初来乍到,还需诸位同僚相帮,这顿酒便让愚来请大家吧。”

申末,杨安玄专程去请应浩,应浩笑着婉拒,这是巡江所的私宴,他不好夺了杨安玄的风头。

依河镇沿河而设,长约二里,夯土街面可并驰五辆牛车,靠水那边多为商铺,街道内侧多是酒楼茶肆,当然免不了妓楼。

只是孝武帝驾崩禁了舞乐,妓楼的大门关了,红灯笼在风中有气无力的摇晃,不知楼中的伎娘是离开了还是暗中继续做着营生?

走出不远,杨安玄看见前面有红帛飘舞,斗大的“麵”字招摇着,却不是自家的生意。

建康的面馆开张半个月,张锋就禀报过自己,建康城中多了几家面馆,铺张、陈设甚至招牌都与自家的面馆差不多。

这年头可没有专利而言,杨安玄早就料定有人看到面馆的生意红火后要仿冒。

让张锋去那些仿冒的店尝尝滋味,张锋回禀,馒头、菜包的滋味差不多,单价相同,但买两个能便宜一钱,买的人很多,看来这些仿冒的面馆也掌握了发面的技术。

发面的技术其实早已出现,汉时就有记录的文献和书籍,不过这些技术掌握在世家高门的手中,成为高门享受的特权,仿冒的面馆背后不知是哪个或哪些家族?

杨安玄露出讥讽的笑意,估计高门大族看到面馆生意好,囊中羞涩不得不半遮半掩地派人出来做生意捞钱了。

张锋评价仿冒的面馆的包子不如自家好吃,所以肉包的价格比自家面馆便宜,只要四钱或四钱半。

肉包看似大葱加肉馅很简单,其实先材用的是前腿肉,剁细加适量的盐、糖和姜水去腥腌制,吃起来显得鲜嫩多汁。

至于阳春面,大概是少了过凉的步骤,没有劲道弹牙感,而辣油面有的面馆索性改成各式肉面,也有仿冒辣油的,味道自然比不上自家。

杨安玄开面馆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控制着每天的销售量,只要自家面馆的生意未受影响,这些仿冒面馆的出现杨安玄并没有放在心上,能分散旁人的注意,或许还是好事。

吃食、诗词、戏剧的出现在生活中,无形中抚慰着杨安玄孤寂的心灵,让他觉得与前世还存在着些丝连。

有竞争才有进步,杨安玄知道像冷水过面、辣油这样技术含量不高的东西,有心人多尝试几次终究会破解出来。

说起来正月初四堂邑最初两家面馆,七月二十八日在建康开了四家,到现在不过才十月二十七日,自己所知的仿冒面馆就有了七八家,没想到在京口靠水的依河镇上也有了仿冒的面馆。

自己为面馆将来预设的煎饼、油条,以及略有技术含量的米线、汤包等物只要推出也终会被人仿冒。对于面馆而言,要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还需有别家不能仿冒出的技术产品压轴。

吃食滋味的好坏靠调味品,前世用得最多的调味品莫过于味精了,手工是无法提取味精的,不过用于调鲜的东西还是不少。

眼下面馆中用骨头和汤煮成的高汤调味,容易被人学去,杨安玄隐约记得炙干的虾皮、海菜、紫菜甚至黄豆酱等都可以制造调味品。

不过自己没有时间去试验,杨安玄准备写信给巴陵的两个妹子,让她们去鼓捣去。

杨家前往巴陵已近半年,父亲来信说家族在当地购置了二千亩良田、千亩茶山,还有数百顷山泽以及若干铺面等。

能扎根巴陵族人们多半感到欢喜,族老甚至写信给弘农老家,让老家的族人酌情也迁来。

借着雇佣佃户的名义,父亲招募了二百二十余名部曲,这段时间加紧操练,准备择优补充到族军中去。

杨安玄从信中读出父亲的苦闷之意,被闲置了大半年,如今孝武帝已逝,父亲有些急了,新君是个傻子,父亲不知能否为新君所用。

昨夜回了封信给父亲,让他安心多等些时日,如果没记错的话明年王恭便会起兵清君侧,那里父亲应该已经在荆州任职了。

许靖跟随在杨安玄身边,小心地察看着他的脸色。

见杨安玄脚步变慢,望着“麵”字旗出神,许靖笑道:“杨缉使,这面馆是从京城传来的手艺,阳春面、各式肉面还有馒头、包子的滋味着实不错,改天仆请杨缉使来尝尝。”

杨安玄笑笑,同样的幌子确实让人分辨不出真假,看来自己抽空要在招幌上加点记号以示区别。

想起湫儿买的王婆婆糕点、李妈妈饴糖之类,这些口碑便是与其他生意的区别,自家取个杨哥哥面馆做招牌?

在许靖殷勤的引领下踏入江边酒楼。望江楼高三层,店掌柜听说巡江所的官人在此饮宴,将整个三楼清了出来,专门迎候这些大爷。

尚在守制期间,新鲜的猪羊肉是没有的,但江边少不得鱼虾之类,加上肉脯、腊味,十几盘菜将案几摆得满满当当。

杨安玄取出二两金抛给店家,道:“有什么好酒尽管上来,钱不够再找愚要。”

店掌柜原本还担心这些大爷打秋风,见到金子立时眉开眼笑地施礼下楼安排。

不一会,伙计抱着五坛酒上楼,揭开酒封,浓香四溢,不少人吸着鼻子赞好酒,垂涎欲滴。

许靖指着店掌柜笑骂道:“好你个孙掌柜,愚常来你这吃饭,从未见你搬出这酒。今日见了杨缉使,可是把压箱底的好货搬出来了。”

孙掌柜陪笑道:“许爷,这几坛酒是昨日才从北边的客商手中买得,是上好的杜康酒。杨缉使是有福之人,恰巧赶上了,仆哪敢藏私,一共五坛全拿出来孝敬了。”

脸上陪笑,心中冷笑,姓许的没少在店中吃拿卡要,这杜康酒价钱不菲,若被他得知,数天的买卖就算白忙了。

酒倒上,杨安玄说了几句,举杯与众人齐饮,让众人吃好喝好。

巡江所吏员六人,捕手十八人,加上杨安玄和刘衷,共计二十六人。留下一名书吏和二名捕手留守,其他人都来了。

给上司敬酒留下印象是主要目的,从余宜开始,众人依次上前敬酒,杨安玄浅饮回应,端着架子。一圈饮完,一杯酒尚残着底儿,矜持着。

刘衷却不同,酒到杯干,与众人大声说笑,不一会便吆五喝六划上了拳,那些捕手纷纷围在他身边。

杨安玄不动声色地打量着眼前众人。

酒后众生相,刘衷放浪形骸,与众人有说有笑,其实酒醉心明;余宜浅饮则放下杯,专心吃菜,为人谨慎;许靖端着杯左右逢源,笑语欢声;还有五六人不知是不喜喝酒还是生性谨慎,也只是同伴来时饮上一口。

也有几个如同酒中饿鬼,才一柱香的功夫便斤许酒下了肚。杜康酒烈,看他们走路摇摇晃晃,坐都坐不稳了,还在拼命地灌酒;有几位自斟自饮,旁若无人;还有人端着杯四处敬酒,大声说笑……

酒至半酣,“噔噔噔”楼梯声响,奔上一人来,跑到杨安玄面前禀道:“杨缉使,方才有人报官,大江东十里处有贼劫船。”

余宜腾地一下起身,问道:“多少贼人,被劫的是什么船,劫船是什么时辰?”

杨安玄心中暗笑,这位余捕头还未从代缉贼使的身份中完全脱出来。

那名捕手显然也习惯了向余宜禀报,道:“报官之人是从旁经过的商船,被劫的是条大商船,贼人出动了三条渔船,约摸有三四十人。据报官人称,经过之时帆船尚在守御,贼人尚未登船,算算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时辰了。”

“弟兄们,别喝了,有活了。”余宜冲着众人嚷道。

看到众人古怪的目光,余宜醒悟过来,自己已不是代理缉贼使了。连忙转身朝杨安玄施礼道:“卑职无状,杨缉使恕罪。”

杨安玄笑着摆摆手,站起身道:“无事。”

看了看酒楼内东倒西歪的众人,杨安玄道:“醉酒之人不宜出战,余捕头挑几个清醒的,本官与你一同出战。”

刘衷有几分醉意,歪歪斜斜地起身道:“安玄,愚要与你一同前去。”

杨安玄道:“刘兄,江上浪大,你有几分酒意,立足不稳,若是落下船去该如何,此次你便坐镇衙中吧。”

刘衷遗憾地握拳空挥了一下,叹道:“吃酒误事啊。”

余宜见杨安玄态度坚决,也想试试这位杨缉使的本领,便不多劝,带了清醒的七个捕丁随杨安玄下楼,加上留守的两人,一共是十一人。

杨安玄先回住处取了青云弓,再随余宜来到衙门后。衙门后便是江岸,用青石砌着码头,码头上缚着数艘官船。

戌初时分,月色朦胧,江风凛冽,一艘二丈多长的走舸随着风浪微微起伏。

搭上跳板,先行登船的捕丁七手八脚地挂帆,有人在船头树起旗帜。

西风烈,旗帜翻飞,斗大的晋字随风招展。

杨安玄手持青云弓,步履稳健地登上船,跟在他身后的余宜放下点心,杨缉使的脚步很稳,应该是习武之人。

请示过杨安玄后,余宜下令开船。除了捕手外,走舸征配有十二名棹手,棹手摇动棹杆,走舸轻巧地掉了个头,顺流向东驶去。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